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第455章 天命論是政治宣傳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最新章節列表 >> 第455章 天命論是政治宣傳

第455章 天命論是政治宣傳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26日  作者:畫凌煙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畫凌煙 |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 
其實李衡所說的,是借鑒了盧梭的《社會契約論》理論。

這本書是考驗腦子和嘴巴比誰快的標桿。

《社會契約論》看起來好像在說契約,其實說的是政府與民間的權力溯源。

它通俗的核心觀點是:人天生自由且擁有權力,當人們將自己的一部分自由和權力讓渡出來,組成一個組織,這個組織就擁有了人們讓渡出來的這部分權力集合。

也就是說,這個組織本身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人們達成了一個共識后出現的。

當時代變遷,人們的想法改變,達成新的共識,這個組織的結構就會發生變化。

例如王國時代,人們認為國王君權神授,自己應該把更多的權力交給國王。

國王于是可以隨意處死臣民。

但到了憲政時代,國王消失,人們讓渡的權力更少,組成了責任政府。

深層次來看,即便是王國時代,如果一個國王想殺一個平民,這個平民不愿意心甘情愿被殺,起來反抗,那么這個國王對他的權力將會失效。

那為什么歷史上,平民還是被國王殺了呢?

因為其他更多平民讓渡了自己的權力,認為國王可以處死那個平民。

于是國王對那個平民處置權力失效后,利用了其他平民賦予自己的權力,對那個平民做了暴力清除。

假設其他平民也不認可這個國王,不愿意讓渡自己的權力,而是采取行動。

那么這個國王就可以改名叫路易十六了。

所以,從盧梭的角度來分析,權力就像一種契約。

我承認,你才擁有對我的權力,否則你只有其他人讓渡的權力。

你一樣可以處置我,但那不是我賦予你的權力,而是其他人。

當我說服其他人之后,你就只剩下你自己個人的權力能處置我了,也就是你只能親自拔劍處置我。

盧梭《社會契約論》的理論并不復雜,以諸葛亮的智力,一瞬間就能從李衡說的里面捕捉到本質。

并且他的大腦開始快速轉動,快速延伸,快速構建出初步的體系模型。

是關于權力關系的模型。

對于掌權季漢二十多年的諸葛亮來說,這套理論簡直精煉地概述了權力關系。

只有真正做過管理,長時間與系統打交道的人才能體會到這一點。

他對李衡之前提的許多已經非常震驚。

但這一次,依然震驚。

甚至比過去還要震驚。

因為這一套理論,推翻的還不僅僅只是董仲舒的“君權神授、天人感應”理論,更直接把天命說給推翻了。

所謂“天命玄鳥,降而生商”,所謂“周德雖衰,天命未改”,“天命在漢”這些都是春秋戰國演化出來的天命學說。

諸葛亮通百家之所長。

卻還是第一次聽到權力自下而上的說法。

關鍵是這種說法,諸葛亮不但沒有找到漏洞,還填補了他心中對權力施展過程認知空白。

諸葛亮沉默好一會兒,才說道:“那秦末如何解釋?”

“秦法嚴苛,百姓不認秦法,秦自無權治民。”

“但秦依然有強大的軍隊和完整的官僚。”

“因為官僚和軍隊還認秦,秦的權力是官僚和軍隊賦予的,秦能壓制起義,也是因為官僚和軍隊承認它。當有一天,百官離心,將士丟棄刀劍,只剩下子嬰,秦失其鹿。”

“可以理解為,百姓的認可,就是民心?”

“是的。”

這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社會契約版解釋。

“士兵的認可,則是軍心,百官的認可,則是朝堂人心?”

“對,這些都關乎到上一層權力能否施展下去。”

其實天命說,是將民心玄學化,引入了一個天的概念。

之所以引入這個概念,是為了擴大民心的合法性。

舉一個例子,當劉邦進入關中,關中老秦人無不夾道歡迎。

這就是民眾對他的承認,這是民心。

后來有人將此事定義為天命在漢,其實說的是,民心已經承認了劉邦,這不僅僅是說給關中已經認可劉邦的老秦人聽的。

更是說給其他地方的百姓聽的。

意思是,你們也快承認劉邦吧。

這屬于政治學宣傳范疇。

“那當一個地方施政下去,還需要百姓答應?”

“是的,需要百姓答應,例如大漢商稅法推行下去,就需要百姓答應。”

“那豈不是還要一個個去問?”諸葛亮故意問道。

“不需要,當頒布之后,百姓沒有意見,表示已經默認了,當一部分百姓有意見的時候,其他百姓沒有意見,地方可以用大部分沒意見的百姓賦予的權力來實施這條政策。”

諸葛亮點了點頭,說到這里,李衡幾乎已經將權力用最精煉的語言說得非常清晰了。

這種事,在過去的季漢朝堂不是沒有發生過。

當劉備死去,權力交接到諸葛亮和李嚴手里。

最開始李嚴還可以跟諸葛亮抗衡,因為有一部分官員心里就不承認諸葛亮。

后來李嚴誤了很多事,就失去了人心。

諸葛亮逐漸被所有人承認,于是他就掌握了季漢最大的權力。

客觀來說,如果他真的要篡位,也就招呼幾聲的事。

“為了確認一條政策在實施后,被大部分人默認,所以我們在實施前,需要去了解大多數人對這條政策的看法。”

“如果朝廷封閉自我,隨意頒布策略,不顧百姓是否認可,就會像秦那樣,在不久之后失去人心。”

“當失去了大部分人的認可之后,離滅亡就不遠了。”

諸葛亮問道:“如何去了解呢?”

“想要了解百姓真實的想法,就必須詢問百姓,而不是官員,因為官員和百姓的訴求是不一樣的。”

“訴求不同,得出來的結論就不一樣。”

諸葛亮又點了點頭,說道:“派人一個個去問?”

“派地方官收集一遍,再派京官收集一遍,做雙重備份,確保信息盡量真實。”

“盡量真實的意思是,可能還是會有假的?”

“是的,可能會有假的,我們必須接受這個事實,并且盡量去減少虛假。”李衡說道,“當我們一定要嚴格追求絕對真實的時候,我們就會消耗大量的人和時間,我們需要承認沒有完美的事情。”

諸葛亮這一刻已經動了徹底退居幕后,讓李衡擔任丞相的想法。

因為李衡說的承認和接受不完美這件事,是很多人都沒有的認知。

大多數人的思維是兩極分化的。

但李衡的思維是非常有彈性的,他能恰到好處地認識到全局。

“如果能建立起這樣一套由京師直達各州的信息交流網,以后朝廷就可以快速收集到各州建議。”


上一章  |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