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十月,建業兩派的政治矛盾愈發激烈。
十月初,魯王黨頭號陰謀家孫弘又開始了他的攻擊戰術。
繼吾粲被腰斬,尚書丁固和會稽太守滕胤先后被罷官之后,孫弘將矛頭對向了大將軍諸葛瑾。
從十月初三開始,建業的輿論明顯變了。
在建業街頭,有一個叫呂然的士人公開大聲斥責諸葛瑾是李濟安在建業的最大細作。
理由很簡單,諸葛瑾的兒子諸葛融現在已經是李濟安的人。
按照這位士人的邏輯,兒子投降,父親必然也已經投降,而且早就已經和李濟安約定好,為李濟安提供了很多機密。
至于上一次大都督攻打江陵為什么會失敗,肯定是諸葛瑾暗中提供了幫助。
不然蜀狗怎么可能是我大吳的對手?
我大吳天下無敵!
這件事在短短的半天之內,就在建業掀起了巨大的風浪。
諸葛瑾可是大將軍,是僅次于陸遜的孫吳重臣。
大將軍被人公然指責通敵,還被輿論推到了巔峰,這在過去的孫吳,是想都不敢想的。
當天,建業縣尉派人將這個士人抓了起來。
罪名是辱沒大將軍。
但僅僅一個時辰后,人就被放了出來。
據說人出來的時候,縣牙門外有數十名士人為呂然歡呼,并且在大庭廣眾之下,義正辭嚴地斥責了諸葛瑾通敵的無恥行徑。
顯然,那個呂然背景并不簡單。
眼看事情越鬧越大,當天太常顧譚將這件事上報給了孫權,請求孫權出面調和。
但孫權只是說了一句:“現在還只是懷疑,朕相信大將軍是清白之身。”
這種對調查諸葛瑾的模糊態度,助長了孫弘的氣焰。
接下來一段時間,孫弘開始苦心挖掘諸葛恪的各種通敵證據。
雖然什么證據都沒有挖到,但這并不妨礙孫弘接下來的操作。
因為一邊的張休還在不斷地寫文章表述現在武昌戰線的危機。
在張休的描述下,武昌防線仿佛隨時要被李濟安那個殺人狂魔攻破。
張休:一旦武昌戰線被李濟安攻破,建業將不能幸免,我們都得死!我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對抗李濟安,凡是與他有哪怕一點點往來的,都是我們的敵人!
在張休的號召下,建業的士人越發感受到自己的生命遭受到了威脅。
呂然公開對士人們說:敵人不可怕!我們當中的內奸才是最遭人恨的!
十月初七下午,諸葛瑾在進宮的路上,突然被一大群士人堵住了去路。
為首的士子大聲呼喊:“誓殺國賊!”
眾人向諸葛瑾沖過來。
諸葛瑾的護衛拔刀擋住了那些士子的攻擊,護送諸葛瑾回到府邸。
這件事死了十五個士人,還有二十幾人受傷,震驚了整個建業。
十月初八,顧譚再一次憂心忡忡地向孫權闡述了這件事的嚴重性。
孫權一開始非常憤怒,下令嚴查行兇者,表示一定要還大將軍一個公道。
可僅僅過去了一天,這件事就反轉了。
建業有人開始傳言昨日是諸葛瑾故意行兇。
諸葛瑾行兇的理由也很充足:惱羞成怒,殺人滅口!
有傳言稱,為了打擊這些人,諸葛瑾私下派人調查,鎖定了名單。
還說諸葛瑾給名單上的人都發了邀請函,表示愿意公開解釋。
但實際上諸葛瑾帶人來殺人滅口的。
沒想到諸葛瑾如此歹毒!
一邊將我大吳的機密泄露給李濟安,一邊還想殺死我們這些正義的士子!
這種人就應該滾出大吳!
這期間,向來與士人交往密切的云陽侯朱據企圖站出來做中間調停。
他認為這其中必然有什么誤會。
但他剛發表言論,就被一大群人噴到懷疑人生,于是趕緊閉嘴不言。
其他人更是三緘其口。
又過了一日,不知道是何人傳出來的,奉勸大家最好不要針對大將軍了。
因為大將軍的長子諸葛恪現在鎮守在皖口,手握重兵,你們再這樣下去,諸葛恪一怒之下投降了李濟安怎么辦?要知道,他的弟弟諸葛融已經投降了!
這話如同火上澆油。
那些士人立刻給出了有力地回擊:“讓他去!我大吳人才濟濟!不缺他一個!”
又過了兩日,諸葛瑾企圖殺人滅口的消息越傳越廣,憤怒的情緒如同海浪一樣在建業城內翻滾。
十月十三日,一大群士人來到諸葛瑾的家門口,他們將諸葛瑾的家團團圍住。
連前去問話的廷尉官員,也只能艱難地擠進去。
當然,那些人看到廷尉官員進了諸葛瑾的家里,更加篤定諸葛瑾是國賊。
十月十四日,諸葛瑾在憂憤中病倒,當天就離開了人世。
諸葛瑾病死的消息當天快速傳遍全城,街頭歡呼聲一片。
有人公然高呼:“正義對無恥小人的懲罰是從來不會遲到的!”
“現在應該把諸葛恪召回來審問了!按輩分算,他還是諸葛亮的侄子,他必然也通蜀了!”
“對!把諸葛恪召回來!嚴加審問!”
連鄉野里的農夫聽聞后,也忍不住大快人心地說道:“終于死了!死得好啊!”
當孫權得知諸葛瑾病逝的消息,嘆了口氣,原本打算厚葬,并追加爵位,但猶豫了一下,考慮到現在的情況,他只是說了一句:“召回諸葛元遜。”
十月十六日,諸葛瑾病逝的兩天之后,武昌的陸遜拿著一封建業城的匯報,他的眉頭擰成了一團。
陸遜從沒有感受到過如此的恐懼。
他恐懼的不是孫權的權勢,而是現在建業城政治事態的失控。
他感受到了危機。
并且給他的兒子陸抗寫了一封信。
現在人們已經不關心真相了,人們只想著利用一切借口,去攻擊政敵。如果沒有借口,就創造借口。你務必要小心謹慎,小心說話和行事。
陸胤則認為,這一切都是魯王和太子之爭引發的。
想要結束這樣的鬧劇,就要從儲君之位入手。
陸胤勸一直中立的陸遜上奏孫權,表達自己對太子的支持,以改變大局,穩定人心。
也是在這一日,正在江陵喝茶的李衡,收到了建業的情況。
他露出了笑容:“派人去聯絡諸葛恪,我要他到江陵來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