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山,你終于來了。”李衡大步走過去,一把握住步騭的手,笑容親切,語氣和善。
“大將軍知道我?”
“久聞大名,一直仰慕,今日得見,三生有幸。”
步騭面色平靜,眼皮子卻忍不住抽了幾下。
“能入大將軍的眼,真是莫大的榮幸。”步騭抱拳道,心中對李衡卻保持著警惕心。
能在二十幾歲,就坐上大將軍這個位置,而且先后在益州改制,攻占荊州,這個人絕對不簡單。
“不瞞子山,孫仲謀已經將湘水以西的各郡還給我大漢。”李衡開門見山說道,“我聽聞這些地方的蠻族桀驁不馴,而你之前對這些地方的治理都有過人之處,所以我勸降你的目的是為了幫我穩定這些郡。”
“我愿意為大將軍效犬馬之勞。”
“有你到這些地方,我就放心了,你需要多少兵馬,如何配置,盡管提報,我不會為難你,大將軍府的人也會全力支持你。”
步騭心中的壓力頓時一松。
至于為什么李衡對步騭這個人如此重視?
原因很簡單!
步騭在吳國是什么地位?
驃騎將軍!
李衡立刻命人擺下酒宴,又喚來大將軍府的諸多官員、吏員。
那他有什么戰績呢?
杜預是大將軍府長史,相當于內務總管的角色,現在又擔任江陵縣縣令,接下來提名的荊州刺史。
要知道,杜預才是十八歲。
這是一個前途無量的少年人。
步騭既沒有跟漢軍打過,也沒有跟魏軍打過,一句話:對漢魏,幾乎沒有拿出手的戰績。
可以說給足了步騭面子。
他的父親杜恕現在在重慶擔任巴郡太守,足見李衡對他的器重。
“子山里面請!”
然后在眾目睽睽之下,隆重介紹了步騭,包括步騭之前的功績。
在見李衡之前,他其實準備了很多話,其中包括這種套路。
杜預第一個舉杯:“在下杜預,久聞將軍大名,今日得見,果然英姿不凡,我先干為敬。”
“好好好,大將軍里面請!”
而且步騭還與孫權有姻親,在吳國可以說位高權重。
這樣一個人帶頭出來給步騭敬酒,也足見李衡對步騭的重視。
可沒想到這些話根本沒有派上用場,李衡就直接敞開天窗說亮話了。
“光顧著在這里說了。”李衡大笑道,“來來來,里面請,今日飲酒,不論公事。”
“多謝大將軍器重,末將銘感五內。”
例如李衡只要給他安排任務,他就從這些任務里挑出一些為難之處,以此來找李衡要更多資源。
驃騎將軍是僅次于大將軍的將軍銜。
那為何孫權還給驃騎將軍這么高的軍銜?
難道孫權僅僅看著步師練的面子上?
因為步騭最擅長的點都點在了南方各郡,在吳國,平定南方蠻夷之亂,步騭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交州就是這哥們兒替孫權拿回來的,交州有戶籍50萬,人口200多萬,而且因為一年三熟,是糧食生產地。
而且番禺在這個時代已經算出海口,吳國對東南亞海國已經有了稱霸記載。
更別說零陵郡、宜都郡等各地蠻族的叛亂,他隨手鎮壓。
總之,他在處理南蠻問題上,有他的一套獨特的戰術。
昔年陸遜給孫權的策略是一邊打蠻夷,一邊抓蠻夷的壯丁編入吳軍。
但這還不是利用南方的最有效的方法,最有效的方法是穩定南方各郡,用蠻夷來開采、利用南方的資源,供給荊州漢軍。
在這個問題上,步騭這個關鍵人物是繞不開的。
步騭飲完酒,饒是他在官場上混了那么多年,也不禁被今日的氣氛所感染,有些動容:“大將軍如此待我,我必全力以赴。”
“都說了今日不談公務,只喝酒。”李衡舉起酒杯,“來,喝酒!”
一時間,觥籌交錯,談笑聲不絕于耳。
等酒過三巡之后,馬颙舉起酒杯對步騭說道:“久聞將軍驍勇善戰,我對將軍的敬仰之情,如同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馬御史過獎,過獎!”
“聽聞南方諸蠻無不膽懼將軍,漢得將軍,南方無憂矣!”
馬颙將話題適時引到了南方。
步騭說道:“南方諸蠻擅長山地作戰,并且他們的弱點是不能形成像中原一樣強有力的軍陣,所以要戰勝他們,不需要大量披鐵甲,皮甲就可以,并且要武裝弓箭手和弩兵,誘導敵人,可輕易擊破。”
兩日之后,李衡便在襄陽挑選了三千步兵給步騭,讓步騭與杜預一同回江陵。
命杜預提前開始著手布置種植茶葉一事。
第一批茶葉大量種植主要在衡陽郡、零陵郡、武陵郡、宜都郡和建平郡。
又過了兩日,八月初八,曹叡病死的消息得到確認。
李衡嘆了口氣:看來曹爽要登上魏國權力舞臺了,就是不知道后面還會不會有高平陵之變?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已經到了九月,荊州的漢軍也開始推行回鄉探親制度。
這個時候,武昌到江陵之間的長江航線已經全部恢復,大量的商船開始往來于彼此之間。
不僅如此,從武昌到襄陽的漢江航線也開始暢通無阻。
一船又一船的新鹽被運輸到武昌之后,又繼而運往建業。
直到十月,漢吳兩國的鹽業交易,已經從去年的每月二十萬斤,暴漲超過一百萬斤。
而且數量還在快速增長。
一百萬斤新鹽的流水是多少?
5000萬貫!
除去運輸成本和人力成本,以及原材料成本,凈收入高達3000萬貫。
當然,這是十月的收入,按照市場的自我調整功能,在不久的將來,新鹽的價格一定會快速下降。
十月十五日,李衡抵達江陵后,第一件事就是檢查收入的貨幣。
在江陵的衙署里,堆積滿了銅錢。
杜預指著這些銅錢說道:“我檢查過,這里面大多數錢都是吳國鑄造的,這說明孫權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孫權在鑄錢?”
“是的。”
“這是好事,曹爽應該也快了。”李衡指著這些錢道,“這里有多少錢?”
“一千萬貫,還有一千多萬貫在路上。”
(本章完)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