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第68章 魏國:缺德的戰術!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最新章節列表 >> 第68章 魏國:缺德的戰術!

第68章 魏國:缺德的戰術!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11日  作者:畫凌煙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畫凌煙 |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 
_

字體:

現在看來,郭淮當時提出先占北原的戰略,是如此的重要。

若沒有郭淮的那一步,蜀軍早已斷了隴道,主力西出隴右。

“大都督,朕在你的奏報里看到過,諸葛亮之前有派兵攻打過北原?”

司馬懿答道:“是的,陛下,在諸葛亮剛抵達渭南不久,就攻打過一次北原,被郭伯濟擊退。”

“如此說來,蜀軍并不能拿下北原?”

辛毗則接過話來,他說道:“蜀軍若是能拿下北原,這半年也不會僅將兵力聚集在斜水兩岸了。”

曹叡又問道:“卿之意,諸葛亮還是圖謀長安?”

“只能如此。”辛回答道。

劉邵、劉放等人,皆點頭表示贊同。

劉放出言道:“諸葛亮圖謀長安,那大都督方才所言修城寨,便是在眉縣到長安一帶修了。”

“據臣探查,諸葛亮本人在五丈原,蜀軍在斜水東修了一座城寨,在城寨周圍設置了大量的良田,又在斜水西案,五丈原以西設立了一個縣城,百姓稱之陳倉新城。”司馬懿說道,“按照這個策略,諸葛亮是想以五丈原為中心,向四周逐漸扎寨,各個城寨相隔不過數十里,既保證了占地足夠廣闊,又能在戰時相互支援,還能練兵后,隨時在分出一個城寨。”

眾人聽了這話,皆是面面相覷。

這么缺德不要逼臉的戰術,到底是誰踏馬的想出來的?

司馬懿繼續說道:“我們的應對之策的確是從長安到眉縣一帶,修建城寨,與蜀軍大致相同,每一城寨相隔數十里,若是蜀軍前來攻打,被攻打的城寨做防守,其余城寨可以多路前往增援。如此,援軍不需要擔心戰線過長被蜀軍截了后路,更不需要為戰線過長軍糧不足擔憂,而且相互策應也方便。”

曹叡心里嘆了口氣,面對這種全新的戰術,也是有些惱火。

“但是,諸葛亮到底是圖謀長安,還是西進隴右,卻不能輕易論斷。”司馬懿說道,“臣之意是,兩種策略并行,全面堵死諸葛亮的路。”

曹叡問道:“大都督之意是,眉縣到長安,修建城寨,渭河北岸也修建?”

“臣正是此意。”

劉邵又道:“大都督可知,全都要,需要調用多少人?”

司馬懿說道:“我們能調動的人,肯定比蜀軍多。”

“陛下,若是如此,恐怕……”

劉邵還想說點什么,被曹叡打斷了,曹叡說道:“大都督提報一份策略。”

“喏。”

不多時,傳令兵發來情報。

“郭淮部在陳倉新城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曹叡語氣倒是有些釋然,“除了剛才大都督所說的策略,朕現在最感興趣的是,蜀軍當中到底是何人制定了這個策略,是諸葛亮本人,還是另有所人?”

眾人無法回答這個問題,曹叡繼續道:“大都督,敵人的情報,就需要你仔細去探查了。”

“喏!”

已經到傍晚,天空呈現深青色,整個關中平原都被這一場雪覆蓋,一片冷清。

雪地里的火燃燒得正旺,李衡感覺暖洋洋的。

他是今年一月底穿越過來的,剛穿越過來的時候,在成都,那個時候是初春,成都雖說冷,但卻遠沒有關中冷。

“報!”傳令兵來了,“東城的魏軍主力已經往眉縣方向撤退。”

明知魏軍會撤軍,眾人還是一直神經緊繃,直到現在親耳聽到之后,才稍作緩和。

不多時,陳倉新城外魏軍撤兵的消息也傳來。

“丞相,這一局,我們贏了。”費祎說道。

諸葛亮說道:“威公。”

“下官在。”

“再從漢中增加一倍的腌肉,犒賞三軍。”

楊儀說道:“丞相,肉是否需要往后延一延,留著來年用。”

“大軍經歷了兩個月的苦戰,將士們需要好好安撫,安排人去取吧。”

“喏。”

古代打仗,肉類供給并不算多,可能大戰前吃一頓好的。

或者大戰后,犒勞三軍的時候會給肉。

平時,是按照等級來供給的。

漢軍的糧草原本只能支撐到秋天,今年在斜水大肆屯田,緩解了相當一部分壓力。

再從漢中取一次肉,還是取得起的。

天黑之前,魏軍退軍的消息,傳遍了東城,也傳遍了陳倉新城。

原本緊張萬分的民眾,再一次松了一口氣。

李衡回到陳倉新城的時候,看到還有人在忙碌。

小孩正躺在剛搭起來的簡陋小屋下,小屋連門都還沒有,里面有火堆,小孩在火堆邊上睡得更香。

男子還在一邊砍木頭,妻則在一邊縫補衣服,火堆上架著烤魚,還有用小鍋煮著米。

李衡駐足。

這一幕其實是在冰天雪地中,夜晚的風很冷。

可是剛搭建起來的屋子,卻也能擋住一些寒風。

屋內的火堆看起來暖洋洋的,尤其是小孩很安靜地在父母邊上熟睡。

母親制衣,父親砍柴,有熱騰騰的食物。

雖然很簡陋,但李衡卻感受到了一股力量。

一股活下去的力量。

他深吸了一口氣,在這家人發現自己之前,往自己家里繼續前行。

他心里其實有萬般思緒。

從今年一月底穿越過來,到現在,差不多大半年了。

當他得知自己是穿越到了季漢,而且馬上要第五次北伐的時候,他是持有悲觀態度的。

諸葛亮北伐失敗、星隕五丈原,他一個普通人并不會如何,況且季漢還有數十年。

但身處在這個大環境,難免受到一些情緒上的影響。

他花了十幾天,才調整好情緒,起初本來是準備擺爛的,畢竟御醫之子,不說飛黃騰達,至少衣食無憂。

但后來,還是閑不住,開始做一些事,還是自己分析一些局勢,開始做一些準備。

了解歷史的他,對季漢翻盤,依然保持著悲觀的態度。

失去荊州的季漢,要打關中,又必須翻越秦嶺。

長線作戰已經是兵家大忌,更別說后勤被崇山峻嶺阻隔。

命運有時候就是這么神奇,如果不是李如寄倒霉遇上了諸葛亮病發時期,可能他也沒有勇氣站出來。

因為他清楚,一旦參與進來,以后面臨的壓力和困難是無法想象的。

而且任何戰略在制定的時候,都是輕松的,甚至制定人會陷入一種自我沉迷的感動中。

等真正執行起來,才知道現實的殘酷。

陣陣寒風吹來,前方還有萬般的艱難。

但人類之所以能發展出文明,正是因為人類在最艱苦的時候,能夠生存下去。

哪怕像畜生一樣生存下去,只要能生存下去,就有希望。

第二日一大早,李衡就起來了,正在吃早餐,董宏急匆匆趕來:“李公,杜預來了。”

熱門、、、、、、、、、


上一章  |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