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字體:
怕得罪人是辦不了事的。
諸葛亮這樣的當世人杰,一樣有許多人對他有微辭。
“多謝陛下。”李衡說道。
“眾卿可還有其他問題?”
鐔承急忙說道:“陛下,茲事體大,要不……”
鐔承話沒說完,就被孟光打斷了,孟光說道:“陛下,臣覺得李工部說得都對!”
“既然如此,今日到此,眾卿且先退下。”
“臣等告退。”
劉禪突然又問道:“對了,蔣公如何了?”
董允說道:“公琰偶感身體不適,并無大礙。”
“御醫去過了嗎?”
黃皓連忙說道:“回稟陛下,御醫已經去過。”
“好好,無大礙便好。”
眾人出了大殿,各有心思。
孟光對李衡說道:“李工部年輕有為,此番回京師,必有一番作為。”
“孟大司農謬贊。”
李衡明知道孟光在陰陽怪氣,但他卻不生氣。
甚至他知道孟光和鐔承等著看自己出丑。
等走出宮門的時候,李衡被董允叫住了。
“見過董公。”
董允再一次打量了李衡一次,才說道:“子陵在家書中多次提到你。”
“我與子陵是好朋友,他能提到我,是我的榮幸。”
“他說你做事沉定有謀略。”
李衡說道:“他的認可讓我甚是欣喜,子陵是一個做事認真、一絲不茍的人,如果沒有他,我可能一事無成。”
聽到李衡說這些話,董允對他的看法又有所改變。
李衡此時說話自信而不張揚,看起來不是一個輕佻的人,與剛才朝堂上很是不同。
“京師不是關中,丞相雖然舉薦了你,但若是伱無法兌現今日在陛下面前的承諾,無數人都會拉你下來,你可知?”
董允善意地提醒道。
“多謝董公提醒,下官知道。”
董允又說道:“你不應該如此心急調子陵走,他對京師很熟悉,你可以好好用他的。”
“他不是還沒有走嗎?”
“你不是跟他說了半個月之后就啟程么?”董允說道,“最好留他在京師。”
“現在巴郡的自貿邑急需建成,這關乎到對吳的策略。”
“自貿邑是何物?”
李衡說道:“自主商貿的城鎮,不受地方官府直接管轄,直接向京師匯報。”
“你做這個作甚?”
“不單獨列出一個自貿邑,如何快速打造出一個百貨通行之地?”
“然后將京師所產之貨運輸到巴郡?”
“是的。”
董允深吸了一口氣,再看李衡的眼神,已經不同了。
原來這小子早已有了打算。
“不過你今日在陛下面前所言過甚。”董允說道,“話已經說出去,要趕緊想辦法。”
“喏。”
“還有,你剛任職工部尚書,在成都毫無班底,這些事得一步步來,有什么需要幫助的,隨時派人來找我。”
“多謝董公。”
說完,董允便先離去。
李衡心中道:季漢四相,已經有三位都在幫自己,還有一個蔣琬沒有見到,接下來的局面雖然難,但還有什么怕的呢?
八月初一一大早,成都一場秋雨之后,平原上繚繞著淡淡的霧氣。
走到街頭,李衡已經聽到周圍屋子里傳來紡織的聲音。
根據《蜀都賦》記載:阛阓之里,伎巧之家,百室離房,機杼相和。
據說季漢亡國之時,還有錦綺彩絹各二十萬匹。
《蜀都賦》更是如是記載當時的成都:市廛所會,萬商之淵,列隧百重,羅肆巨千,賄貨山積,纖麗星繁……賈貿鬻,舛錯縱橫,異物崛詭,奇于八方。
中原大地因為長期戰爭,商業凋敝,但益州卻興旺發達。
尤其是在諸葛亮治蜀之后。
李衡心中想著,要支撐丞相北伐,季漢的國庫其實并不缺錢,也不缺糧。
這是諸葛亮勵精圖治的結果。
季漢每次北伐吃力,是因為運輸線太長。
既然不缺錢,豈不是可以兩線開戰了?
答案是絕對不可能!
仗不是有錢就能打的,還得有人。
在冷兵器時代,人口是戰爭的基礎。
季漢賬面上的人口只有不到一百萬,實際人口大概四百萬多。
“李公,你在想什么?”董宏看李衡蹙眉沉思,忍不住問道。
“沒什么,你在成都只有十天時間了。”
“我知道,但我祖父跟我說,我最好能留在成都幫你。”
“他跟我也說了。”
“那我是否要留在成都?”
“巴郡更需要你,我已經向陛下呈遞奏疏,設立太府寺。”
“太府寺?”
“專門管理朝廷商舶、貿易,以后巴郡自貿邑的所有商業都直接想太府寺匯報。”
“太府寺的官員是誰?”
李衡看了董宏一眼,說道:“第一任太府寺少卿當然是我,巴郡市易司郎中是你。”
“這……陛下同意了?”
“立刻就同意了。”
董宏沒想到,自己才回來待幾天,就又有了新的官職。
“李公,我不太明白,你做這個太府寺作甚,這不是給自己立個標靶,讓其他人都盯著你嗎?”
“因為太府寺里還有一個重要的衙署。”
“什么衙署?”
“納商司。”
“納商司?”
“是的,這件事還得勞煩你。”
“又和我有關?”
“納商司需要一份招商的條例公文。”
“招商條例公文是納商司招募商社的公文,其中包括了商社的股份條例和經略條例。”
“等等。”董宏的眉頭擰起來了,滿腦子問號地看著李衡。“你說的商社股份條例是何物?”
“巴郡造紙所商社的股份為一百份,假設你董宏是商社主事,給你百八的股份,若是這個造紙所一年賺一萬錢,你能得到八百錢。”
“我還能得錢?”
“沒錯,你能得錢!”
“李公。”董宏更加驚奇地看著李衡,“你沒事吧?”
“我沒事啊!”
“你沒事,為何要將朝廷辛辛苦苦賺的錢,分給主事,主事有朝廷的俸祿!”
“這你就不懂了,你不給主事分錢,他哪里來的動力造出更多的紙去賣?”
“造紙是他的職責所在,而不應該為了利益才去做!”
李衡心中嘆了口氣,這也不怪董宏,畢竟從小讀圣賢書。
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