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第235章 匯聚四方之兵,攻守要易形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最新章節列表 >> 第235章 匯聚四方之兵,攻守要易形了!

第235章 匯聚四方之兵,攻守要易形了!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11日  作者:畫凌煙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畫凌煙 |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 
_

字體:

李衡不由得捏了把汗。

還好是穿越到三國,萬歲在這個時代不是皇帝專有的。

若是穿越到朱元璋時代,下面突然有一群人喊萬歲,估計自己連皮都要掛在城門口風干。

李衡抬起手,壓了壓,聲音慢慢緩和下去。

眾人用一種期待的眼神看著李衡。

“諸位都是我大漢的子民,朝廷不忍看到百姓忍饑挨餓,是以不惜鼓動刀戈,也要將田分配給諸位!”李衡大聲說道,“然而世道淪喪,中原沸騰,萬民枯槁,曹賊逞兇,屠戮無辜,數次興無名之師,妄圖顛覆蜀地,荼毒生靈,使阡陌化作焦土!今王師自益州起,持兵戈而保黎民,匡扶正義,無數仁人志士,不惜前赴后繼,也要還天下以太平,諸位可愿隨我一同前往!”

“愿隨大將軍,萬死不辭!”魯芝突然喊道。

緊接著,其他人便激動地高呼起來:“愿隨大將軍,萬死不辭!”

“萬死不辭!”

等李衡從這里離開后,今日場景與講話,已經被吏員記錄在案,明日報紙頭條必然是這個。

李衡在這簡短的講話中,透露出了幾個重要信息:

一、朝廷把田分配給了大家,大家以后好好種地,朝廷代表的是民意。

二、曹賊禍亂中原,數次發兵想要打蜀地,一旦曹賊打來,大家的田就都不是大家的了。

三、大家現在跟我一起去打仗,其實是保住自己的田。

這是一種權利和責任的轉型。

在過去的時代,權利都在大家族手里,大家族名義上支持季漢,季漢再征兵,然后北伐。

北伐其實是一種戰略延伸,是一種自保。

這個時候,益州大多數大家族,不說絕對支持,但也不算完全反對。

心態的區別就在這里。

大家族是你打贏了,我說不定可能攬點功勞,但你打輸了,只要不找我繼續要資源,我都無所謂。

畢竟曹叡來了,我只需要把官服換一下就可以了啦!

如今把田分配給了農民,就完全不同了。

均田制和曹魏、孫吳現在的田制是天然相沖突的。

均田制是使用權在一個個農民手中,是對世家大族的一種遏制。

一旦曹魏或者孫吳占領了益州,這些百姓將會重新變成大家族的附庸。

所以,曹魏和孫吳,現在已經與他們有了沖突。

當然,沖突還不能算作是敵人。

可是當這種沖突,被解讀之后呢?

建興十五年六月開始,各地的折沖府開始如同雨后春筍一樣,在益州各郡冒頭。

當洛陽也開始用政治形態抓捕大家族,收緊意識形態問題的時候,益州卻開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動員。

自夷陵之戰后,三方達成了新的平衡。

十數年來,相互攻伐,卻未有大的變動。

甚至,在李衡穿越過來的第一年、第二年,依然沒有太大的變動。

第五次北伐之后,曹魏也沒有想到,關中的戰局,竟然會到這一步。

尤其是第二次關中之戰和白帝山之戰,吳魏脆弱的聯盟被擊垮。

連續投入的數十萬兵力,不但沒有撼動諸葛亮的兵鋒,在損失隴右之后,京兆的民生還被蜀錢打垮了一半。

頻繁的、巨大的變動,讓原本已經在平靜局面習慣的所有人,都感到了空前不適。

無論曹魏還是孫吳的強硬派們,都已經開始悄悄行動起來。

到了七月,益州開始連續半個月下雨。

山巒之間彌散著層層白霧。

雨水間,鄉村里,大量的壯丁登記之后,與家人短暫告別,便踏上了前往重慶的路上。

他們越過高山、翻過田野,穿行在泥濘小道上。

也會在半路聽到說書先生那些熱血澎湃的故事,暢想著自己榮耀故里之后,錦衣加身。

還會聽說大將軍當年在關中,談笑間敗敵千里之外的故事。

這個時候,李衡披上蓑笠,騎著馬,帶著人,也趕往了重慶。

在大雨之后,他看到了雄壯的山脈,繚繞的云霧,迤邐前行的隊伍,還看到了氣勢洶洶的長江滾滾向東奔騰。

他聽到山間傳來嘹亮的歌聲,看到長龍一樣的商隊。

堆滿了改變世界的新鹽,裝載著撬動兩個大帝國的蜀錢。

終于,早已麻木的內心,也升起了一股久違的豪情。

歷經三年,他從御醫之子,一路走來,成為季漢的大將軍,即將展開他的第二步戰略。

七月十五日,中元節,李衡抵達重慶。

此時,重慶已經云集兩萬府兵。

加上之前的三萬多,總兵力已經超過五萬。

還有大量的府兵,接到大將軍的征集,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

重慶軍器監,也在短短數月擴建了十倍。

一批批鐵礦運輸進去,爐火日夜不停地燃燒。

數不清的弓箭從軍器監的作坊里一車車運出來,無數把鋒利的刀、槍存和甲胄放到武器庫中。

大批糧食在官道上大張旗鼓地運作。

大漢物流商社的成員,一個個精神抖擻,將一箱箱寫著“糧”的箱子搬運到運輸船上。

不需要站在城頭,渡口的其他商人、船員都能看見。

城中報紙,連續一個月都在用激情昂揚的文字,報道著十萬王師匯聚重慶,大批糧食沿著嘉陵江北上的新聞。

甚至在重慶設立的大將軍府多次公開表示,關中魏軍已經是強弩之末,朝廷會不惜一切代價,往關中持續增兵,完成對長安的收復。

這樣的消息,在重慶不算秘密,大量的吳國細作將消息傳回江陵、武昌、建業。

結合去年的關中之戰,結合李衡之前在益州的大動作,吳國很順理成章地就相信了重慶的所有消息,沒有疑心。

等李衡抵達重慶后,整個重慶的氣氛變得更加高漲。

他先去重慶大學,見到了《招賢令》下,許多來慕名而來的工匠,并和工匠促膝長談。

隨后親自在重慶大學題字,受到了全校的熱烈歡呼。

離開重慶大學,他又去了東門,在東門的商業街,他高調的宣布,漢吳兩國是最堅實的盟友,重慶不會設立收取吳國商人的任何商稅。

這無疑贏得了無數吳國商人的好感。

這也將讓吳國當局更加堅定地相信,他李濟安是鐵了心要與魏國干到底的。

七月二十日,重慶,大將軍府。

“大將軍,這是錢行昨日送來的,上半年,我們鑄造了一千萬枚錢,重慶的錢行拿到了六百萬枚,另外四百萬錢,送到了關中斜谷口。”

“按照一萬錢一斤的細鹽,重慶的六百萬枚錢可以兌換出去六萬斤。”董宏說道,“但今年重慶賣出去的鹽已經超過十萬斤,關于錢,我都核實過,沒問題。”

(一枚蜀錢價值一百錢)

熱門、、、、、、、、、


上一章  |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