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女史第123章 尉窈得賞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大魏女史 >>大魏女史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3章 尉窈得賞

第123章 尉窈得賞


更新時間:2024年04月30日  作者:悟空嚼糖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代情緣 | 悟空嚼糖 | 大魏女史 


刺史府的馬廄場。

元志過來一趟,只見亥也仁、胡二迢一伙頑劣子不僅不覺得推磨苦,還唱起歌彼此鼓勁兒!

這個唱句“七月鳴鵙,八月載績”,那個和句“八月剝棗,十月獲稻”。

元志“呵”一聲,氣笑:“看來罰得不狠啊!”

他吩咐屬吏:“明日不是要給崔致、尉窈諸學子嘉獎么?順便向他們征集懲罰招數,看看那些腦子好使的,能不能治服這些腦子不好使的!”

下屬斛律野狼匆匆過來,稟報:“薛虎賁一行已經離城。”

另名參僚也來稟報:“趙修又在鬧,說現在就得見刺史,還嚷嚷著要去舊宮。”

都尉稟報:“有沃野鎮兵二百人受于鎮將所遣來府衙,他們要去洛陽競禁衛職,說是于鎮將和趙修說好了,讓他們順路護送趙修返洛陽。”

又有武川鎮元鎮將送來一封私人信箋,內容是有柔然散軍襲武川南部的意辛山,擄殺開荒鎮民一百余戶,應是報復可汗子伏圖被殺之仇。

信的末尾,元鎮將希望元志不要吝嗇,把“趙猛士”借他武川鎮三個月,擔任臨時戍主。

元志罵句混蛋,不只罵那些蠕蠕,還罵元鎮將。

獄令史管賢小跑著,邊喊:“可找著刺史了,出事了,牢里出事了。”

“慌張什么?說,什么事?”

管賢:“挨著秉芳掌柜聶照牢房的一犯人,應該聽了不少聶照死前的胡言亂語。此犯被判九月問斬,狗急跳墻了,竟對那些廷尉屬吏瞎說,提起了四十多年前的崔浩案,說崔浩有后人逃脫了門房之誅!”

元刺史不見緊張,詢問:“廷尉署那些人當真了?”

“是啊,說要翻找案卷。”

“幫他們找。就算當時崔浩有后人活著,也該追溯當年官吏之責,不關我元某干系。”

“可是案卷里能看出啥?要是此案有疑點還被記錄下來,能等到現在查?”

元志一巴掌扇到管賢腦門上:“你這不很明白么,快滾!驗尸把自己腦子驗沒了。”

急事再多也得一件件辦。

次日,朝廷給尉窈嘉獎的紙筆,連帶恒州大狩獵的“三等勇士”稱號及獎賞的布帛,全拉到了尉學館,當眾宣告。

尉窈之名,這次是真轟動平城內外了。

尉蓁幫忙一起清點布帛和紙筆數目,她真心為尉窈高興,向其余同門說:“咱們跟窈同門在一個學舍,那咱們詩經一舍也跟著水漲船高啊。”

尉景捧場:“等我到了朔州,別人要問我是誰,我就說……聽過詩章魁首尉窈么?我是她同門。”

武繼接著尉景的話尾說:“里學得最差的!哈哈——”

“我能有你差?”

這倆少年一天不斗嘴就難受,越斗越喜歡在一起玩。

尉茂想趁著這機會跟尉窈說話,但正好瞅到幾匹布的顏色和前天那塊手帕顏色一樣,他就把拱到嘴邊的話憋在嘴巴里。

羨慕尉窈的學子多,嫉妒的也多,嫉妒是人之常情,但是故意散布尉窈貧寒出身,將來難有作為等惡心人的傳言,就屬于心性惡劣,非單純嫉妒了。

因著這件事,讓尉窈對前世打死曲融的真正兇手,有了初步懷疑,此為后話,先說眼前事。

州府的屬吏把尉窈叫過一邊,讓她寫個懲罰招數,如何讓亥也仁等厭學的頑童重新向學。

“懲罰?”

屬吏:“對,官長的意思是,盡管出招,目的要讓諸郎君、女公子羞愧、或是懼怕,什么方法都行,只要能讓他們心甘情愿回學堂,真心向學。”

尉窈略思忖,說道:“公子們學習沒耐心,做別的事未必沒耐心。”

“正是這樣啊!拉了好幾天磨了,比驢都勤……”此吏慌忙捂嘴。

“我覺得可以反著來,獎賞他們,一定要最投他們心意的賞物,讓他們奮力爭取,還要他們體會到夫子的不容易……”尉窈擬好方法后,雖然覺得接下來的話多此一舉,還是請求,“如果官長采用我寫的法子,可千萬別讓諸公子知道是我出的主意。”

“尉學子放十足的心!”此吏把胸膛拍得吧吧響。

崔學館。

崔致、孔毨、郭蘊幾名被嘉獎的學子,也擬好各自的法子,交由府吏帶走。

奚驕因為臨近去洛陽,從七月開始不再回八部分館,改在崔學館修學。同門被嘉獎是值得慶賀之事,他叫上元珩、元子直,與孔毨等漢家學子同去唱詩社吃午食。

館奴先跑去詩社后院,吩咐庖廚宰鯽魚、炙羊肉,并煮泉水以備茗汁。

庖廚一忙活,在對側灶棚吃飯的侍童們立即全知道了。

“又是哪位權貴子弟來呀?唉,本來咱們在這吃沒覺得什么,這樣一比,真顯得咱們跟仆役一樣了。”

“比什么比?自找不痛快,來的肯定是帝室……子唄。”此侍童把“紈绔”二字無聲晃過去。

“哈哈哈。你們聽說沒,文音學舍幾乎走空了,那個最兇的亥也仁和最不講理的胡二迢也走了,刺史嫌他們這次大聯考干瞪眼不做題,就把他們叫去刺史府做苦力呢。”

議論完這些,侍童們又聊回剛才張文芝女師的話題。“你們說張女師還能回來嗎?不回來的話,咱們又只有一位女師了。”

“我覺得這位張女師好。”

邢航:“我也這樣覺得,而且她不僅教唱詩好,對詩的理解也很深,我聽大課有聽不懂的典籍截句,回來問女師,她都用我能聽懂的話幫我理解了。對了,我做了詳細筆記,你們誰要看的話,管我要。”

胡烏屋吃不下去了,郁郁離開。

張季娘本是阿父給她聘的隨行夫子,從長安到平城這么遠的距離,張季娘從來沒有唱過詩,也沒似邢航講的懂那么多典故。

是不愿露鋒芒,還是嫌她胡家付的財貲少?

胡烏屋走到佛堂,門是敞開的,她進來后,看到張季娘正在看佛經,于是明贊暗諷道:“夫子真是學識廣泛,原來也通佛經。”

“女郎有事找我?”

“沒事就不能找你么?還是夫子覺得張文芝走了,你便成了崔學館缺不得的正式夫子?”


上一章  |  大魏女史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