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攻略第561章 圣人親至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靖難攻略 >>靖難攻略最新章節列表 >> 第561章 圣人親至

第561章 圣人親至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08日  作者:北城二千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城二千 | 靖難攻略 

作者:→

熱門小說

“明軍有三萬人,而且鐵路已經修到了我們的門口。”

“在吐魯番和他們打,這并不是明智之舉。”

“我知道,但總歸要試探!”

四月初二,隨著明軍不斷增加軍隊,吐魯番的也先不花與羽奴思此刻正在吐魯番城內討論著如何對敵。

也先不花知道明軍的厲害,并不想在吐魯番和他們作戰,因為吐魯番城墻無法抵擋明軍的火炮,但羽奴思卻想著試探明軍。

“你已經試探足夠了,半個月前我們派出去的三千騎兵死了四百多人,這還不夠嗎?”

也先不花壓著脾氣,而羽奴思卻有自己的打算。

站在宮殿一角,一名四十多歲的清真服飾大臣看著二人,一言不發。

他的名字叫做帖木兒·布卡別克,他是東察合臺汗國的權貴,負責考察二人,并選擇扶持一人登上汗位。

兩兄弟的年紀相差不大,羽奴思今年十八歲,也先不花十七歲。

以兩人的年紀來對付龐大的大明朝,這無疑很愚蠢,但現在的東察合臺汗國沒有選擇。

“我們的城池堅固,根本不用擔心明軍來進攻。”

羽奴思保持自己的意見,同時跺了跺腳,示意腳下城池的堅固。

他們所在的城池是昔年的高昌古城,這座城池能屹立一千五百多年而不倒,足以說明它的堅固。

吐魯番城分為外、內、宮城,外城周長九里,占地三千多畝,城墻墻基寬四丈,高三丈八尺,厚三丈,其內外建筑類型與唐朝都城長安城的形制和布局結構十分相似。

城池的城墻由結實的黃土夯筑而成,使用的方法是被稱為“干打壘”的辦法。

這種方法就是以每三寸左右為一層,每筑一層都要灑上鹽水,還要放梭梭和紅柳,然后用木錘砸實,一點一點往上修筑。

這樣建造出來的城池,即便是昔年蒙古帝國的回回炮,也需要日夜不休的轟炸很長時間才能轟塌。

除此之外,城池共有九個大鐵門,其中南面三個,東、西、北邊各倆個,分別修建有曲折的甕城。

但從城池修建來說,這座城池即便在這個時代,依舊是西域知名的堅城。

除了城池修筑,它選擇的地方也尤為重要。

吐魯番城四面環山,地勢低洼,其四周有城墻、拱形城門,以及甕城、垛臺、角樓。

城外有河流和草場,足夠上萬牧民放牧為生。

正因如此,這里才能有數萬人口在此生活,而這也是羽奴思不想要放棄這里的原因。

如果他們想要放棄,那完全可以在去年入秋前放棄,依靠寒冷和大雪前往南疆的綠洲,亦或者前往亦力把里河谷。

既然已經拖到了現在,那為什么還要逃跑?

“你真是個瘋子,你沒見過明軍的火炮嗎?”

也先不花不敢置信的看著羽奴思,羽奴思卻冷哼:“那你就讓他們帶著他們的火炮來擊敗我吧!”

“你……”也先不花剛想說什么,旁邊圍觀許久的布卡別克站了出來。

“明軍拒絕了我們求和的請求,執意要入侵我們,那我們只能奮起反抗。”

“不過在此之前,我們需要先轉移吐魯番城內的人口。”

由于二子斗爭嚴重,吐魯番的人口至今尚未轉移。

“把他們轉移到鐵門關(巴音郭楞)!”也先不花想把人往靠近自己的南疆轉移。

“不,應該去婁曾母(烏魯木齊)!”羽奴思在爭搶,但也先不花卻嘲笑道:

“婁曾母距離這里只有六百里,如果明軍能把鐵路修到這里,那他們兩年后就能修到婁曾母。”

“可是鐵門關不一樣,那里的地勢易守難攻,而且南部的綠洲足夠容納那么多人口。”

“更重要的是,那里距離這里八百多里,最少三年時間才能修抵那里。”

“呵呵……”羽奴思聞言輕嗤:

“如果我們打不過,那遷移去婁曾母和鐵門關沒有任何區別。”

“遷移去婁曾母,我們還能從北疆前往河中避難,可如果去南疆,我們根本沒辦法突破沙哈魯的包圍。”

羽奴思這話倒也沒說錯,帖木兒汗國與東察合臺汗國交戰那么多年,此前喀什還被帖木兒給占據,好不容易才奪回來。

如果逃到南疆而明軍繼續追擊,那他們根本就沒有地方逃,等于自尋死路。

相反,如果逃到北疆,不僅可以依托金山山脈來阻擋漠北的明軍,還能向著西北逃亡到河中北部。

此外,哈薩克人與他們較好,前往河中北部草原后也可以聯手對付其它部落,不至于活不下去。

不過他這番話現在才說出來,這就讓也先不花臉色不好看了。

如果真像他說的那樣向西逃遁,那他南疆的部眾該怎么辦?

兩人的矛盾又上了一層樓,羽奴思再往后的話,已經不再被也先不花所聽取了。

兩人產生了間隙,而相較于他們,此刻的明軍則是依靠著不斷前進的鐵路,享受著從后方運送而來的物資。

距離吐魯番城不足百里外的地方,三萬明軍正兵與四萬輔兵和三萬修鐵路的民夫正在吃飯。

用拒馬圍起來的臨時營地星羅密布,分為大小十二個營盤。

修鐵路的民夫在最中心,鐵路兩側是輔兵的營盤,鐵路前方十余里外是正兵的地盤。

此時此刻,正兵營盤內的正兵們正穿著鴛鴦戰襖,將帳篷之中的矮凳端出來坐著,手里拿著臉龐大小,深兩寸的木質大碗吃飯。

埋鍋造飯以百戶為單位,每戶各自派一小旗人馬去后方拉物資,將物資帶回來后各自建灶開火。

高衡是新入伍不到兩年的兵卒,這輩子沒想到還能上戰場打仗。

不止是他,軍營內大部分人都是如此。

說起來,明軍已經好些年沒在北邊打仗了,雖然六軍都督府兵卒輪替,但能在北方作戰的人終歸是少數。

此刻高衡排著隊,手里拿著自己吃飯的碗筷。

隨著隊伍終于排到他,他只是一眼便看得直流口水。

羊肉燉白蘿卜和一個豬肉炒白菜,還有一大桶香噴噴的白米飯,這就是他們今日的午餐。

“這么豐富!”

高衡忍不住開口,而站在這里給兵卒盛飯打菜的是他們的百戶官和總旗官他們。

瞧著自家的兵這么說,那三十多歲的百戶官笑道:

“這些羊都是從肅州那邊運過來的,每個百戶所領三只羊,一半在鍋里,還有一半在帳篷里放著,晚上繼續吃羊肉……來!”

百戶官說著,一大勺羊肉燉白蘿卜便澆在了高衡的碗上。

從地中海引進大明的包菜在摻雜豬肉并重油重鹽的爆炒下香氣撲鼻,這還是高衡當兵兩年來吃過最好的一頓。

當然,這也并不是說平日里吃的不好,只是相較于平日來說,這吃的很好。

如今大明的正兵每日伙食就是早上饅頭雞蛋,正午一葷一素,晚上兩個素菜。

饒是如此,軍隊每年支出的伙食費都達到了二百多萬貫。

而且這還是因為當下地多人少的緣故,如果科技得不到開發,那隨著大明朝人口不斷增加,糧食產量得不到提高,那肯定會降低標準。

當然,這種事情是不可能的,因為大明朝有他們的洪熙皇帝……

端著自己的碗筷,高衡咧著嘴便大口吃了起來。

正兵的伙食如此,輔兵和民夫的自然也不會差。

今日的輔兵雖然沒有羊肉吃,但炒個雞蛋和包菜還是有的。

至于民夫,一個炒包菜加上香噴噴的米飯,只要重油重鹽,便足夠讓他們吃得滿面油光了。

這般待遇,已然算是過去幾千年時間里,正兵、輔兵、民夫所能吃到最好的食物了。

不過這只是開始,日后的大明朝軍隊和民夫,還將吃得更好。

“好啊……”

一聲感嘆,朱能放下了望遠鏡,而身旁的陳懋則是遞給了他一個木碗。

碗內是大半碗白米飯和白蘿卜燉羊肉,以及包菜鈔豬肉,與士兵們吃的一樣。

朱能并沒有嫌棄,而是接過感嘆道:

“想想以前,不說太久,光是十年前,如何敢說在前線吃白米飯和新鮮蔬菜與豬、羊肉?”

“是啊。”陳懋也感嘆道:“吃點反復蒸曬的軍糧,弄點泡熱水的菜干就吃了,半點葷腥都沒有。”

“那些將領能吃好些,但也不過就是吃點羊肉,弄點羊油炒點野菜罷了。”

“可是我們現在呢?”陳懋笑笑:“你都不知道,剛才我問能不能做個南京的燒鵝,你猜管軍需那小子怎么說?”

“怎么說?”朱能也好奇,要知道鵝哪怕在洪熙年間依舊是奢侈品,一只鵝最少作價四百文。

“那管軍需的小子說,只要軍中有人會做燒鵝,他立馬就能從后面拉一火車鵝過來,只要我肯批條子就行。”

陳懋爽朗大笑道:“我說我若是敢批條子,打完仗之后,戶部的王回肯定要找我吹胡子瞪眼睛!”

“那倒是!”朱能也跟著笑了起來,畢竟一火車鵝,起碼得四五百貫。

四五百貫,以洪熙年間甘肅的物價,起碼能買三萬斤羊肉,夠全軍每人分三四兩了。

“這火車通了之后,這別的不說,肉菜糧食的價格倒是便宜。”

朱能一邊吃,一邊與陳懋討論道:“我之前在京城的時候,土豬肉十四文一斤,羊肉十三文一斤,番豬肉和牛肉十二文一斤,稻米兩文一斤。”

“來到甘肅練兵,我覺得甘肅總不會那么便宜了吧,結果這些物價也就比在京城時每斤貴了二三文,稻米才三文一斤。”

“這工價越來越高,米肉酒菜的價格卻越來越便宜了,你說說這是怎么個事。”

朱能笑著詢問,陳懋也搖頭表示自己不清楚。

二人感嘆著這變好的世道,只覺得自己在外從軍太久,突然回來都快不認識了。

百姓們覺得習以為常的事情,他們卻覺得那么不可思議。

二人笑著吃完了午飯,返回軍營時,便將今日的軍情送往了哈密。

盡管相隔四百里,但如果做好準備,想要傳送消息還是很快的。

往慢送就是連同貨物一起,大概需要九個時辰。

如果往快送,只讓機車頭拉煤水車廂的話,大概三個時辰就能送抵四百里外的哈密。

“依舊是四萬,不過東南方向的塘騎數量變成了三隊,每隊百余人。”

翌日清晨的哈密行宮內,朱棣拿著朱能他們送來的軍情,吩咐著朱祁鉞對放在正廳內的沙盤挪動各軍木雕。

只見朱棣將朱高煦交給朱能他們的西域地理沙盤都復刻了一份在自己行宮的正廳里,這個沙盤是清晰的將整個西域包括河中地區地形都展現在了爺孫二人面前。

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將整個西域南北一分為三的天山山脈。

水草豐盛的伊犁河谷向外延伸,河流向著河中流去,而河中則是干燥的荒漠。

當然,帕米爾高原才是這個沙盤最值得讓人關注的。

“這么看來,只要拿下了吐魯番和鐵門關,南疆就是甕中之鱉。”

朱祁鉞聽著朱棣的話,同時目光不斷在沙盤上來回游走。

盡管才十四歲,但他跟著朱棣學習的這些年卻不是白學的。

現在的他可以說胸中藏著一團火,那是理論知識累積到極點,迫不及待想要上戰場實踐的大火。

只可惜朱棣不開口,他便只能在這里跟著繼續學習理論知識。

“爺爺,這群西虜不會和北虜一樣,到時候戰事不妙就跑吧?”

朱祁鉞詢問著,朱棣卻雙手叉腰,輕笑道:“小子,現在打仗和以前可不一樣了,不能循規蹈矩啊。”

朱棣緩緩走上前來,從桌上拿起棍子直接開口道:

“朝廷只要修建一條鐵路直通北邊的婁曾母,然后一路向西到帕拉(博爾塔拉),向北修建繞一圈天山前往南邊的亦力把里河谷,就能徹底控制北疆水草豐茂的地方。”

“這距離伱爺爺之前和我說過,差不多是兩千六百多里。”

“只要掌控亦力把里的河谷,朝廷就能靠著抽水機和煤炭在西域養兵五萬。”

“到時候,你覺得他們還敢回西域來嗎……”

朱棣滿滿的自信,朱祁鉞也明了道:“有了鐵路,朝廷的物資能運抵前線,那便沒有什么能阻擋朝廷兵鋒的存在。”

“孺子可教。”朱棣頷首道:“二千四百里鐵路還只是修到河谷的,這西域的地形,得修好幾條鐵路才能控制。”

“你爺爺有看山點礦的手段,有礦藏的地方,他肯定不會放過,他之前說要在西域修三條鐵路,分別向北,向南,向西。”

“我記得是向北一千八百里,到金山北麓。向南前往漢唐的疏勒,再到于闐,起碼三千里。”

“這向西,我記得是修抵怛羅斯的東邊,算起來也是三千里左右。”

“三條鐵路,七千八百里……”

朱棣露出自豪感,盡管這件事情不是他完成的,但他有幸看到。

“這三條鐵路修好,我大明朝在西北的疆域,那才是真正的遠邁漢唐。”

“可是太爺爺,俺們把亦力把里滅了,那不就接壤月既別和帖木兒了嗎?”

朱棣話音落下,朱祁鉞便詢問道:“這會不會引起這些國家的不滿?”

“不滿……”朱棣不以為意:“小子,別怕他們不滿,蠻夷畏威而懷德,唯有威嚴才能德化他們。”

“朝廷在這亦力把里河谷駐兵三萬,這才是最大的威,這才能讓這些胡虜懷德。”

“他們若是不做亂,老老實實當大明朝的屬臣,那自然相安無事。”

“若是他們有不該有的心思,那就要出手狠狠收拾。”

“記住咯,朱家的男人,沒有一個軟骨頭的!”

朱棣說罷,朱祁鉞立馬大聲回應:“俺記住了!”

“誒……聲音可以小些。”朱棣擔心夏原吉會來,不過他的擔心明顯多慮了。

夏原吉不僅沒有來,他甚至都不在哈密城內。

“嗚嗚——”

哈密城北外四里處,隨著火車的汽笛聲成批響起,在哈密火車站外的商賈連忙湊了上去。

然而,這次成批運抵哈密的并非是貨品,而是一名名真槍實彈的兵卒。

一車兵卒、一車軍馬,從清晨開始陸續抵達哈密,將哈密車站團團包圍。

那氛圍,只要不是個瞎子,都能感受到哈密城來了位大人物。

夏原吉眼睛紅腫的坐在候車廳,看著兵卒一隊隊走出并前往接受軍馬,目光不曾離開入站口。

很快,這邊的消息便被人送往了行宮。

“你說有精銳兵馬來哈密?”

朱棣面對前來匯報消息的千戶官感到詫異,目光看向朱祁鉞。

“俺也不知道啊,成國公沒說朝廷繼續增派援兵啊。”

朱祁鉞捋了捋自己發麻的頭皮,朱棣聞言摸了摸自己的大胡子:“沒有豎旗幟嗎?”

“回太上皇,沒有。”千戶官畢恭畢敬奏報,朱棣見狀只能應付道:“再探,看看是誰那么大排場。”

“是!”回應一聲,千戶官便退出了行宮的宮殿。

時間一點點過去,隨著下場的兵卒越來越多,不等探事情的千戶官動身,他身后突然響起了一道聲音。

“有旨意,此間消息不得向外傳播。”

“誰!”

千戶官驚出一身冷汗,他都沒感受到有人靠近自己一行人。

霎時間,千戶官及身旁數名兵卒轉身將手搭在了刀柄上。

因為被嚇到,他們還沒反應過來剛才那句話。

而當下,他們面前出現的是十余名身穿西廠袍服的武官:“西廠千戶官,有旨意,此間所有人不得擅動!”

他亮出了西廠的令牌,這讓燕山衛的千戶官瞬間不知道該怎么做了。

“嗶嗶——”

只是不等他有過多的行為,哈密站忽然響起了刺耳的哨聲,他們四周的兵卒突然戒嚴了起來。

“不會吧……”

瞧著這架勢,千戶官汗如雨下,而坐在候車廳的夏原吉也杵著木杖顫顫巍巍站了起來。

“嗚嗚——”

刺耳的汽笛聲再次響起,而這次則是從東邊漸漸駛來了一輛造型特殊的火車。

隨著火車停穩,一道高大的身影從火車上走下來,并隨之走出站臺,走入了候車廳。

“陛下!”

“陛下千秋萬歲萬歲萬萬歲!!”

夏原吉仿佛看到了親人般失聲喊出,但很快便被四周吉林衛的兵卒聲音蓋過。

朱高煦一身素青色圓領袍,腰間沒有系什么玉帶,就是一根普通的素青色細繩。

他沒有戴著翼善冠,而是簡單將頭發豎起來,戴了一個銀冠。

他一步步走來,身邊跟著胡季、劉勉二人。

“瘦了……”

站在夏原吉面前,朱高煦居高臨下的看著夏原吉,給出了這樣一句略帶歉意的評價。

“臣失責,竟使太上皇重病數月而不起,請陛下治罪!”

夏原吉放開手杖,顫顫巍巍的下跪準備叩首。

“別著急,不一定真的生病了。”

朱高煦來的路上漸漸冷靜,因為他突然覺得朱棣不可能病重,不然他一定會讓人第一時間送消息給自己。

何況,如果真的病重,那也一定會召在京御醫團隊前來,而不是等著夏原吉上奏,自己才知道這件事。

冷靜過后,他便只剩下沖天的幽怨與生氣了。

畢竟他冷靜并想通的時候,他已經抵達涼州了,返回去那是不可能了。

倒不如趁這個機會,過來將朱棣和朱祁鉞這兩個祖宗帶回北京來得值當。

“胡季,問問清楚!”

朱高煦威嚴開口,胡季當即走上前去,攙扶起夏原吉,將手杖遞給他的同時,冷著臉走到了燕山衛千戶官面前。

燕山衛千戶官此時已經嚇傻了,他沒想到皇帝居然會出現在這里。

洪熙皇帝、大明天子、蒙古人的博格達徹辰汗就這樣出現在了自己的面前,這讓身為韃官的千戶官汗流浹背。

“陛…陛…陛下……”

千戶官汗流浹背的下跪,胡季卻上前冷臉質問道:“太上皇究竟如何!”

“太上皇……太上皇……”

千戶官支支吾吾半天說不出來一句完整的話,若是旁人來詢問,哪怕是國公乃至太子的人,他都敢胡謅幾句,但面對站在胡季身后那道高大的身影,他卻是一點謊話都不敢說。

“太上皇他…沒病……”

(本章完)


上一章  |  靖難攻略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