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攻略第367章 明屬榜噶喇海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靖難攻略 >>靖難攻略最新章節列表 >> 第367章 明屬榜噶喇海

第367章 明屬榜噶喇海


更新時間:2024年03月02日  作者:北城二千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城二千 | 靖難攻略 

作者:→

熱門小說

“嗚嗚——”

七月下旬,在東北季風不斷吹入海灣的時候,察地港內的主干道左右林立甲胄鮮明的孟加拉國兵卒。

他們緊張的握著手中長槍,死死注視著那從北方街道走來的一支騎兵隊伍、

他們的馬蹄聲和突厥化的裝扮讓孟加拉國的軍隊緊張萬分,緊張咽了咽口水。

在那悠揚的號角聲中,這隊近百人的騎兵隊伍拱衛著一名穿著清真長袍的貴族走出了街道,來到了察地港的廣場上,也見到了不遠處的臨時行宮建筑。

自德里蘇丹國建立后,印度北部的許多地方和國家都開始漸漸地清真化,不管是建筑還是服飾都開始向中東靠攏。

即便德里蘇丹國分裂后,這些風俗習慣也沒能改正過來,因為二百年的時間足夠讓一個民族徹底喪失自己的文化。

在廣場上孟加拉國兵卒的注視下,這隊帶著些突厥化的清真風格騎兵隊伍來到了孟加拉國的臨時王宮面前。

若是以往,即便面對孟加拉國的這數千孟加拉國軍隊,他們也能保持著優越感和自豪感,可如今他們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孟加拉國,還有那傳說中極為強大的“震旦國”。

對于中原王朝,印度諸國一樣知之甚少,哪怕是曾經的德里蘇丹國,也只知道將中原地區的國家稱為震旦。

隨著他們坐下,靄牙思丁也將目光投向了鄭和。

鄭和端坐開口,并不把左來四放在眼里。

鄭和的話咄咄逼人,這并非出自他的本意,全因下西洋前朱高煦的交代。

“無他,只是想請貴使移步看看煙花罷了。”

“我天軍兩萬,艦船數百就在海港外,若是貴使覺得我還不夠有誠意,那我想請貴使移步高臺,讓貴使看看我天朝的誠意。”

“震旦未免太瞧不起我們了吧?!”

左來四無奈,只能在明軍虎視眈眈的目光下,命令周圍護衛帶著自己移步。

不多時,待六人走上高塔,整個察地港全貌也幾乎被他們一覽無余的盡收眼底。

對于靄牙思丁來說,擁有近百萬人口,軍隊倍數與己方的章普爾國無疑是一個強大的國家。

可是對于鄭和來說,章普爾國如果不聽話,那他不介意讓陳瑄帶著大軍去北邊活動活動,反正有水路可以直抵章普爾國內部。

這一幕讓坐在王位的靄牙思丁嚇了一跳,左來四更是如此。

正因如此,靄牙思丁才找到了鄭和,而鄭和也才有機會出現在這樣的場合中。

不過雖然他們不了解大明,但卻因為貿易的緣故見過不少中國人,所以當近千名中國面孔的明軍列隊在孟加拉國王宮外時,作為來使的章普爾國使臣也十分緊張。

“你們要干什么?!”

由于帖木兒入侵導致印度北部地區陷入了一段混亂時期,而章普爾的總督沙爾吉也宣布獨立并自稱第一任“章普爾國蘇丹”。

那座高塔是察地港內最高的建筑,足有四丈之高,而在鄭和的領路下,靄牙思丁和左來四二人分別來到了塔下。

鄭和說著,并示意靄牙思丁先走。

左來四見狀,也知道鄭和是真的想讓他看些東西,心里雖然將鄭和罵了千百遍,卻也不得不硬著頭皮走上了高塔。

靄牙思丁倒是沒有那么多擔心,畢竟這是他的國家,如果他出了事情,即便鄭和有滅亡孟加拉國的實力,卻也無法讓海上的明軍突然趕到這里來救他。

這些日子,他已經將章普爾國的情況告訴了鄭和,鄭和也對章普爾國知根知底。

大明需要再三次下西洋的過程中建立足夠的威懾力,那就不能光靠艦船威懾,而是得拿出足夠讓小西洋諸國畏懼的戰績才行。

他說著章普爾地區的語言,不過對于大明的文武官員來說,一切外國都是音譯,因此他口中的章普爾國就成了“沼納樸兒國”,薩拉斯則是被音譯成了“左來四”。

獨立過后的章普爾將目光放到了孟加拉國身上,雙方幾次作戰,均以孟加拉國的戰敗而告終。

他們來到了臨時王宮的宮殿,并見到了坐在王位上的靄牙思丁,以及右側端坐的一堆中國人。

說起來,章普爾國之所以能立國,主要還得感謝帖木兒帝國的入侵。

在孟加拉國兵卒的引路下,他們走入了王宮之中,并在穿過長長的長廊過后進入了一座拱門內。

鄭和說話間,數百明軍已經行動起來,將左來四和他周圍百余名下馬騎兵圍得水泄不通。

“榜噶喇國已經奉我天朝為朝,自愿為臣屬。”

明明是在孟加拉國的地盤,可章普爾國的來使卻忽視了靄牙思丁,直接走到鄭和等人的面前緩緩行了一禮:

“章普爾國使臣薩拉斯代表我國蘇丹,向來自震旦的諸位問好。”

正因如此,陳瑄才會一直想著搞點事情出來。

他們硬著頭皮跟著鄭和走出了宮殿,向著宮殿外的一處高塔走去。

三人與三人的翻譯走上高塔,護衛們則是小心翼翼的跟在后方。

“沼納樸兒與榜噶喇國先前的恩怨,我也已經讓榜噶喇國國主放下,眼下之所以召見貴使,便是希望貴使貴國之后與貴國國主好生交代,若是沼納樸兒國再興兵擾邊,我天朝兵馬只能教導教導貴國國主什么是道理了!”

鄭和起身向外走去,靄牙思丁見狀也起身跟上。

因此,他們對大明的了解,其實與大明對他們的了解差不多。

他的話經過翻譯傳到了左來四的耳中,左來四聽后有些生氣,不過一想到自己并不清楚大明的實力,只能忍下這口氣向靄牙思丁行了禮,隨后不經靄牙思丁開口就入座了左側的位置。

“貴使和國主可以隨我上高塔,我居中,二位一前一后,避免二位顧慮。”

明人身材高大,加上來自“異域”的甲胄,這些存在無一不加重了章普爾國使臣的心理負擔。

左來四生氣的起身,不過見他起身,鄭和身后的明軍干脆拔出了腰間短兵,舉起了手中火繩槍。

“這里是榜噶喇國的地盤,貴使到來,理應先見過國王才對。”

正因如此,靄牙思丁不假思索的就走上了高塔,而鄭和則是緊隨其后。

不過比較這些印度北部遍地的伊斯蘭風格建筑,遠處港口上那幾乎看不到邊的硬帆才讓人感到頭皮發麻。

“這得是多少戰船……”

左來四咽了咽口水,心里已經相信了鄭和所說的那些話。

此處高塔距離港口不足半里,加上明軍戰船廣袤,只要視力稍好的人都能看清楚明軍艦船的規模。

在左來四緊張的時候,他只見鄭和拿出了一個奇怪的東西。

但見鄭和點燃火折子,他手中的那奇怪東西便在引線燃盡后突然發出了爆炸聲。

“砰!”

號炮的聲音嚇了左來四和靄牙思丁一跳,只是不等他們開口,鄭和便主動笑道:

“此舉,是為了給兩位證明,我天朝絕對有實力插手兩國的國事。”

鄭和的話說完,遠處便響起了一聲又一聲的號炮聲。

當號炮聲結束,靄牙思丁和左來四面面相覷,不明白鄭和想表達什么。

然而幾個呼吸后,他們便知道鄭和想要表達的究竟是什么了……

“轟!轟!轟!轟——”

只聽霎時間,宛若天塌地陷的炮聲傳出,雙耳幾乎短暫失鳴。

“這便是我天朝的底氣……”

鄭和回頭看向了被嚇得癱軟在地的靄牙思丁和左來四,輕笑開口的同時,也反問道:“二位應該知道這是什么吧?”

“知…知道……”

相比較靄牙思丁的一問三不知,左來四顯然經歷的比較多,自然知道能傳出這種聲音的東西是什么。

帖木兒入侵德里時,便使用過威力大的驚人的射石炮,也只有射石炮才能弄出那么大動靜。

不過就剛才的炮聲來說,明軍的火炮顯然比帖木兒帝國的更多,而這也是左來四站不穩的原因。

“如果二位不信天朝有這樣的實力,可以去艦船上親自參觀,近距離看看天朝的火炮是如何摧毀城墻的。”

鄭和笑容和善,但在靄牙思丁和左來四二人耳中卻比來自地獄的聲音更為恐怖。

“不必…不必了……”

左來四沒了先前對陣鄭和時的膽氣,此刻的他完全將鄭和麾下的明軍,與他曾經見過的帖木兒軍隊放到了同一高度水平。

僅他參與過的戰事來說,他從未聽過如此密集的射石炮聲,這足以說明明軍的實力。

他敢說,即便是最為堅固的王都章普爾,也很難抵抗這樣一日的炮擊。

大明的實力,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

震怖之余,他甚至忘記了自己是如何跟隨鄭和走下的高塔,只記得鄭和讓自己先去休息,明日請自己去參觀艦隊。

等他被護衛攙扶回到靄牙思丁為他安排休息的地方時,他才癱坐在了椅子上,大口大口的喘著粗氣。

只是待呼吸暫緩后,他又狐疑了起來。

正因為他從未聽過那么多射石炮的聲音,所以在冷靜下來后,他覺察到了不對勁。

在他的世界觀里,從未有一個國家能有那么多射石炮,即便是帖木兒帝國也不行。

“明日得去震旦的艦船上看看,避免他們詐騙我。”

在左來四如此作想時,翌日很快到來,而他也和靄牙思丁也在鄭和所帶數百明軍的護衛下前往了港口。

初到港口時,左來四就為明軍戰艦之高大,數量之眾多而震驚到了。

昨日隔著半里在高塔眺望時還不覺得有什么,可眼下近距離面對這群三千料以上戰船和武裝馬船,左來四只覺得與之相比,自家章普爾國的水軍似乎都成為了孩子的玩具。

“這是我的副坐船,諸位可以上去看看。”

在鄭和的帶領下,靄牙思丁和左來四來到了一艘三千料的戰船面前,在鄭和的引路下,忐忑不安的走上了這艘戰船。

走上戰船過后,映入眼簾的便是甲胄鮮明的數百名兵卒,以及百余名穿著短打的水手。

即便是三千料的戰船,那甲板也足夠跑馬,并且甲板兩側還有一門門火炮。

它們旁邊有放置好的雨布,顯然如果不是他們的到來,這些火炮都會被雨布包裹,以免接觸海水過多而受到侵蝕。

“天朝的射石炮,與我所見到的有所不同。”

當左來四登上這艘船,他便見到了不下于十門火炮,盡管它們的造型不同于射石炮,可卻讓左來四知道了昨日的炮聲并非作假。

僅是一艘副坐船的甲板就有不下十門火炮,那在這海灣之內的數百艘戰船,得有多少艘火炮?

“我國火炮比射石炮威力更大,距離更遠,能從這里直接炮擊越過察地城,打到北方的農田。”

鄭和自豪說著,而這句話則是讓靄牙思丁和左來四倒吸一口涼氣。

察地城南北南北起碼二里,也就是說明軍的艦炮能打出二里遠。

如果是這樣,那當下他們所了解的一切射石炮,威力都不如明軍的這些火炮。

“貴國的這支艦隊,有多少門火炮?”

左來四忐忑不安的摸著身旁的艦炮,脫口而出后又覺得鄭和不會告訴自己。

“算上武裝馬船的火炮,差不多兩千門吧。”鄭和謙虛的說出了一個數字。

“兩千門?!”左來四差點咬斷了舌頭,他不敢相信如果這消息是真的,那自家的章普爾城能否抗住這兩千門火炮的一輪齊射。

“我這副坐船便有二十門火炮,我帶你們去看看。”

鄭和笑著開口,并帶著震驚的左來四和靄牙思丁走去了船體的二層觀看。

看完之后,鄭和又帶著他們前往了其它戰船和武裝商船觀看,一路走下來,單他們所見到的火炮就不下二百門,兵卒不下三千人。

當雙腳重新站在碼頭上,左來四詢問出了他好奇的問題。

“天朝擁有如此強大的實力,為何不吞并所過之處的所有國家?”

左來四的詢問,也讓靄牙思丁緊張萬分,不過對此鄭和依舊笑道:

“我天朝居世界之中,為世界之中國,向外輻射四方,四方只要愿意的,都是我天朝臣屬,即便不愿意,也可以作為朋友互通有無。”

“只要沒有冒犯我天朝之舉動,我天朝自然不會隨意攻占他國,奴役他國人民。”

“正如榜噶喇為我天朝臣屬,既是我國臣屬,我天朝便有庇護之責任,因此才會參與貴國與榜噶喇國的調停之中。”

見左來四不相信,鄭和也開口笑道:“自然,我天朝下西洋也有所需,那便是極西之地有我天朝所缺之物。”

“因此我國才會招撫臣屬,設立官廠來為船隊補給。”

鄭和加上這個解釋后,瞬間便讓左來四信服了。

見左來四信服,鄭和也繼續道:“加入我天朝,以天朝臣屬自居后,我朝亦會庇護海內外諸國,同時并不需要對臣屬收取錢財,而只需要貢賦。”

“貢賦?”左來四心里一緊,靄牙思丁則是解釋道:

“貢賦就是上貢一些天朝所需的東西,例如良馬馬種、還有一些香料和名貴木材的樹種,天朝也會給予回賜。”

靄牙思丁解釋完畢后,他還想鄭和獻媚道:“我已經為天使準備了二十匹大食馬種,以及鸚鵡、兜鑼綿、撒哈剌、糖霜等各類香料各百斤。”

“嗯。”鄭和頷首,笑道:“我朝也為國主準備了青花白瓷罐、青花白瓷盤各十對,絲綢二十匹作為回賜。”

鄭和的話,讓靄牙思丁和左來四瞪大了眼睛。

對于大明來說,這些東西成本不過數百貫,但對于海外諸國來說,這些東西的價值起碼三千貫以上。

左來四很清楚靄牙思丁送出那些東西的價值,頂多也就一千五百大明貫,可得到的卻是倍數的回贈。

這樣的買賣,讓左來四心思活躍。

“如果章普爾也能加入其中,哪怕大明無法庇護章普爾,章普爾也能從中獲利。”

想到這里,左來四行禮道:“貴國的實力讓我大開眼界,我在這里可以代表我國蘇丹承諾不再與榜噶喇發生沖突,此外我歸國后也會與我國蘇丹訴說天朝的強大,相信我國蘇丹聽后,一定會愿意供奉天朝天子。”

左來四顯然也想進入大明朝貢體系撈好處,對此鄭和自然歡迎。

“好好好,那我在此地多停留半個月,無論消息好壞,我與貴使都是朋友。”

鄭和笑呵呵的回應,并不因為會被左來四占便宜而郁悶。

在左來四等人看來,大明的回賜就是賠錢買賣,可站在鄭和的角度看,朝貢回賜后大明也有賺頭,并且朝貢之后的貿易才是大頭。

如果所有人都覺得大明維持朝貢是賠錢買賣,那他們就會想方設法的維持本國與大明的朝貢貿易,而這就是鄭和想要的。

“官廠會駐扎屬國館,如果榜噶喇有事都可以聯系屬國館解決。”

“如果榜噶喇國發生內亂,官廠內的軍隊也會保護您的安全,護送您前往附近的天朝屬國暫時避難,隨后天軍會前來為您平叛。”

鄭和對靄牙思丁說著他能享受到的一些待遇,這讓靄牙思丁的底氣更充足了些。

他最擔心鄭和走后自己沒有依仗,而北邊的章普爾國趁機再次入侵。

二人的對話被左來四看在眼里,他很清楚這是鄭和對章普爾國的警告,不過左來四現在已經不想再和榜噶喇國發生沖突了,起碼在眼下他不會想發生什么沖突。

“既然這樣,那我現在就返回章普爾,告訴我國蘇丹這里發生的一切,請天使在此地稍等我半個月時間。”

“好!”

左來四說罷,便在鄭和的注視下緩緩離去,而靄牙思丁看著曾經趾高氣昂的左來四這么謙卑,整個人的腰桿都不由挺直了些。

他熱情歡迎鄭和前往自己的臨時王宮,并在王宮組織了宴席。

由于宦官的身份,鄭和在事情談攏后便選擇帶著萬余官兵在察地港不遠處的荒地開辟了官廠,至于陪同靄牙思丁的事情則是交給了他帶來的禮部官員。

不出意外的話,這幾名禮部官員將會在榜噶喇國待上三年,等待三年后的輪替。

陳瑄率領戰船在榜噶喇的航道四周開始清理海盜,這些海盜大多都是阿拉伯和印度本土的武裝商人。

由于滿剌加海峽已經十分繁榮,因此這些武裝商人早早就知道了大明艦隊的到來。

在大明艦隊沒有出現的時候,他們化身海盜,在大明艦隊出現的時候,他們則是立馬偽裝成為商人。

由于是民營貿易區,所以陳瑄倒是沒有像在南洋一樣直接炮擊,而是攔截他們,對他們吩咐不得搶奪大明商船后便送走了他們。

他們自然不敢搶大明的商船,因為大明的商船每經過一處大明官廠,就會領取幾只當地官廠所養的信鴿。

一旦他們遭到搶劫,他們就會描述敵船情況,然后放飛信鴿。

只要信鴿飛回最近的官廠,那官廠的戰船就會對航道進行封鎖檢查。

但凡船上出現了大明的商品,并且無法解釋其來源的,就地俘虜船只。

若是有反抗的舉動,則是就地斬首。

這套流程,陳瑄在大古剌宣慰司的航道上已經玩了快一個月了,過往的許多小西洋諸國商船都知道大明的手段,因此鮮有搶奪大明商船的不長眼海盜。

也正因他們無所作為,所以陳瑄的搜捕沒能取得什么成果。

隨著時間一點點過去,趕在八月中旬前,左來四成功帶著章普爾國蘇丹的貢賦抵達了察地港城。

在眾人的見證下,章普爾國加入大明朝貢體系,并獻上大食馬種百匹。

鄭和見狀,回賜絨錦、金織、文綺、彩絹各百匹,青花白瓷罐、青花白瓷瓶各十對。

在等待左來四的期間,印度東部和南部地區的阿里沙(奧里薩)、案達羅(安得拉)兩個邦國也派遣船只前來察地港邀請艦隊前往當地。

鄭和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因此在結束了對章普爾國的冊封后,鄭和艦隊也開始揚帆起航,向著原定航道上的阿里沙、案達羅等國進發。

站在甲板上,眺望漸漸遠去的察地港,鄭和感慨:“這調停如此輕松,倒是我沒有想到的。”

“我都快閑出個蛋了。”陳瑄從身后走來,疑惑的詢問鄭和同時,也不免為自己沒能大展身手而遺憾。

鄭和見狀,想了想后才道:“前往阿里沙后,我們暫時停下,對近海航道進行搜捕,解決一些還不知道天朝的海盜。”

“估計我們的大名已經傳開了。”陳瑄嘖嘖幾聲,只覺得自己這次下西洋毫無功績,估計等回到南京也得不到太多賞賜。

只是陳瑄說這話的時候興許不知道,對于部分利益熏心的國家來說,即便聽到了大明的強大,他們也不認為大明能對他們造成威脅,更不會認為鄭和下西洋艦隊真有傳聞中的那么強大……

(本章完)


上一章  |  靖難攻略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