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攻略第366章 調停諸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靖難攻略 >>靖難攻略最新章節列表 >> 第366章 調停諸國

第366章 調停諸國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20日  作者:北城二千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城二千 | 靖難攻略 

作者:→

熱門小說

“叮鈴…叮鈴……”

“嗚嗚嗚——”

海港,作為后世世界貿易的重要門戶之一,這個時代的它并不能產生多大的價值,因為擁有海港對于一些沒有支柱性產業的國家來說只會導致國家對外來商品過于依賴。

不過,如果是類似大明這樣的宗主國,那依賴起來似乎也沒有太大的負擔,起碼在東亞和東南亞是這樣的。

當清晨的鐘聲和號角聲響起的時候,大古剌那嶄新的碼頭已經開始熱鬧了起來。

海港的碼頭上,幾艘大船緩緩進入港口,纜繩揚起,水花四濺,海水泛著耀眼的光芒。

一網一網的魚被拉拽上岸,每艘船所帶來的魚獲都有上萬斤。

這些魚被穿著當地服飾的百姓處理,然后用昂貴的鹽炮制為咸魚,最后掛起來晾曬。

在碼頭的一側,由于政策的放開,以往只能穿粗布麻衣的商人也換上了絹衣。

一個月前,他們跟隨下西洋的艦隊進入了東小西洋,并在訪問了亞齊國后北上,來到了大明的大古剌宣慰司,在這里開始貿易一些價值不算高的貨物。

在他們的來來往往中,大古剌碼頭變得更加熱鬧,而這一幕都被不遠處一座哨塔上的眾人看在了眼里。

“我說過,朝廷帶給你們的,只會是文明與知識、繁榮,你覺得呢?”

三丈高的水泥哨塔上,當身穿白色圓領袍的鄭和轉身詢問一個穿著大明從二品武官官袍,卻一副本地人長相的人時,這人也連忙開口,并經一旁的四夷館官員翻譯道:

“我很早便仰慕天朝,所以才會主動朝貢朝廷,如今能成為朝廷的官員,得到朝廷的庇護,是我夢寐以求的愿望。”

“如今能招待天使,得到天兵駐扎庇護,更是我夢中才敢奢望的東西。”

“只要大古剌還存在一天,那大古剌就始終是朝廷的臣子。”

這位口中不斷贊揚大明朝的,便是大古剌宣慰使司的宣慰使羅娑陀利。

他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勃固王國的國王。

勃固是蒲甘王朝瓦解后建立的一個地方割據政權,主要民族是孟族。

在國家開創的早期,孟族還能向外征討,但隨著移民不斷涌入國內,加上統治者本身能力不足,因此勃固國內政局不穩,土匪猖獗,甚至有王子被撣族移民刺殺的事情發生。

由于王族能力不足,因此國家宮廷政變頻繁,國內外戰事不斷。

洪武十八年,羅娑陀利得到了百姓的擁戴,成為了勃固的新王,并派七百人征服了仙道衛,擴大了勃固的統治范圍。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北方的阿瓦、撣族、緬族帶給他的壓力越來越大,南方的許多民族亦對勃固頻頻出擊,致使羅娑陀利陷入外交困境。

擁有數十萬人口的勃固,卻連披甲的兩千士兵都拿不出來,這讓勃固難以應對南北問題。

正因如此,羅娑陀利才會接受大明冊封,寧愿從國王降為大明大古剌宣慰使司的世襲宣慰使,也要加入大明的體系之中。

事實證明,羅娑陀利的選擇沒有錯。

在一個月前,當明軍抵達大古剌港口后,鄭和立馬召見了羅娑陀利,并在了解大古剌情況后與陳瑄商議如何幫助羅娑陀利穩定大古剌政局。

經濟上,鄭和率領部分軍隊與當地民夫修建大古剌港,并設置大明海軍都督府治下西海衛城。

西海衛外立城墻,內設倉庫、民居、校場,貯藏錢糧,集中貨物,以備整理轉運。

在西海衛的護衛下,大古剌港的安全得到了保障,而羅娑陀利則是可以憑借船舶費來充實大古剌宣慰使司經濟。

大古剌港經過鄭和他們這一個月的修建,一共有大小船舶位一百余處,每處船舶位按照天數收費,租借停靠一天的費用是二百文。

也就是說,這一百余處船舶位如果停滿,將給大古剌港帶來二十貫的收入,一年下來就是七千余貫。

當然,這是理想中狀態,但即便無法達到,大古剌每年也能收取不少于兩千貫的船舶稅。

對于羅娑陀利來說,這兩千貫的稅收足夠養兵四百。

除此之外,商人們在大古剌港的貿易,也需要給大古剌宣慰使司交稅,稅率如大明一樣是十稅一。

大古剌的特產有象牙、香料、木料等東西,自然是不缺商人前來,所以兩者相加之下,下西洋艦隊的到來,給大古剌帶來的經濟利益足有數千貫。

這還僅僅只是經濟方面,最讓羅娑陀利高興的,還是明軍到來后的軍事穩定方面。

當鄭和帶著部分軍隊為大古剌建設港口時,陳瑄已經帶領大隊兵馬出沒在大古剌境內,將山匪、蠻寇消滅的同時,也向各國傳遞著消息,那就是大古剌宣慰司是大明三宣六慰體系下的重要成員。

對此,緬甸、八百大甸等宣慰司中的部落老實了許多,這讓大古剌的外部環境安定下來的同時,也讓大明西南的情況穩定了許多。

有大古剌這個馬仔在,緬甸及麓川、八百大甸等地一旦冒出野心家,就需要面對來自明軍的南北夾擊,這讓本就沒有太多戰略縱深的三宣六慰諸多土司不得不老實下來。

正因如此有著諸多利益,因此鄭和才會如此扶持大古剌,而羅娑陀利也才會如此熱切的歡迎朝廷艦隊的到來。

“朝廷的西海衛在此設立后,你可以讓治下百姓種植朝廷的稻種,每年販賣給西海衛的官兵們獲利。”

鄭和與羅娑陀利說著西海衛設立后的補給問題,羅娑陀利連忙表示:“臣已經得到朝廷的恩寵,理應由臣負責官軍補給才對。”

“不了,你這地方貧瘠,養不了那么多大軍。”鄭和搖搖頭回絕,卻又怕打擊道羅娑陀利,故此安慰道:

“朝廷要駐扎五千六百人,這五千六百人的兵馬關鍵時刻能保護勃固,也能維持航道通暢,你只需要老老實實負責陸地的治理就行,海上交給朝廷。”

羅娑陀利心里也十分擔心日后官軍會俘虜自己去南京,不過一想到自己所面對的局勢,他想了想還是寧愿相信大明,也不相信北邊的緬族和東南邊的泰族。

“五日后朝廷的軍隊就會集結前往榜噶喇國,我們暫時只會留下一千人修建西海衛城,等返航時才會實額駐扎一衛兵馬。”

鄭和一邊走下哨塔,一邊與羅娑陀利交代著一切,同時還開口道:“朝廷已經在北邊的蠻莫修建了船塢,相信用不了多久,這大金沙江(伊洛瓦底江)就能直接溝通云南都司。”

“你有什么事情可以聯系西海衛,如果西海衛做不了主就聯系云南都司,畢竟三宣六慰歸云南都司管轄。”

“是……”羅娑陀利頻頻點頭,鄭和見狀也在簡單寒暄幾句后回到了西海衛的衛城之中。

西海衛的衛城用混凝土與石砌而成,畢竟石灰石和鐵礦粉這玩意許多地方都有,想要制作現成的水泥不算特別困難。

西海衛城的城墻高一丈三尺,寬八尺,周長二里,目前還有三分之二在建。

這城池不算高大,畢竟有五千六百明軍駐守的衛城,整個中南半島也很難拉出軍隊來攻陷,更別提萬一真的發生了大軍圍城的情況,上游的王瑄立馬就能從蠻莫順江長驅而下。

因此簡單巡視一圈后,鄭和就返回了自己的住所,一處簡陋的木屋。

在這里,他瞧見了泡茶看海圖的陳瑄。

“從南邊回來了?”

見到陳瑄,鄭和倒不是很意外,畢竟出發時他就說要不了幾天就能回來。

“都是些赤膊的土寇,沒甚意思。”

陳瑄喝了一口茶,然后指著北邊的若開國詢問道:“朝廷不準備在若開修建港口嗎?”

“沒有必要,有大古剌這一處就足夠了,若開和緬甸宣慰司中間隔著山脈,大古剌則是有大金沙江可以直接聯通蠻莫,更為方便。”

鄭和坐在一旁脫下了鞋子,舒緩了一下自己的腳,放松道:

“北邊的榜噶喇(孟加拉蘇丹國)半個月前就主動派船前來,詢問我們是否到到訪當地。”

“我派西廠的人去當地探查了情報,果然他們的熱情是有問題的。”

“準備埋伏我們?”陳瑄眼睛放光,顯然是覺得自己的軍功來了,不過鄭和的話讓他失望了。

“不是”鄭和搖頭道:“榜噶喇正在遭受天竺北部強國,沼納樸兒(章普爾蘇丹國)的威脅,希望朝廷能出面調停,甚至愿意讓朝廷在察地港(吉大港)建設官廠。”

“這是好事啊!”陳瑄雖然有些失落,但還是高興道:“從大古剌到錫蘭國太遠了,如果中間有一個榜噶喇作為中轉,那事情就好弄許多了。”

“我也是這么想的,因此到時候準備在當地設置一個官廠,如果榜噶喇國王愿意的話……”

鄭和雖然是這么說,但他已經想到了榜噶喇國王聽到這條消息時的高興模樣。

他們這一路走來,但凡沿海國家瞧見艦隊規模,對他們所需要求無不點頭。

哪怕態度強硬的,也會在明軍日常訓練的炮擊過后硬著頭皮來同意。

因此在此次下西洋的沿途設置衛所、官廠中,鄭和只擔心如何在忽魯謨斯設置官廠和港口,其余他從不擔心。

“這下西洋雖然有趣,但雜事太多,感覺和我在直隸疏通運河的差事沒什么區別。”

陳瑄感嘆自己沒遇上好時候,亦或者說感嘆自己不如自家的老搭檔楊俅一家。

在楊展的率領下,第一次下西洋還能以剿滅陳祖義、迫降滿者伯夷等國作為功績。

到自己這里,隨著楊展圍剿陳祖義的名聲傳開,滿剌加海峽內外諸國都知道朝廷艦隊的厲害,沒有一個人敢于挑事。

自己每日就是幫幫屬地打打山匪賊寇,屬實沒有意思。

“呵呵……”瞧著陳瑄的唉聲嘆氣,鄭和笑道:“說不定等過去了西小西洋,就有你大展拳腳的時候了。”

“希望吧……”陳瑄搖搖頭,順帶抿了一口茶水。

過后,二人將話題說回了這沿途所遭遇的一些趣事,而時間也在他們交談中緩緩流逝。

很快,下西洋艦隊開拔的日子到來。

一大早,羅娑陀利便率領大古剌的百姓來港口幫忙,將明軍所需的蔬菜、水果、咸魚干和糧食等補給搬運上船。

對于各國各地來說,大明下西洋艦隊的補給貿易也能帶來可觀的收入。

大古剌宣慰司雖然是大明屬地,但鄭和依舊支付了五千貫大明新錢來購買補給。

他們此次所需補給不算多,只需要維持艦隊兩個月的所需就足夠,再多的話,大古剌也無法滿足他們。

雖說只有五千貫,并且這其中還有大半進入了羅娑陀利的口袋中,但對于大古剌港附近的數萬百姓來說,兩千多貫的生意讓他們每個人都賺的盆滿缽滿,喜笑顏開。

“嗚嗚嗚——”

隨著號角吹響,數百艘下西洋戰船、武裝商船緩緩從大古剌港口南邊的海上起錨出發。

七月的東北季風洋流已經不夠強力,但即便如此,艦隊依舊頑強向北進軍。

在進入若開國海域內時,若開國也沒有放過為艦隊補給的這筆好生意。

雖說艦隊的目標是前往榜噶喇的察地港補給,但為了照顧屬國,鄭和還是讓幾艘空船前往了若開國的港口進行補給。

結束這個插曲后,等鄭和他們進入榜噶喇海灣,并在榜噶喇國小船引路進入察地港時,此時的察地港內已經被徹底清理出來,無數的船舶位供明軍補給的武裝馬船和民營商幫們的商船停靠。

由于大明艦隊的艦船規模遠遠超過了察地港的容量,因此絕大部分戰船和馬船都停泊在了海上。

“這榜噶喇看上去與我中原一般繁華,想來也是一個知文明,講禮貌的國家。”

陳瑄的腳緩緩從火炮上放下,嘴里喃喃自語的同時,遠處的察地港全貌也暴露在了他們眼中。

此時正值正午,因此當鄭和坐船緩緩駛入察地港的時候,一座具有清真風格的城鎮港口緩緩地出現在了他們的眼前。

碼頭之上,前來歡迎艦隊的榜噶喇國隊伍人群多穿白色的長袍,女性用紗巾將臉部遮擋起來,只露出了雙眼,男性則是頭上裹以白布,露出臉上濃密的胡須。

在他們身后的城鎮房屋多以白色和藍色為主,依稀能看到遠處的清真寺。

“榜噶喇此國國王及官民皆色目人,這倒是稀奇。”

對大明軍民來說,只要頭裹白布,遮蓋面孔的似乎都是色目人,陳瑄自然也是如此認為。

鄭和雖然也算是色目人,但他卻信佛多過信教。

伴隨著坐船靠岸,數百明軍甲胄鮮明的走下船梯,在碼頭上列陣拱衛鄭和安全。

陳瑄就在船上,以此保障鄭和遭遇危險時能及時救援。

在陳瑄的注視下,榜噶喇國以千余騎前來歡迎鄭和抵達,單說這份能拿出一千騎兵的國力就不容小覷,這也讓被迎接的鄭和對于接下來的調停一事十分頭疼。

在鄭和的注視下,千余騎兵隊伍中緩緩走出一支儀仗隊伍。

身穿鮮明外露甲胄的榜噶喇兵卒拱衛著一位頭戴八枚寶石冠,身穿絲綢長袍的四旬男人走到了他的面前。

他的身邊跟著一名漢人,那漢人在見到鄭和的時候便率先作揖:“榜噶喇華僑王貴,參見大人……”

“沒想到我大明華僑居然能涉及榜噶喇,有意思。”鄭和爽朗一笑,同時王貴身旁的那華貴四旬男子也開口說起了本國語言。

在他說完后,王貴與鄭和身旁的一名商人異口同聲的翻譯道:“這位是榜噶喇國的沙阿,也就是國王靄牙思丁。”

二人翻譯過后面面相覷,鄭和則是笑道:“你幫這位國王翻譯就行,我有能翻譯的人。”

“是……”王貴回禮,鄭和也開口道:

“國王您好,我是天朝下西洋正使鄭和,此次是接受您的邀請,代表大明天子而來。”

鄭和開口過后,王貴便將他的話給翻譯出來,不過靄牙思丁顯然更關注鄭和帶來的艦隊,他心有余悸的看著那擠滿察地港,并且還停泊海上的艦隊,感嘆道:

“我從未見過像伱們這樣規模龐大的船隊,你們的船隊應該有一萬人吧?”

“算上商人,差不多是兩萬四千余人。”鄭和回答之余,不免讓靄牙思丁咋舌。

他所拉出歡迎鄭和的這千余騎兵,幾乎孟加拉國一半的騎兵,而鄭和的軍隊如果都是如他身后這種披著重甲的士兵,那恐怕他能在短時間內奪下察地港,甚至能和北邊的章普爾國瓜分孟加拉國。

“您是一個自信大方的人,擁有如此軍隊,居然還能保持這樣的禮儀。”

靄牙思丁贊揚著鄭和,鄭和聞言卻笑道:“這不算什么,在天朝,像這樣的軍隊還有百萬之眾。”

“百萬?!”靄牙思丁瞪大眼睛,他沒想到那自稱中國的大明居然如此強大,要知道他的國家也不過兩三萬軍隊罷了。

“真的嗎?”他詢問王貴,想從王貴這里獲得答案,王貴則是點了點頭并將大明有數千萬人,上百萬軍隊的事情說了出來。

畢竟大明實力越強,他在孟加拉國也就會越受重視。

“真的無法想象,世界上居然會有這么強大的國家。”

靄牙思丁感嘆著,在他的印象里,一個國家能有幾百萬人口,十萬軍隊就已經是絕對的強國了,沒想到世界上居然還有擁有數千萬人口和上百萬軍隊的國家。

想到這里,他對鄭和更是充滿了自信:“我真誠的邀請您隨我在這里休息一夜,隨后前往我國的國都,我將在王宮好好招待您,同時也請您調停我國與北邊國家的矛盾。”

靄牙思丁有些擔心鄭和會因為擔心麻煩而拒絕,可事實證明他低估了鄭和,也小看了大明下西洋的野心。

“您大可放心,我中國天子崇尚和平,我此次下西洋,也調停過許多國家的矛盾,對于貴國的情況我雖然不了解,但我相信有如此善解人意的您作為國王,您的國家一定是無辜的受害者。”

鄭和說著客套話,雖然有些虛假,但起碼安撫住了靄牙思丁。

很快,靄牙思丁便邀請鄭和與他坐上了大象背上的轎子,在千余騎兵和數百明軍騎兵的護衛下想著察地港的臨時行宮走去。

他們穿過城鎮的干道,可以看到一條清亮的小河一直流到城鎮的港口,而港口的錨泊區內停靠著掛有大明旌旗的上百艘馬船。

“貴國的船只是我所見過最大的。”

靄牙思丁不忘拉近關系,鄭和也笑著回應:“我朝最大的船只無法進入港口,不然可以請您上去看看。”

靄牙思丁深吸一口氣,他不知道鄭和說的是真是假,但就港內停泊的那些大船來看,興許明軍還真的有更大的船只。

能請到鄭和來調停自己與北邊國家的矛盾,簡直就是自己的幸運。

想到這里,靄牙思丁對鄭和的態度更為熱切,在抵達臨時行宮后,他也將鄭和帶在身旁,與他熱情交談著遠方大明的強大,以及大明為何要叫中國。

“我朝居天下正中,負責維護四周太平,四周諸國在天子看來都是他的臣民,臣民如果發生矛盾,中國自然要調停,這也是我愿意前來的原因。”

“原來是這樣。”

靄牙思丁聽著鄭和所說的內容,雖然覺得大明有些自大,但一想想大明展示的實力,又覺得這樣是應該的。

同樣的事情放在他的身上,他估計只能組織一支百來人的船隊前去調停一些小事情,而大明的天子卻能組織兩萬多人,數百艘大船組成的艦隊在距離數千里外的地方進行調停,這樣的實力,確實是靄牙思丁前所未聞的。

正因如此,靄牙思丁也不由對大明產生了好奇,而鄭和在答應幫助他調停兩國矛盾的同時,也真誠邀請了靄牙思丁在艦隊返航時前往大明,同時希望艦隊能夠在察地港修建官廠,為艦隊進行補給。

對于鄭和的這些要求,靄牙思丁沒有拒絕的理由,所以他承諾在調停結束后,將察地港的一塊土地送給鄭和修建官廠。

正因為他的慷慨,鄭和也決定要幫他解決北邊國家的問題,畢竟這幾日他沒少聽陳瑄嘮叨。

如果北邊的那個國家不聽道理,那鄭和也只好讓陳瑄去北邊和它好好講講道理了……

(本章完)


上一章  |  靖難攻略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