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攻略第290章 兵臨福岡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靖難攻略 >>靖難攻略最新章節列表 >> 第290章 兵臨福岡

第290章 兵臨福岡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31日  作者:北城二千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城二千 | 靖難攻略 


作者:北城二千

永樂元年,對于大明百姓來說這是平常的一年,可對于文臣們來說,這卻是他們被逐漸約束的一年。

從洪武三十一年開始得到放縱的他們,總歸迎來了狂歡的結束。

不僅被稅務司稽查田畝數,還因為鄭和下東洋之舉引得沿海商幫不滿,下面的官員為此奔走,身居高位的官員也無可奈何。

此刻的他們,只能盯著下東洋艦隊的一舉一動,寄希望于下東洋艦隊外交失敗。

如果下東洋艦隊的外交成功,大明成功在隱歧和佐渡島(金銀島)設立市舶司,那日后對日走私貿易恐怕會直接斷絕。

要知道雖然沒有灰吹法,但日本每年從國內開采的白銀數量依舊不低于百萬兩。

這些白銀大多數都被走私商人賺取,同時他們也帶著大量銅錢涌入日本。

這樣的舉動,讓本就遭遇錢荒的大明雪上加霜,畢竟明初白銀的規模還不大,暫時撐不起一個貨幣市場。

因此對于朱高煦來說,打擊走私,維持官方貿易才是最利于朝廷的政策。

正因如此,他幾乎每日都要查閱由艦隊發來的信紙。

下東洋艦隊帶走了六百只信鴿,所以即便他在南京,也能掌握下東洋艦隊的最新情況。

事實證明,大明的航海技術并不差,在利用明代牽星術和朱高煦所傳授經緯度的幫助下,下東洋艦隊在五月初十成功抵達朝鮮的濟州島。

“嗚嗚——”

清晨,當一百五十艘高大的船只在濟州島西南方向出現,急促的號角聲驟然響起。

島上數量不多的朝鮮守軍開始防備,不過他們用來守備濟州島的工具卻是老式的投石機和弩炮,鮮有火器存在。

相較于他們,那由一百五十艘大船組成的下東洋艦隊,此刻正靜靜地停泊在海上。

隔海眺望,它們仿佛串聯了起來,構成了一塊可移動的島嶼,帶著神秘的氣息和浩蕩的能量,給予濟州島那為數不多守軍一股強大的壓迫感。

“放肆!這是天使的船隊,你們怎么能這么無禮!”

濟州島西歸浦港上,身穿正三品官服的禮曹參議崔正道呵斥著那群守備島嶼的守軍,讓他們放下兵器,并向海上艦隊打出旗語。

不多時,二十艘二百料的沙船從艦隊上被放下,隨后被人駕駛向著西歸浦前進。

崔正道帶著十余名禮曹官員在西歸浦等待著,大約兩刻鐘過去,那二十艘二百料沙船才進入了西歸浦,并成功靠岸。

船上,鄭和與崔均、鄭峻三人帶著四百余兵卒登陸西歸浦,這樣規模的護衛讓濟州島守將汗流浹背。

只是相比較守將的警惕,崔正道卻笑著上前作揖下跪,用洪武正韻開口道:“禮曹參議崔正道,參見天使……”

“不必多禮。”鄭和扶起崔正道,隨后掃視一圈西歸浦,感嘆道:

“這里地方不錯,就是港口太淺了,我們的船不能靠岸,只能用這種小沙船補給。”

“小沙船……”聽到鄭和的話,禮曹的官員們面面相覷,要知道他們的主力戰船也不過就是二百料和四百料罷了。

由于距離過遠,他們根本感受不到下東洋艦隊的龐大。

不過這要不要緊,自從大明設立平倭水師,沿海倭寇幾乎被蕩清,水師的力量越小,對于他們來說越方便。

想到這里,禮曹的官員們紛紛露出笑臉,而作為朝廷六曹之中禮曹參議的崔正道也諂媚道:

“請問天使,此次出使日本的商貨,可否均售一些給朝鮮?”

作為禮曹參議,崔正道身上也背負著國主李芳遠給予的任務,那就是從下東洋貿易之中獲取朝鮮所需的一些東西。

除此之外,朝鮮各大商賈也賄賂了崔正道,讓他幫忙幫忙購買商品。

因此,他才會如此熱情的迎接鄭和。

面對他的熱情,鄭和似乎早有準備,直接從身后的吏目手中接過了一本文冊。

“這是下東洋的貿易文冊,若是朝鮮有所需的商貨,盡管開口,我定然不會保留。”

“謝天使。”崔正道聞言,急不可耐的從鄭和手中接過文冊。

只是在他翻開文冊的時候,上面的商品名稱與商品價格讓他倒吸了一口涼氣。

青花、豆青、白瓷等瓷器在朝鮮都是搶手的貴族商品,紅糖、生絲、弓角、宣紙、狼毫更不用多說。

對于資源貧瘠的朝鮮來說,這里面的每一種商品幾乎都掐準了他們的命門,唯一的問題就是他們的錢不夠。

下東洋艦隊的商品如果按照他們給出價格售出,那數額將會達到二百一十七萬貫。

這樣的數額,絕不是朝鮮能吃下的。

“天使需要什么貨品嗎?”

崔正道沒有急著貿易,而是詢問大明需要什么貨品。

“朝廷派我經過濟州島,主要就是買馬。”

鄭和不假思索便說出自己的意圖,畢竟這個時代朝鮮能輸入大明的商品,也只有馬匹了。

元朝在高麗弄了不少養馬的地方,濟州島就是其中一個。

相比較朝鮮的窘迫,大明能輸入朝鮮的商品可以說百花齊放。

在這個時代,沒有任何國家能對大明進行單方面的商品傾銷。

“我們可以出價馬匹五十貫一匹,一共出售五百匹。”

崔正道試探性開口,可鄭和卻皺眉道:“這點數量太少了,陛下給我的旨意是采買一千匹。”

“一千匹……”聽到這個數量,崔正道十分無奈。

面對這眼花繚亂的大明商品,除了賣馬外,他們沒有其它選擇,畢竟朝鮮缺銅,更缺銅錢。

只有賣馬,然后補貼一定數量的銅錢,他們才能買到自己心儀數量的商品。

崔正道轉身與禮曹的官員們商量片刻后,便轉身作揖,表情復雜道:“一千匹,五萬貫錢,再加上我國的四萬貫錢,我們希望購買價值九萬貫的商品。”

“可以,請崔參議擬份條子給我吧,此外我軍還需要再濟州島取些水。”鄭和頷首。

聞言,崔正道也松了一口氣,繼續擺上笑臉:“不過是一些水罷了,天軍請自便。”

“好。”鄭和聞言看向了崔均和鄭峻二人,二人見狀便分出一百人去取水。

同時,崔正道也擬出了一份條子。

青花瓷器他們各買十件,豆青各五十件,此外的弓角、生絲、紅糖等物則是能買多少買多少,直到花光了九萬貫,崔正道他們才戀戀不舍的交出了條子。

掃視一眼商貨條子,鄭和用自己的印章蓋上,隨后派裝滿水的沙船前往船隊帶回商品。

從清晨到黃昏,大明的商品才陸續登陸西歸浦,被崔正道等人派兵押運前往濟州島衙門。

雙方約定翌日前往牧馬府挑選馬匹,不過這次的馬匹運送方向不再是走海運前往江南,而是走海運北上遼東。

如此一來,倒也不用等到秋季的了。

對此,崔正道倒是沒有什么意見,只是當夜請鄭和他們吃了頓他們自認豪華的酒席。

經過三日的貿易,當一千馬群被送至十艘馬船,并被運往遼東之后,鄭和也帶著艦隊揚帆起航。

利用可生產的資源,他們成功換回了一千匹馬和四萬貫銅錢。

蹲在甲板上,鄭和檢查了那四萬貫銅錢,看著上面所寫的‘至正’、“至元”、“洪武”等通寶銅錢,不難想象它們是通過何種走私途徑,被人用與朝鮮交易的。

“我不太懂,這么做生意,朝鮮人不是虧了嗎?”

站在一旁的鄭峻皺眉詢問,老道的楊俅聞言,不等鄭和開口便說道:

“看上去是虧了,但那九萬貫的商品被他們帶回漢城,亦或者走私販賣往日本去,基本能賣到十二三萬貫。”

“這么多?”鄭峻咋舌,要知道他的俸祿也才一千石,折色后頂多四百貫。

如果這九萬貫能變成十二三萬貫的話,那多出的三四萬貫,幾乎能一些普通的大府稅收相比了。

“這生意如果都是我們自己做就好了。”鄭峻肉痛開口,可鄭和卻輕笑道:“我們賺的也不少。”

“售賣給朝鮮的那些商品,成本也不過才二萬六千余貫罷了。”

“僅此一筆,朝廷不僅收獲了一千匹良馬,還賺回了一萬四千余貫銅錢。”

說到此處,鄭和也起身眺望遠方:“朝鮮的貿易數額不大,這次下東洋的真正目的還是日本。”

“現在船上的貨物,只有日本能吃下。”

鄭和的自信,讓一旁一直沒有開口的崔均都產生了質疑:“日本能吃下那么多商貨?”

“別小看他們。”楊展看崔均質疑,不由開口道:

“那日本雖然國土狹小,孤懸海上,但自南北統一后,國中口數突破千萬,又有銀礦相助,百姓雖然貧瘠,但貴族卻十分富裕。”

楊展平倭多年,自然掌握了足利幕府的大體情況。

單論富裕而言,日本的諸地守護與貴族們絕對是大明四周較為富裕的一批人。

下東洋和設立對日市舶司,做的就是這批人的生意。

“鐺…鐺…鐺……”

當鄭和他們討論對日貿易的時候,坐船上一口巨大船鐘突然敲響,發出陣陣深沉而悠遠的回響,讓人不禁生出一種古老而莊重的感覺。

“要下雨了,先回船艙吧。”

鄭和將裝滿銅錢的箱子合上,招呼一聲后便帶著眾人返回了船室。

不多時,烏云從西方飄來,帶來的除了雨水外還有狂風和海浪。

在大自然面前,饒是這支人類有史以來最龐大的艦隊,卻也顯得十分渺小。

在這浩瀚的海面上,高數丈的海浪襲來,看得人心驚膽顫。

海浪的每一次襲擊,都像是巨獸對戰船的拍打,使得船身在浪頭中左右顛簸。

到了夜里,冰冷的海風呼嘯著,像是鬼魅在夜晚的詭譎嘶叫。

盡管已經經歷過幾次這樣的風浪,但船艙里的兵卒們還是選擇躲在角落里,手緊緊握住扶手,神色緊張。

艦隊迎著風浪前進,每一次拍打的浪花飛到空中后,都會被狂風迅速吹走。

由水組成的雨幕被吹動,直到翌日清晨,這糟糕的天氣也依舊沒有過去。

鄭和走出了船艙,幾乎被狂風吹走,還好他身上綁了繩子,這才給了他抓住護欄的機會。

頂著狂風,他根據指南針向東方眺望。

遠遠望去,一片黑壓壓的云層籠罩了整個天空,洋面上一片漆黑,只有深邃的巨浪時不時地泛著白沫。

海面上的波濤翻滾,仿佛是一支在戰斗中的軍隊,奮勇向前,咆哮著,竭盡全力。

只是在那濃厚的烏云中,鄭和似乎看到了一絲光亮。

他擦了擦臉上的雨水,確定自己沒有看錯后才返回了船艙。

只是走出幾個呼吸的時間,他的身上卻已經濕透。

但即便如此,返回的他臉上依舊洋溢笑容:“這暴風很快就會過去,前面已經看見亮光了,頂多三個時辰我們就能平安走出暴風范圍。”

“正使,您這么出去太過危險了。”

從其它船艙著急趕來的楊俅見到鄭和那狼狽的模樣,連忙命人上去為他更衣。

只是面對楊俅的擔心,鄭和卻笑道:“陛下與殿下委托我下東洋,我自然要竭盡全力,怎能因為貪生怕死而讓艦隊迷失方向?”

“您要是出了事情,那我們才是百口莫辯。”楊俅苦笑,鄭和也知道他的意思。

說到底,下東洋船隊主要以東宮的武官組成,只有他一個是燕府的人。

如果他出了什么事情,東宮武官肯定會遭到猜忌。

前番他沒想這么多,只想為船隊探明方向,現在想想倒也有些后怕。

“我知道了,日后必不會如此。”

換好衣服,鄭和也洋溢著笑臉坐下。

只是即便他已經承諾,楊俅卻還是片刻不離的坐在了他身旁,生怕他又跑出去甲板上。

在這樣的‘監視’中,船室外的風浪聲開始越來越小,漸漸地,門縫居然透出了陽光。

“嗚嗚——”

號角聲響起,所有人都高興的站了起來。

號角聲的出現,代表他們成功走出了暴風范圍,所有人都急不可耐的闖出了船艙,來到了甲板上。

溫暖的陽光灑在了他們身上,一掃昨日的陰霾。

海軍的兵卒們歡呼雀躍,還有的拋下船網,組織弟兄們下海游泳。

在一片歡呼聲中,鄭和走上了船頭,雙手扶著護欄,眺望著那蔚藍大海。

海面上翻騰的浪花時而被風吹成千姿百態的水雕,時而又呈現出波光粼粼的海面,整片大海在陽光和浪花的照耀下閃閃發亮。

鄭和戴上了用煙晶做成眼鏡,大致看了一眼太陽的方位,隨后根據指南針和經緯度判斷了自己的大致方位。

按照昨天的暴風是從西南形成來看,他們應該被吹向了東北方向。

如果他們沒有偏離航道,估計很快就能抵達日本九州島的肥前國。

如果他們偏離了航道,那應該能在午后看到對馬島。

懷著忐忑的心情,鄭和站在甲板上等待了許久,直到東北方向出現了島嶼,鄭和才大致明了了自己的方位。

“所有艦隊向東南打舵三刻,我們偏離航道。”

看到島嶼與島礁后,鄭和便知道自己一行人偏離了航道。

從去年到今年,他一直在與楊展他們學習航海,如今經過幾日的操作,他也能應對基礎的航海問題了。

在他的命令下,一百四十艘寶船、戰船和馬船開始調轉方向,向著南邊的日本筑前國進發。

甲板上,鄭和將楊俅、楊展等人請來,拿著朱高煦繪畫,倭寇填寫的地圖展開。

他指向筑前國,開口交代道:“日本眼下是足利幕府在控制,地方上主要以“石高制”來表示封地面積的制度。”

“筑前國石高三十余萬石,正常來說下轄起碼二十余萬百姓,歲入十五萬石,可調用兩萬左右兵馬。”

“現在筑前國的守護是少貳貞賴,他們正在與大內家族爭斗,我們只要提前派人告知我們到來的消息,那少貳家族應該不會不長眼的來惹我們。”

“除了補充淡水進行貿易外,主要的目的還是讓他們派人前往其國都向足利匯報我們到來的消息和目的。”

“因此,我準備派遣二百護衛和三名將領充當使臣,走陸路前往京都。”

鄭和還記得朱高煦說過展示武力,而后再外交,談不好再打的做法。

因此他并不準備以示敵弱,而是要帶著艦隊直接進入筑前灣,以此展示下東洋艦隊的強大。

“明白了,我愿意前往其國都。”

聞言,楊俅開口作揖,但鄭和卻連忙搖頭道:“無須崇明侯親自前往,只需要選一個千戶官就足夠。”

“倭人反復,此前便屠戮過我使臣,此舉我們來不僅僅是貿易,還得先興師問罪。”

“若是足利家族桀驁,再次屠戮使團,則悔之晚矣。”

楊俅敢去京都,可鄭和卻不敢讓他去,誰知道這個足利幕府會不會也發瘋殺使臣。

盡管他們上位后對大明禮遇,但鄭和卻不得不防。

要是楊俅真被殺了,那下東洋艦隊的真正掌舵人楊展恐怕不會善了。

“此事甚小,不用父親親自前往。”

楊展也擔心楊俅的安危,因此在鄭和開口后,便跟著制止了楊俅的想法。

楊俅見狀也只能無奈嘆氣,而下東洋艦隊也在鄭和的指揮下,向著筑前國的福岡地區前進。

他們的出現,很快引起了在近海捕魚的筑前漁民注意。

當龐大如島嶼的下東洋艦隊出現,站在漁船上的筑前漁民們便被震驚了。

“鐺…鐺…鐺……”

悠揚而古樸的鐘聲在海面上回響,昭示著下東洋艦隊到來的同時,也提醒了漁民們躲避。

“快逃!!”

聲嘶力竭的喊叫聲里,筑前漁民們不斷滑動那破爛的漁船,連漁網都來不及收取,便逃似的往福岡港逃去。

發現明軍的不止是他們,還有福岡的少貳氏兵馬。

那悠揚的鐘聲與急促的鐘聲組成了一支交響曲,整個福岡都開始緊急戒備起來。

作為少貳氏家主,筑前國守護的少貳貞賴聽到了急促的鐘聲,立馬登上了福岡的展望臺。

只是一瞬間,他便震驚于下東洋艦隊的規模當中。

一百四十艘寶船、戰船與馬船所組成的艦隊幾乎占滿了福岡的近海。

它們沉著平靜的停泊在海上,距離福岡港似乎很近,卻又十分遙遠。

“家主!是大明的官船!”

急促的腳步聲從展望臺不遠處響起,十幾個已經穿戴好甲胄的家臣向著展望臺跑來。

少貳貞賴見狀也呵斥道:“慌張什么,首先要弄清楚他們的意圖!”

“是!”家臣們應下,少貳貞賴也派出一名家臣,帶著家中精通漢話的仆人前往大明的艦隊。

不過他們剛剛抵達港口,便見到一艘“戰船”朝著福岡港駛來。

福岡的上千守軍緊張的看著那艘“戰船”,直到它靠岸并走下三個身材高大,穿著“昂貴”絹布的人時,他們才稍微松懈了一些。

“我們是大明派來的使臣,請問筑前國的家主在嗎?”

“我是筑前國的家臣福岡經義,請問你們前來的目的是什么。”

聽到三人為首的那人說著京都話,福岡經義也穿著甲胄從港口的雜物中走出,帶著七八名兵卒來到了他們的面前。

當身高不足四尺余的福岡經義走到了身高五尺余的明軍面前,雙方的身高差距肉眼可見的差距高達一尺。

這樣的差距,讓三名明軍面面相覷,但還是作揖拿出了袖中的一份國書與一本文冊。

“這是正使交予筑前國家主的國書,這是我們的貿易文冊。”

“如果筑前國家主同意,可以在港口敲響鐘聲,我們會派二百人護送使臣上岸,與家主把酒言歡,詳細交談。”

說罷,三名明軍便作揖起身,轉身走上了那艘被日本人視為戰船的沙船。

不多時,他們劃船離開了福岡港,只留下了拿著國書與貿易文冊的福岡經義。

待明軍徹底走遠,福岡經義才火急火燎的拿著國書與貿易文冊向著少貳氏的館跑去。

從那三名明軍的口中他清楚了一件事,那就是少貳氏興許要迎來一場富貴了……

《明太宗實錄》:“五月甲申,鄭和率海軍抵筑前,倭人見我之戰船,驚懼曰:“自古未有漢軍至筑前,今王師至此,真天威也。”

(本章完)


上一章  |  靖難攻略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