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攻略第276章 王上加白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靖難攻略 >>靖難攻略最新章節列表 >> 第276章 王上加白

第276章 王上加白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31日  作者:北城二千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城二千 | 靖難攻略 


作者:北城二千

“京城,俺回來了!”

五月初一,江東門外。

當朱棣心中吶喊時,江東門外左右站滿了官員,足有兩三千人之多。

他們都是奉命前來迎接朱棣的,不過他們也樂于迎接朱棣。

就這大半個月的情況看來,朱高煦是肯定不會繼承皇位了,那朱棣當皇帝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趁著這個機會,他們得好好表現才行。

想到這里,群臣跪地,五拜三叩:“新君萬歲、萬歲、萬萬歲……”

“你們這是干什么?”朱棣很享受,可臉上還是裝作無辜。

“俺起兵靖難,是不得已以兵救禍,誓除奸以安宗社,為周公之勛。”

“誰曾想俺那侄兒為奸臣所蔽,居然不明白俺的心意,反而自絕于天。”

“今天下沒了皇帝,理當選擇有才德的人來做新君,俺只知道帶兵打仗,哪有這份福德呢?”

“此事作罷,切勿再提了。”

說罷,朱棣抖動馬韁,帶著丘福、房寬、王義、張輔等人穿戴甲胄進入了江東門。

群臣聞言,心里都知道朱棣要玩三辭三讓那一手,因此紛紛起身。

他們乘騎騾子、驢、駑馬等牲畜跟隨朱棣繞了內城一圈,從西邊的江東門繞行到了東邊的紫金山。

在山下,數千渤海軍已經接管此地,朱高煦則是換上了一身素色圓領袍坐在黃帳之下。

待他瞧見朱棣到來,便起身上去作揖相迎:“小子見過父親……”

“老二啊!”

看著朱高煦走出黃帳,朱棣那忐忑的心終于放下,連忙翻身下馬,雙手扶住了朱高煦的雙臂。

感受朱高煦那壯實的手臂,朱棣咽了咽口水,他還真不知道朱高煦如果不給自己讓位,自己應該怎么做才能打贏他。

“走,先去給你爺爺上香。”

朱棣示意諸將不要跟上,隨后便穿戴甲胄與朱高煦乘坐步輿上了紫金山。

父子二人一路無言,直到登上明樓,二人才下了步輿,然后一前一后走進了明樓之中。

瞧著那高懸的畫像,朱棣咽了咽口水。

“爹,俺來看您了……”

此刻的朱棣,舉止間有些小心翼翼,仿佛朱元璋會從畫上蹦出來一樣。

倒是朱高煦根本不擔心這些,大步上前點了六根香,遞給了朱棣三根后,示意他帶頭磕頭。

瞧著朱高煦的目光,朱棣握著香,雙手合十作揖,隨后才道:

“爹,允炆……”

“爺爺,大兄不是我爹逼死的,是他自己想不開下去陪您的。”

朱棣話還沒說完,朱高煦就率先打斷了他,說出了自己的話。

朱棣一聽感覺不是很對勁,自己京城都還沒到,朱允炆人就死了,怎么看都和自己沒關系,那干嘛要和自己扯上關系?

“老二,俺當時可還沒來呢?”朱棣小心翼翼開口。

“在我心里,您早來了。”朱高煦端著臉,讓朱棣心中無語。

只是一想到朱高煦那結實的腱子肉,加上這明樓沒有旁人,朱棣還是吃下了這個虧。

他回頭看向了朱元璋的畫像,長舒一口氣:“呼……”

“想當初俺怕你爺爺怕的要死,現在看到他畫像,雖說知道他走了,但心里還是怕。”

“伱幫爹拿下了京城,爹沒白疼你。”

“嗯。”朱高煦應了一聲,卻又道:“大兄走之前還念叨您呢。”

“嗯?”聽到朱高煦說朱允炆死之前念叨自己,朱棣疑惑回頭。

逼死朱允炆的不是老二嗎?怎么怪到俺頭上了?

朱棣算是理清了,合著朱高煦就是不想背鍋,拉著自己南下背鍋來著。

“老二,你有點不尊重俺了。”

他想要擺出父親的架子,可朱高煦不吃這一套:“那小子這就向天下人說明,然后登基即位。”

“……”朱棣沒話說了,即位和背鍋肯定綁在一起的,如果朱棣即位,那天下百姓也會覺得是他指示朱高煦進攻京城,逼死了朱允炆,朱高煦是執行者,自己才是發號施令的。

“你還年輕,俺當幾年再給你做。”朱棣一如既往的畫餅,可朱高煦卻直言不諱:“那是幾年?”

“額……”朱棣被朱高煦擠兌的話都說不出,只能回避這個問題,咳嗽道:“俺知道你有話想對俺說,俺也有話想對你說,所以俺們父子就在這里把話聊開了,反正沒外人。”

“好。”朱高煦倒是沒再擠兌朱棣了,而是直接從懷里拿出一本文冊。

“這是我草擬的功臣名冊,您過目看看吧。”

“功臣名冊?”朱棣搶過翻閱起來。

在這名冊中,記載了七個國公、二十個侯爵、三十個伯爵。

其中公爵分別寫著張玉、楊展、孟章、王義、朱能、陳亨、丘福七個人名,至于侯爵與伯爵則是燕府與渤海各執一半。

瞧著這份名冊,朱棣詫異看向朱高煦,他沒想到朱高煦居然還愿意給出一半的名額。

“你想要什么?”

他放下名冊詢問朱高煦,朱高煦只是看著他:“我要太子位,兵權和戶部、吏部、工部。”

“你都要走了?那俺呢?”朱棣瞪大眼睛,可朱高煦卻道:“您是皇帝,我的不就是您的?”

“……”朱棣沉默了,他可以交出兵權給朱高煦,但他得確定一件事。

“太子位可以給你,可你大哥怎么辦?”

“爺爺給他冊封的是燕世子,自然讓他做燕王,皇帝位與他何干?”朱高煦端著臉開口,似乎再說這不是他這么想的,而是老朱這么想的。

“他做燕王……”朱棣深吸一口氣,倒是沒想到朱高煦還會這么詭辯。

不過朱高煦也倒是沒有說錯,做燕王總比做李建成要好。

“你大哥那邊,我得寫信問問他。”朱棣不敢讓朱高熾南下,朱高煦看穿了卻沒有揭穿,只是繼續說道:

“稍許,群臣應該還會再請您做皇帝,您要是再想推辭也行,不過別推辭太多次就行。”

“天下百廢待興,許多事情需要盡快解決。”

“您早點登基,這天下的大統也才能早點安定。”

“登基……”聽到這個詞,朱棣就止不住的高興,不過他還是有些忐忑。

他一屁股坐在蒲團上,雙腿盤著,佝僂著背看向朱高煦:“這治理天下,俺雖然也幫大兄治理過一段時間,可終究有些淺薄。”

“你最討你爺爺歡心,你說這天下得如何治理?”

背靠朱元璋的畫像,朱棣感覺自己說話都多了幾分底氣。

“能如何治理?對內輕薄徭役,重新攤派各省賦稅,同時開發遼東、渤海為日后征討漠東,進而威懾漠北做準備。”

朱高煦簡單概括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朱棣聽后不斷頷首,他也覺得這么做很好,不過他還是開口道:

“俺南下時聽說你給天下陣亡的將士發了高出八成的撫恤,并且定為常制?”

“是小子做的,小子覺得將士保家衛國,若是撫恤都摳摳搜搜,那如何提高兵卒待遇?”朱高煦不假思索的回答,他并不擔心武人亂國,因為他只提升基層兵卒的待遇,可不準備提升武官待遇。

“這些都做的不錯。”朱棣肯定了他的做法,同時又道:

“這京城終歸是江南,離北邊太遠。”

“當年你爺爺就想要遷都,只是俺大兄薨逝突然,這才耽擱下來。”

“如今問題留到了你我父子手上,你覺得遷都何處比較好?”

“自然是北平,理當改北平為順天,改北平三司為北直隸。”

“至于應天也該保留,不過應天作為南京,只能控制應天府,而原本的直隸更名為南直隸,南直隸所有州府都不歸屬南京管轄,而是歸北平管轄。”

定都北京是一定要做的,這是朱高煦一開始就認為的事實。

中國自古軍事壓力都在北方而不是南方,因此歷朝歷代都會將大量資源投入北方邊境的軍事斗爭,明朝也不例外。

朱元璋時期,憑借個人的威望權勢和手腕,可以控制功臣勇將駐戍北方邊境,并分封諸子守邊節制各地軍事力量。

但是北方邊境距離南京太遠,天高皇帝遠,邊臣邊將很容易獨立控制莫大的軍事資源,形成尾大不掉的軍事集團,國都的帝王也容易對手握重兵的邊將形成猜忌。

相對與北方邊境的軍隊,國都南京的軍隊長期享受在和平的環境,隨著國初的一代將領和老兵謝幕,新一代未經歷真正戰陣的士兵和將領必然會變得軟弱不堪。

相比較,北方邊境軍隊為了求生存,長期面對游牧的軍事壓力,軍隊的作戰能力并不會衰減,將領們有充分的機會在實戰中鍛煉。

因此,立國時間越長,邊境的軍隊戰斗力會越來越強于國都,定都南京時間越長,國家就會越不安定,北方邊鎮的功臣宿將就越容易脫離中央控制成為獨立王國一,最終兵亂再起。

想要附和控制北方,并且還能聯通海洋,那便只剩下北平這一座城池。

元代修建的運河完全可以聯通渤海,不管是走海運運送物資給北平,還是走內陸運河,可以說都十分方便,唯一的問題就是定都北平過后,北平激增的在京人口會擠占北方軍事體系的漕糧。

“定都北京?”朱棣眼前一亮,而朱高煦也繼續說道:

“定都北京有好處,也有壞處,但總體來說是好處大過壞處。”

“有什么壞處?”朱棣下意識詢問,朱高煦也將自己的擔憂說出來:

“定都北京,自然會帶去大量人口。”

“這些人口會發展北直隸,可也會給北直隸帶來負擔。”

“江南每年給北方運送四百萬石漕糧,這些漕糧基本都供給了北平、大寧、遼東。”

“如果北京人口劇增而糧食增加不了太多,那北京就得靠江南吃飯。”

“所以,想要定都北京,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開發東北的耕地。”

“東北在金宋時期都是糧倉,如今我在渤海開墾數年,也能做到自給自足,甚至能盈出部分運輸遼東。”

“若是能恢復到金宋時期的情況,可以將渤海糧食運往北平,那北平的糧食問題就能解決許多。”

朱高煦說完自己的看法,朱棣也恍然大悟:“這就是你將青、登、萊三府近百萬百姓遷徙遼東的原因?”

“沒錯!”朱高煦頷首:“遼東如今改設三司,又有渤海做前沖,完全可以大力發展民生和經濟。”

“遼東的情況,如果安定下來,且朝廷愿意投入,那完全可以在十年之內將耕地翻十倍。”

遼東的情況朱高煦了解,只要舍得下本錢,讓遷移過去的人口都能吃飽穿暖,配給足夠的牲畜,那他們每年都能開墾二百萬畝,十年開墾出兩千萬畝并不困難。

即便產量只有七八斗實糧,屆時也能在養活自己的同時,向北平輸送百萬石糧秣。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大明得承受得住每年數百萬石的投入。

“你這所需的太大了。”朱棣舉棋不定,可朱高煦卻開口道:

“遼東情況,只有在春夏秋三季移民,才能修建起城池屋舍。”

“所以在小子看來,此次百萬百姓遷移,起碼要一年時間。”

“運河的水次倉,小子已經讓崔均他們將半數八百萬石運往糧食,中途可能有所損耗,但應該能運抵七百五十萬石。”

“遼東那邊,今年百萬遼民已經開荒十余萬畝,等到入冬前,起碼能讓遼東耕地突破三百五十萬畝。”

“屆時,每年能滿足二百萬石的支出,加上這次運往的糧食,大概能撐到后年開春前。”

“等到了后年,山東百萬移民都進入遼東安家后,當地的耕地應該會達到六百萬畝,能滿足四百萬石左右支出,朝廷只需要每年填補六百萬石,并且會逐年下降。”

“這個過程,大概持續五六年,然后遼東就能自給自足,再往后就能給大軍往漠東兀良哈城輸送糧食開墾荒田,或者輸送給京城。”

種地種出經驗后,朱高煦自然清楚多大投入能做多大事情。

給遼東每年投入六百萬石,十年后兩千萬畝是最基本。

他這副信誓旦旦的模樣,讓朱棣有些吃不準。

不過不等他反應過來,朱高煦就開口說道:“我讓孟章寫了一本《佞臣冊》,在京搜捕了官員二千九百六十四人,京外正在搜捕三千四百二十七人。”

“這群人之中的罪首如何處置,便看父親你了。”

“不過,其余人要盡數株連,并將他們發往云南。”

朱高煦淡然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株連人數讓朱棣都心里一緊:“六千多人株連起來,恐怕不下十萬人吧?”

“大約二十萬人。”朱高煦回應,并開口說道:“他們這群人若是流配云南,必然可以推進在云南的漢化,讓當地少民在數十年后成為漢人。”

朱高煦要株連的人可太多了,這二十萬人如果投入到云南,加上沐春、何福的繼續深耕,許多土司治下少民將會在改土歸流后被徹底漢化。

當然,即便加上這二十萬人,云南漢人數量也不過六十萬,想要同化云南及三宣六慰數百萬少民是很困難的事情。

不過無所謂,日后還會有貪官,而他們的下場都將是西南地區。

為漢人漢化當地,就是他們做出最大的貢獻。

“你比你爺爺要狠多了……”

朱棣神情復雜的看著朱高煦,沒曾想朱高煦在對待政敵上如此嚴苛。

倒是這樣的舉動也讓朱棣愈發確定,不能讓朱高熾和朱高煦成為政敵。

想到朱高熾,朱棣也想到了北京的事情,因此詢問道:“北平若是成了北直隸,那你大哥的燕王怎么封?”

面對問題,朱高煦稍加思考便開口道:“遷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的,得十幾年乃至二十幾年之功。”

“父親可以暫時設北平為行在,令大哥暫時看守行在,修建宮城。”

“等宮城修建的差不多,父親可以擇一處地方供大哥就藩。”

朱高煦沒有逼朱棣,但他知道朱棣的心思。

朱棣想要拆分沐家在云南的影響力,因此先后派岷王和漢王就藩云南,結果前者水平不行,后者一直不去,最后改封內地。

如今沒了自己,朱棣估計只有封朱高熾去云南,以此平衡沐家在云南勢力了。

想到這里,朱高煦也緩緩起身:“治國還有許多事情,但我相信父親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斷。”

“日后父親為君父,我為東宮,天下營造、財貨、兵馬、官員選調皆由我負責,絕不會讓父親在正事上缺少銀錢。”

“不過在此之前,小子還得和父親要一個人。”

“誰?”朱棣也跟著起身,那平日里偉岸的身高在朱高煦面前有些‘矮小’。

“馬和。”朱高煦笑了笑,可朱棣聞言卻笑道:“他被我改名了,現在叫鄭和。”

“不過你既然要他,那給你便是。”

朱棣抓了抓大胡子,然后和朱高煦胯步走出了明樓,向著山下走去。

不多時,父子二人下了山,當即便看到數千官員,不過其中大部分都只是從九品。

朱棣詫異怎么突然來了那么多官員,卻發現他們之中大部分都是剛剛抵達這里,額頭還是汗珠。

“這些人里,有三千人是亦失哈從北邊帶來的。”

朱高煦站在身后為朱棣解釋,他從要對江南大規模清洗開始,就讓亦失哈將北邊官員帶往南邊,讓渤海成丁之人南下接手遼東、大寧、山東的開荒均田事宜。

因此,在朱棣抵達的后腳,亦失哈就帶著遼東的三千官員抵達京城。

“有他們在,父親起碼三年不用擔心錢糧之事了。”

朱高煦話中頗有深意,朱棣卻只是頷首:“這些事情你既然討了去,那就不用和俺說了。”

“俺再推脫幾番,過幾日繼了大位,便封你做太子。”

他給出了承諾,隨后與朱高煦走下了四方城。

眼見正主出現,守在紫金山下的百官們立馬跪倒一片,山呼萬歲。

其中,禮部尚書李至剛走上前來作揖:

“天生圣人,以為社稷生民,今天下者,太祖之天下,生民者,太祖之生民,天下豈可一日無君?生民豈可一日無主?況國有長君,社稷之福,殿下為太祖嫡嗣,德冠群倫,功施社稷,宜居天位,使太祖萬世之鴻業,永有所托,天下之生民,永有所賴,不宜固讓,以孤天人之心。”

“俺剛到京城,聞皇侄自焚,心甚難受,此事再議。”朱棣在此回絕了群臣的勸進,同時開口道:

“即日起,建文舊制一律恢復洪武舊制,此外輟朝三日,為皇帝哀……”

“俺那侄兒的喪葬,便交給有司置辦,不得苛刻。”

群臣聞言,紛紛作揖回禮:“殿下仁心……”

朱棣倒也沒回答,只是回頭與朱高煦說道:“我住雞鳴寺,你住何處?”

“小子住大教場,方便處理政務。”朱高煦回應,朱棣也點頭道:

“天下無主,高皇帝在時常夸贊你,今日你暫理朝政也是應該。”

朱棣這話是在為朱高煦站隊,燕府諸將見到這一幕也十分高興,紛紛附和。

待表態結束,朱棣這才開口道:“把黃子澄、齊泰、暴昭、方孝孺等罪臣帶來!”

“是!”丘福等人聞言作揖,朱高煦也眼神示意了孟章。

孟章見狀,便主動走到了燕府諸將的面前,與丘福、陳武等人交談幾句后,幾人帶著百來名燕府騎兵往內城趕去。

由于朱高煦的包圍成功,這群建文舊臣沒一個逃脫,其中自盡的足有七十六人,像齊泰、黃子澄這樣兵敗被俘的有一百四十七人,剩余的便是像暴昭、方孝孺這樣在家里蹲著,然后被渤海軍抓走的典型,足有四百多人。

不多時,這四個人便披頭散發的被抓到了紫金山下,并被兵卒架在了朱棣面前。

齊泰仰著下巴,黃子澄、暴昭也是如此,唯方孝孺沉默不語,也不高傲也不作他言。

“這就是你們害俺家人的目的嗎?”

朱棣質問四人,并數落了幾條罪狀。

黃子澄聞言,直接開口:“要殺便殺,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你再怎么說也無法洗清你逆賊的事實!”

“呵呵!”朱棣嗤笑,目光冰冷道:“若非你等離間俺家人,陛下何故會自焚?”

“拉下去,車裂!”

他一句話落下,四人便被兵卒架到了不遠處,群臣紛紛躲避,讓出了一塊空地。

黃子澄、齊泰與暴昭聞言紛紛對朱棣破口大罵,方孝孺垂頭喪氣,但緊接著也跟著罵了起來。

“不孝子朱棣!你對得起太祖高皇帝在天之靈嗎?!”

“太祖高皇帝,您看看這不孝兒孫!”

“動手!”朱高煦懶得聽這幾個人繼續犬吠,直接催促孟章動手。

孟章聞言,立馬命人派出馬匹,將繩子拴在馬鞍上,以五馬分尸一人將繩子套在了這四人身上。

伴隨著馬鞭的抽打聲響起,那原本還充滿憤怒的謾罵聲開始出現驚恐,變得急促。

漸漸地,變成了慘叫……

《明太宗實錄》:五月己丑,上入京,執奸臣齊泰、黃子澄、方孝孺、暴昭等至闕下,上數其罪,咸伏辜,遂戮于市。

(本章完)


上一章  |  靖難攻略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