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攻略第241章 勢必不還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靖難攻略 >>靖難攻略最新章節列表 >> 第241章 勢必不還

第241章 勢必不還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31日  作者:北城二千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城二千 | 靖難攻略 


作者:北城二千

“砰!”

“砰!”

八月中旬,當朝廷已經決定征調更多兵馬與朱棣父子決戰時,朱高煦卻沒有繼續逗留遼西,而是在留下陳亨與陳懋、孟章、徐晟等人后,便帶著百余騎向遼南趕去。

經過幾日的奔波,他最終趕在八月十四這一日抵達了金州。

曾經充滿肅殺的金州在經歷過戰事后,反倒變得繁華了起來。

來自吉林的上千工匠抵達金州,在這里擴建船廠,炮制由渤海軍從北邊山區拉來的樹木。

相比較砍倒樹木,滾入松花江就能輕松獲取木料的吉林船廠不同,金州船廠的木料需要從一百二十余里以外的山區中拉出,然后在山區腳下的烤場內烘烤炮制。

待到其水份被烤的差不多,便會通過十六輪的大馬車拉動,在八匹挽馬的拉拽下,緩慢抵達金州船廠。

由于距離拿下金州已經過去一個半月,因此當朱高煦抵達金州船廠的時候,他已經可以在這里看到上百根一人合抱的木料。

“這些木料,能制作多少艘戰船,多少艘馬船?”

站在人聲鼎沸的船廠內,朱高煦詢問著負責此地的劉船工與王船工。

對于這個問題,經驗更為老道的劉船工用手摸了摸木料倉內的木料,隨后才開口道:

“這些木料制作馬船沒有問題,足夠制作二千料的五艘馬船,可以一次性運送四千石糧食或者五百兵卒。”

“只是若要用來建造戰船,還得繼續陰干三個月左右,好在金州的氣溫比吉林高,大海不至于會結冰無法出港,因此不會耽擱試船的問題。”

“這些木料若是陰干三個月,便可用來制作二千料戰船五艘。”

“北邊烤場已經步入正軌,現在王都指揮使那邊,每日都能帶著弟兄給船廠運來三十根木料,差不多就是一艘二千料馬船、戰船所需的木料。”

劉船工說著這一切,朱高煦也詢問道:“這船,能否再建造大一些?”

朱高煦記得清楚,寶船雖然沒有所謂的萬料廣大,但也有五千料大,排水量兩千余噸。

雖說這是朱棣讓人研究數年的結果,但眼下吉林船廠的船工們也經過數年鉆營,不可能一直停留在二千料。

“可以嘗試三千料。”劉船工小心翼翼的開口,顯然這是保守的態度。

不過對于他的話,朱高煦卻搖頭:“你們都是我的臣民,我不會隨意懲處你們。”

“你說三千料,那便造三千料的馬船與戰船試試,若是能弄出四千料、五千料,我也十分高興,會令人犒賞參與設計建造的船工們,師傅賞錢十貫,船工一貫。”

“臣謹記。”劉船工與王船工作揖應下,朱高煦也最后看了一眼木料倉,隨后走出了金州船廠。

不多時,他騎馬前往了金州城的指揮使衙門,一路上可以看到金州百姓們都喜氣洋洋。

在城外的百姓忙著開荒,在城內的百姓則是做著些食品、手工類的小生意。

渤海軍雖然是多民族混合的軍隊,但渤海軍的軍紀沒得說。

朱高煦的《練兵實錄》中,開篇第一句話就是:“爾等在家里,大多是種田的百姓。只要爾等回想在家里種田時繳納錢糧的苦楚艱難,就可以明白今天老百姓供養伱們錢糧是何等的不容易!”

“老百姓又不要求你耕種擔作,養你一年,也不過指望你打幾個勝仗。你不肯盡力殺賊保護他,反而舉刀對準他們劫掠,那養你又有什么用!”

除了這種開篇的話外,后世所用的《軍紀》更是渤海軍要日常背誦的東西。

朱高煦教他們識字,明道理,就是為了想要訓練出一支不僅僅會打勝仗的軍隊,還要求他們會“打敗仗”。

古往今來許多精兵都會打勝仗,因此一路高歌猛進時,常常會遵守道德紀律。

可一旦打了敗仗,他們便會慢慢成為劫掠百姓的賊兵。

所謂官兵狠過匪兵并不只是玩笑話,而是血淋淋的現實。

因此即便是敗退,朱高煦也絕不準許有人空手拿百姓的東西,但凡有這樣的人,朱高煦一概處死。

從吉林南下的路上,朱高煦便處死過幾個小偷小摸的兵卒,為的就是整肅軍紀,讓他們知道什么能碰,什么不能碰。

所以到了金州城時,能走到這里的兵卒,已經是經過重重考驗的兵卒了。

朱高煦給他們開的軍餉足夠高,他們沒有買不起的東西,都嚴格按照《軍紀》來為人處世。

他們的到來,沒有給金州帶來災禍,反而帶來了繁榮。

盡管山東斷絕了前往金州的航道,可商人都是逐利的,朱高煦來到金州城內后,便看到了許多商人。

“這些商人,他們都是從山東來的?”

朱高煦騎在馬背上,看著道路上的商賈們詢問著一旁的崔均,跟在他們身后的還有鄭峻與渤海的十余騎兵。

“也有從朝鮮來的,眼下戰事頻發,走私的商賈也不在少數。”

崔均解釋著,同時還說道:“這一個月來,僅是做生意,金州便買到了三千余石糧食,雖然不多,但也足夠金州軍民吃個幾日。”

“倒是不錯。”朱高煦點頭表示贊許,隨后順著道路來到了金州指揮使衙門。

他翻身下馬,帶著崔均便走了進去,自己坐在主位的同時,目光也看向了鄭峻。

“傅讓在信中有提及過你,崔均表你為金州指揮使,這點我是認可的,我知道你的能力不止如此,但能否繼續向上爬,還得看你自己在戰場上的表現。”

鄭峻沒想到朱高煦會給出自己那么高的評價,要知道三個月前他還只是一個小小的百戶官,如今才三個月過去,他便一口氣從正六品的百戶官,跳到了正三品的衛指揮使。

手下的人也從原來的百來人,變成了現在的三千人。

他這幾個月還在適應和學習如何帶兵三千,可眼下渤海郡王卻對他如此夸贊,鄭峻心中備受鼓舞。

“殿下放心,末將會用戰功來回應您的!”

鄭峻沒有讀過書,因為沒有那個資格和家境,因此說話有些粗鄙。

崔均擔心他說的朱高煦不高興,因此站出來打圓場道:“鄭指揮使挺好的,就是自小沒書讀,說話有些問題,殿下您別在意。”

“這有什么可在意的?”朱高煦爽朗一笑,示意鄭峻起身的同時,也開口鄭重道:

“衛所的子弟沒有書讀,這是我大明的失敗。”

“吉林城那邊眼下十七萬百姓,有三萬孩童都得以上了衛學,進而掌握知識,這是我最為高興的事情。”

“你們之前是沒機會讀書,日后等吉林城的那些孩童長成,我便讓他們南下教導各楚子弟讀書寫字,不再讓你們的遺憾出現在下一代人身上。”

“只不過以后這內地就沒有衛學了,有的只有學校。”

朱高煦無意間透露出一個信息,同時也對崔均等人開口道:“稍許你叫王義過來,”

“是!”崔均點頭,然后帶著鄭峻離開了衙門。

朱高煦見他們離開,也自己研墨提筆,拿出一本空白文冊書寫。

遼東眼下已經有百萬人口,其中有九成是漢民,一成是女真百姓。

以當下的人口數量,完全可以支撐起一個布政使司,除了糧食以外,其它地方沒有必要再依托山東。

因此對于遼東二十五衛,朱高煦準備將其改設為府縣,其中許多名字太長且復雜的地名都要更改。

例如遼西那一塊就名字復雜,因此朱高煦根據前世記憶,將廣寧中衛、廣寧中屯衛、廣寧前屯衛、廣寧前衛等衛所紛紛更改了名字。

對于沒有必要改的,他也就沒有繼續更改。

在結束之后,整個遼東被設為定遼府、金州府、遼陽府、沈陽府、廣寧府、寧遠府等六個府。

寧遠府治所寧遠縣,下轄山海縣、綏中縣、松山縣。

廣寧府治所廣寧縣,下轄錦州縣、義州縣。

沈陽府治所沈陽縣,下轄鐵嶺縣、開原縣(三萬衛)、韓州縣、撫順縣、蒲河縣。

遼陽府治所遼陽縣,下轄鞍山、遼中、海州三縣。

金州府則是治所金州,下轄復州縣、蓋州縣、旅順縣。

這五個府合計二十一個縣,其中鞍山、遼中、旅順、韓州四地要么是驛站、要么是千戶所,都屬于新設和擴編的縣城,朱高煦將會把大寧移民安排在這些地方,專設新縣。

當然,除了這五個府外,朱高煦在意的還有定遼府。

他準備把定遼府的治所放在劉真所在的九連城,將九連城更改為定遼縣,隨后在金州前往九連城路上的這一路設置大概兩個縣,隨后又在日后的建州一帶設置一個縣用來招撫女真人。

整體規劃下來,遼東一共六個府,二十五個縣。

為了方便設置,朱高煦還手繪了遼東地圖,并將每個縣的位置都畫了上去,并寫下了其定位和發展。

如眼下只是一個驛站的鞍山,其主要經濟方向無非就是挖掘鐵礦,制作成鐵錠。

當然,除了這種有明顯資源的縣城外,其余縣城還是依舊正常的發展農業經濟,只是附帶著會修建水泥場,以保證本縣的水利設施有足夠的水泥可以修建。

按照朱高煦的計劃,只要舍得投入,并且推廣育苗田,那大概七年左右,遼東就會成為北平的一個小糧倉。

不過這個舍得投入的前提是,每年承受四百萬石的投入,幾乎等同大明巔峰時期7的財政收入。

可是只要這個目標達成,那北平就可以作為都城,而東北也將成為可以自給自足的小糧倉,成為明軍從東北向漠北進軍的橋頭堡。

這一切對于朱高煦來說都是值得的,不過在此之前,他必須打贏靖難之役,并利用靖難之役清理一批鄉紳,從他們手中獲取資源來發展遼東。

他這般想著,一名百戶官也走進了衙門內。

他與許多兵卒不同,他沒有渤海兵卒那虎背熊腰的模樣,反而十分消瘦,但這十分貼合他正在執行的任務。

“殿下,胡指揮使已經在登、萊二州落下根腳了。”

當這名百戶官作揖開口,其身份也就不用贅述。

當初選擇向朱高煦投誠的胡綸被朱高煦任命為西廠指揮使,然而從渤海起兵到現在,他基本沒有露過面,西廠也沒有給出什么有價值的情報。

這一切并不是朱高煦遺忘了胡綸,而是他早早將胡綸安插進了楊彬的商隊中,讓他帶人南下登州,在登萊一帶為自己日后登陸做準備。

這才過去不到半年時間,朱高煦很好奇胡綸給自己帶來了什么消息。

他接過那百戶官遞來的情報,只是略微一看,眉頭就皺在了一起。

胡綸不知道用什么辦法,居然拿到了南京剛剛下發的指令。

耿炳文駐守真定、河間,扼守山西關隘,繼續保持南軍的地理優勢。

登萊水師出兵,準備援救遼西的吳昇與劉嵩、吳壽安。

長江水師北上,兩廣水師也被北調,兩支水師的統帥是陳瑄。

除此之外,還有從西南調兵的舉動,以及耿炳文麾下大致有哪些將領。

這情報如此詳細,朱高煦只是大致看了看,便判定了胡綸興許是拉攏到了錦衣衛內官職不低的人,不然不可能掌握如此精確的情報。

此外,胡綸也說了燕軍和渤海內部依舊有一些錦衣衛,他們雖然官職不大,但能將許多基礎的消息傳遞給朝廷,例如眼下燕軍和渤海軍合計是十七萬大軍,糧食數額足夠吃半年。

此外,還有各軍的一些基本情報也有出現,除了神機營和女真八衛的情報沒有泄露,其它情報都大致泄露了一些。

“爺爺……”

將情報看到如此,朱高煦目光復雜,他很清楚這是老朱生前的手筆,因為朱允炆不可能把錦衣衛利用到這種地步。

“這份情報,讓人帶給我父親。”

朱高煦將情報放在桌上,交代的同時,腦中也不斷分析戰局。

顯然,眼下耿炳文軍團在將領素質上,比歷史上下降了太多,原因無非就是太多優秀將領被牽制在了西南。

歷史上耿炳文應該是和顧成這種兩次百人斬的猛將配搭,而顧成被朱棣俘虜后,雖然經過朱棣的勸說而投降,但他只負責守城,不負責進攻。

北平城之所以能抗住李景隆幾十萬大軍的猛攻,這可不是不善軍事的朱高熾能打出來的,而是顧成的功勞。

現在顧成不在耿炳文軍中,北平沒有了他,那還能守住嗎?

朱高煦起身渡步,同時也對朱允炆北派的三支水師感到頭痛。

就他從朝廷《邸報》和五軍都督府《塘報》之中獲得的消息來看,老朱在洪武二十九年后就沒有讓人下令造過戰船。

在此之前造的戰船,分別是兩千料七十艘戰船,以及一千五百料五十艘,還有兩千料馬船一百二十艘。

這些戰船加上原本三支水師的戰船,僅戰船的噸位就超過了十五萬噸。

如果將全世界的所有海軍和水師拉在一起,恐怕都會遭遇明軍這三支水師的碾壓式打擊,更別談自己了。

自己要渡海登州,必須要提前拿下皇城諸島,然后消滅這三支水師。

面對它們,沒有水師將領的自己很難取勝,唯一能取勝的地方就是火炮。

只要有足夠的艦炮,那他完全可以用十艘船打出明軍一百艘船的火力。

明軍戰船的火炮配置自己了然于胸,他們卻不了解自己火炮的威力和數量,這是自己能利用的優點。

想到這里,朱高煦坐回了位置上,又將思緒放到了陸地上。

對于耿炳文麾下軍隊,朱高煦為數不多擔心的只有三支,一支是在京的上十六衛和聽操豹韜衛和河州衛。

前者十六衛的子弟都是出自淮西,而淮西兵的強悍朱高煦深有體會。

別不說,他最開始北上吉林,率兵奇襲西陽哈的兵卒中,最為驍勇的便是傅讓、林粟、孟章等淮西兵。

十六衛淮西子弟兵,數量有近九萬人,這支精銳軍團就是歷史上朱棣南下時遭遇到的最強兵團。

燕軍騎兵三次貫穿淮西兵團,結果淮西兵團硬是能重新結陣,把朱棣打得墜馬劍折,如果不是朱高煦和張玉先后救他,恐怕朱棣就要泯然陣中了。

除了十六衛外,朱高煦次而忌憚的,便是在京聽操的豹韜衛和河州衛精騎了。

那七千精騎的驍勇程度不下于六千渤海精騎,有他們在陣,加上合適的騎將,朱高煦就需要時刻警惕被突襲和切斷糧道這兩種可能。

這兩部兵馬,是大明最能打的兵團,其次便是朱高煦次而擔心的西南兵團。

西南兵團并不全是西南高原山地出生的西南兵,更多是從江南遷往云南的江南兵。

他們可以打高原山地和熱帶雨林,也可以十營兩淮水網,當然更重要的還是朱高煦從情報中獲得了一個致命消息。

“沐春……”

朱高煦低語這個名字,倍覺頭疼。

同樣是三代子弟,但沐春毫無疑問是三代子弟第一人,即便李景隆都無法取代他的位置。

歷史上沐春在去年九月便病逝了,而眼下他還活得好好的,并且正值一個人的巔峰。

如果朱允炆讓沐春接替耿炳文,朱高煦不確定自己能否擊敗沐春,因為他并不熟悉沐春,而沐春卻可以通過五軍都督府之前庫存的渤海塘報來了解自己。

沐春的能力不用多說,他已經在現在的麓川之戰中展現了帶兵五萬,并且能規劃各支兵馬穿插包圍和殲滅,歷史上能在云南打出這種效果的人,只有諸葛亮、傅友德和沐英三個人,算上他就是第四個。

當然,更重要的是,沐春和何福這群眼下的西南將領與麾下西南兵團,本質上都是江淮人,并不是從小就生長在西南山地環境下的人。

其中典型的,例如像王瑄的父親王兆便是當初徐達北征兵團的一員,然后因為云南空虛而被老朱集體調往云南駐守。

比起西南的原始森林,其實他們更擅長在平原作戰,例如歷史上何福就是帶著西南兵團與燕軍在平原交手,兩次打平。

這兩次交手,朱棣麾下擅長平原作戰的燕軍并沒能在西南軍團手上討到便宜,最后還是靠朱棣發現西南軍團缺少馬匹,因此發揮騎兵優勢,連續四次高機動性迂回來進行戰術欺騙,最后成功離析西南兵團和淮西兵團,并抓住戰機一舉擊潰。

何福都能如此,更不用說自十七歲起,便跟隨傅友德、沐英出征西北,又隨軍征伐云南、江西的沐春了。

沐春畢竟是二十五歲便已經在西北、中原、江西、西南等地積功,被拔擢為后軍都督府僉事的存在。

放眼整個明初,除了李文忠和朱文正、沐英、朱棣外,還未有人能在這般年紀展露這般才干。

一想到沐春的能力,朱高煦就后悔了起來。

雖然他不知道沐春為什么能活到現在,但他的潛意識告訴他,這件事興許與王瑄有關,因為他只告訴過王瑄要如何預防熱帶雨林之中的瘴氣,以及解救的辦法,還有走出熱帶雨林后需要怎么做才不會染上后遺癥。

沐春興許就是靠著王瑄的辦法,才僥幸活了下來。

“王瑄,你這憨貨……”

朱高煦忍不住埋怨了一句王瑄,心里也漸漸急迫了起來。

歷史上耿炳文能被朱棣擊敗,其手下將領素質不行是一個因素,可如果把顧成和瞿能都調給了他,外加上陳瑄率領的水師,恐怕便是朱棣也會打得十分艱難。

“得在他們到來前,提前擊潰耿炳文才行……”

朱高煦眼下需要時間,擊潰耿炳文無疑是延長決戰時間的最好選擇。

擁有這樣想法的不止是他一個人,還有身處北平的朱棣。

姚廣孝的情報比胡綸收集的更為全面,因此朱棣提前朱高煦一步就獲知了南軍的動向。

不僅如此,他還清楚平安率領楊松、潘忠等人前往了雄縣。

坐在燕府的承運殿內,朱棣沉默著掃視眼前的將領,再沒有了此前因為如何抉擇朱高熾與朱高煦時的猶豫,只剩下了專屬燕王的果毅。

他的目光掃視著諸將,從張玉到朱能、再到丘福、張武、孟善……最后放到了帶著一萬步卒來聽他節制的房寬身上。

“老二派來的兵卒少了些,但卻已經足夠了。”

“房寬,我命你率所部駐守永平府,防備山海關的吳壽安。”

“末將領命!”

“孟善,你率兵一萬駐守居庸關,若是房昭前來,不必理會他,固守便可。”

“末將領命!”

“高熾、鄭亨,我命你們率兵兩萬駐守北平,隨時支援永平和居庸關!”

“末將(兒臣)領命!”

朱棣選好了駐守的人,也留下了四萬兵馬保護北平重要之地,他沒有再用那滑稽的“俺”來作為自稱,而是用了多年未用的“我”,可見他有多重視這一場戰役。

“張玉、丘福、朱能,你們率兵,與我南下破耿炳文。”

朱棣緩緩起身,可面對他的安排,丘福卻遲疑道:“殿下,眼下耿炳文已經有二十萬人,再過幾日便是二十三萬了,可我們只有四萬可調動之兵。”

“四萬……”對于他的遲疑,朱棣卻抬起了下巴,不似平日的憨厚,反而多了些桀驁,仿佛回到了十幾年前,他冒著大雪奔襲千里,迫降北元太尉乃兒不花的那一刻:“四萬已經足夠了!”

“我就是要趁著南邊的四萬援軍還沒到,用四萬人從正面擊敗他的那二十萬大軍。”

他拔出腰間寶劍,咬緊牙關直視劍鋒:

“南軍不破,勢必不還!”

稍許再制作《遼東布政使司圖》發到彩蛋章

(本章完)


上一章  |  靖難攻略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