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神探志番外第十五章 漫不經心的說話,將疑惑解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神探志 >>大宋神探志最新章節列表 >> 番外第十五章 漫不經心的說話,將疑惑解開

番外第十五章 漫不經心的說話,將疑惑解開


更新時間:2024年11月15日  作者:興霸天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興霸天 | 大宋神探志 


儀鳳閣。

畫作懸于房中。

趙徽柔左看右看,怎么也看不夠,嘴角想壓,怎么也壓不住,嬌憨地道:“僅憑此作,想得畫待詔贊賞,怕是不成,我看頂多是供奉點評,不過當一位畫學生,倒是綽綽有余了”

畫師分為學正、待詔、藝學、祗侯、供奉五等,未獲品階者為畫學生,待詔確實是很高的層次,非大家不可。

事實上前唐時期,凡文詞經學之士及醫卜技術等專家,都可養于翰林院中,以待皇帝詔命應對,有畫待詔、醫待詔、棋待詔等等,李白就曾經待詔翰林。

到了宋朝,待詔的范圍進一步擴大,對手藝工匠也有此稱呼,一般來說,以書院為首,畫院其次,然后是琴院、棋院、玉院,最后是百工。

但近來隨著國朝的新鮮事物越來越多,尤其是官家也喜愛那些被不少老臣斥之為奇淫技巧的玩意后,百工的地位倒是凸顯出來。

狄知遠上次去書藝局,其實尋的是百工,不過此刻欣賞著自己的作品,還是大為贊許的:“我倒是覺得,此畫中有一縷少見的靈氣,雖是信筆涂鴉,落筆卻不假于繩尺,曲直方圓,皆有法度,來日不可限量啊!”

“噗哧!”

趙徽柔刮了刮嫩白的臉頰:“不害臊!不害臊!”

正自歡喜,隨著匆忙的腳步聲入內,一位宮女來到身后,急聲道:“翔鸞閣那邊來人,又要傳殿下過去……”

趙徽柔臉上的笑容淡了下去,狄知遠也皺了皺眉頭。

翔鸞閣是張貴妃所居住的寢宮,張貴妃亦是皇長子的生母。

這個年頭的孩童夭折率極高,即便是皇家,都難免有孩子夭折,官家今年三十六歲,出生的孩子有十數位,但女多男少,又有兩子夭折,至今存活的皇嗣只得兩位。

長子趙昉,今年十六歲,張貴妃所生;次子趙昕,今年五歲,苗昭儀所生。

比起太宗真宗朝好些,但相比起子嗣眾多的前朝皇室,依舊顯得太少。

當然狄知遠并不清楚,歷史上的仁宗生了三個兒子、十三個女兒,三個兒子全部沒有超過三歲就夭折,女兒也大多短壽,唯一健康成長的福康公主又因寵幸過甚,性格驕縱,以致于婚姻失敗,慘淡收場。

歷史上是孩子少,沒有子嗣,現在孩子多了,又免不了奪嫡之爭。

因為兩位皇子,都不是皇后郭氏所生,都非嫡子,其母爭位,就顯得尤為激烈了。

天底下最尊貴的地方,總是最不安寧。

狄知遠來宮里和趙徽柔玩耍,都遇見過好幾回翔鸞閣的刁難,借口五花八門,其他時期可見一斑。

再加上今日苗昭儀不在,去了寺中祈福,他隱隱地有種不妙的感覺,沉聲道:“我與你同去!”

“你去了,便讓前朝有了抨擊狄相公的借口,那位恨不得如此呢……”

趙徽柔搖了搖頭,輕輕握了握他的手掌:“無妨,我去去就回!”

狄知遠輕輕嘆了口氣,也知道自己身份敏感,確實是不能參與到這等爭斗中的:“一切小心!”

趙徽柔朝他笑了笑,邁步而出。

待得出了閣中,小臉微仰,下頜與脖頸勾出上揚的角度,目不斜視,神情冷漠地走向了翔鸞閣的幾個嬤嬤。

狄知遠目送她的背影,稍加沉吟,對著左右宮女道:“去問一下,張先生現在何處?”

宮女躬了躬身,馬上去打探。

不多時,傳回了消息,張茂則正在福寧殿內。

“皇后……”

狄知遠念頭一動。

如今的皇后郭氏,仍舊是官家的第一位正妻皇后,夫妻關系并不和睦,但也沒到廢后的地步。

現在的趙禎,毋須聯合呂夷簡,通過廢除皇后奠定自己的威信,并且感念劉太后之恩,愛屋及烏,畢竟這位皇后是劉娥為她挑選的,如今也是那位大娘娘留在世間最直接的痕跡了。

郭皇后早年善妒,仗著有劉娥的偏愛,阻止趙禎接近其他妃嬪,后來沒了依仗,性情也漸漸發生變化,五年前生下一女,便將心血全部傾注到女兒身上,再不過問后宮紛紛擾擾。

上次元旦大朝會,娘親入宮拜見,言這位雍容華貴,有母儀天下之尊,狄知遠清楚,娘親骨子里驕傲得很,可不服什么人,能真心實意地作此評價,可見這位皇后不是管不了事,只是懶得理會罷了。

既如此,倒是可以拜會一二。

離了儀鳳閣,狄知遠并沒有亂走,而是尋到一位熟悉的內侍,讓他帶路,朝著福寧殿的方向走去。

還未到皇后所處的寢宮,就見青煙裊繞,誦經之聲遙遙傳至,一群僧人于殿前空地列坐。

狄知遠腳下放緩,低聲問道:“這是?”

內侍解釋:“圣人請來了大相國寺的高僧,為諸位皇子、公主祈福呢!”

狄知遠微微點頭,并不奇怪。

半年前,京師發了一場疫病,當時頗為兇險,險些波及大內,幸得反應及時,采取了隔離病患的方式,才將疫病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

他在家中聽說爹爹和道全叔談論疫病的防治,知道是太醫局的功勞,但許多人的認知還停留在從前。

因此皇后請來了高僧,苗昭儀也去了開寶寺苦修,都為了自己的兒女積攢福德,希望能平平安安長大。

到了殿前,狄知遠同樣作雙手合十祈福狀,內侍入了殿中稟告。

半刻鐘后,沉穩的腳步聲傳至,張茂則走了出來。

“張先生!”

狄知遠迎上,言簡意賅地將之前儀鳳閣的事情講述了一遍。

張茂則聽到翔鸞閣將福康公主喚了過去,神色并無變化,只是聲音放輕:“大皇子此前染疾,禁中有巫蠱之謠,張貴妃請官家下令搜捕懲治,以肅宮禁,官家未應,此后張貴妃便頗多驚疑……”

狄知遠面色鄭重起來:“大皇子身體是否安康?為何外朝從未聽聞此事?”

張茂則眼中閃過贊許:“兩府知曉,事關皇嗣,沒有外傳,大皇子的身體亦安康……”

“安康么?有張貴妃那般生母,只怕是不得安生啊!”

狄知遠首先關心皇嗣安危,再問明外朝反應,表面上無可挑剔,但心中難免也有偏向。

正常情況下,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大皇子趙昉比起二皇子趙昕大了整整十歲,無疑優勢巨大。

可問題在于,這位大皇子從小體弱多病,即便有御醫圍著團團轉,依舊常年纏綿于病榻,瘦骨伶仃,不是長壽之相,與虎頭虎腦,活蹦亂跳的二皇子形成鮮明的對比。

正因為如此,張貴妃才有極大的危機感,一力壓制趙徽柔和趙昕的生母苗氏,再加上苗氏本身不欲與之爭斗,如今還只是九嬪之首的昭儀。

當然此舉并不能化解張貴妃的敵意,反倒讓她更加咄咄逼之,如果大皇子此前險些染上疫病,又傳宮中有巫蠱之術詛咒,那么她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儀鳳閣上下要害她的兒子。

想到趙徽柔去往翔鸞閣,不知要受何等刁難,對于兩位妃嬪的寵愛,官家確實也要更偏向于張貴妃多些,狄知遠抿了抿嘴唇,卻未爭辯,只是默然。

張茂則見他沒有一味擔憂激憤,微微一笑:“既來了,隨我入內見圣人吧!”

“是!”

狄知遠整了整衣衫,走入福寧殿中。

歷史上的郭氏,此時已經被閻文應父子害死了,還疑似遭到活埋,可謂凄慘,如今的郭皇后倒是眉宇安寧,神態雍容。

待得狄知遠上前行禮,還特意擺了擺手,命令左右掀起珠簾,打量過來:“早就聽聞,你這孩子好性情,美儀度,善弈射,通書畫,詩文翰墨頗佳,今日所見,果真不凡!”

狄知遠露出赧然之色:“圣人謬贊,爹爹常說我性情頑皮,不受管束哩!”

他入宮穿的是童子攀花紋綾袍,之前的神態舉止,完全不似童子,但此時此刻,倒真是一個十歲不到的孩童了,滿是天真無邪的模樣。

“哈哈!孩子就該頑皮些,頑皮些好啊!”

郭皇后年紀其實也不大,也就三十幾許,心態倒是有些老成,就喜歡懂事的孩子,見了歡喜,招了招手。

嬤嬤很快取來金鎖玉墜,狄知遠拜謝長輩之賜,言語乖巧懂事,沒說幾句,又逗得郭皇后露出歡顏。

聊著聊著,這位皇后突然眨了眨眼睛,微微有些促狹地道:“我這后宮婦人,近來也知曉前朝狄相公,正提議廢除‘尚主之家,倒降昭穆一等’的規定,以后公主下降要行舅姑禮,如尋常人家新婦那般侍奉舅姑呢!”

狄知遠再度露出赧然之色,這次是真的,因為這件事爹爹跟他說過。

話說爹爹雖然威望無與倫比,但身為政事堂的相公,提出的大事,往往也有一群人的反對。

異論相攪,正是國朝官家控制朝局的家傳法寶,失控的話,難免發展成黨爭,拿捏得當,則會讓政事不至于被一人掌控,出現一人堂的局面。

毫無疑問,爹爹和官家之間就存在著這種默契。

不過這回,關于公主與駙馬的規制改革,群臣的觀念倒是各不一致。

以前支持爹爹的態度激烈,近來滅遼之聲更是喧囂塵上,但這群臣子對于廢除這條規矩,頗有些異議,覺得公主千金之軀,可不是給駙馬家做媳婦,如果事事如尋常夫婦,豈不是亂了上下尊卑?

恰恰是保守一派的臣子,認為這項規矩早就該廢除,天家帝女出嫁后,也要守尋常人家的倫理,不可仗著天子寵幸,壞了綱常。

歷史上,這條規矩后來確實廢除了,恰恰是等到福康公主和駙馬都尉李瑋兩敗俱傷,凄慘收場,促使神宗下詔,改變了這條一定會引發夫妻矛盾的規矩。

“官家有言,狄卿議國朝大事,向來無私心,然此番,他可是有私心的哦!”

郭皇后說到這里,露出揶揄之色:“是不是如此啊?”

狄知遠小臉漲紅。

郭皇后笑道:“徽柔好福氣,我只盼著幼悟長大,也能覓得如你這般的如意郎君,那便再好不過了!是了,她怎么沒與你一起來?”

狄知遠臉上的紅潤褪去,有些泱泱地道:“公主與我本想一起來福寧殿請安,可翔鸞閣來人,將她喚去問話了……”

郭皇后眉頭微微一蹙:“苗昭儀呢?”

張茂則在邊上適時地道:“苗昭儀去了開寶寺苦修,為皇子皇女祈福。”

“好!”

郭皇后頷首稱贊,臉上又明顯露出不悅之色:“張貴妃這般為難一個孩子,卻大為不該啊!”

事實上,張貴妃是根本沒有資格喚福康公主前去問話的,因為她既不是對方的嫡母“孃孃”,也不是生母“姐姐”,現在她這般呼來喚去的,無疑是仗著官家的寵愛,把自己當成后宮之主了。

郭皇后當年與這位張美人就有過舊怨矛盾,現在聽聞自是惱火。

自己只是不管事了,卻不是死了!

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郭皇后心性確實有了極大的改變,但她原本可是脾氣火爆,被妃嬪刺激后,直接出手教訓,結果手沒收住,給了仁宗一個大嘴巴子的人物。

現在迎著一個孩子的注目,尤其這個孩子還是相公之子,得官家喜愛,未來與公主婚配的,郭皇后知道自己必須做些什么,不然來日宮內宮外,還真會完全不把她當一回事了。

看向左右仆婢,想到張氏一貫的驕橫,恐怕這些婢子壓不住對方,郭皇后喚道:“去將劉嬤嬤請來。”

兩刻鐘后,一位面容富態,腿腳卻有些不便的老婦人,方才入了殿中行禮:“拜見圣人。”

郭皇后對這位嬤嬤態度很是尊重:“勞煩嬤嬤,往翔鸞閣一行,張貴妃身邊多恃寵生嬌的惡奴,你是宮中老人了,該訓斥的訓斥,該責罰的責罰,以肅宮禁!”

左右仆婢聽得都面色立變,唯有老婦人神色如常:“是。”

狄知遠心中喜悅,上前攙扶住這位嬤嬤。

“不敢當!”

老婦人起初還要拒讓,郭皇后見了笑道:“劉嬤嬤是服侍劉太后的宮中老人了,受得起!”

“勞煩狄少郎!”

老婦人這才受了,往外走去。

狄知遠本來急著搭救青梅竹馬,此時卻陡然發現,這位不僅腿腳不便,手還時不時有節奏地抖一抖,腦海中瞬間閃過一個念頭,待得出了福寧殿,趕忙問道:“晚輩失禮,請問嬤嬤,伱的手也是因為年歲大了而變得如此么?”

老婦人搖了搖頭,慢吞吞地道:“不瞞少郎君,老身早年曾被小人所害,中了毒,從那之后,手就不聽使喚啦!”

狄知遠微微瞇了瞇眼睛:“原來如此……多謝嬤嬤,為我解惑!”


上一章  |  大宋神探志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