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神探志第六百零八章 “都君”叛逃的真實水平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神探志 >>大宋神探志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零八章 “都君”叛逃的真實水平

第六百零八章 “都君”叛逃的真實水平


更新時間:2024年11月15日  作者:興霸天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興霸天 | 大宋神探志 


“就是此處?”

“是……是……下官萬萬不敢欺瞞狄相公!”

符承愿微微躬著腰,跟在狄進身后,陪著笑臉道。

他是符彥卿嫡孫,如今符氏一族的主事人,在平日里也是一方豪強,威風赫赫,結果今天卻遭遇冰火兩重天。

收到這位狄相公召見時,符承愿是狂喜的,且不說這位年輕的重臣任北京留守,具體能待多久,只要搭上了這條線,日后再和并州狄氏往來,最好結一門親家,符氏在朝堂上就有靠山了。

然而真正見面,狄進稍作寒暄后,就直接問起了一件,他們家族最不愿意提及的舊事。

符承愿想過否認,終究沒敢。

符氏若論先祖,可追溯到前秦宣昭帝苻堅,在唐末至五代時期,更是名將輩出,符彥卿的三個女兒貴為皇后,自己更官至太師、鳳翔節度使,封爵魏王,可這位祖父去世后,符氏就開始明顯地走下坡路。

符承愿的叔父,符彥卿的第三子,在真宗時官至益州兵馬鈐轄,后因當地兵變動亂,被叛軍所殺,朝廷事后予以禮葬,并賜其子娶齊王女嘉興縣主為妻,給了個七品內殿承制的虛職,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那可是為國捐軀啊,如果符彥卿還在的時候,自己的親兒子死在動亂里,怎么的也要大肆安撫,給予實權職務,結果則詮釋了什么叫人走茶涼。

關鍵是后輩不爭氣,沒有考中進士的文臣倒也罷了,武將勛貴世家,出不了文人,總得有武臣吧,同樣沒個出息的人物,唯獨兩個武臣,恰恰是此前北伐里面,拖后腿的河北禁軍將領。

符承愿很清楚,家族重回巔峰就不指望了,照這個勢頭下去,不出兩三代,連大名府內的影響力恐怕都要守不住!

所以他不得不交代。

這位狄相公不僅是北京留守,大權在握,更在朝堂上威名日重,不久前那場歲幣風波,地方上也是有耳聞的,事實證明,國朝的策略正按照此人的方略執行,不然的話,程琳也不會在此時此刻出使遼國。

如此重臣,符承愿實在不敢有絲毫違逆,為整個家族惹來滔天大禍,只能老實指認了地方。

狄進對于這種躺在祖先功勞簿上的勛貴家族,向來沒什么好感,但這個主事人還是能認清局勢的,也省了功夫,此時兩人的身后還跟著一大批官差和鏢師,指了指前方的一片廢墟:“開始吧!”

“是!”

眾人早就備好了鐵鍬鏟子,聞言轟然應諾,齊刷刷上前開挖。

塵土飛揚。

狄進避到一旁,開口詢問:“說一說吧,你們家中的小公子當年是怎么回事?”

符承愿抿了抿嘴:“讓狄相公見笑,我那侄子符惟斌,是被江湖上的方士騙了!”

狄進聆聽。

符承愿知道不說細節不行,定了定神,組織了一下語言道:“符惟斌是我四弟符承諒之子,母親是齊王女嘉興縣主,他們夫妻前兩個孩子都夭折了,這第三個極其疼愛,好不容易養到八歲,卻得了痘瘡,高熱不止……”

狄進了然,該有道士登場了。

不出所料,符承愿道:“當時族中都在準備后事,卻得一位游方道人出面,竟治好了三哥兒的病,族中上下喜不自禁,對此等醫術驚為天人!”

天書封禪讓道士的地位大大提高,全民狂熱的氛圍下,道士天生就有一種親善和信任,更何況他確實治好了孩子的痘瘡,那確實是世外高人。

狄進道:“你們讓符惟斌拜道人為師了?”

“沒有!沒有!”

符承愿連連搖頭:“我們是很感激那位道長的,也誠心聘重金,希望道長留下,畢竟孩子得痘瘡夭折的太多了,若真有良方,那是功德無量啊!”

這話說得很實誠,以符氏的眼光當然知道其中的巨大利益,但未能如愿:“可那位道長是閑云野鶴,飄然而走,我們怎么挽留都沒留住,便也作罷!直到數年后,一次偶然,族內人才發現,那道士不知何時回來了,三哥兒居然跟著他偷偷修行……”

狄進立刻問道:“數年后,具體哪一年?”

“這……”

符承愿想了想:“大概是天圣元年的事情。”

狄進微微點頭:“然后呢?”

“起初族內也沒有在意,畢竟孩子還小,便是跟道人學藝,也不是什么壞事,我得知后還想要拜訪,但問了三哥兒后,他卻矢口否認,這時我才覺得有些不對勁!”

符承愿沉聲道:“當年道士治好了三哥兒的痘瘡,卻沒有索要任何診金,我們只當他是世外高人,視金銀如糞土,可如今偷偷授藝,又讓三哥兒對家人隱瞞,就不得不懷疑此人用心叵測了,我們明察暗訪,十分擔心那道人是彌勒教的賊子……”

狄進問:“為何不報官,而是要自己動手?”

符承愿低聲道:“我們還擔心,三哥兒陷得太深……”

狄進依舊沒有放過:“即便你那侄兒陷得深,彌勒教徒也不是輕易能夠圍剿的,你們私自派人,就不怕被賊子逃竄后,反倒鬧大,百口莫辯?”

“這……”

符承愿無可奈何,只能道:“不敢欺瞞狄相公,出私兵之事,我并不清楚,后來才知曉,派族內私兵,是三哥兒的主意!”

狄進眉頭一揚:“你侄子的主意?那一年符惟斌多大?”

“十五歲。”

符承愿道:“我那弟弟和弟妹,都是仁善之人,下不得狠手,連私兵都是三哥兒親自挑選的,也是他親自帶人去賊窩,將賊子一網打盡,一個都沒能逃出去!”

“一位十五歲的少年郎,起初不愿承認自己隨著來歷莫測的道人學藝,在被家族揭穿后,親自點私兵,將學藝之處剿滅……”

狄進微微瞇了瞇眼睛:“符氏后繼有人啊!”

符承愿干笑了一聲,或許他曾經還真的這么想過,但后來發生的事情,讓他的希望落空了:“不過最重要的人物,那個道士走脫了,當晚根本不在老巢里,而后我們也沒有找到彌勒教的實證……”

狄進更關心那個十五歲的少年郎:“你的侄兒如何了?”

“此后不久,三哥兒就離家出走,不告而別,我的四弟和弟妹至今還在尋他,弟妹思念成疾,神智都有些不清,整日絮絮叨叨,見到下人就喚三哥兒的小名,因此族內一直未曾忘卻!”

符承愿深深嘆了口氣:“也正是擔心事情傳揚出去,會對三哥兒不利,我族內才嚴選仆婢,禁止他們亂嚼舌根……”

狄進微微頷首,這前后確實說得通了,而且涉及人員很多,除非家族上下徹底統一口徑,不然總有露餡的,符承愿是個心思細膩的主事者,不會在這方面隱瞞。

但恰恰是心思細膩,狄進才繼續問道:“依伱對令侄的了解,不談實證,從感覺來說,他還在世間么?”

符承愿怔了怔,垂下頭:“我……我不知道。”

狄進看著他。

符承愿的視線不敢躲閃,低聲道:“他爹娘為了這孩子,苦尋這么多年,連一封信都沒有寄回來過,族內也為了他盡足了心意!倘若真是遭遇了不幸,那便是命苦,終究沒過去當年痘瘡的劫數,如若不是,這孩子就太狠心了!”

“轟隆!”

正說到這里,遠處一聲巨響,煙塵涌來,封閉的洞口被挖通。

官差等到塵土散去,立刻走了進去,不多時就將里面還能辨認的物品搬了出來。

“果然!”

狄進一眼就看到了幾個堆放在一塊的腐朽木人,上面依稀能看到經絡竅穴的位置。

當時在“禍瘟”的家中,也有許多類似的器具,都是探索長生法的研究所用。

這就基本確定了。

此處就是當年被毀掉的據點“大名”。

“十二歲入‘組織’,十三歲稱‘人使’,成為稱號的備選者,十四歲為‘都君’,十五歲殺光了所有與之相關的聯絡者,屠戮據點‘大名’,焚毀‘記冊’!”

“根據目前收集到的線索,符惟斌的年齡和經歷都大致對得上,他就是‘都君’……”

“但不是‘組織’里口口相傳的那個頭號叛徒!”

傳說中的“都君”,是將一個據點徹底屠戮,相關人員殺得一個不剩的兇人,造成的威懾巨大,由此寶神奴才想到狄湘靈,唯有她那個級別的高手,才配得上這種過往的經歷。

但這一位,卻是帶上家族私兵,再加上熟知據點的地形,有心算無心,得手并不困難。

武力差距巨大!

叛逃的真實水平,可比傳說中差遠了!

“莫非,這就是整個背叛過程被夸大扭曲的目的?”

“‘司命’將‘都君’選為真正的繼承人,但此子的武力卻達不到標準,難以威懾其他成員,便有了‘都君’的叛逃,讓‘組織’上下都清楚了這個叛徒可怕的戰斗力!”

“到合適的時機,真相揭曉,‘都君’其實不是叛徒,而是一場苦肉計,那么冷血涼薄的其他‘組織’成員,不會同情大名府據點那些從未見過的成員,只會懾于此人的戰績,擁護他的繼任,成為五代‘司命’!”

“如果以上推斷無誤……”

“那么問題來了,‘都君’的真實武力并不絕頂,家世背景放眼頂尖權貴也是平平,為什么能被選作‘司靈’,成為真正的繼任者呢?”


上一章  |  大宋神探志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