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神探志第五百九十八章 推理陷入了死胡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神探志 >>大宋神探志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九十八章 推理陷入了死胡同?

第五百九十八章 推理陷入了死胡同?


更新時間:2024年11月15日  作者:興霸天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興霸天 | 大宋神探志 


“開封府衙推官,葉及之?”

擒獲賊人的當晚,包拯和公孫策就齊聚狄家,得知了最新的進展。

看著事后補錄的案卷,兩人的神情各異,都陷入思索之中。

狄進耐心等待,足足一刻鐘后,才開口道:“如何?”

公孫策率先道:“我怎么覺得,這個人關心仕途,更甚于‘組織’呢?若真是如此,‘組織’滅了,對他是好事啊,在京師晉升,到地方任知州,不比做這些見不得人的隱秘勾當來得好?”

包拯緩緩點頭:“他的功利心,不合‘司命’所需!”

“不錯!”

狄進露出微笑,三人總是所見略同,毫無溝通的障礙:“我在發現葉及之滿足篩選的條件后,最大的一點疑惑就是,這么一個人,真的能接替‘司命’的位置,成為‘組織’的下一任領袖么?”

“要知道‘司命’這個位置,要求其實極高,他之所以是精神領袖,恰恰是因為此人超脫于世俗之外!”

“無論是三代‘司命’,那位看起來閑云野鶴的孫老神醫,還是如今的四代‘司命’王從善,他們的能力都不俗,入朝為官其實也有一定的發展!”

“但‘司命’顯然更加貪婪,妄圖通過長生,掌握著人世間獨一無二的權勢,凌駕于皇權之上!”

公孫策聽到這里,嗤笑道:“白日做夢!”

包拯則道:“歷朝歷代,都有這等癡妄之人,但‘組織’的執念似乎更深……”

“因為有一部前朝秘典《司命》,吊著他們的胃口,前人的成功傳說增加了他們的信心,總比迷茫的追索要強!”

狄進談完核心的“司命”,開始著眼于現在的犯人:“我對于葉及之最大的懷疑,便是出于對‘司命’的了解,理由有兩點。”

“第一,葉及之的選拔,其實是通過‘諾皋’進行的,他在神童試后被人伢子擄走,得‘諾皋’所救,然后進行了一次篩選,最后送入‘司命’身邊,看似是王從善挑選,實則是從‘諾皋’挑中的人里面選了一位。”

“第二,‘司命’的存在,其實要超然于世俗之外,而葉及之在仕途上陷得越深,越不得自由,試問他來日繼承‘司命’之位,明面上是個朝廷命官,要坐職當衙,該怎么行走天下,與各地的稱號人員對接呢?”

公孫策和包拯齊齊點頭:“有這兩點就夠了!”

狄進道:“所以我準備結案。”

“是該結案!”

公孫策笑了:“讓牢內的‘司命’松一口氣,認為我們抓住了真正的‘司靈’,‘組織’的抓捕徹底告一段落!”

“但事實上,葉及之不是‘司靈’!”

“亦或者,王從善的傳人不止一位,‘司靈’不止一人,葉及之認為自己是繼承者,事實上他不過是一顆明面上的棋子罷了!”

“‘金剛會’的寶神奴都有兩個傳人,分別繼承‘宿住’和‘無漏’之名,‘組織’那時剛剛經歷過背叛,選擇兩個繼承人,萬一其中一位出了事,還有備用選擇,這才是穩妥之舉!”

“那么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出真正能夠繼承‘組織’的那一位‘司靈’,徹底結束這個陰影里的勢力!”

“至于線索……”

“有一個現成的!”

三人對視一眼,異口同聲地道:“‘都君’!”

“我們各說一個關于‘都君’的疑點,如何?”

公孫策興致勃勃:“希仁,你最先接到‘都君’的傳信,你先來吧!”

包拯語氣平和地道:“我的疑點是,‘都君’信中所言,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如今看來,確實指的是開封府衙推官葉及之,為何不直接指向名字,而是要通過打啞謎的方式?”

狄進道:“我覺得,通過啞謎而非直接指明目標的方式,一來可以減輕讀信之人的懷疑,畢竟旁敲側擊的線索,比起指名道姓的指責,更容易讓人接受,二者由我們親自查出嫌疑人,也會更加相信這個結果!”

“對!我與仕林所想一樣,接下來到我了!”

公孫策道:“我的疑點是,以‘都君’的性情,既然知道‘司靈’的身份,為啥不殺?”

“好問題!”

狄進道:“這位當年背叛,屠戮了‘組織’的大名縣據點,殺光了所有與之相關的聯絡者,焚毀“記冊”,從此不見蹤跡!此人能夠識破葉及之的真面目,是有可能的,但以此人心狠手辣的性情,在發現‘司靈’后,最該做的就是悄無聲息地將之殺死,如今卻借著朝廷的手對付‘司靈’,確實令人不解,除非……”

包拯接上:“除非傳信者希望,朝廷認定葉及之正是‘司靈’,并就此結案。”

“這確實是一個合理的解釋,當然也不排除還有其他可能!”

狄進點了點頭,繼續話題:“我的疑點是,‘都君’最初的消息,是由‘金剛會’的寶神奴透露的,寶神奴為何知道‘組織’的丑聞?”

頓了頓,狄進補充道:“我當時聽寶神奴描述,并不覺得有什么異常,但后來漸漸發現,寶神奴所得知的大部分消息,都是‘組織’給出的假消息,偏偏‘都君’叛逃的情況,他掌握得十分清晰……”

“是了!”

公孫策立刻應聲:“有這么一個叛徒大搖大擺地離開,‘組織’卻奈何不得,對于威望的打擊是十分嚴重的,這種丑事,應該秘而不宣,可寶神奴一個外人居然都了解得這么清楚,為什么?”

包拯道:“這確實不正常。”

“現在三個疑問,都指向‘都君’!”

公孫策露出燦爛的笑容,開始了一貫的大膽推測:“你們說,‘都君’當年把相關的聯絡人員殺得一個不留,是不是也意味著,實際上沒有人真正見過這個‘組織’里最年輕的稱號人員?”

“那我完全可以認為,‘都君’是一個只存在于口口相傳中的人物!”

“偏偏‘錦夜’要追殺,‘司命’和‘司伐’又壓著他,不讓這個極為敏銳的鋤奸人,去查這個最大叛徒的下落!”

說到這里,公孫策特意頓了頓,才沉聲道:“我覺得,這個‘都君’,就是一個虛構出來的稱號成員!”

如果“錦夜”在這里,這句話一出,保證要炸了。

他耿耿于懷這么久,一直想要追查的最大叛徒,本身不存在?

但書房內的狄進和包拯,卻神色平常,毫無動容之色,顯然早就考慮過了這種可能。

而狄進還開口,從另一個角度分析:“‘都君’之稱,讓我想到了三皇五帝里的舜帝,舜帝品德高尚,天下歸心,就帝位之前,大家都愿意居住在舜的周圍,以至于一年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故也有人因此,稱舜帝為‘都君’!”

“‘組織’的成員,起稱號的過程中,必然是涉及到了自己的一些愿景,因而求長生的寓意很多,‘長青’‘長春’‘金玉’‘祿和’皆是此類。”

“那么‘都君’這個稱呼,是不是代表著‘司命’那君權神授的思想里,下意識將‘都君’列于自己這位‘司命’之下?”

聽完這兩位的話語,包拯沒有震驚,但也沒有被完全說服,只是眉頭皺起,緩緩問道:“動機呢?”

公孫策道:“‘都君’是叛徒,又曾是‘組織’的核心成員,這樣的人如果與朝廷接觸,會得到信任吧,‘司命’不是一直認為,那半部秘典與朝廷有關么,是不是想要借這個身份,去尋找那半部秘典?”

包拯道:“此事發生過么?”

狄進道:“從皇城司的案錄來看,并沒有相關記載,不過此事若極為隱秘,不為我們所知,倒也卻有可能……”

“事實上,還有另一種動機,‘都君’的存在,是給‘司靈’套的一層巧妙偽裝!”

公孫策再提出一個假設:“你們看啊,彌勒教的‘世尊’是‘司伐’,這點之前是萬萬想不到的,但也發生了,由此可見,‘組織’在經歷內亂后,稱號的意義已經有了一定的改變,它不僅代表著個人,更具備了一定的迷惑作用!”

說到這里,他干脆從桌案上取了一方硯臺,一支筆和一枚印章,分別列舉:“這個硯臺是‘司伐’,真實身份卻是彌勒教‘世尊’替代,由此開了先河!”

“這支筆是葉及之,他認為自己是‘司靈’,‘組織’的下一代繼承者!”

“這枚印章是‘都君’,表面上此人是‘組織’的叛徒,游離于‘組織’之外,事實上他才是真正的繼承者,萬一‘組織’再發生動亂,或者為外部所剿滅,此人能在關鍵時刻回歸,證實身份,獲得認可,搖身一變成為真正的‘司靈’,繼而成為第五任‘司命’!”

狄進微微頷首:“根據‘錦夜’的說法,‘都君’會絕滅一擊,那本是‘司命’一脈的不傳之秘,‘組織’里面只有此人得傳,如果真是這樣,倒也是一個佐證。”

包拯皺眉:“可這個分析,無法解釋一點,如果‘都君’是更隱秘的繼承者,此人為何要現在出面,揭破葉及之的身份呢?只為了速速結案?那未免太過愚蠢!”

“這……”

公孫策聞言皺起眉頭,思索片刻,語氣里也透出不解:“希仁這一問倒是把我難住了,如果真是這樣,‘都君’何必要多此一舉呢?”

“我們之前篩選的線索,兒時參加神童試,外出游學多年,無法確定行蹤,天圣六年曹樞密被罷官,到天圣七年對夏用兵的這段時日地處京師,由此能指揮‘組織’,及時回應宗室的聯絡,這些條件都是葉及之完美符合……”

“哪怕我們沒有關注到身邊查案的官吏,被葉及之蒙混過關了,那后續也是我們和葉及之的爭斗,與此人何干?”

屋內安靜下來。

三人默然,同時陷入沉吟之中。

推理到了這里,陷入了一個自相矛盾的死胡同。

如果“都君”是他們所推測的那般復雜,那之前的出現就沒必要。

如果“都君”僅僅是一個叛逃者,在暗中觀察,識破了“司靈”葉及之的真實身份,借官府的手除去,許多疑點又難以解釋……

就在此時,狄進的耳中傳來很輕但又略顯急促的腳步聲,從遠處直往書房奔來。

到了屋外,來者迫不及待地敲了敲門,遷哥兒略帶有喘息,卻十分喜悅的聲音傳了進來:“公子,雄州急遞,遼人內亂了!!”


上一章  |  大宋神探志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