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薦求收藏)
“過瀚海了么……咳咳!咳咳咳!”
趙稹從馬車里探出頭,剛剛問了一句,又很快縮了回去,發出一連串艱澀的咳嗽聲。
他沒有喉疾喘疾,純粹是水土不服,被這西北的氣候鬧得,再加上心情糟糕,眉宇間已經帶出了幾分病容。
若有的選擇,趙稹是不愿意來河西這種苦寒之地的。
可惜沒得選。
此前針對狄青,堂堂樞密副使,數度上奏,要嚴懲這個邊軍小將,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確實厭惡這種驕兵悍將,妄開邊釁的行徑,認為一旦軍中人人效仿,五代遺風又將卷土重來。
次要的原因,則是為了在樞密院內立威,畢竟趙稹之前從無軍中任職的經歷,以文臣成為總管軍事的樞密院長官,免不了要燒幾把火,才能樹立起應有的威望來。
結果萬萬沒想到,他堂堂的兩府宰執,居然連個小小的右班殿直都沒拿下。
一場滅夏戰爭下來,眾多武將得到火速提拔,狄青正在其列,如今任靈州督監,掌禁軍的屯戍、訓練、器甲、差使。
由于靈州的關鍵地理位置,接下來一旦劉平、任福等統帥調往河北,那狄青在河西邊軍頓時顯得舉足輕重起來,以他的年紀和功績,可謂前途無量。
反觀趙稹震怒之際,感到樞密院內的其他同僚,看待自己的眼神都不太對勁了,再加上如今帝黨和太后黨爭斗得越來越激烈,他之前攀附宮女的謠言被揪出來,受到御史輪番彈劾,一切的一切都預示著,他很可能成為太后黨中,第一位倒下的重臣。
有鑒于此,太后御筆一揮,讓他以樞密副使之尊,任河西宣撫使一職。
以進為退。
既穩固了河西局勢,確定了滅夏的勝利果實掌握在太后一黨的手中,又保全了這位心腹重臣,來日朝堂若有需要,趙稹就能調回,以他的年齡和資序,甚至能直任宰相。
這當然不會是臨行前,太后的親口勉勵,而是趙稹從目前的朝局里分析出來的發展,他慶幸于自己還沒有被太后放棄,又忿忿于讓自己受挫的,竟是個粗鄙的小小武臣。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這個武臣將在自己的管轄之下,以宣撫使的大權,他動一動手指,就能令其萬劫不復。
當然,或許還要再花點精力,壓制住另一個人。
經略安撫都總管司公事,自己這位宣撫使在河西的副手,狄進!
又是一位年輕到令人嫉恨的后輩!
“噗!”
趙稹低下頭,狠狠呸了一聲,好似要將那空氣里的沙塵都給吐出去,腦海中不再思索自己的地盤,而是琢磨著北伐的戰事。
他離開時,朝堂上主戰與主和之間的爭議,已經有了傾斜。
起初是主和派占據上風,主戰派被千夫所指,剩下的大多數人則是靜觀其變,未曾發表意見。
可就在不久前,遼國境內最新的戰況傳來,在遼東起義的渤海遺民大延琳,與高麗軍隊聯合,竟然擊敗了前去平叛的遼軍,統軍蕭孝穆不得不退避三舍。
這個消息一出,朝野嘩然。
遼國要不行了!
自此士林清議,民間熱議,不少之前搖擺的都站出來,甚至部分主和的都改變了態度,言可一戰。
國中兵精糧足,滅西夏,收河西,早非舊日可比,不趁遼國內亂,自顧不暇時,北伐進攻,更待何時?
趙稹更是清楚,近來兵械糧秣的轉運,源源不斷地送往大名府,河北動刀兵,漕司體現得最為明顯,這一戰已經是箭到弦上了。
“此次我大宋必勝,老夫竟錯過了這等青史留名的功績,可惜啊!可恨吶!”
“恐怕要遭!”
與此同時,狄進看著機宜司匯總來的最新情報,沉聲道:“大延琳到底是怎么勝蕭孝穆軍的?”
由于關系到遼國戰事,大榮復親自稟告,聞言有些詫異,他還是很激動的:“稟相公,機宜司目前探得的戰報,都是由遼東那邊的諜探匯總而來的,能打探出來的細節,都在上面,勝是絕對勝了,據說遼軍連爐灶都未來得及收拾,就匆匆撤兵……”
“我是問具體怎么贏的!”
狄進拿起薄薄的戰報:“短短兩頁紙,有用的只一句高麗軍助陣,就能概括蕭孝穆敗陣的理由?敗陣傳得沸沸揚揚,卻連戰場上的準確情報都搜集不到……你覺得正常?”
大榮復怔住。
狄進知道這位受個人立場影響,太希望渤海遺民勝了,緩緩地道:“于我而言,也期待大延琳可以擊敗蕭孝穆,給予剝削各族的契丹權貴一個重創,甚至直接影響契丹人對遼國的統治,但我出使遼國時,對于蕭孝穆這位國寶臣也是有些了解的,兩人絕非一個層次的對手啊!”
大榮復還想分辨一二:“可下官也聽說,蕭孝穆不得元妃所喜,還被貶去西京,如今臨危授命,或受遼庭催逼,急于求成,最終被大延琳所敗,也猶未可知啊!”
狄進點了點頭,倒也沒有一味否認:“這確實不無可能……”
歷史上的大延琳被蕭孝穆輕而易舉地擊敗,但也不能由此認定,兩者的結局就一定如此。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聰明人也會一葉障目,犯極為愚蠢的錯誤,不能按照史書里的經歷簡單地考量勝敗,狄進都是根據自己的親身接觸,再結合歷史上的人物性情,進行綜合的判斷。
所以他要的是證據:“正因為這樣,我才問你具體是怎么敗的……大延琳復國了么?”
“復國了!”
大榮復語氣里透出濃濃的羨慕:“就在元月,大延琳于遼陽府正式登基為帝,復國渤海,開朝建制,當時觀禮的就有高麗將領!”
“還是復國了……”
狄進暗暗搖頭,再度問道:“那復國渤海之后,大延琳的朝堂重臣中,是否只用了渤海人?”
大榮復有些尷尬:“這……自是不會!遼東各族混雜,依附大延琳起義的就有漢人、阻卜、女真、遼東高麗人,甚至還有黨項人,官員里當然是各族皆有!”
狄進道:“那如今渤海國的禮制和律法,是依照渤海國原有的傳統而定么?”
大榮復滯了滯:“似乎并沒有……”
狄進道:“不奇怪,哪怕一開始大延琳要恢復渤海的舊制,很快也會實施不下去。”
“因為即便推翻遼國,遼東依舊是一個多族混居的局面,大延琳要做的,是用渤海人取代現在的契丹人,成為統治階層。”
“但遺憾的是,大延琳的身邊并沒有一個全由渤海人組成的高層班底,重臣是跟著他一同起義的幫手,各族皆有,這個時候,他真正正確的抉擇,就是建立一個新的國度,而不是復國……”
大榮復喃喃低語:“不錯……不錯……身邊沒有足夠的渤海重臣,如何能復渤海國?即便強行復國了,那又是我們渤海人的國度么?”
狄進又問:“蕭匹敵部回去了?”
大榮復定了定神,回答道:“蕭匹敵被任命為南院樞密使,南京留守,麾下兵力增加到八萬,坐鎮燕云!”
“八萬遼軍,坐鎮燕云,單就兵力上,已是足夠了,契丹人是騎兵,不比步卒……”
狄進基本驗證了猜測:“蕭孝穆的敗陣,如果是在大延琳稱帝前,那確實有可能是急切所致,然大延琳匆忙稱帝,自損根基,蕭匹敵回援燕云,坐鎮迎敵,在這等情況下,除非遼主下金牌,接連催促蕭孝穆平叛,不然身為元妃的親兄弟,朝堂上最尊貴的外戚之一,他沒必要冒險與敵匆匆交鋒,更不至于一戰受挫,接連后退……”
大榮復變色,恍然大悟:“所以這次的敗陣,是誘敵深入的佯敗?內憂外患,蕭孝穆居然敢這么做?他就不怕消息傳回中京,引發動蕩?”
狄進面露凝重:“如果此人真能抗住壓力,大延琳就完了,一旦趁勝追擊,必將落入圈套,那高麗軍若是與之聯合,估計也要葬送在遼東,接下來老實地縮回半島,再也不敢侵邊遼地!”
大榮復急切地道:“我馬上派人去通知大延琳,讓他千萬小心……”
狄進搖頭:“晚了,戰場的情報既然被封鎖,這一戰可能已經結束,并且蕭孝穆的佯敗,騙的還不止是大延琳一方!”
大榮復動容:“還有我軍?”
“不錯!任何佯敗都是冒著巨大的風險的,如果蕭孝穆真的是策劃了這場戰術,所求的應該不止是遼東的平定,還有燕云的戰事……”
狄進說到最后,已是默默嘆息。
毫無疑問,遼東戰敗的消息,會讓朝廷產生誤判,認為遼人真的不行了,主力軍直接被國內的叛軍擊敗,那還等什么河西所得,直接一鼓作氣,北伐收回燕云,全了太祖太宗的遺愿便是!
在意識到事關重大后,大榮復匆匆去了。
然而一日不到,遼東的最新消息沒有傳來,倒是帶來了遼西一個最新的情況。
“李元昊在遼西聚集了一批江湖好手,揚言要殺回河西,恢復大白上國?”
狄進聽了后都有些詫異:“他還有手下聽命?”
“是啊!這個人斷臂破功,我本以為他都被手下那群江湖子生吞活剝了,沒想到還能收服他們,為己所用,可惜眼界太低!”
大榮復既為之佩服,又滿是不屑地做出評價:“居然還借助江湖勢力復國,簡直愚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