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神探志第四百三十六章 我的強勢在你的想象之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神探志 >>大宋神探志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三十六章 我的強勢在你的想象之上

第四百三十六章 我的強勢在你的想象之上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19日  作者:興霸天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興霸天 | 大宋神探志 


“狄相公!”

經略安撫司上下到了面前,齊齊行禮。

狄進端坐馬上,淡淡地掃了他們一遍,開口道:“你們各自介紹一下,熟悉河東哪塊山川地勢?對于各地番人可有深入了解?邊地遼夏動向是否查明?”

眾人面面相覷,支支吾吾起來,尤其是劉光順和韓綱,臉色最為難看。

將各地匯總來的文書,命胥吏整理一下,交予這位經略相公,那是沒問題的。

可現在聽這架勢,是要走訪各地,深入番部,探查前線,他們豈敢應一聲?

不應沒用。

官員和胥吏的穿著有明顯區別,狄進的目光直接落在兩人身上,點名道:“你二人先來回話!”

“是!”

劉光順無奈,只有躬身應下,緩緩地道:“下官劉光順,字叔達,保安軍人士,于天圣七年末,調任河東路管勾機宜文字,自到任后,一心埋頭于司內機要,并未涉及地方事務,今相公所言,下官難以應答,萬分慚愧!”

管勾機宜文字,是宋朝都督、經略安撫使、招討使、宣撫使的屬官,掌機密文件,相當于后世的參謀加機要秘書,負責與軍事有關的機密文件,包括寫奏本、參謀軍機、甚至有時要親自帶兵打仗。

歷史上熙河開邊的王韶,獻上《平戎策》三篇,被神宗看中后,就任命為秦鳳路經略司機宜文字,品秩雖低,卻主持開拓熙河的事務,權力極大。

當然這種有天子青睞的,實權肯定比普通的機宜文字要大得多,在地方上,差遣永遠只是一個表象,看誰說話更管用,還是要綜合考量威望、功績與背景。

而眼前的劉光順,顯然就沒什么威望、功績與背景,河東路太平慣了,在這一路任這個職務,立不了功績,只能是苦熬磨勘。

狄進又看向年輕的韓綱:“你呢?”

說是年輕,韓綱今年也年近三十了,但在路一級的官員里面,這顯然是年輕的,畢竟大多數人考上進士,都要而立之年,再從基層的縣衙做起,能進一路帥司的,大多都要四十歲左右,韓綱的面容十分突出。

但韓綱看著對方“稚嫩”的面龐,想到這位比自己年紀還要小,卻要和父親平起平坐,同為待制重臣,甚至更得太后與官家信任,心里愈發別扭。

他緩了緩,開口道:“在下韓綱,字維弛,京畿雍丘人,于天圣七年初,調任河東路書寫機宜文字,狄相公所言,非在下分內事,故而不知!”

說到這里,韓綱發現自己的語氣似乎太硬了,趕忙學著劉光順,補充了一句:“實在……實在慚愧!”

相比起管勾機宜文字的幕僚參謀之權,書寫機宜文字簡稱書寫文字,是秘書的秘書,多為官員親眷充當。

毫無疑問,這更是混子,有一個好父親,獲得一份漂亮的資序履歷,未來即便難當大任,爬到一方軍州的位置上也是足夠的。

狄進再掃視一遍其他胥吏,沒有一人敢與他有絲毫的眼神接觸,淡淡地問道:“偌大的帥司,就你們兩位官員么,剩下的機宜文字、書寫文字,還有勾當公事呢?”

韓綱低了頭,又覺得心有不甘,聽了這一問,硬梆梆地道:“剩下的人,都調走了,狄相公也該問一問機宜司,他們可要去不少人!”

劉光順一驚,趕忙解釋道:“狄相公容稟,機宜司身負要責,確實將人手調了不少去,一位書寫文字,兩位管理庶務的勾當公事,也在其列!”

“即便算上那些,還是編制不滿,還有缺額!”

狄進暗暗搖頭,算是深刻體會到,“澶淵之盟后,宋朝忘戰去兵,武備皆廢,只余西軍可用”,這段后世的評價具體表現出來,到底是一副什么樣的光景了。

試想連軍隊都武備皆廢,忘戰去兵了,與軍事直接相關的部門,又能好到哪里去?

經略安撫司管的是一路軍事,在二十多年前,遼國虎視眈眈時,河東路的編制是數一數二的,麾下有著大量的人手,軍隊、堡壘、補給、道路、情報、器械,各種各樣的軍務,能在最短時間,送到位于并州的治所帥司中。

現在……

基本廢了。

河北那邊的情況估計也差不多,唯一重視的也就是蒞臨邊境的雄州。

難怪雄州知州,是許多名臣都擔任過的重要履歷,壓力確實大。

但相對的,雄州那邊的屬官與吏員都是精干,再看看這里,稍微知道上進立功的,恐怕都想方設法調走,剩下的就是熬資歷的廢物。

幸虧早早就有了機宜司,不然只靠這群歪瓜裂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任誰來也得坐蠟。

“才這么點人手,怪不得沒一個人出城,一群混日子的,確實不要指望他們有什么主見……”

“背后策應的,是韓綱么?”

“這個人辦不到,是知州韓億。”

狄進在心里做出判斷。

通過三言兩語,他就基本確定韓綱是個只靠父輩恩蔭的無能之輩,這樣的人做不了主,讓經略安撫司擺出消極抗命姿態的,必然是并州知州,龍圖閣待制韓億。

再回想了自己入仕為官后,經手的人事,尤其是之前在三司判官上掀起的貪腐之案,狄進初步斷定,與韓億沒有結過仇怨。

明明沒有交惡,對方卻要為難自己,那就是單純地不認可。

這很正常,別說狄進現在還沒當宰相,就算入了兩府為宰執,甚至當了首相,在宋朝的政治環境下,照樣有一大批不認可、不服從的官員。

至于具體原因,比如他過于年輕,哪怕立了再多功勞,那些講究論資排輩的官員就是不服,比如后來的王安石過于執拗,章惇過于霸道等等。

哪怕不以他們舉例,近乎完人的范仲淹,都有許多反對的官員,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國策更是有利皆有弊,真要挑刺,不可能挑不出。

至于出發點,有的是利益上的沖突,有的則是觀念上的背道而馳。

前者還能有限度的合作,后者則各執一詞,都覺得自己對,恰似新黨舊黨的黨爭一樣,愈演愈烈,最后徹底將朝堂撕裂。

所以一旦確定與韓億并無私怨,對方只是不認可他后,狄進就決定下手了。

撤換此人!

這種身居要位的老臣,是真的會壞事的,絕非杞人憂天,歷史上富弼出使遼國,跟遼興宗談判時,就被宋廷上的官員背刺,險些功虧一簣。

所以若是宰執,就趕出政事堂,黜落外放,若是當地知州,就移開郡守,免得關鍵時刻從背后捅上一刀,對方還自我感覺是為了國朝好!

當然,換掉韓億只是第一步,繼任者是誰,同樣要考慮,不能換掉一個不對付的,調來另一個更不默契的。

“一旦將韓億挪走,新任的并州知州,完全可以兼任河東路兵馬都部署,經略安撫緣邊招討正使,為我的主官。”

“由于如今的局勢一觸即發,人選除了資歷和能力外,必然是要熟悉河東局勢,在此地有過執政經驗的,一如范雍之于陜西!”

狄進目光微動,已經有了合適的上司人選,再開口道:“此番對夏的戰略規劃,由太后、官家、兩府相公定奪,也會征求經略司之見,責任重大!”

“有了戰略規劃,再到具體實行,則由各州鈐轄、都監分擔,然前方局勢瞬息萬變,需得機宜、書寫、勾當公事隨時候命,出謀劃策,每一個職務都至關重要,肩負著河東的大局,國朝的安定!”

“如今機宜司調去了人手,司內人手緊缺,我意備征各州將領,前來司內應命,你們意下如何?”

劉光順滿是恭敬姿態,唯唯諾諾,時不時應個聲:“是!”“相公說的是!”“太對了!”

韓綱萬萬沒想到,也就是幾句交談中,這位就準備拿下自己的父親,連繼任者都想好了,聽著這番話,嘴角則露出一抹冷笑,回答道:“狄相公所言甚是!”

不愧是三元魁首,漂亮話真會說,但別以為他聽不出來,這講白了,就是發現帥司沒人可用,要從其他部門調人唄!

確實,經略安撫司有“機宜文字”輔佐軍務,也有“備征將領”聽候支配,但前者屬于司內的編制,后者卻是臨時調派的人手。

所以規矩是規矩,一般來說,經略相公輕易不會直接征調地方將領,真要下達軍事部署,一道命令傳達前線即可,如果一定要調派其他部門的人員,則代表著自己手下無人可用,這在官場上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

對方尷尬,韓綱當然暗自高興。

但狄進下一句話,就讓他高興不起來了:“我今晚會在并州驛站休息一晚,明日趕往忻州,你們將備征將領的合適人選初步定下,明早交予我!”

兩人一怔,劉光順小心翼翼地道:“狄相公,這人選由我們舉薦,是不是……”

狄進淡淡地道:“這本就是機宜文字的分內職責,我此前詢問伱們山川地勢、番人部落、遼夏動向,你們一問三不知,現在各州將領,難不成也不知?”

劉光順趕忙閉嘴,不敢吱聲。

韓綱則梗著脖子道:“可馬上就放衙了,狄相公明早就要,未免太過倉促,我們實在難辦……”

“難辦?那就別辦了!”

狄進聲音終于冷下:“我麾下從不要虛度時日,畏懼怕事,只知推諉責任的無能之輩!”

“你!”

韓綱面色立變,即便是對下屬,官場上也很少有這么訓斥的,剛準備據理力爭,突然想到此人有便宜行事之權,真要惹怒了,讓他們兩個滾蛋,確實是能夠辦到的。

真要那般,灰溜溜地調去別的地方,必然是履歷上的污點,前程也就基本毀了……

于是乎,他不得不把話咽了回去,胸膛里的氣一路向下,在身后委委屈屈地放了。

對于兩人的反應,狄進不再理會,一夾馬腹,直接朝前而去。

車隊也重新啟程,朝著驛館而去。

顯然,為了爭取時間,他是真的過家門而不入,連狄家都不回了。

“送相公!”“送相公……”

劉光順在后面高聲行禮,韓綱同樣有氣無力地喚了聲,恨恨地目送對方的車隊消失,朝著地上狠狠啐了一口:“堂堂經略相公,手下無人可用,神氣什么!”

“咳咳!”

劉光順眼皮子狂跳,趕忙看向身后,吩咐道:“你們退下吧!”

“是!”

胥吏們巴不得如此,懶懶散散地行禮,甩著膀子離開了。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你們上面的大官斗去,反正怎么懲戒,也落不到他們這些小蝦米頭上。

眼見這群人離開,劉光順湊到韓綱面前,低聲道:“狄相公如此惱怒,此事恐怕難以善了,還望大公子速去請教韓公!”

“你什么意思?”

韓綱不高興了,難道他是只靠父親的無能之輩么,咬牙切齒地道:“他惱怒又如何?不還是在找借口為難我們么?難不成能不分青紅皂白,就將我們的差遣除了?”

劉光順苦笑:“大公子,我們沒必要跟狄相公硬頂啊……”

縣官不如現管,如果不是韓億任知州,他也沒必要巴結韓綱這個紈绔子,之前韓綱打招呼時,劉光順就不愿意和那位風頭正盛的經略相公對著干,但仔細想了想,以自己的能力,就算巴結過去,對方也不見得能看得上,還是將韓家這條線牢牢穩固再說。

可現在見面后,他才發現,自己低估了對方的強勢,高估了韓家的威勢,別說韓綱了,就算是老而彌堅的韓億,恐怕都不是這位圣眷正隆的小輩對手,稍有不慎,自己更是會淪為第一個倒下的炮灰……

在劉光順苦口婆心的勸說下,韓綱終于應下:“行了,你不必多言,不就是要各地將領的名單么?我們今晚擬定便是!記住,一定要論資排輩,萬萬不能讓那些年輕之輩幸進!河東各州,有誰能擔當對遼……對夏的重擔?”

劉光順仿佛沒有聽出來話語里的陰陽怪氣,緩緩地道:“豐州兵馬鈐轄康德輿,字世基,其父曾奇襲李繼遷,擒其母妻,立下大功,若論對夏賊,他是最合適的,只不過……”

“這個人選好!”

韓綱還沒聽完,就眼睛一亮,急急地問道:“這位康將軍年長么?是何性情?”

劉光順道:“康將軍已過不惑,為人……為人峻急,極有主見!”

那就是剛愎自用,不聽人言,韓綱撫掌:“好!就他了!”

劉光順的臉色變了,張了張嘴,但終究還是把話咽了回去。

康德輿的父親確實參與了大敗李繼遷的地斤澤之戰,親手擒了李繼遷的母親衛慕氏和妻子,立下大功。

但虎父犬子,天圣二年康德輿奉命出使夏州,賜李德明冬服,當時夏人問他,當年那個大戰靈武的康將軍,是你的先人么,康德輿畏懼夏人報復,居然說不是。

這件事傳回后,多為人所不齒,若不是后來樞密使曹利用賞識康德輿,舉薦他遷內殿崇班、河陰兵馬都監,這個人的仕途就到此為止了。

不過康德輿既然得了樞密使的賞識,時來運轉,此事就成為了一件不太好言說的過往,如果劉光順將這番過往講出來,傳入康德輿的耳中,那立刻結下死仇。

所以劉光順不愿意講,但舉薦這么個人,又害怕擔責任,眼珠轉了轉,低聲道:“大公子,還是回去請教一下韓公吧!”

“知道了!”

韓綱不耐煩地回了一句,翻身上馬:“走了!”

目送對方離去的跋扈背影,劉光順臉頰肌肉抽搐了一下,恨不得也朝地上啐一口。

不比人家有個好老子,他沒有背景,只是在這清水衙門苦熬,盼著積累夠資序,調去一個富裕的軍州,多攢些錢財,讓家中子侄來日有考中進士,光宗耀祖的一天。

怎么就這么難呢?

且不說那邊的感慨,韓綱最終還是回到了州衙后堂,到了父親面前,將所見所聞和準備舉薦的人選說明。

“豐州康德輿?”

相比起冒失的兒子,很快幕僚轉出,將詳細情況稟告,韓億聞言露出厭惡之色:“此等不認其父的武人,難當大任,豈可舉薦?”

韓綱怔了怔,有些下不了臺了,嘟囔道:“可論資排輩,河東各州的兵馬鈐轄,就屬他最合適,我們如果不薦,既得罪了康將軍,又被狄……狄待制抓住了把柄,豈不是正如對方所愿?”

兒子這話一出,韓億也不禁愣了一愣。

論資排輩,康德輿還真是最合適的,如果他反對康德輿,那似乎就沒道理反對狄進資歷不足,為經略安撫副使……

沉吟半晌,韓億沉聲道:“狄待制將此事安排給你們兩人,確屬應當,然舉薦人選,是要擔責的,尤其是這等對外的關頭,豐州康德輿恐難當大任!”

眼見韓綱要開口,他抬手制止,目露堅毅之色:“所幸備征將領不止一位,這份名單由老夫來擬,值此國朝危急時刻,老夫身為并州知州,責無旁貸!”


上一章  |  大宋神探志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