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神探志第兩百八十四章 《宮廷御宴中毒事件》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神探志 >>大宋神探志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兩百八十四章 《宮廷御宴中毒事件》

第兩百八十四章 《宮廷御宴中毒事件》


更新時間:2024年03月24日  作者:興霸天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興霸天 | 大宋神探志 
“蕭正使慢些喝,胃還疼不?”

“有狄伴使的關心,好多了,好多了!”

自從秘密暴露,敲定合作后,蕭遠博感受到了如春風般的溫暖。

之前灌酒,現在養身,主打的同樣是一個陪伴。

狄進現在要確保的,一是雙方之前的約定得到貫徹,這點倒還好,蕭遠博比他急得多,二是這位遼人使臣在國朝平安。

蕭遠博也看出來了,這幾日四方館使曹牷被使喚得團團轉,別說護衛,在飲食方面都極為慎重,每次用膳前都要試毒:“狄伴使擔心那群人加害老夫?”

狄進回答得很直白:“行百里者半九十,此番風波即將平息,但往往是這種懈怠的時刻,最容易出事,我不希望功虧一簣!”

“老夫未入機宜司,四方館中又無吵鬧,那群人肯定也發現了……”

蕭遠博同樣慎重地道:“明日就是貴國太后的壽宴了,值此關頭,確要有備無患!”

目標肯配合,狄進自是欣然的,等待對方喝下湯藥后,又取出一本冊子:“這是我這些時日總結的契丹語要點,請蕭公斧正。”

蕭遠博詫異地接過。

雙方此刻就在用契丹語交談,而狄進的口語方面已經越來越熟練,如今開始學習書面的大字和小字,并且將要點記錄下來。

不僅是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等到遼人使節團離開了,沒了口語交流的氛圍,狄進還準備溫習這些筆記,真正掌握這門語種,做到如李允則那樣,好幾年沒跟遼人打交道,之前一張口,契丹話依舊標準。

這都是需要苦功的。

蕭遠博仔細看著,發現記錄得極為認真,竟找不到一個錯處,不禁大為感慨:“狄伴使好學上進,前程萬里,恐怕不出十年,就要為貴國的社稷重臣了!”

“承蕭正使吉言!”

狄進微笑:“來日若出使遼國,還要去貴府拜訪,想必蕭公一定是歡迎的!”

蕭遠博歡迎個屁,但也知道以對方年紀,等自己老死了,家族的后輩估計還要和對方打交道,如果宋遼真的能按照約定和平,兩國往來不絕,有這么一位前程似錦的宋朝高官人脈,那確實不得不歡迎,撫須微笑道:“自是靜候狄伴使大駕!”

在學習外語的友好氛圍中,太后劉娥的壽辰,到了。

宋朝天子誕節,按例是宰相率文武百僚,列班于紫宸殿下,拜舞稱賀,然后宰相捧觴入殿,敬賀天子萬壽。

禮畢,天子賜百官茶湯,隨后移駕入禁中,皇后再率眾命婦,于福寧殿內外恭候,待皇帝入殿,命婦拜而稱賀,樂聲起,開御筵。

相比起前唐,這個拜壽的過程無疑要簡化了許多,所耗費的錢財也少,在節儉方面,北宋的趙氏皇族,除了宋徽宗外,其他都算是不錯的。

如今執政太后劉娥的壽辰,實際上也是差不多的流程,在外得官家、宰相領群臣敬賀,在內得官家、皇后領眾命婦敬賀,而遼國使臣需要參與的,也就是紫宸殿的儀式。

狄進身為館伴使,一路領著遼人使節團入宮,抵達殿外,再穩步入內。

已經各自列隊的滿朝官員,都不禁為這位年輕的緋袍官員而側目。

這也是平常時期,館伴使是個熱門差遣的原因。

政治影響力是怎么來的?

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拋頭露面,展現自己的存在感!

而直集賢院后,狄進的序列已經由京官轉為朝臣,但平日里的早朝,如無特招,他是不會出現在那百人不到的大殿里的,去了也完全沒有資格發言。

現在身為館伴使,卻是萬眾矚目。

站在紫宸殿里最靠后的宋庠,都不禁暗暗感嘆。

這位比自己晚一屆的三元魁首,已經走到前面了。

并且堂堂正正。

因為這并非是太后或官家的偏愛,而是在國朝面對遼人這個虎視眈眈的惡鄰時,這位挺身而出,又成功安撫住遼使換來的回報。

狄進同樣坦然地迎著群臣的注視,然后就感受到一道極為敵視的目光落了過來。

比起殿試時呂夷簡看過來的,還要兇狠得多,恨意滿滿。

狄進目不斜視。

敗者的無能狂怒,有什么值得理會的?

蕭遠博也注意到了,視線微微一斜,就發現是一位紫袍老者,惡狠狠地瞪著這邊。

“原來是他!”

曹利用在遼國還真有不小的知名度,當年行走遼營,不亢不卑,據理力爭,契丹度不可屈,和議終定,遼人敬佩英雄,還是認可的,但人是會變的,尤其隨著年歲增長,故步自封,再也不復當年之勇的,也比比皆是。

之前垂拱殿內發生的事情傳了出來,太后不再稱曹利用為侍中,只以尋常的曹卿稱之,當曹利用再度搬出昔日之功,更是遭到斥責,就連蕭遠博隔岸觀火,都很清楚,這位久居南朝樞密使之位的重臣,政治生命已經走到了盡頭。

不過即便曹利用成了如今的模樣,李允則也已致仕隱居,真宗一朝的名臣紛紛凋零,卻又有了狄進這樣的年輕俊杰涌現出來,漢人的才干之輩,依舊是層出不窮!

蕭遠博收斂心思,按照禮節邁步上前,躬身拜下:“外臣蕭遠博,恭賀南朝太后,慶衍萬代,壽永無疆!”

劉娥含笑,抬了抬手:“老身多謝遼主,愿兩朝和睦,永享太平!賞!”

內官上前,語氣洪亮地開始誦讀禮單。

蕭遠博平靜以對,副使則豎起耳朵仔細聆聽。

但等到禮單全部念完,他不無遺憾地發現,依舊是和去年祝壽時的一致,別說價值比起蜀錦還要高的湖州吳綾了,連一塊銅錢都沒有多賞。

這也正是劉娥的態度。

兩國外交,不是盲目展現大度的場合,該錙銖必較,就要錙銖必較!

眼見這位過壽的太后,都擺出如此強硬的姿態,不僅副使垂下頭去,不敢造次,使節團其他人等也默不作聲,都無出頭之意。

在一種平和的氣氛中,太后壽辰的儀式舉行完畢。

眾臣懸著的心徹底放下,曹利用的頭徐徐放低,眼神里最后一抹連他自己都不知該不該有的期待也消失了,接下來就如一泥雕木塑,跟在首相王曾后面,領群臣向太后賀壽。

劉娥接受恭賀,轉入后朝,以天子之母的身份接受兒子、兒媳以及一眾妾室的朝拜恭賀,前朝的臣子們則轉移到廣政殿,開御筵。

狄進對于這里很熟悉,殿試就在這座殿宇內舉行,算是他真正在這個時代立穩腳跟的福地,而這座寬闊的殿宇,同樣是每年春秋大宴的舉行地點,因此但凡人數超過上百的宴會,都是在此地舉行。

遼人沒有鬧事,一切如常,氣氛熱烈起來,群臣紛紛入席,出于對使節的尊重,蕭遠博的席位極為靠前,一眾宰執也上前禮貌性地見禮。

蕭遠博還禮后,左右看看,下意識地道:“狄伴使呢?”

王曾的心中頗為詫異:“蕭正使是希望與狄伴使同席么?”

你這遼人挺賤啊?

蕭遠博道:“……”

對方這一問,他也覺得怪怪的。

不得不說,那位陪伴慣了,一時間人不見了,還真有些不習慣。

但仔細想想,目前宋廷對自己安全最上心的,必然要屬這位狄伴使,蕭遠博也顧不上面子:“老夫對狄伴使的才學和品性頗為欽佩,想到此番一別,不知要多久還能再見,還是同席吧!”

“原來如此!”

王曾撫須笑道:“然同席不符禮制,便讓狄伴使坐于蕭正使側席如何?”

“甚好!甚好!”

于是乎,坐在后面正和宋庠碰杯的狄進,被安排到了蕭遠博旁邊的席位上。

狄進本來以為是國朝這邊的臣子安排,并不太愿意在宴會上面繼續出風頭,得知是蕭遠博念叨著自己,特意將他調來,也不由地啼笑皆非。

淺淺碰杯,小酌一口,意思意思,兩人坐下,享用佳肴。

此番能平順地度過壽宴,狄進也是高興的,畢竟在爭取到館伴使這個差事時,他也沒有把握,抱著的是一個盡力而為的心態。

事實證明,如果不是蕭遠博自家出了丑事,被他在毫無實證的情況下巧妙威脅,雙方達成合作,此次“金剛會”的布局,絕對很難逆轉。

所以他的心情也很愉悅。

直到一碗香氣撲鼻的蟹羹,被宮婢的纖纖玉手端著,恭敬地放到席上。

秋天正是吃螃蟹的好時節,宋朝人很喜歡吃螃蟹,各有做法,如今擺在面前的,就是一道美味的蟹羹,“秋水江南紫蟹生,寄來千里佐吳羹”,宋庠的弟弟宋祁在不久后就會吟出這么一首詩句。

但狄進面對這道蟹羹,不僅沒有詩興大發,反倒目光一凝。

因為宮婢行走的次序不對,對面的宰執席位剛剛上,按照尊卑次序,這一碗不該在這個時候,送到自己的席上。

當然,由于他臨時調座,又在遼國使臣旁邊,一時間送錯了也不是沒有可能,但狄進掃了一眼那名送膳宮婢的背影,來不及細看,又望向旁邊的席位,發現那里果然也有一碗剛上的蟹羹,立刻輕咳起來。

“嗯?”

蕭遠博的注意力被吸引過來,見狄進表情嚴肅,使了個眼神,在面前的蟹羹上落了落。

兩人陪伴月余,早就有了默契,蕭遠博大生警惕,舉起的筷子第一時間縮了回去。

同席的副使見了,倒是有些奇怪:“大使?”

蕭遠博目光閃爍了一下,并不解釋,而是輕輕捂了捂腹部:“胃疼。”

副使恍然,關切了幾句,也不再多問,自顧自地用餐。

南朝人的美食,無論是吃多少次都不膩,何況是宮中御宴,由御膳局精心烹飪的佳肴美酒,他自然不會錯過。

但吃著吃著,一陣抽搐般的疼痛,也逼得副使停下了筷子。

眼見蕭遠博看了過來,副使露出一個尷尬的笑容,微微弓起身子:“大使,下官腹中也有些不適……嘶……有些疼!”

蕭遠博的臉色變了,還未想好該怎么辦,旁邊的狄進已經起身。

“殿上有御前班直,不必擔心刺殺,你就此安坐,不要用食,不要聲張!”

在蕭遠博耳邊道出這句話后,狄進來到副使身邊,不由分說地架起對方:“蕭副使既感不適,在此失態終究不美,我扶你出去!”

眼見副手被架住,朝殿外走去,蕭遠博神情數變,最終還是乖乖地坐在席上,一動不動。

而狄進拖著那疼得顫抖起來的副使,一路出了殿,對著迎上的內侍道:“速速去取鹽水和雞蛋白來,若有洗干凈的雞毛更好,快!”www.


上一章  |  大宋神探志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