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神探志第兩百六十九章 死者的身份,太后的震怒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神探志 >>大宋神探志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兩百六十九章 死者的身份,太后的震怒

第兩百六十九章 死者的身份,太后的震怒


更新時間:2024年03月16日  作者:興霸天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興霸天 | 大宋神探志 


皇城。

中書省,政事堂。

一眾宰相執政端坐在自己的座位,批閱著手中來自于朝廷各部,天下各州呈交中書的劄子,關乎數千萬百姓的生計,可能就在他們筆尖的移動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曹利用也位于其中。

身為樞密使,他其實應該在掌管軍政的西府樞密院坐班,東府中書省則是掌管政務的地方,可但凡遇到要事,兩府重臣還是會聚一聚的,不會那般涇渭分明。

然而當真正聚眾議事時,聽得曹利用洪亮的嗓門,甚至時不時搶白首相王曾的話,其他人不免暗暗皺眉。

曹利用和王曾的矛盾,早就不是秘密了,最初始于爭位次,如朝廷各種謝恩儀典時,唱名的先后,座次的擺放,都很有講究,王曾任副相時,按照規制,地位已經在那時的樞密使曹利用之上了,但曹利用霸道地排座在前,后來王曾正式升任宰相,曹利用還想借著功勛舊臣的資格,壓對方一頭,結果被王曾巧妙化解,曹利用仍然覺得很不服氣,“班既定,而利用怏怏不平”。

直到后來張耆升為樞密使,曹利用擔心這個人要取代他,才收斂了一段時間,但很快發現張耆完全爭不過自己,地位依舊穩固,又囂張起來。

所以此時此刻,明明機宜司上報的是犯人不幸身亡,曹利用卻要直接定性:“老夫還是這番話語,賞罰不均是朝廷大忌,機宜司擒獲賊人,驗明真身,乃契丹人無疑,此等賊子入我國朝,定是圖謀不軌,還不知要掀起多大動亂,幸得機宜司查敵在先,將其擒獲,如何能不賞?”

王曾語氣沉穩堅定:“戰前偵知,機宜行事,方為首要,機宜司雖擒獲契丹人,然未定身份,未得口供,便是未見事功,遽蒙恩澤,恐致人言啊!”

“國朝承平,已非戰時,曾經那套敘功之法,早該改一改了!”

曹利用大手一擺,他常常將自己的功勞掛在嘴邊炫耀,但為麾下爭功時馬上又靈活地變更:“這等遼人諜探,多死硬頑固,擒獲本就是功勞,若挖不出更進一步的情報,就不得獎賞,豈非冷了上下之心,日后誰還愿意奮力擒賊?”

這明顯是偷換概念的詭辯,王曾卻不再與其爭辯。

在機宜司的事件中,王曾身為群臣之首,本就處于中立的一方,他既不認可曹利用借題發揮,咄咄逼人的攬權姿態,也不愿看到太后摘果子,將機宜司收歸己用,所以點到為止。

那么理所當然的,接下來出面對峙的,就是兩府里最堅定的太后黨張耆了:“曹樞密,機宜司是你力主重建,自是愿意為部下爭功,然朝堂也有法度,功就是功,過就是過,總不能莫名死了重要的囚犯,也不聞不問!何況機宜司還多有排外,太后任命的提點大榮復,被他們擠兌得都無法待下去,這也是立功的表現么?”

面對這番質問,曹利用斜了張耆一眼,開始對人不對事:“政事堂中,張樞密還是稱老夫為侍中為好,不然兩位樞密使,倒是教幾位相公分不清了!”

這話不僅居高臨下,更帶著羞辱的意味,雖然兩人也是一貫的不和,但張耆也沒想到曹利用會這么說,面色頓時變了。

然而就在這時,陳堯咨開口:“曹侍中要為機宜司定功,不知以何名?”

曹利用瞇了瞇眼睛,倒是沒想到陳堯咨也會出面反對自己。

這位剛入兩府的樞密副使,資歷和威望相對最淺,他是半點不懼的,但對方之前權知開封府,抓獲了不少要犯,遼人諜細在官家生母案件中的推動也是對方查明的,機宜司實質上是摘了這位的果子,多少有些理虧,何況一位樞密使,一位樞密副使都站出來與他對著干,不免給東府看了笑話……

有鑒于此,曹利用干脆不答,一錘定音:“昔日澶淵之盟,今日機宜察事,老夫這一輩子,便是與遼國耗上了!接下來的御前奏對,亦是這番話語,一切聽從太后與官家定奪便是!”

眼見這位又開始倚老賣老,一群宰執重臣眉頭微皺,不愿跟著對方的節奏走,也干脆閉上了嘴,重新低下頭,看向桌案上的奏劄。

曹利用得意地揚了揚嘴角,拿起手中的劄子,隨意地翻開,發現是外交奏報,遼人的使節團又要來了。

按理來說,接待使節并非樞密使的工作,但恰恰是曹利用的過往經歷,出面接待過不少次遼人使節團。

當年宋遼交戰,真宗派曹利用去議和,要求是不割地,遼人就算索取百萬貫,也可以答應,“如事不得已,百萬亦可”,但寇準聽到之后,又把曹利用叫過去,告訴他如果敢答應遼人的非分之想,回來就殺了他。

等到談判回歸,問到錢財多少,曹利用緩緩豎起三根手指,真宗看了險些暈倒,顫聲說著,三百萬貫未免也太多了,結果曹利用回答,不是三百萬,不是一百萬,是三十萬。

這等欲揚先抑的大喘氣,果然讓真宗龍顏大悅,從此之后曹利用平步青云,十幾年間就做到了樞密使之位,談不上權傾朝野,也是威勢赫赫。

所以他能看得起誰?

自從寇準、丁謂去后,如今的滿堂宰執,皆插標賣……皆后輩爾!

言歸正傳,宋遼兩國自從成為兄弟之國后,使節來往頻繁,不僅是正旦等重要的節日,天子、太后的壽誕,雙方都要派使臣去賀禮,到了后面想要成為兩府重臣,出使遼國也成為重要的資歷之一。

遼國那邊同樣如此,來宋的都是有一定地位的貴族,回去后往往會受到重用,也不好對付。

此次的使節團,就是沖著太后的生辰來的,如今是十月中旬,劉娥在十一月下旬過生日,使節團確實該帶著禮物抵達,那就安排接待唄,反正又不是頭一回了……

曹利用不經意地看著,然后發現此次的遼國正使蕭遠博,還特意寫了一封私人書信。

里面的言辭十分客氣,先是一番仰慕國朝的贊詞,接著提到了他的兒子:“犬子心性頑劣,不服管束,一向仰慕貴國京師繁華,偷偷出了使節團,提前來汴梁游覽,望尋到后,善待之!”

信后面具體描述了他兒子的體貌特征,還有隨身帶著的物件。

曹利用露出明顯的不耐之色。

這種事情聽起來荒謬,實際上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自從兩國停戰后,遼還真有不少貴族子弟,跟在使節團里來宋旅游,參加上元節等熱鬧的民間節日,歷史上據說遼帝耶律洪基當太子時,甚至跟著使節團偷偷跑來汴京玩耍。

宋廷對此挺頭疼的,不讓他們來吧,顯得國朝沒氣度,但讓這群遼國貴人來,又往往會亂了規制章程,接待的官員被攪得一個腦袋兩個大。

“交予鴻臚寺去辦吧!”

曹利用也感到不耐,準備交給下面的官員多多歷練,大筆一揮,加以批閱。

可就在他將書信放到旁邊,準備忙下件事情時,眉頭一動,臉色陡然凝固,重新將遼國正使的信拿起,速速掃了一遍,馬上起身。

在其他宰執莫名的注視下,曹利用走出政事堂,喚來心腹,將信件遞了過去:“去機宜司,將此物交予劉知謙!快!”

“契丹正使蕭遠博的兒子……偷入京師游歷……不好!!”

劉知謙展開書信,只是看了一遍,就覺得天旋地轉。

他深吸幾口氣,多少還抱有些許僥幸,對著手下道:“去將死者的隨身包裹取來!再將孫提點請來!”

孫永安來的比死者的遺物快,走進屋內,就看到劉知謙臉色蒼白地坐著,立刻知道不對勁:“發生什么事了?那渤海亡國奴又來放肆了?”

劉知謙搖了搖頭,將信件遞了過去。

孫永安接過看了,先是有些不明就已,但很快臉色也變了:“我們抓住的那個人,不會是這位遼國大使之子吧?”

劉知謙輕嘆:“如今看來,很有可能。”

“不!不可能!”孫永安拍案而起,斷然道:“這個人扛了整整七日的用刑,什么都沒說!不是受過專門訓練的諜探,哪有這般意志?”

劉知謙緩緩地道:“他受刑的途中,還是說了不少話的,尤其反復解釋了,自己不是遼人的諜細……”

孫永安厲聲道:“但他沒有說自己是遼國大使的兒子啊,連完整的姓名都未說出,只知姓蕭,他要是上報身份,我們肯定也會派人核實,豈會這般折磨?”

“你還不明白么!昨日大榮復的話沒錯,我們急于立功,中了‘金剛會’的算計了!”

劉知謙閉了閉眼睛,低聲道:“盜門的消息是故意透出來的,他們很清楚,我們一旦拿了這個契丹人,肯定會將之當成‘金剛會’的人員,嚴刑拷打,等到身份揭曉,已然鑄成大錯,沒了回頭之路!”

孫永安身軀一晃,緩緩坐下,慘然道:“不分青紅皂白,將使節之子抓入牢中,活生生打死,這要是降罪下來……我等的前程……”

劉知謙凝聲道:“我等獲罪是小,關鍵是當遼國的使節團入京后,對方會如何借機生事,讓國朝難堪,擾得太后的壽辰不寧!偏偏還不得辯解,不然更失國體!”

之前陳堯咨問曹利用,要為機宜司請功,準備以什么樣的名義,這其實是一個很犀利的問題。

現在是太平年代,宋遼固然暗斗,卻不愿意明爭,再度掀起戰亂。

所以有些事情,是不能放到明面上說的。

被遼人諜探陰謀算計,讓本就不是親生母子的太后和官家爆發矛盾,現在要報復回來?那丟的是自己國家的臉面!機宜司的建立,官方的說辭都是為國防計,半點沒有提及遼人諜探……

在這樣的情況下,哪怕明明知道中了算計,宋廷這邊也得捏著鼻子認下,不然怎么說?我們要抓“金剛會”的諜探,結果錯抓了大使的兒子,一通審訊把人逼死,什么都沒問出來,那不是廢物中的廢物?

就在這愁云慘淡的氣氛中,死者的隨身之物送過來了,錢財、衣物、佩刀、飾品,還有一塊精致的玉佩!

機宜司妥善保管,本以為是接頭所需,沒想到早就算計好了,是證明身份的信物!

身份確定,劉知謙徹底摒棄了僥幸,深吸一口氣,站起身來:“仵作的驗尸結果出來了么?這個契丹人到底是怎么死的?我們去刑房!”

孫永安卻不動身,眼珠轉了轉,壓低聲音道:“我們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將尸體一把火燒了,遼人使節如何證明,他那偷跑出來的兒子,就是死在了我機宜司中?”

劉知謙冷冷地凝視著他,近乎一字一句地道:“你以為敵人會給我們矢口否認的機會?將錯就錯,只會讓事情一發不可收拾!我們機宜司如今唯一翻身的機會,就是在使節團抵京之前,找出此人暴死的原因,再抓到‘金剛會’的蹤跡,將功補過!”

“無能!無能!”

崇政殿中,劉娥看著奏劄,眉宇間飛速積蓄出怒火,最終狠狠將之擲出:“把曹利用喚來,老身要問一問,他力推的機宜司,就是這樣辦事的么!”

殿內噤若寒蟬。

同樣弓著腰,垂著頭的閻文應目光一閃,卻敏銳注意到了,自從先帝駕崩,太后執政后,對于曹相公一向禮遇有加,稱呼侍中,這是贊拜不名的禮遇……

而此番太后盛怒之下,卻是直呼其名!

宮內人多口雜,這些細節都會通過大家的嘴巴口口相傳,最終傳入外朝,形成政治風向……

不過當曹利用受命,匆匆走入殿內行禮后,劉娥還是沒有當面直呼其名,也未稱侍中,冷冷地道:“曹卿,你想讓老身的壽辰,不得安寧么?”

這句話雖然沒有到“今日令吾不歡者,吾亦將令彼終身不歡”的地步,也讓曹利用的臉色變了,趕忙躬身:“老臣不敢!機宜司新立,誤中賊人奸計,老臣已然重重訓斥過他們……”

“不必說那些無用之言!”

劉娥直接打斷后面的狡辯言辭,寒聲道:“遼正使之子,是如何被他們從京中擒獲的?又為何于審訊中無故身亡?遼使節團抵京之前,此事能否查個水落石出?”

自從先帝駕崩,太后執政以來,曹利用還是首次被如此毫不留情地打斷話語,厲聲訓斥,哪怕自知理虧,眼中寒光也是一閃,緩緩地道:“老臣定讓機宜司查明真相!”

劉娥又問:“渤海遺民大榮復,有感國朝圣德,請求歸附招安,老身愿予他一展身手的機會,然此番入機宜司,卻屢遭排斥,曹卿可知?”

“一群蠢物,竟然讓太后的人置身事外,連責任都沒有,現在反倒成了詰難的把柄!”

曹利用心中大罵,完全忘記了自己曾經三令五申,絕對不能讓太后的人得了功勞,但即便如此,他此時的語氣也依舊果斷:“渤海一族雖對契丹多有反抗,亦不乏俯首稱臣之輩,依老臣之見,此人乃外民,居心不定,不可參與此等要事,該讓提舉劉知謙全權負責!”

“好!好!”

劉娥冷冷地凝視著他,片刻后面容恢復沉靜:“曹卿舊有功勛,老身還是愿意信你的,這便拭目以待,等待這場風波的平息,舒舒坦坦地過個壽了!”

熱門推薦


上一章  |  大宋神探志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