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神探志第兩百零七章 此事必有蹊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神探志 >>大宋神探志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兩百零七章 此事必有蹊蹺

第兩百零七章 此事必有蹊蹺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14日  作者:興霸天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興霸天 | 大宋神探志 


“我……我就知道這么多!”

書吏的考慮并沒有錯,喻平交代的速度確實極快,但內容也很少。

他自述的經歷很簡單,十一歲時被擄到了無憂洞里面,本來是活不下去的,恰好那個時候“大爺”在選拔丐首,除了在年紀大的里面選擇,年輕的也要,由于他家傳的匠人手藝被選上,培養后送入禁軍。

本以為這位身懷絕藝的少年,又有神秘勢力的背后支持,怎么都能在軍中混得風生水起,結果國朝武人的大環境,給了他們當頭一棒。

“大爺”痛定思痛,立刻用錢財開路,花費重金,將喻平破格提拔到皇城司里,抓捕敵國暗諜便是由這個部門負責的,自然希望安插眼線。

結果皇城司也不是所想的那般,抓捕諜細的任務沒看到,倒是常常給權貴當差,禁軍私用,喻平甚至還被派遣過修繕房屋的活,倒是得心應手,回歸了老本行。

最后“大爺”眼見實在得不到核心情報,干脆讓他入了都作院,這里倒是清閑了,光明正大的消失都沒人理會。

兜兜轉轉一大圈,喻平不僅沒給乞兒幫賺到利益,反倒賠了不少錢財,“大爺”最后也放棄,不再理會這條咸魚,就讓他在都作院待著。

反正只要能確定這邊的都作院還是不作為,對于遼國那邊就是好事,證明承平日久的宋,軍隊的戰斗力正在嚴重下降。

狄進對于這份判斷是認可的,但說實話,遼國那邊也好不到哪里去……

遼軍墮落的速度,或許比起宋要慢些,但精銳部曲也是一年不如一年,內部的渤海遺民、阻卜部落、女真部落都不算順服,對高麗還發兵,對甘州回鶻也用兵,再加上半游牧半農耕制度,穩定性本來就不如農耕文明,抗災能力全靠燕云十四州的糧食回血……

正因為內部有種種缺陷,遼才不毀約,不然以契丹高層的貪婪,早就率兵南下了,還用指望每年那點歲幣?

“如果這么說的,金剛會對于宋軍的滲透應該不深,否則沒必要從乞兒幫丐首這邊入手……”

狄進想了想,收回不確定的猜測,開口問道:“你娶妻了嗎?”

喻平搖頭:“沒有。”

狄進道:“也沒有子嗣?”

喻平搖頭:“沒有。”

狄進問:“你近而立之年了,為什么不娶妻生子?”

喻平低聲道:“我活得膽戰心驚,不想妻兒如我這般,更不想她們因我而獲罪……”

對比一下那位刑案孔目魯方,家中可是一妻三妾,瞧著如果生不出更多的兒子,還要再納妾,當然魯方現在定罪,家人也很慘,包括被狄湘靈放回去的大兒子,全部定罪,或許有無辜,但誰讓他們享用了魯方從乞兒幫中賺取的錢財?這種牽連不可避免。

而喻平顯然是考慮到自己被抓后的情形,干脆孑然一身。

狄進又看了看他的衣著:“你有沒有從何萬那里領錢?”

喻平這次的搖頭更加堅決:“我不用乞兒幫的錢,那些錢都是賣孩子得來的……我不用!”

書吏和衙役聽著聽著,臉色倒是變得舒緩。

如果接下來查明的情況,確實如此人所言,他既沒有為乞兒幫作惡,又沒有享用過乞兒幫給予的臟錢,那罪行倒是可以降到最低,完全免責不現實,畢竟占了丐首的名頭,但如果繳納錢財,是可以贖罪的。

狄進卻微微瞇起眼睛:“你如此消極,身為遼人諜探的‘大爺’,就這么放過你?”

喻平嘟囔了一句:“‘大爺’斥責過我好幾回,但我便是如此了,他也沒有辦法,要么就殺了我吧!”

如果開封府衙的仵作田缺來此,或許會很有共同話語,就是擺爛唄,當然現在田缺都不擺爛了,之前還通過家傳的血墜法驗尸。

而狄進不置可否,視線轉向桌案,拿起他之前精心打磨的物件:“這是什么?”

“密盒!”喻平從桌案下面取出另外的部件,熟練地拼接起來,很快一個外表看似簡陋,實則極為巧妙的機關盒展現在面前:“大戶很喜歡這種密盒,可以用來收藏貴重首飾,無鑰匙很難開啟,若是強行拆開,里面的飾物也會壞,本錢也便宜,我做一個只要幾百文,卻能賣十貫……”

狄進看著其中精巧的結構,覺得已經是賤賣了:“你拿它換錢?”

喻平點頭:“禁軍已經欠了半年軍餉,我每月要做兩個密盒,才能在京師租得起房子,吃得起飯……”

正如狄湘靈去永定陵,幾乎看不到守陵的禁軍一樣,他們要養家糊口,靠著朝廷給的軍餉,那家中老小都得餓死,所以大部分禁軍都在外面打工。

喻平由于是匠人,正好在都作院內部,利用工作場地加工自己的物品,倒是省卻了工具和料錢。

狄進想了想道:“‘大爺’或者乞兒幫的其他丐首,就沒有要求伱做什么事嗎?”

喻平稍稍遲疑了一下:“倒也有,‘三爺’讓我為他做過許多面具!”

“拿出來!”

喻平從桌案后面搬出一口大箱子,當一沓面具被取出,書吏和衙役一眼就認出:“這不是儺舞用的面具么?”

儺祭是古代驅鬼逐疫的儀式,活動相當隆重,影響也相當大,每年到祭祀的時候,宏大的隊伍都會穿著各色衣服,佩戴神話人物的面具,沿著御街一路舞蹈。

這個祭禮在北宋尤其常見,因為可以祈禱人丁興旺,保護孩子避邪免災,不要夭折,看看皇室那可憐的人丁,就知道為何受重視了。

所以京師本地人十分熟悉,但具體到面具的紋路,他們又皺起眉頭:“做工好生精致!”“這是儺公么?”“不像啊……”

喻平道:“是儺公!我照著‘三爺’要求做的,與尋常祭祀里的儺公不同……”

儺公面具紅臉模樣,威風凜凜,被稱為東山圣公,是繁衍的始祖生靈,相傳是伏羲,實際上就是化用伏羲女媧孕化生靈的神話故事。

狄進拿起儺面,仔細打量著上面的紋路,發現這個儺公隱隱有股兇惡猙獰之氣:“你覺得,何萬讓你制作儺面,目的是什么?”

喻平怔了怔,有些委屈:“他不給我工錢……”

狄進有些無語:“何萬得了乞兒幫大量的不義之財,他不會吝嗇這點工錢,他讓你做這些特殊的儺面,是有什么契機么?”

喻平仔細回憶了起來,緩緩道:“我從小除了匠藝外,就喜歡儺戲,平日里也會做幾張儺面。那一日‘三爺’的手下在尋我,要給我月錢,我不要,后來他離開了,但桌邊也少了一張儺面!我就覺得是那人偷了儺面,‘三爺’回去看了很喜愛,才讓我做的……”

狄進放下手中的面具,又看向木箱里,發現全是儺公面具:“就這一種么?沒有其他神靈?”

這一問,書吏和衙役也反應過來:“對啊!儺母呢?你這里怎么全是儺公?”

儺母是白臉女性,也是繁衍的始祖神,稱南山圣母,相傳是女媧,以兩位始祖神靈為祭,引導神力降世,驅鬼逐疫,保佑孩子健康成長。

相比起后來的儺戲還有什么土地關公、牛頭馬面,這個年代很是簡略,最關鍵的就是這兩種儺面,而且都是配對的。

喻平的語氣同樣透出不解:“我也納悶呢,‘三爺’就讓我做儺公的面具,不要儺母的,我儺母畫的也很漂亮的,他這是嫌棄我的手藝么?”

狄進沉吟著問道:“讓你做這些面具的時間,有規律嗎?”

喻平立刻道:“三個月做一批。”

狄進又問:“儺公面具的數目有多有少?”

“是的!”喻平對這些記憶猶新,回答得很快:“五張、五張、五張、九張、九張、十二張、十二張,二十張……從一年前,每回都要我做二十張了!”

書吏和衙役聽得莫名其妙,榮哥兒皺眉沉思,總覺得逐步提升的儺公面具背后,必有蹊蹺,但具體是為什么,又想不明白。

狄進沉思片刻,先是將手中的面具戴在臉上,片刻后又讓喻平拿了四個面具出來,給榮哥兒、書吏和兩名衙役:“你們把它戴上,然后跟我說一說,戴上后的感受。”

四人照做,然后紛紛給出自己的體會:“看得特清楚!”“戴著舒服!”“俺上次在元宵時買了一張面具,戴得好難受,這個好舒服……”“就是看別人戴著怪嚇人的!”

狄進再問道:“一定要戴著舒適,有這樣的要求么?”

喻平語氣里帶著幾分驕傲:“我親手做的面具,豈是尋常匠人可比?自然戴著舒適!但‘三爺’還是沒給我工錢,那本是我應得的!”

單看這些儺面,狄進也猜不到有什么用,但結合之前的線索,便有了初步的判斷,臉色沉下:“你如果知道此物是用來做什么的,就不會想要工錢了……走!隨我回府衙,去看看那定期索求面具的‘三爺’被抓后,又是怎樣的反應!”

熱門推薦


上一章  |  大宋神探志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