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神探志第一百九十九章 跨馬游街,今科立志!(第二卷結)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神探志 >>大宋神探志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九十九章 跨馬游街,今科立志!(第二卷結)

第一百九十九章 跨馬游街,今科立志!(第二卷結)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08日  作者:興霸天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興霸天 | 大宋神探志 


瓊林苑。

對于科舉士子來說,這里是圣地,前唐有曲江宴,專門款待高中的進士,宋有瓊林宴,設在這座皇家花園中,以官家的名義,宴請新科及第的進士們。

關鍵是金榜貼出,今科進士的名單公布,在瓊林宴的那一日,新科進士還要簪花穿紅,跨馬游街,從東華門外唱名而出,一路走到瓊林苑。

這并非是官方既定的程序,更像是一種風俗,如果說后世所傳真宗的那首詩篇,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是勸學之用,那么毫無疑問,這種進士游街更是看得到的無盡風光,不知激勵了多少人前仆后繼地求學努力,寒窗苦讀。

今天,就是狄進領著三百三十三位同科進士,激勵后輩學子的時候了!

東華門外,眾人早早到了。

人群首次有了些亂哄哄的感覺,顯然是情緒過于激蕩,都按捺不住心頭的躁動。

王堯臣、韓琦、文彥博、公孫策……一貫注重風度的士子們,臉上都樂開了花,狄進估計自己臉上同樣不自覺帶著笑意,唯獨包拯還是那副沉靜的模樣。

不過他這張黑臉,穿著綠袍官服,頭上還簪著金花,又是一副嚴肅模樣,不得不說,有種莫名的喜感。

今科士子還沒有任命官職,尚未完成解褐入仕的人生重大轉折,但官家特賜的官員三件套已經發下,官服、官靴、笏板,順帶還有金花。

唐宋的官服,沒有明清飛禽走獸的補子,直接是用顏色判斷的。

九品八品是青袍,七品六品是綠袍,五品四品穿朱袍,三品及以上穿紫袍。

由于宋朝的本官品階實在太難升,官家往往會特賜官服,畢竟宰相的本官很多時候僅僅是四品五品,地方上的知州更別提了,朱袍宰相、青袍知州,實在不體面,所以賜五品服、賜三品服的操作很常見。

同樣的道理,絕大部分的新科進士,本官都是從九品開始,卻能得天子特賜,賜七品服。

所以在場的三百多人,都是清一色的綠袍。

這就是進士的尊貴,起點就是許多官員的終點,甚至有的努力了一輩子都達不到!

而賜予簪花的行為,則屬于時尚潮流。

這潮流是真宗帶起來的,據說真宗和宰相陳堯叟,即陳堯咨的大哥,在一次宴飲上,喝到高興處,真宗從頭上取下一朵最名貴的牡丹,親自為陳堯叟戴上,宴罷出宮,一陣風撲面而來,吹落一片花瓣,陳堯叟都讓侍從拾起,小心翼翼地揣進懷里,鄭重之情,溢于言表。

從此之后,贈簪花成了一種潮流,身份越尊貴的,賜予的花也越珍貴。

當然,鮮花不是每個時節都有的,那怎么辦呢,用金子做唄!

官家賜予新科進士的,正是金花,宮廷名匠制作,金絲纏成的花蕊清晰可見,戴在頭上,隨風輕輕顫動,更顯貴氣逼人。

對于此物,狄進不太感冒,倒是贊同司馬光的想法,司馬光高中進士時,提出簪花是奢侈風俗,且有損男兒的陽剛形象,非常反感,險些抗旨拒戴。

話說司馬光要是早死兩年,那絕對是一位無可指責的君子,道德楷模,可惜他活到了哲宗朝。

現在的司馬光還在家鄉里砸缸救孩子呢,自然不會有人對國朝的風尚開炮,狄進雖然也覺得插一朵金花有些怪怪的,但值此大喜的日子,也從善如流地戴上,化身大家眼中最靚的崽。

“今科探花郎,非狄三元莫屬了!”

眾人滿面笑容,齊齊簇擁著他:“上馬!上馬!”

早有一群馬夫牽著良駒,在東華門等待多時,為首則是禁軍牽著的御馬。

“狀元給騶,自齊始也”,自從真宗朝的狀元蔡齊得了御馬賞賜后,這種賞賜也成為了習俗,狄進如今就得趙禎賞賜了一匹御馬,正好游街時帶了過來。

當然,御馬也分好壞,國朝又缺少良駒,濫竽充數者多的是,而北宋文官除了身體實在病弱,否則都是騎馬上下朝的,宰執高官往往會被官家賞賜御馬,那些御馬才不敢給壞的,否則被宰執遞一個劄子,多少中飽私囊的都要倒霉。

如今也是如此,這匹御馬肩高四尺八寸,雙目瑩潤,訓練得十分溫順,正是平日里賞賜給宰相的,普通高官都不見得能輪的上,也就是聽說這位連中三元,官家又格外看重,挑選御馬的內官不敢怠慢,選了這一匹來。

“好!”

狄進一看也心生喜愛,這可比金花實在多了,翻身上馬,腰背一挺,愈發顯得風儀出眾,格外顯眼。

不僅是御馬溫順,這些給進士騎的馬,都是特別挑選,訓練有素,不易受驚嚇的,畢竟大喜的游街,萬一馬匹受驚,亂了陣形,傷到圍觀的百姓,就實在不美了。

所幸這個年代的士子,大多數還不是文弱的讀書人,往往在書院里都有騎射的經歷,出身貧寒實在沒騎過馬的,馬夫會在邊上引導甚至直接牽住繩,反正不用擔心出丑。

吉時已至。

三百三十四位進士,整裝待發。

教坊司的樂團到場,鼓樂齊鳴。

今科最耀眼的天團,亮相了!

狄進策馬,走在第一位,第一眼就看到了樊樓。

樊樓如今還不是七十二家正店之首,但位置就在東華門外,所以進士騎馬游街,赴瓊林宴的這場盛會,它可以說是天然占據著巨大的優勢。

此時樊樓的二樓窗戶就齊齊打開,不知有多少道目光投下來,其中不乏達官貴人的內眷,大族娘子,暈紅著臉,竊竊私語,挑選著合自己心意的夫婿。

前朝李林甫選婿,讓女兒從窗后觀望,被時人譏諷,但現在進士于東華門外戴花游街,卻是能光明正大地看到長相和儀態,不急著榜下捉婿的各家娘子自是聞風而動。

不少士子感受到了目光,都不自覺地挺直腰背,展現出自己最俊朗的一面,狄進則十分坦然,他不怕看,反正看了也沒用。

自從殿試考完,近千份拜帖雪花般地投遞上來,有許多干脆直接登門送禮,更有那些媒婆守在外面,無所不用其極地打聽消息,林小乙已經招架不住,朱兒、道全四兄弟齊齊出動,連成為門客的穆老道都用上。

這還是兩位榜眼王堯臣和韓琦都沒有成親,極大分擔注意力的情況下,再加上狄進名氣太大,祖上還是前唐宰相,哪怕并州狄氏早早衰敗,可這在宋朝恰恰是加分項,說明血統高貴,又不靠家族余蔭,一般的達官貴人,還真的覺得有些高攀不起。

所以除了想撿便宜的,許多權貴反倒沒有貿然行動,先看看當朝宰執們有沒有適齡的女兒要嫁,如果沒有,再撲上來不遲。

不過想必今日之后,又有不少大戶加入說媒行列,畢竟騎在御馬上的三元魁首,實在太過出眾。

無視樊樓上方視線,狄進帶隊往前慢行,實在是想快也快不起來。

因為天街兩側,已經是人山人海,萬人空巷。

當真是成千上萬的人涌向一處地方,以致于里巷空闊冷落,這或許是在人數上,唯一能把大相國寺萬姓交易給完暴的盛會。

男女老少,都擠在街道兩邊,都是為了來看一看新科進士,沾一沾文翰之氣,指不定自己的夫郎、兒子、老爹就能高中進士,讓全家飛黃騰達!

所幸禁軍早有準備,畢竟不是第一回,由一隊儀仗,一班鼓吹在前面開路,勉強維持著秩序。

當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頭的人看向自己,狄進都被這種情緒感染,抬起手朝著一邊揮了揮。

轟的一下,氣氛瞬間爆發,兩邊的百姓激動到無以復加:“文曲下凡!文曲下凡!”“三元神探!三元神探!”“青天!青天!”

或許沒有一位三元魁首,如他這般,在京師有著這么高的知名度。

士子早就對他議論紛紛,無論是在不在國子監,參不參加文會,存在感都是那般強烈;

百姓感念他破了三年未破的滅門案,原本不會被定罪的駙馬,受到了足夠的懲處,此后更將無憂洞的丐首拿了,為無數丟失妻妾子女的可憐人出了一口惡氣;

就連不管這些事的權貴紈绔,都覺得那《蘇無名傳》寫得足夠刺激……

所以此時此刻。

無數人揮舞著雙手,狄進的目光望向哪里,哪里就發出震天呼喊。

狄進不得不放下手,古代真不比現代,這要是太過激動,指不定鬧出大規模的踩踏事件。

不過這不揮手,狄進一路上倒是認出了不少熟人。

看到了被仆從保護在中間的郭承慶,朝著這邊連連揮手,思及在晉陽書院同窗的郭承壽,去年在并州送別時,便預祝他連中三元,倒是一語中的。

也看到了張耆的孫子張宗順,對著左右哈哈大笑:“瞧見沒?瞧見沒!今科三元就是我在國子監的同窗,他還親自來家中邀請過我的呢!”

甚至還看到了同鄉落榜的楊文才,這位楊家的嗣子是并州舉子里唯一沒有離開的,此時臉上帶著恭喜與敬意,遙遙拱手一禮。

對于這些熟人,狄進無法一一還禮,唯有點頭微笑致意。

“文曲下凡!文曲下凡!”

等出了城門,這里等待的百姓人數漸漸變少,但不知是誰喊出聲,先是雜亂,然后逐漸統一,聲勢浩大。

帶著這如潮水般的聲浪,今科進士終于抵達城外的金明池,而瓊林苑就在金明池畔。

這一路走來,已經興奮得滿臉通紅的士子們,覺得日后除非位列宰執,名留青史,否則再也不會有什么比今朝更令人激動的了,可遠遠一看皇家園林,他們就知道自己錯了。

因為一眾身材高大的御前班直,居然站在皇家園林外,呈現護衛之態,正中保護著的那位穿著白色大袖襕衫的身影,不是當今圣上,又有何人?

瓊林宴雖然在名義上,是天子用來款待今科士子的,但不比科舉第三場殿試,天子是必然到場的,瓊林宴在很多時候,都是由知貢舉代替官家赴宴,一眾學士、館閣,在上首陪席。

這倒不是輕視,而是考慮到瓊林宴畢竟是筵席,天子在場反倒讓今科士子拘謹難言,吃飯時也小心翼翼的,弄得氣氛僵硬。

讓知貢舉陪席,天子親賜御制詩一首,為今科士子賀,今科士子再作詩詞附和,然后大家輕輕松松喝酒宴會,豈不美哉?

當然也有進士覺得可惜,無法近距離接觸天子,是一個大大的遺憾,因此在昨日得知,這次官家會親臨瓊林宴時,大伙兒更加開心。

但即便如此,也萬萬想不到,官家不僅來了瓊林宴,還直接在皇家園林外,笑吟吟地看著進士游街而來。

這是何等殊榮!

狄進立刻舉起手臂,示意后方停步,再勒住馬繩,下得馬來,左右位列榜眼的王堯臣和韓琦依行照做,今科士子得以用最快的速度有序下馬。

最后一段路,進士天團轉為步行,心情卻更加雀躍,跟在魁首身后,抵達瓊林苑外,對著今上作揖行禮:“官家萬福!”

趙禎上前幾步,親手托住狄進的手臂,抬了抬,欣然笑道:“狄卿免禮!諸位卿家免禮!”

君臣相視,狄進迎著這位官家灼灼的注目,再有感于之前百姓的熱情,亦是覺得一股激昂之情蕩漾心頭,開口道:“愿天圣五年進士科,上為官家分擔國事,下為黎民排紓解難,于今朝揚名,于代代傳頌!”

此言一出,身后的王堯臣、韓琦、趙概等前十位首先動容,當聲音傳到后面,就連之前一直很安靜的包拯喃喃低語,都覺得胸膛一股熱血涌起,不能自己。

于是乎,眾人不約而同地齊齊立志,聲浪越來越大,越來越整齊:“愿天圣五年進士科,上為官家分擔國事,下為黎民排紓解難,于今朝揚名,于代代傳頌!!”

第二卷“名震開封”結束,敬請期待第三卷“青云直上”。

熱門推薦


上一章  |  大宋神探志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