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神探志第一百六十五章 力壓天下四百軍州,令人心服口服的省元魁首(第一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神探志 >>大宋神探志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六十五章 力壓天下四百軍州,令人心服口服的省元魁首(第一更)

第一百六十五章 力壓天下四百軍州,令人心服口服的省元魁首(第一更)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9日  作者:興霸天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興霸天 | 大宋神探志 
事實證明,不僅僅是公孫策一個人失眠。

放榜日走在京師的街上,隨時可以看到神情萎靡、徹夜未眠的士子,甚至有的頂著黑眼圈出來,這是失眠好多個晚上,恐怕考完后就沒有安睡過。

殿試定高下,省試定去留!

省試通過了,殿試是很少黜落人的,基本上一個進士功名就到手了,只要位列榜上,哪怕是最后一位,他們以后的人生也將大不一樣。

所以當放榜日清晨,三更天的時候,就有士子裹著大衣,來到國子監外苦苦等待,以致于天剛蒙蒙亮,國子監外已經是人山人海。

這完全不夸張,要知道考生本來就有四千多人,再加上家人仆從,閑漢牙人,還有那些摩拳擦掌準備來捉女婿的商賈富戶,國子監門前二十多步寬的大街,已經是水泄不通。

熟悉京師路況的人都知道,馬車在這一天是萬萬不能走這條街的,否則一上午就堵這里了,哪兒都去不了。

狄進、包拯和昨晚還是沒睡著的公孫策,是五更天從家出發的,到國子監那條街外時,人都有些傻了,這樣子要擠到什么時辰啊?

“公子,俺們來開道!”

鐵牛和已經恢復了身體的大壯挺身而出,這個時候就要看他們的了,保證硬生生開出一條路來。

“且慢!”

狄進制止,有些士子冒著寒風早早就來這里等,理應讓他們先看,這個時候靠著仆從身強力壯奮力插隊,就太沒有道德了。

公孫策深吸一口氣,也點了點頭:“慢慢往前走吧,總能看到的!”

隨著人群一點點往前挪,挪了大概才十分之一不到,前方終于傳出一片高呼:“來了!來了!”

國子監的大門開啟,禁軍護著放榜的官員,走了出來。

對于門口人山人海,他們是早就習慣了,每一屆都是如此,關鍵還是要帶足護衛,以防某些不理智的學子撲過來搶黃榜。

所以人高馬大的禁軍,將擁堵的人群硬生生往后退了一段空間,官員和書吏才將巨大的黃色榜單,貼在外壁上。

和解試放名一樣,都是密密麻麻的名字、籍貫、年齡,但人數無疑更多,足足貼了六張大榜,每張大約六十個名字。

三更天就來等的士子率先沖上去,尋找自己的名字。

并州的楊文才和衛元就在其中,兩人一個是今科并州的解元,一個是上一屆并州的解元,結伴來此看榜。

而他們的視線下意識地看向第一張榜單的首位,那是禮部試頭名,省元魁首的名字。

“尚書省禮部頭名:狄進,河東路并州人士,大中祥符四年生人,年十七;”

“是狄仕林!他居然真成了省元!”

楊文才又驚又喜。

驚的是真沒想到,這位居然真的力壓天下四百軍州的才子,成為士林中最重視的省元;

喜的自然是之前兩者有著交情,能在微末之際認識這樣一位前途無量的士子,無疑是好事,說不定將來也能籍此改變命運。

旁邊的衛元也開口道:“不愧是狄仕林啊!難怪能得杜提刑舉薦,寄應開封府!”

楊文才聽著,總覺得這欽佩的語氣有些口不對心,酸溜溜的,不過想想也明白,畢竟同出一地的人,對方這般光芒萬丈,自己卻還前途未卜,心里總有些不太平衡。

相比起別人高中頭名,還是自己上榜更重要得多,楊文才定了定神,從最后一張榜單,開始從后往前找。

正如他當時所想,不求排名多高,只要能上了這張榜,從此之后他再也不是那旁人眼里的楊家嗣子了,相反楊家這武將之家,反過來要巴結拉攏自己,不讓自己獨立出去。

第六榜,沒有。

第五榜,沒有。

第四榜,還是沒有……

楊文才身體晃了晃,眼神已經黯淡下去。

如果說第六榜沒有,還能期待期待,自己此次發揮得特別好,說不定排名并不是想象中那么低,躋身到中游,當第四榜都沒有自己的名字,那機會就微乎其微了。

果不其然,當他倒序看完全部的榜單,自己的名字根本不在上面。

而衛元的名字,也沒有出現在上面。

楊文才側頭看了看同伴。

這位晉陽書院的講師,一向給人以溫文爾雅的感覺,此時面孔扭曲著,雙拳緊握,死死地看著榜單,眼神仍然不斷巡視,恨不得剛剛看錯了,自己的名字突然從某個位置躍出來……

可冰冷的事實是,除了那位高居榜首的狄仕林外,出身河東路并州的,沒有一個人上榜。

當地十五名舉人,全員黜落。

衛元立于榜單下一動不動,楊文才則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擠出去的,反正那些高呼聲、抽泣聲、爭搶聲,都與自己無關了。

如這般看榜后,變成泥雕木塑的,失魂落魄離去的,不在少數。

和楊文才一樣,有不少士子直接從第六張榜單開始,往上尋找,實際上這樣抱有僥幸之心的人,往往都是找不到自己名字的。

而有底氣的,都是從前往后看,比如結伴而來的王堯臣、韓琦和文彥博。

先是看向頭名,王堯臣微微一笑,倒也釋然了:“果真是他!”

韓琦由衷地道:“自解試后,狄仕林在京師辦下了這么多大事,還能奪得魁首,當真名副其實!”

文彥博這種喜歡懟人的都服氣了:“我等不及也!”

事實上,他們考的都不錯。

王堯臣排第三,文彥博排第八,韓琦排第十,皆是前十之列。

正如國子監那些教過他們的博士講學所評價的那樣,這三位除非出現重大意外,否則必定榜上有名,再結合之前的解試名次,也能夠看出,他們僅僅是每場考試發揮的狀態有起有伏,名次才會有升有降。

當然,能考中都是一件大喜事,從此前程一片光明,三人互道恭喜后,準備離去,不再占著位置。

但朝外挪了幾步,文彥博眼尖,又低聲道:“看!歐陽永叔來了!”

王堯臣和韓琦順著他的示意,發現歐陽修正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士子前來看榜,兩人對視了一眼,倒是想到自己光顧著看前十名了,壓根沒有往后面瞧,也不知歐陽修到底考上還是沒考上。

“以他的才華,殿試當有一席之地……”

“就怕這位考場中犯了執拗,硬是要與西昆體對著來,甚至還批判幾句?”

年輕人氣性大,有時候說話便刻薄,倒也不至于真的就詛咒對方考不上,以三人對歐陽修才華的贊許,還是希望這樣的大才子能夠同科及第,也算是一場佳話,便特意等了一等,看看這位的結果。

歐陽修擠到前列,第一眼就看到了那個高居榜首的名字,頓時沉默下去。

似乎意外,似乎也沒什么好意外。

他這幾天回去越想越是懊惱,自己沒能發揮出最好的水平,省試的考官又有偏向,想要頭名終究是奢望。

如今看來,果不其然。

那自己該排多少呢?前十?前二十?總不會在第一榜的末流吧……那就太不公正了!

可當歐陽修屏著呼吸,將第一榜六十人看完后,震驚地發現,居然沒有自己的名字。

與他同來的左右士子也發現了,低聲道:“永叔……”

歐陽修臉色難看起來,抬起手,制止對方接下來的話,朝著第二榜看去。

當第二榜看完,前一百二十位,依舊沒有自己的名字,歐陽修心里就已經有了數。

以他的才學,考官不可能看不出來,倘若錄取了,那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排在百名開外,一百多名還見不到,就只有一個可能……

歐陽修連后面四榜都不再看,直接道:“我落選了。”

與他同來的士子卻不甘心,仔仔細細地將榜單看完了,不僅連自己的名字沒看到,歐陽修的也沒有位列其上,頓時忿忿:“不公!不公!永叔兄如此大才,為何不錄?”“我們要看答卷!看答卷!”

這種事情不是第一次發生,落榜士子覺得不公的多了,書吏不耐煩地驅趕:“急什么,要看答卷的,一邊等著去!”

歐陽修苦笑了一下。

他很想讓這群書吏將自己的答卷展示出來,讓大家看一看,評一評理,如此才華該不該中!

但也知道,黜落的文章恐怕早就變為一團廢紙,被隨意丟棄了。

“走吧!”

既然已經落榜,不該連最后的風度都丟失,歐陽修深深地看了一眼黃榜,轉身離去。

不遠處的王堯臣三人見狀,也嘆了口氣,文彥博更是搖了搖頭:“這位歐陽永叔若是不改掉自己的脾氣,下一屆再與西昆體和駢文對著干,恐怕還是會落選……”

他們卻不知,歷史上的歐陽修在下一屆,就會變成現在自己最討厭的人,以駢文和西昆體連中解元和省元,然后愈發痛恨這種文風,與之斗爭了半輩子,終于臨老揚眉吐氣,改革科舉,一正士林之氣,也正是由他知貢舉,考出了嘉佑二年的龍虎榜。

十分勵志的人生,更可貴的是,屠龍者沒有變成惡龍,而是一直保持初心。

現在的歐陽修,則融入落榜的士子里面,很快消失不見,不會有人在乎,王堯臣三人也很快離去。

他們這些早來等的,走了足足半個時辰,狄進、包拯和公孫策,才艱難地挪到了黃榜面前。

“哈!果然又是頭名!恭喜仕林!恭喜仕林!”

包拯和公孫策第一眼看向頭榜,就見好友的名字高居榜首,露出由衷的笑容,紛紛恭喜。

狄進還未來得及還禮,此言一出,已經引得左右望了過來:“頭名在哪?頭名在哪?”

之前人群里亂哄哄的,誰知道你是誰,現在人到了黃榜下面,終于能看清楚了,狄進和公孫策更是鶴立雞群,包拯的黑臉也極具辨識度。

于是乎,立刻有國子監學子證實,以與有榮焉的語氣喊道:“是他!是他!他就是狄仕林!”“狄仕林解試時,便是我國子監的頭名,大伙兒可佩服他了!”“神探魁首,名不虛傳!”

相比起之前禁軍硬生生開路,將看榜的士子擠到一旁,此時眾人則默契地往外退了幾步,空出小小的一圈,然后朝著那位風姿出眾的士子齊齊作揖:“恭賀仕林兄!恭賀狄省魁!”

這是屬于省試頭名的榮耀!

狄進同樣很高興,自己的努力進步有了回報,也朝著眾人微笑還禮:“多謝諸位!”

而就在那邊團團圍住之際,包拯的目光也在飛速移動,很快在第一榜中間的位置,即三十二名,發現了自己。

他好像完成了一件小事,表情都沒什么變化,視線立刻往后跳,從第六榜開始找,眼睛一亮,馬上透出歡喜:“明遠!你中了!你中了!”

公孫策也在找自己的名字,第一榜都還沒看到一半呢,主要是每個熟悉的學子,都要讓他停頓一下,腦海中浮現出對應的長相,文才如何,自己與之相比差在哪里,正琢磨著,聲音就傳入耳中,聞言大喜:“哪兒呢?哪兒呢?”

包拯伸手一指:“那邊!”

公孫策順著他的方向,看到了第六榜的末尾,倒數第三位的地方,出現了自己的名字,不由地怔住。

省試共錄取了三百四十二人,他的名字在第三百四十位?

關鍵是他解試是國子監倒數第三,省試又是禮部試倒數第三?

公孫策愣了片刻,然后如夢初醒,大叫一聲:“啊!我中了!當真中了!”

左右早有人盯住,此時一聽,也顧不上那他們根本夠不著的省元魁首了,齊齊看向公孫策,打量了一下這位的樣貌尤其是年齡,頓時眼睛大亮,迫不及待地道:“這位官人多少名?”

公孫策滿心歡喜,隨口答道:“排名靠后,但也中了!哈哈哈!”

“這個年輕!!”“我的!我的!”

這一聲喝,頓時驚動了周遭十丈之內的有心人,公孫策便如同一塊肥肉,進了狼群,瞬間就有七八伙人一擁而上,把他駕到一旁,舔著笑臉圍了過來。

“我有一女,年方二八,端莊賢淑,德才兼備,可為良……哎呦!”

“我家女兒有嫁妝三千貫!”“我家女兒三千貫,還有莊園店鋪,可為嫁妝!”“我家三千貫,兩座莊子,二十頃地,同為嫁妝!”

“我家一萬貫!!”

第一位商賈還沒說完就被狠狠地擠到一旁,還被旁人輕蔑地看了一眼,連價格都不報,你還想招婿?鐵公雞滾一邊去!

后面的商賈就直接了,全都直接報價錢,一個比一個高,最后那位更是一錘定音,讓周遭只有嘶嘶的倒吸涼氣的聲音,不知道的還以為來了拍賣會呢!

然而這就是榜下捉婿。

榜下捉婿分為兩類,一個是士大夫的招婿,那是將名帖送到相中的士子家中,初步溝通,雙方有了意向,談攏了嫁妝后,再讓媒婆上門,過程十分體面。

另外一類的商賈,就是手快有手慢無了,顧不上矯情,直接守在黃榜下面,他們也很有自知之明,那些名列前茅的才子,要么已經被朝中高官看上了,要么就是待價而沽,等著被大族相中,是怎么也不會與商賈聯姻的,真要有商人妻子的,甚至會直接休妻。

所以商賈每每榜下捉婿的目標,其實就是榜單靠后的位置,這些士子心氣沒有那么高,不指望娶一個出身那么高貴的妻子,更在乎眼前的收益,雙方一拍即合。

當然,站在商人角度,進士女婿的年齡最為重要。

年過五十的,哪怕名次再靠前,也沒多少價值了,指不定當幾年官就直接辦喪事,而越年輕的,就算官職不高,往來交際都不凡,以后家族在朝中有了人,一族里的稅賦勞役都能打個大大的折扣,更別提官場上的相助,這些才是實打實的利益,以厚厚的嫁妝嫁女兒才不虧。

似公孫策這種二十歲左右,年紀輕輕,長相又俊美的,那簡直完美,自然蜂擁而至,所以才會有人很快報價到一萬貫這種離譜的情況。

嫁妝豐厚,本就是國朝風氣。

北宋的婚嫁習慣,確實是男方的聘禮,遠不如女方的嫁妝豐厚,新婦在夫家是否會受到重視,就看嫁妝給的分量,嫁妝給的少了,那不僅是顏面無光,實際地位也堪憂。

因為嫁妝嫁過去后,依舊歸新婦支配,她在家中的額外用度,賞賜下人錢財所出,都是靠嫁妝來支撐,如果這個時候手頭緊了,身邊人會怎么看待就可以想象了,而一旦和離,也能將嫁妝帶走,律法是保護夫妻雙方利益的。

當然很多時候夫妻一體,嫁妝最后沒有分得那么清楚,比如蘇軾和蘇轍的父親蘇洵,年輕時就知道玩,玩到三十多歲,才突然想要讀書科舉,妻子便將陪嫁過來的田地全部變賣,供其苦讀,最終供出一門三位唐宋八大家來。

至于榜下捉婿的嫁妝,沒有那么美好的故事,其實就是買賣了,財帛動人心,進士也不例外!

所以當慢了一步的商賈們,看到公孫策的年齡和相貌后,都由衷地發出贊嘆,沒有一人覺得那位許諾一萬嫁妝的商賈虧了,只是悔恨自己的生意為什么沒有做得那么大,也豪邁地擲出萬貫,得一位這樣的女婿來。

公孫策剛剛懵住,所幸沒有被這稀里糊涂落錘計砸到,直接道:“我已定親!我已定親了!”

眾商賈聞言笑笑,并不放棄,定親了又算什么,娶了都可以和離嘛!

倒是跟在身后的遷哥兒機智,開口道:“好叫諸位知道,如今京師最紅火的文茂堂,就是這位官人家的,在廬州也是萬貫家財,姻緣之事,切莫強求啊!”

眾商賈臉色變了,面面相覷,這才泱泱退下。

年紀輕,長得俊,考中了進士,居然家中還有錢?

這樣的條件,肯定是與那種官宦大族的娘子聯姻了,他們是沒指望嘍……

可惜!太可惜了!

公孫策松了一口氣,好不容易掙脫開來,看著旁邊笑吟吟的兩人:“你們真沒義氣!就眼睜睜看我被圍攻么?”

實際上,狄進受到的對待,要遠遠超過被一群商賈圍著的公孫策,那是一批批士子上前,無論是榜上有名,將來可能為同科進士,是官場上天然盟友的人脈結交,還是不幸落榜,但希望能在這位面前露個臉的,都一批批上前。

古代的消息傳播速度很慢,即便再度高中頭名,也沒有那么快傳揚出去,而站在黃榜下接受恭賀,無疑是一個極佳的揚名途徑,但狄進并不準備這么做,而是接受恭賀的同時,緩緩朝著邊上移動,很快不再占著地方,阻擾后面的人看榜。

此舉再度贏得一片由衷的贊揚后,狄進便帶著包拯融入人群中,然后欣賞公孫策淹沒在商賈岳父的海洋里,此時也是哈哈一笑:“恭賀明遠高中,感覺如何?”

公孫策也不禁笑了起來,那真是一上榜單,周圍的態度頓時變了,好人立刻多了起來,眉宇間當然有壓抑不住的喜色:“確實不錯”

不過他并未得意忘形,再度拱手,由衷地道:“若無仕林的督促與指點,我定是落榜無疑,此恩絕不敢忘卻!”

解試的時候,公孫策就是倒數第三,其實要不是狄進拉著復習備考,以他當時那驕傲自得的性子,肯定是落榜無疑,第一輪就被刷下去了。

而解試的遭遇,讓公孫策知恥而后勇,沉下心來復習備考,但也是狄進提點了許多要訣,寥寥數語,就值得上普通學子參悟數年,甚至一輩子都想不透,在這樣的情況下,自己才能在倒數第三上榜,可以說堪堪壓線。

“既是至交,就別說這種見外的話!”

狄進是很欣慰的,正如他那時所想,以公孫策的才華,當一位謀士實在太屈才了,如今有了功名,未來更能一展所長:“今天是個好日子,別去狀元樓給婁氏錢財,我訂了樊樓的包間,咱們好好慶祝一番!”


上一章  |  大宋神探志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