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小說
相比于簡單粗暴、使用火箭發動機大力出奇跡的甲號方案,乙號方案的進度本來就相對比較落后,只是因為沖壓動力的前景確實更加廣闊,以及合成孔徑雷達偵察能力的誘惑,才把懸念保留到了現在。
但隨著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日益減弱,軍事斗爭的緊迫性開始與日俱增,無論餅畫的有多圓,航空兵部隊都不可能無節制地等待下去。
因此,在確定了合作意向之后,針對乙號方案的改進任務很快展開……
一星期后,懷柔科學城。
程俊紅站在JF10風洞控制室內,望著屏幕上正在從固定架上被拆卸下來的無偵8乙號方案模型,下意識伸手抹了把額頭上的汗珠。
卻摸了個空。
畢竟,機房的冷氣很足,燥熱的感覺只是來自于他的內心罷了——
這當然不是無偵8第一次進行風洞測試,只不過,是最重要的一次。
測試結果幾乎直接決定了他的乙號方案是能夠繼續參與競選,還是只能夠作為磁流體發電的技術驗證機而存在。
“程總,李研究員那邊說,測試已經結束,報告正在整理過程中。”助理小王快步走來,遞上一杯熱茶。
程俊紅接過保溫杯,卻沒有喝:“那……常院士表態了么?”
不等小王回答,控制室的門便被推開。
一身淺藍色實驗服的常浩南快步進來,身后還跟著另外幾名技術人員,“我們去會議室分析一下結果,有幾個問題需要在那邊詳聊。”
程俊紅下意識看了眼手表:
“這么快?”
脫口而出之后,才意識到自己這句話好像有點懷疑對方的意思,于是趕緊補充道:
“我的意思是,上次我來這做基礎氣動測試的時候,是等了三天才出報告的?”
面對這個問題,常浩南一時間實在想不到有什么委婉的說法,只好如實回答:
“三天是你送測,我的話……一般三個小時就能出……”
實際上,對于日常面對高超音速工況的風洞中心來說,無偵8的測試數據堪稱簡練,如果只是內部分析,那根本用不著專門出個報告。
幾個人從控制室走到會議室的功夫,大屏幕上就已經顯示出了幾張最重要的數據圖。
“看上去……比我們之前預期的還要好一些。”
程俊紅的語氣非常克制,但眼睛里閃爍著的欣喜的目光,不難看出他對自己的設計相當滿意。
“就原本的方案而言,確實很好。”常浩南首先給予肯定,但緊接著便話鋒一轉,“但是程總,你注意到沒有,在4.8馬赫時,進氣道下緣出現了微弱的氣流分離。”
程俊紅翻開面前的數據表,仔細檢查了一下:“確實,但分離范圍很小,應該……不會影響整體性能?”
“在常規設計中確實可以忽略。”常浩南用激光筆指了指屏幕,“但如果考慮到磁流體發電通道,這個位置恰好是等離子體生成區,微小的氣流擾動都可能導致發電效率大幅下降。”
程俊紅心中一緊。
與此同時,一旁的工作人員已經調出了磁流體發電組件的模擬安裝位置。
果然,剛剛被指出的區域正是計劃中的關鍵部位。
常浩南站起身,走到大屏幕前:“我先給大家看一個例子。”
他說著調出一組圖片,“這是我們去年在凌霄1型雙模態沖壓發動機上做的磁流體發電測試。原本4.75米長的發動機,在加入完整系統后達到了9.73米。”
會議室里一片嘩然。
程俊紅的臉色變得有些難看:“您的意思是,我們的亞沖2也會增加這么多……一倍以上?”
無偵8需要用轟6發射,體量并不是很大,乙號方案還要比甲號方案更小一些,無論如何不可能容納兩臺比自己都長的發動機。
“那倒不至于。”常浩南搖搖頭,寬慰道,“凌霄1的測試比較粗暴,我們當時主要關注原理驗證……亞沖2是一塊成熟的亞燃沖壓發動機,而且工作參數相對溫和,不需要那么復雜的內部整流裝置,增強器的體積也可以縮小……”
程俊紅一行人都不是沖壓動力方面的專家,因此他只是簡單說了下主要原理,就直接給出答案:
“總之,經過初步計算,還是需要延長大約25。”
程俊紅松了口氣,但緊接著又皺起眉頭:“30也是將近1.2米……無偵8的總長才10米出頭,如果發動機延長這么多,布局方面恐怕會非常困難。”
常浩南點點頭:“單從結構強度上看,延長1.2米問題不大。”他示意技術人員切換到另外一張氣流渲染結果圖,“但乘波體的進氣位置與發動機工況密切相關,單純將進氣道向前延長會導致工況惡化。”
沖壓發動機受制于特殊的工作原理,對氣流壓縮能力非常敏感,一旦動力參數發生變化,往往需要載機的氣動外形也一并修改。
為此,二者往往會采用一體化設計。
坐在程俊紅對面的李敏這時候也補充道:“這意味著我們需要重新調整乘波體的壓縮面設計,工作量不小。”
前者聽出了言外之意——
對方團隊的主要目標是驗證磁流體發電技術,并不想在無偵8本身的改進上耗費太多精力。
不然就失去意義了。
但對于他來說,這個機會是無論如何都需要抓住的。
“各位,其實我還有個備選方案。”程俊紅突然說道,“在乙號方案早期,因為亞沖1的性能達不到設計要求,我們曾規過一個拉長乘波體的啟動方案……只是后來亞沖2性能提升,這個方案就暫時被擱置起來了。”
他用最快的速度,在自己的電腦上調出了一組設計圖。
屏幕上顯示出一個與現行設計明顯不同的氣動外形。
前部乘波體更長,進氣口位置也更靠前。
“這個設計……”李敏盯著屏幕,“看著很眼熟。”
刑牧春眼睛一亮:“這不是常院士之前提出過的串聯乘波體概念嗎?”
程俊紅點頭承認:“確實是受常院士的報告內容啟發,只不過常院士的原始設計是讓前后兩部分乘波體分別對應不同的速度區間來擴大工況范圍,而我們的這兩部分乘波體完全相同,只是為了在不改變壓縮特性的前提下減小阻力,算是殺雞用牛刀了……”
他非常自然地吹捧了一下對方,接著繼續道:
“不過,這個方案正好可以讓進氣口的位置從飛行器中間向前延伸至1/3處附近,滿足我們現在的要求。”
“程總,這個方案確實可以解決進氣位置問題。”串聯乘波體的方案對于常浩南來說簡直再熟悉不過,因此他只是粗略查看了一下設計圖:“但在總長度不變的情況下,串聯乘波體會顯著減少內部容積,影響到航程和任務載荷……”
對于這個問題,程俊紅倒是非常看得開:
“沖壓發動機不用自帶氧化劑,燃料消耗也更少,所以我們乙號方案的載荷和航程本來就比甲號大,犧牲一點也沒關系。”
常浩南卻搖頭:“還可以做得更好。”說著調出另一組模擬計算結果,“我建議,采用并聯乘波體設計。”
屏幕上出現了一個全新的氣動外形——
兩個并排的乘波體前緣,中間形成寬闊的壓縮面。
這其實也是他研究過的寬速域高超音速飛行器外形方案之一。
只不過因為以后真的要用,所以之前做報告的時候沒提過。
“并聯乘波體?”程俊紅有些困惑,“這怎么解決進氣位置問題?”
“看這里。”常浩南放大圖像,“并聯乘波體雖然不能在物理上增加壓縮面的長度,但對于無偵8這樣的雙發飛機來說,卻相當于把進氣道位置從單一乘波體的肩部挪到了兩個乘波體各自的機腹中線位置,相當于在氣動上增加了壓縮面的等效長度,因此一樣可以允許進氣道的位置向前轉移。”
會議室里鴉雀無聲。
常浩南這邊的人當然早有準備,但程俊紅一行卻被這個大膽的設計震撼了。
只不過,在認真思考過后,又不得不承認整個方案確實合理。
“不僅如此,“常浩南繼續補充道,“并聯乘波體還能增加內部容積,進一步延長作戰半徑,反正無人機不需要考慮飛行員的承受能力,完全可以飛上個大幾千一萬公里,而且……”他停頓了一下,環視眾人,“還可以為以后……進行一定技術積累。”
高超音速飛機這個事知道的人還不多,只好語焉不詳地一筆帶過。
但旁人哪還顧得上深究這些細節?
程俊紅不語,只是一味地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