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小說
幾天后。
巴丹吉林沙漠上空,萬里無云。
馮學忠上校坐在殲偵8C戰術偵察機的駕駛艙內,目光看著遠處泛起亮白色的弧形天際線。
而他的頭頂,則是由湛藍逐漸過渡到一片單調的墨色。
自打七年前被調入這支駐扎在祖國西北的部隊飛偵察機,他眼中的天空在絕大多數時間內就都是這個樣子了。
由于前起落架后方有一塊凸出于機身的偵察設備,這架編號為71208的殲偵8C在速度和升限方面其實略遜于完全干凈構型下的戰斗型同行。
但戰術偵察的任務要求決定了,他在1.8萬米以上高空活動的時間比例高達75以上,遠遠多于任何其它類型的單位。
“報告,28號機已進入預定空域,等待任務指示。”馮學忠看了眼導航畫面,接著在無線電中向指揮中心匯報。
“28號,這里是閻良。”耳機里傳來地面指揮員的聲音,“任務航線已更新至你的導航系統,確認接收。”
馮學忠低頭查看多功能顯示器,一組新的航線數據已經顯示在導航界面上。
他輕輕拉動操縱桿,帶動這架不算特別靈活的飛機開始緩慢轉向,同時將飛行高度從巡航狀態的18500米逐漸提升到20000米以上。
在高度計數字來到22000之后,他推動節流閥,打開加力燃燒室,任由加速度將自己死死按在彈射座椅靠背上。
今天的任務并非實戰或者演習,只是那個機腹中線掛架上的神秘設備卻需要在足夠的高度和速度下進行測試。
據說是一種用于高空高速無人機的偵察載荷。
“或許以后的戰爭再也不需要我們這些偵察機飛行員去拼死拼活地冒險了……”
這個突如其來的念頭讓馮學忠的內心有些別扭。
雖然以他的歲數,完全還有精力和機會改飛戰斗機,但身為副旅長,他之前可沒少找理由向同樣飛殲偵8C的年輕飛行員們論證戰術偵察機的存在必要性。
總感覺要被回旋鏢扎身上了……
就在這段腹誹的功夫,飛機的速度也逐漸逼近了當前狀態下的極限。
“當前空速,2550公里每小時。”
馮學忠向基地報告,同時感受著飛機在接近極速狀態下的細微震動。
掛在機腹的東西本身是個四四方方的內置功能模塊,只進行了很簡單的減阻設計,所以對飛機的性能影響很大。
“28號機,可以開始偵察程序。”基地的指令傳來。
馮學忠熟練地撥動幾個撥桿開關,啟動了機載偵察系統的主電源。
幾秒鐘后,屏幕左側顯示出黑白兩色的紅外畫面,而右側則是一片略有些模糊的點陣云。
緊接著,他又打開了位于機腹的試驗性偵察載荷的電源開關,但這個東西沒有被納入到飛機的任務系統當中,所以他無法直觀看到偵察結果,只能通過多功能顯示器的反饋得知它已經正常啟動。
“主偵察系統在線,試驗載荷啟動中……系統正常。”
馮學忠一邊匯報,一邊注視著顯示器上逐漸清晰的圖像。
飛機下方,巴丹吉林沙漠的地面輪廓在紅外成像中呈現出不同灰度的顏色,沙丘的背陰面顯示為一片漆黑,而能夠被陽光直射到的部分則稍微亮上些許。
只不過,因為此時已經接近入夜,所以二者之間的區別也并不十分明晰。
突然,馮學忠的注意力被顯示器上的一處異常吸引——
在一片看似平坦的沙漠中,出現了幾處規則的幾何形狀。
他迅速調整光學系統的放大倍數,雖然分辨率在這個高度會有些損失,但仍然能清晰地看出地面上正停著幾臺8*8越野底盤的載具。
車輛背后的長條狀載荷正在緩慢升起并調整角度,不難辨認出那應該是火箭炮導向管或是導彈發射箱。
“閻良,28號機發現地面目標,坐標已標記。”作為在邊境附近執行過多次實戰任務的馮學忠來說,這些流程已經輕車熟路,因此聲音顯得波瀾不驚,“看起來……是一個正在展開的遠程火箭炮陣地。”
從位置和時間判斷,這應該是參加今年“火力山丹“系列演習的陸軍部隊。
他意識到,自己這架孤零零的偵察機很可能是在執行測試任務的同時,順便客串一下總參謀部近年來非常喜歡在演習中設置的“第三方力量”。
想到這里,馮學忠忍不住伸手摸向面板最下方的武器調節旋鈕,并假裝將其轉到并不存在的“激光制導炸彈”一欄。
雖然殲偵8C是純粹的偵察機,沒有使用對地精確制導彈藥的能力,但他還是完整地模擬了一遍攻擊程序。
“目標鎖定……投彈。”他低聲自語,當然已經提前關掉了嘴邊的麥克風,以免無線電另一邊的人聽見自己在機艙里發癲。
十幾秒之后,馮學忠口中發出“轟“的聲音模擬爆炸效果。
在兩萬米高度投擲的炸彈當然不可能這么快就到達地面,但反正是逗自己玩,也無所謂這些細節。
這種在漫長單人飛行中的自娛自樂,算是偵察機飛行員保持專注的小技巧。
當然,馮學忠也很清楚,在實際作戰中,遠程火箭炮陣地作為集團軍最高價值的單位之一,周圍必然會有裝備紅旗16防空導彈的防空營負責掩護。
一架既不隱身,高度和速度也不算特別夸張的偵察機,根本不可能如此輕松地接近到攻擊位置。
這個時候,火箭炮陣地的圖像已經消失在了屏幕的下邊沿。
他收回思緒,重新打開麥克風:
“第一輪偵察已經完成。”
“28號機,準備調整航向,進行第二次偵察。”基地給出了額外的要求,“注意,需要將試驗型偵察載荷調整到工作模式二。”
“收到,調整為工作模式二。”
馮學忠復述了一遍命令,接著開始操作控制面板。
飛機在沙漠上空進行了一次寬大的轉彎,準備第二次通過目標區域。
在飛行員看不見的地方,機腹吊艙的前端打開了兩個圓形孔洞,暴露出里面的小型渦輪裝置,并隨著高速氣流的涌入而開始高速旋轉。
“模式二已激活,吊艙工作正常。”
馮學忠報告道,同時注視著顯示器上新型偵察系統傳回的數據。
就在飛機即將再次通過火箭炮陣地上空時,馮學忠的雷達告警接收機突然發出了一聲短促的“滴“聲。
他迅速掃了一眼告警面板,一個C波段雷達信號從四點鐘方向一閃而過,持續時間不到兩秒。
“閻良,28號機收到短暫雷達照射,方位四點鐘,C波段,未持續。”
馮學忠立即報告,同時本能地檢查了一下電子對抗系統的狀態。
“應該是附近一個陸軍防空陣地的搜索雷達,不要緊。”
第二次偵察的過程一切如常,馮學忠很快便收到了返航指令。
“28號,調整高度,準備返航。”
“收到,開始下降。”
隨著高度降低,大氣逐漸變得稠密,飛機的操縱感也明顯增強,馮學忠關閉了加力燃燒室,讓飛機自然減速。
當高度降到12000米時,他打開減速板,進一步降低速度。
返航的航程平靜而單調,直到一個多小時后,閻良基地的跑道燈光終于出現在視野當中。
“閻良,28號機請求降落許可。”
“風向280,風速8節,允許降落。”
馮學忠熟練地操縱飛機對準跑道,放下起落架和襟翼。
71208號殲偵8C以一個極為平緩的姿態接觸地面,整個過程只能感覺到一次震動。
在飛機完全停穩后,地勤人員立即圍了上來,其中一組人直奔機腹的試驗吊艙。
馮學忠推開座艙蓋,摘掉氧氣面罩,按照習慣準備在機艙里休息幾分鐘。
但當他摘下頭盔時,注意到一名技術軍官已經站在登機梯旁等待。
“上校,任務報告需要您簽字確認。”軍官遞上一個數據板,“另外,程總師希望明天上午能聽取您的任務簡報。”
馮學忠點點頭,在數據板上簽下自己的名字。”
“試驗載荷表現如何?”他隨口問道。
“還需要對比。”軍官簡短回答,“設備本身沒有數據鏈,所以我們在地面也只能監測到它的基本工作狀態。”
“好吧,后面就辛苦你們了。”
馮學忠公式化地客氣了一句,接著走向不遠處停著的一輛軍用越野車。
就在拉開車門剛要坐進去的時候,余光卻忽然瞥見遠處的停機坪上停著一架外形特殊的轟6轟炸機。
他非常確定,在自己起飛的時候,那個位置上還是一片空空如也。
而且,這架轟6與常見型號明顯不同:機頭前方增加了固定式受油管,機腹異常平整,沒有彈倉門的圓弧形凸起,顯然是經過特殊改裝,用于掛載某種大型外掛物。
馮學忠瞇起眼睛,試圖看得更清楚些。
奈何距離確實太遠,夜里的光線又弱,并且那架飛機旁邊還圍著不少車輛,擋住了大多數角度的視線。
他只好登上越野車,只是腦海中記下了這個不尋常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