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小說
會議室里的喧囂聲漸漸平息,但空氣中仍然彌漫著一種難以言喻的緊張感。
孫燕來局長宣布休會的決定像一塊石頭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層層漣漪。專家們三三兩兩地離開座位,有的低聲交談,有的則直接掏出手機開始撥打電話。
一小時后。
周平建站在窗前,望著窗外國家航天局大院里的梧桐樹。
初夏的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落在地面上,形成斑駁的光影。他抬手看了看表——12:17,距離下午會議開始還有兩個多小時。
“老周。”
一個熟悉的聲音從身后傳來。
周平建轉過身,看到吳記正向他走來,臉上帶著若有所思的表情。
“吳主任,怎么沒去吃飯?”
“你不也沒去么。”后者搖搖頭,也走到窗前:“說實話,剛才那個消息實在太突然,我需要時間消化消化。”
說到這里,他停頓了一下,幾秒鐘后才有些猶豫地開口:“你覺得……常院士的突破真的能改變游戲規則嗎?”
周平建早已經料到對方來找自己就是為了此事,只是微微一笑:“以我對常院士的了解,如果他敢在這么重要的會議上宣布,那肯定不會是紙上談兵……只是具體能改變多少,還得等下午聽聽具體情況。”
吳記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如果真如孫局長所說,他們已經解決了空間核反應堆的關鍵技術問題,那火星計劃或許還有希望。”他的眼睛亮了起來一瞬,但馬上又顯得有些顧慮,“不過航天這塊的事情,很多時候也不完全是由技術或者成本決定……”
周平建并不準備深度參與到吳記和顧印東路線的爭議里面,只是若有所指地回答道:
“常院士這個人雖然年輕,但你要是接觸過就會發現……總之,絕對不是只會埋頭搞技術的人物。”
其實他本來想說對方是個“牛頓一樣的人物”。
但想了想覺得這個評價恐怕負面傾向偏大,所以中途硬生生地改了口。
兩人正說著,會議室的門被推開,一名工作人員探頭進來:
“周總師,常院士到了,在休息室等您。”
周平建向吳記點點頭:
“我去看看情況,回頭聊。”
航天局最頂層的公共休息室里,常浩南正站在一排置物架前面,手里端著一杯水,逐一欣賞面前的各種獎杯和獎牌。
聽到開門聲,他轉過身來,臉上露出熟悉的笑容。
“老周,好久不見。”說著快步上前,握住周平建的手。
“這么大的事,怎么提前一點風聲都不透露?”
周平建一開始還努力板著臉,結果才說了半句話就忍不住扯起了嘴角,語氣中的笑意也根本藏不住:
“你知道上午那場面多精彩嗎?月球派和火星派都快打起來了,結果孫局長突然宣布你的反應堆成功了,整個會場一下子就沒動靜了……”
常浩南也跟著開起玩笑:“技術驗證這種事情,時機哪能控制得這么精確……要不然我下次把消息壓上半個月……”
“別別別。”周平建連連擺手:“那還是突然一點更好……”
說完話鋒一轉:“對了,你吃午飯了嗎?”
“還沒,在懷柔那邊接到報告,整理了一下之后就直接過來的。”
“這怎么行!”周平建立刻按下桌上的通話器,“小王,準備兩份盒飯到休息室來。”
說完轉向常浩南:
“我也還沒來得及吃,一起對付一口吧。”
常浩南剛才一路上都在想著開會的事情,現在聽見吃飯才感覺到有點餓,于是也沒拒絕。
說是盒飯,但單位級別擺在這,餐標自然相當到位。
上下兩層,而且全是現做。
直到目送秘書離開之后,周平建才又轉向常浩南:
“說起來,你最近不是應該在主攻高超音速武器項目嗎?怎么空間核反應堆這邊突然就突破了?”
常浩南一邊打開餐盒一邊解釋:
“時間差問題……其實核反應堆磁流體發電的技術路線在去年就已經基本定下來了……但你也知道,這種涉及核能的項目,光有理論還不夠,必須要有充分的實驗驗證。”
他夾起一塊魚肉送入口中,繼續說道:“之后我們又花了半年多在ITER進行原理驗證,所以才一直拖到現在……實際我主要精力也確實是在盯著吸氣式高超那邊,連測試之類都是彭院士在經手。”
這番回答其實還有一層隱藏的意思。
就是我現在以及未來一段時間都比較忙,不會跟你們航天口去搶項目主導權。
至少在第一階段是這樣。
實際上,由于航天發射任務的特殊性,一般的載荷研制單位根本不可能有機會主導整個項目。
但常浩南畢竟之前就抓總過中繼通信衛星網的研制,所以并不在這個“一般”之列。
“彭院士他們在荷蘭那邊搞測試的事情我也聽說過一二,“周平建若有所思,“但之前一直以為跟氚增值技術有關,沒想到還涉及空間核反應堆的部分。”
常浩南點點頭:“是同步進行的……HFR那邊的測試條件比較完善,再加上這次我們的測試排序很占便宜,所以不光有機會驗證氚增值技術,還能順便完成無外中子源啟動核反應堆的關鍵測試……另外,這次的反應堆設計其實也借鑒了不少聚變研究方面的等離子體約束技術。”
周平建眼睛一亮:“這么說,你們已經解決了太空環境下核反應堆的啟動問題?”
“沒錯。”常浩南放下筷子,從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依靠銀河宇宙射線和太陽宇宙射線,在日冕和太陽耀斑產生期間,有足夠的能量激發反應堆內部材質自發達成臨界條件。”
周平建接過文件,快速瀏覽著上面的數據圖表,眼中閃過明顯的興奮:“這些參數……比當年冷戰期間美蘇兩國的空間堆都要高出幾個數量級?”
“是的,關鍵在于我們采用了全新的盤式磁流體發電機設計,本質已經非常接近地球上的核電站。”常浩南回答道,“而傳統的空間核電源采用用溫差熱電偶或者熱離子技術,本質上屬于靜態熱電轉換,效率還不到動態轉換的零頭……”
正當兩人深入討論技術細節時,休息室的門再次被推開。
孫燕來局長走了進來。
“常院士,可算是等著你了!”孫局長熱情地握住常浩南的手,“你這次可給我們帶來了個大驚喜啊。”
常浩南站起身:“孫局長,實驗結果出來得太突然,所以只能臨時通知你們了。”
孫燕來擺擺手:“這種技術突破,越突然越好!”
說著也坐到兩人旁邊。
不過。”他表情變得嚴肅起來,“下午的會議將決定我國航天未來十年的發展方向,你確定這個反應堆技術已經成熟到可以支持大型空間站建設了嗎?”
常浩南毫不猶豫地點頭:
“技術上完全沒有問題,只不過由于實驗條件和安全性問題,我們在地球上只能做到原理驗證這一步,工程驗證只能發射到太空……甚至還不能是近地軌道上去做。”
“太好了!”孫燕來拍了拍常浩南的肩膀,“有了這個技術,我們就不必在月球和火星之間做選擇了。”他轉向周平建,“老周,你覺得常院士之前提出的那個深空探測中轉站構想,現在有實現的可能了么?”
周平建略微表現出一些遲疑,但還是給出了明確的回答:“如果供能問題得到解決,那么最大的問題就是從地球向L4點進行航天發射的能力。”
“這正是我想說的。”常浩南接過話題,“所以我最近重新優化了中轉站的設計方案。考慮到現階段運載能力的限制,我們可以分階段建設,先從一個小型的燃料加注站開始,逐步擴展功能模塊,另外如果有可能的話,還可以考慮國際合作方案來分攤風險。”
孫燕來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這個思路很務實。不過,具體如何平衡月球和火星探測的資源分配,還需要下午會議上大家共同討論。”他看了看手表,“時間差不多了,我們準備去會議室吧。常院士,下午就由你來開場,詳細介紹這個反應堆技術。”
三人出門,快步朝著會議廳的方向走去。
“只要上級在原則上允許,那國際合作方面你不用擔心。”路上,周平建篤定地保證道,“這兩年來,我們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經驗。”
走在最前面的孫燕來放慢腳步,回頭笑著插話道:
“這段時間,從國外,尤其是海灣國家注入的資金可是幫了我們大忙。”
常浩南挑眉,“看起來……國際合作比我想象的進展更快。”
“畢竟合作伙伴比我們更著急。”周平建的聲音里帶著掩飾不住的自豪,“特別是沙烏地,他們投資的星月號科研艙甚至比我們自己的實驗艙段更早進入正式研發階段,預付款在合同簽署后一星期內到賬,比財政部撥款都快,創下了同類項目的最快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