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小說
實際上,正如舍爾所猜測的那樣。
得益于視頻轉播信號的角度優勢,隔著屏幕觀看轉播的觀眾反而能比現場更早注意到排在后面的導彈。
因此,在他們還沒從震驚中回過味來的時候,阿靈頓縣附近披薩店的外賣電話就幾乎要被打爆了,與此同時無數打工人被電話鈴聲從睡夢中吵醒,然后苦逼地連夜趕往工作崗位……
但相比于他們,反應更快的仍然是各路生怕被人搶了先的新聞媒體。
倫敦《泰晤士報》編輯部,國際版主編威廉·科恩剛剛走進辦公室,還沒來得及坐下,早已等在旁邊的秘書就把一份清樣頭條塞到了他的手中。
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張由駐京城現場記者拍攝的大幅照片。
攝影師并沒有像大多數同行那樣一味放大畫面,讓乘波體彈頭盡可能填滿圖像,反而特地選擇了一個比較短的焦距和比較小的角度,再輔以適當的后期調色,愣是把區區八輛車的受閱陣容給拍出了車陣林立的效果。
如果只看這張照片,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大概率會以為華夏方面調來了一整個導彈旅。
“不錯,不錯……”
科恩滿意地點點頭。
這正是他最希望呈現出的效果。
看著眼中全是工作的自家領導,秘書只覺得有些納悶。
“閣下,您難道不擔心么?”
他忽然問道。
“擔心什么?”
科恩有些茫然地抬起頭。
“當然是華夏人的高超音速武器……”
秘書的眉頭緊鎖,顯然正處在憂心忡忡的狀態下:
“我是說,雖然這個DF17看上去是一種中程導彈,但如果同類技術被應用在射程更遠的型號上,那我們豈不是……”
聽到對方的顧慮,科恩先是一愣,然后直接低頭笑出聲來。
作為媒體人,還是遠離太平洋的英國媒體人,他在半小時前剛接到電話時確實震驚了一段時間,但在趕過來的路上就已經擺正了自己的位置。
“咳咳——”
科恩清了清嗓子,然后拍了拍面前年輕人的肩膀:
“坦率地說,從世界局勢來看,我們英國完全可有可無,甚至連個美國的導彈基地都算不上……”
秘書顯然沒料到會得到如此悲觀的回答,張口結舌了好一會:
“所以……”
科恩解釋道:
“我對這種武器了解不多,但既然連美國人都還沒裝備過,那么它顯而易見地非常昂貴……華夏人很擅長精打細算,不會把這么重要的武器瞄準我們的。”
說完,也不等對方反應過來,便再次拎起那份清樣頭條,把目光投向照片之上的標題部分。
那里用黑色加粗的字體印著一行單詞——
Am逼tion(華夏的高超音速野心)”。
在下面的正文中,開篇就提到了華夏版官方媒體在閱兵式之后針對東風17給出的評價——
這是一種從源頭定義戰術場景、打穿敵方防線、形成決策影響力的武器系統。
并由此開始渲染來自東方的威脅,最終洋洋灑灑上千個單詞,普遍了幾乎整個版面。
照理來說,這算是西方報道的某種“八股體裁”,按照這個格式寫出來的新聞,基本都能保證無功無過。
但這一次,科恩卻皺起了眉頭。
從這個思路出發當然可以衍生出相當豐富的內容,但對于已經被“華夏威脅論”淹沒了的讀者們來說,未必能非常抓人眼球。
并且,現在其它同行肯定也在瘋狂趕稿,而寫出來的東西恐怕都是大差不差。
換句話說,就是缺乏爆點。
泰晤士報需要一個更加危言聳聽的標題,才能領先于競爭對手。
思索片刻之后,他把手中的文章重重拍在桌上,“砰”的一聲把秘書嚇得一激靈。
“發回去重寫!”
雖然說是重寫,但前者的語氣中并沒有多少憤怒,更多的反而是被壓抑的興奮:
“告訴前線編輯,我要看到‘新冷戰’這個詞出現在標題和導語里面!”
媒體當然可以想到什么就寫什么,但嚴肅的情報分析卻不行。
關于東風17的信息本來就很少,其中絕大部分又沒能在第一時間被獲取到,現在單指著國慶閱兵上那有限的幾個畫面想要分析出個一二三來,無異于癡人說夢——
實際上,甚至沒人能夠確定,出現在長安街上的那八枚導彈到底是真貨還是模型。
光是關于此事的爭吵,就一直持續了好幾個小時。
甚至有比較激進的分析人員認為,很可能東風17這個型號就不存在,是為了搶在HTV2之前曝光而設計的障眼法。
直到美國東部時間的第二天上午,一條從空軍航天司令部傳來的消息才終于平息了全部的爭論……
五角大樓E翼地下三層。
“各位,航天偵察中心的約翰·雷蒙德主任認為,華夏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試射的一系列中短程導彈,由于命中痕跡類似,所以當初被統一研判為東風16型,但現在回過頭去分析,其中很可能有45次涉及到高超音速飛行器的飛行測試……”
戰略能力辦公室主任卡爾·米勒的聲音像是從冰窖里傳來。
他敲擊鍵盤,大屏幕上立刻展開一段動畫:乘波體彈頭在100公里高空以12馬赫速度連續三次“打水漂”,薩德系統的AN/TPY2雷達剛剛把波束對準目標,彈頭就已經變換軌跡,幾乎垂直砸向了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的跑道,炸開的紅圈幾乎吞噬了半個機場:
“同時,我們也用HTV2的設計參數進行了幾次模擬對抗測試,結果毫不意外,攔截成功率是0……”
如此巨大的情報紕漏,自然引發了極為強烈的不滿,一時間各種F開頭的文明用詞漫天飛舞,顯然是準備把鍋完全甩到空軍那邊去。
但坐在會議桌首位的羅伯特·蓋茨卻憤怒地敲了敲桌子,制止了手下們如同菜市場一般的你來我往:
“情報分析領域的問題已經不值一提了……”
他沒有抬頭,只是死死盯著面前報告上的那張照片。
青黑色彈體上“DF17”的編號像一道血痕,刺痛了他的瞳孔: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根本沒辦法拿出對等的回應……”
看到卡爾·米勒準備開口說些什么,蓋茨直接擺手阻止:
“你剛剛也已經說了,薩德系統面對模擬來襲高超音速武器都根本不堪一擊,所以,加快部署導彈防御系統不能算是有效回應……”
說話間,他又在大屏幕上放出了一段視頻。
是華盛頓國會山此時的現場畫面。
“現在,互聯網上熱度最高的話題是一個新造詞,叫做#HypersonicGap(高超音速差距)……”
象黨參議員蘭德·保羅在聽證會上揮舞著自己的手機,語氣悲憤地咆哮道:
“先生們,個美國的民眾都因此而難以安然入睡,這是自斯普特尼克時刻以來最大的戰略潰敗!”
在他的身后,投影幕布上并列著中美高超音速項目的時間線——中國箭頭的末端已經刺穿2020年,而美國的軌跡仍在2010年徘徊:
“在高超音速武器領域,我們落后華夏人至少10年以上,必須有人對此負責!”
保羅那洪亮的德州口音讓在場眾人耳膜發麻,但又不得不嚴肅對待他所提出的問題。
“X51A和HTV2都是幾年前正式啟動的研究項目,就算追究起來也應該是由象黨的人來負責,跟我們有什么關系?”
卡爾·米勒惱火地開口道。
但說歸說,他也知道扣黑鍋這種事情是根本不講道理的,驢黨倒霉趕上了這個窗口,那就只能自己想辦法。
但無論出于何種考慮,都不可能為此而真的讓某個內閣大佬辭職。
只能另想辦法。
會議室內逐漸安靜下來。
突然,一名來自全域異常情況處理辦公室的主管凱瑟琳·莫瑞森坐直了身子:
“我突然想起來,在大概三年前,上一任NASA局長邁克爾·格里芬曾經提交過一份報告……”
所謂“全域異常情況處理辦公室”,最早是個針對不明飛行物的調查單位,其主管雖然級別不低,但也屬于邊緣角色中的邊緣角色,來參會不過就是打個醬油,平常根本沒什么話語權。
但到了現在這個份上,大家還哪里顧得上這些細枝末節,紛紛把目光投向莫瑞森。
“他當時懷疑,我們的高超音速武器研發部門當中,可能有被華夏方面收買的內鬼……而且,級別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