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第860章 育種專家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最新章節列表 >> 第860章 育種專家

第860章 育種專家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21日  作者:十月廿二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十月廿二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苜蓿,或者大豆么……”

常浩南對這兩種作物的認識僅限于前者是一種高品質牧草,而后者是一種油料作物,以及飼料原料。

再有就是一些來自高考之前的模糊記憶了,比如什么根瘤菌之類的。

不過,賀廣佑的提議卻讓他想起了一件跟眼下并不直接相關的事情——

上一世,在兩年后的2002年,魯省有一位業內名氣不小的大豆育種專家,在街上遭遇兩個小混混當街搶劫,在拉扯過程中被刺了一刀,由于地處偏僻無人發現和施救,最后導致不幸遇難。

雖說21世紀頭幾年,華夏的治安水平總體還比較一般,當街搶劫即便不能算日常,也肯定不算什么罕見案件,但這次被害人的身份畢竟特殊,所以這個事情,在當年還算是引發了不小的轟動。

和稍晚些時候發生的、情節更加逆天的旭日干院士被綁架案一起,成為了當年科研圈比較有名的涉刑案件。

甚至案發當當地的農學院后來被并入島城農業大學,據傳都是受到此事的影響。

常浩南這邊的思緒是越飛越遠,但在對面的賀廣佑看來,前者就是在重復了一番自己的提議之后進行了一番很長時間的思考,而且還沒有給出回答。

明顯是一副糾結的樣子。

盡管不理解常浩南是為什么而糾結,但賀廣佑還是開口解釋道:

“前些年,我針對蒙省中西部和隴原省中部的土壤水土保持能力進行過研究,發現混種黑麥草和苜蓿之后,收割過程中把這兩種作物的根系留下,可以有效提高土體的抗剪切能力,而在一定配比的情況下,又可以降低土體的粘聚力和內摩擦角。”

“另外,苜蓿和大豆一樣有根瘤結構,而且最適宜的種植環境就是土質松軟的沙質壤土,很適合剛剛經過改性的荒漠地形,只是耗水量比較大,所以要開發耐旱的品種……”

盡管賀廣佑此前被翟明國評價為水平一般,但再怎么一般也是個農業專業科研人員,說起自己的研究來自然頭頭是道。

而且或許是有兩位大佬在聽的緣故,還越說越興奮,很快就深入到了作物學和土壤學的內容。

總之,天道好輪回,常浩南總算也被完全聽不懂的知識來了一次暴風洗禮。

“那個……賀教授。”

總算,在對方再次說完一段內容,稍作停頓的當口,常浩南趕緊插了一句嘴。

而旁邊的翟明國也恰到好處地往賀廣佑面前放了一杯水。

這才打斷了對方的連續施法。

“既然是這樣,那么您說的這種耐旱耐鹽堿的作物,不知在哪里可以搞得到呢?”

其實早在剛才的時候,常浩南就已經決定借著這次機會,把那位叫莊秉昌的育種專家給拉進這個項目里來。

華夏總體的治安情況,需要隨著時代和經濟發展而慢慢提升,不可能因為常浩南做了什么就一蹴而就地變成二十多年后那個樣子。

哪怕他現在把天網系統給掏出來,華夏各地也拿不出足夠的錢和人來安裝和維護這套系統。

而莊炳昌現在只是個在業內小有名氣的農科院研究員,即便是眼下這個年代不太常見的海歸,在沒有什么明確理由的情況下,常浩南也不可能專門申請給他配一套安保——

就算能,別人也未必就愿意。

自從去年初被提高了安保規格之后,哪怕常浩南這種比較宅的人,有時候都能體會到生活不太方便。

所以,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用一個大項目把對方給留住幾年。

京城的治安,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好的。

而蒙省那邊是試驗田,會設在荒漠地帶,幾十上百公里內都未必有多少人煙。

總歸還是安全一些。

但常浩南此前畢竟從未接觸過農學領域,如果直接就點名一個某某人加入項目,無疑會顯得十分突兀。

所以,他就想著再跟賀廣佑拉扯一段,然后讓對方列個名單出來。

這功夫國內搞大豆育種的專家攏共也沒有多少,莊秉昌大概率可以位列其中。

不過,賀廣佑的回復卻讓常浩南直接省去了中間這些彎彎繞繞:

“咱們國家現在的育種研究,多數人還是跟隨袁院士和李院士二位的腳步,搞水稻或者是小麥,畢竟都是主糧嘛,上面重視,經費也多,還有就是搞玉米和棉花的,至于研究大豆和苜蓿這些經濟作物的……倒不是很多。”

說到這里,他一只手輕輕敲擊著桌面,略微思索了一下:

“我知道吉省農科院六月份才剛引進了一位德國霍恩海姆大學畢業、又在華夏農大做過博士后的專家,叫莊秉昌……”

賀廣佑顯然跟莊秉昌并不太熟,但語氣中還是帶著尊敬。

畢竟,德國留學,屬于留學圈里的地獄難度了。

有一種說法,叫做“在德國留學的三年可能是你人生五年中最漫長的七年”。

能畢業就已經非常厲害了。

而聽到這里的常浩南則差點笑出聲來:

“那你能聯系到這位莊教授么?”

賀廣佑沒有馬上回話,而是低頭從公文包中拿出了一個透明的軟盤盒。

里面的軟盤按照不同顏色被分門別類歸納得整整齊齊,而且側面還都貼著便利貼。

顯然都是賀廣佑整理好的相關資料。

因小見大,翟明國之前評價他“治學態度嚴謹”,應該還是靠譜的。

“二位見笑,我電腦本來用的就少,出差也都是到荒郊野外,所以沒買筆記本電腦,只能拿著這個盒子過來了。”

賀廣佑說著從里面挑出一張軟盤。

“我之前倒是沒和他接觸過,不過這里面有他發表過的幾篇論文,上面有聯系方式。”

這年頭國內的期刊都是比較狂野的。

有時候不僅會給出通訊作者的工作單位和郵箱,甚至會把作者的大頭照和辦公室電話都給列在上面。

官方盒武器了屬于是。

不過在這種時候,反倒合了常浩南的意。

他把那張軟盤接過來,插進筆記本電腦。

里面是幾篇論文。

“話說,這個莊研究員既然是剛從農業大學到吉省農研所,那他之前發表的論文,難道不應該是掛著農大那邊的聯系方式?”

旁邊一直沒說話的翟明國此時突然開口道。

“他應該是帶著成果進的農研所,剛剛才發過一篇新論文,日期最近的那個就是。”

賀廣佑回答道。

常浩南心中直呼一聲會玩。

帶成果進組,屬于十幾二十年后青年教師的普遍操作。

就是把自己讀博或者博后期間的研究成果留下一部分,等拿到非升即走的合同之后再發。

這樣就可以算作轉正時的成績。

如果運氣好的話,甚至可以無壓力渡過考察階段。

只是想不到現在就已經有這種玩法了。

很快,他就從一大堆文件中找到了那個前幾天才被加入進來的PDF文檔。

《大豆基因組F連鎖群較高密度圖譜的構建和基因定位》

這篇文檔甚至還是已錄用而未正式見刊的狀態。

點開之后,果然發現其中一位作者正是莊秉昌。

雖然不是通訊作者,但這份文檔甚至還帶著投稿信息,也不知道賀廣佑是從什么渠道搞過來的。

總之,第一頁下方列出了作者的基礎信息和聯系方式。

“我不是什么知名的專家,莊研究員應該沒聽說過我。”

賀廣佑說道:

“所以由您二位來聯系他,可能會更好一些。”

(本章完)


上一章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