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第854章 專利技術合作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最新章節列表 >> 第854章 專利技術合作

第854章 專利技術合作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19日  作者:十月廿二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十月廿二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新型中程導彈……”

常浩南自然知道林青指的是海紅旗16。

也就是對現代級上面的9m38防空導彈進行技術引進和升級之后的型號——

跟這個時候很多吃瓜群眾的期待不同。

華夏引進956驅逐艦并不是,或者至少不主要是為了反艦能力。

8枚射程不到150公里的反艦導彈,除非在特殊地形下,否則根本無法對敵艦隊產生什么威脅。

而是看中了它搭載的防空系統。

盡管9k37防空系統在紅海軍序列中屬于中低端型號,但對于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的華夏海軍來說,一種備彈充足、射程在視距以外、一次可以處理多個目標的防空導彈,已經是妥妥的“艦隊防空支柱”了。

不過,如果算算時間的話。

今年2月份,華夏引進的第一艘現代級才正式回國入列。

而054的設計方案在那之前半年就已經凍結了才對。

但是聽對方剛才那意思,似乎早就已經考慮過更換新導彈的事情了?

旁邊的林青當然不知道常浩南具體在思索些什么,只是看到后者低頭面露疑惑,自然而然地以為他作為航空技術專家,并沒有聽過中程防空導彈這回事,于是上前一步解釋道:

“前些年我們去跟俄方洽談引進956型驅逐艦的時候,北方設計局估計是也想參考一下你們……呃……他們航空工業和蘇霍伊集團達成的合作,拿出來了一個升級版的956u方案,把后面的那門ak130艦炮給換成了3組3s14垂發。”

“當時代表團的判斷是俄國人造的新船可能不太靠譜,而且這個方案改動比較大,還需要額外的時間進行完善,咱們根本等不起,所以最后還是沒同意,只是購買了兩艘半成品的956,然后保留了另外兩艘的購買權限。”

“不過后來我們又覺得,雖然軍艦本身不太行,但是那個垂發9m38防空導彈的方案還挺好,所以回國之后一方面提前了引進9m38導彈的時間表,另一方面也開始規劃新型的冷熱共架垂直發射系統,深度大概在6米左右,054也為這事對艦艏部分的甲板結構做了一次修改,留了3層甲板總共大概6.5米的空間。。”

說到這里,林青抬手指了指那幾部3k95的發射箱:

“否則光是裝這么個小東西,連第二層甲板都沒必要打通,甚至把整個垂發都搬到甲板上面來都沒問題……”

常浩南大概把眼前的垂發和剛才看到的護衛艦對比了一下。

發現3k95的尺寸確實可以做到只穿透第一層甲板,而不影響更下面的艦內空間。

倒是很適合見縫插針地安裝在一些大型艦艇的角落里,充當一個類似于未來垂發海麻雀的生態位。

也就是介于正經的中程防空導彈,和只能用于末端近防、本質相當于近防炮升級的單通道輕型防空導彈之間。

“所以……等新的防空系統定型之后,054完全不用動船體,就可以把3k95換成新的垂發?”

常浩南心說這豈不是提前實現了美國人還畫在ppt上的軍艦模塊化功能?

不過林青還是搖了搖頭:

“已經造好的054如果想換,那還是得動一動的,至少把留在下面的配重給拆了。”

“但是新船升級的話,基本可以不用重新走一遍設計流程。”

“只不過我們現在還沒想好,是把6組3k95全都拆了,保留兩組做短程點防空用……”

關于垂發的事情,常浩南沒有再過問更多。

一方面是垂發這東西,相比于具體技術攻關,更主要的還是在于路線選擇。

不同類型和大小的垂發在原則上并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要能適配于本國海軍艦載武器的發展路線就是好的。

另一方面,上一世華夏的垂直發射系統就發展的相對比較順利,而現在既然已經有閑心把俄制的左輪槍發射系統給換成發射箱,那么052c上面那個受到s300f影響巨大的、明明不是左輪槍結構但仍然設計成了環形排部的h/ajk03垂發,應該也會走上相對更“正常”一些的方向上。

既然如此,他也就沒必要把本就已經捉襟見肘的時間和精力分配到這上面來了。

在參觀過護衛艦之后,吳文濤又帶著常浩南一行人參觀了滬東造船廠的其它區域,以及廠史館。

不過這些部分,就純純屬于迎接來賓的例行公事了。

吸引力實在不大。

當然吳文濤也清楚這一點。

所以走了個過場之后,就以“安排休息”的名義,把常浩南他們送回了住處。

簽字儀式是跟第二天的晚宴安排在一起的。

在滬東造船廠的禮堂里面。

除了航空動力集團和船舶工業的代表以外,同時參加儀式的,還有法國gtt集團派出的技術代表卡里姆·沙波。

最開始的時候,滬東造船廠其實已經做好了單獨把gastransport液貨艙裝船的想法。

不過,真要是走到這一步,對于滬東和gtt來說基本屬于兩敗俱傷。

所以真到了準備上手的時候,gtt還是選擇了加入項目,為首艘由華夏生產的lng船提供液貨艙設計方面的相關技術。

畢竟,對于手握90以上薄膜液貨艙相關專利的gtt來說,這完全可以當做是對更激進的technigaz技術的補充和兜底。

反正誰都知道,只要這艘船能造出來,哪怕經濟性差一些,也會有華夏自己的油氣公司接手。

就算不賺,也不太可能虧。

儀式本身相當簡短。

先是三家企業分別派人進行發言,其中只有卡里姆·沙波因為專回顧了一番gtt集團的發展歷程,以及宣傳薄膜液貨艙相比于其它技術路線的巨大優勢,所以用時稍微長了一些,剩下兩邊都是在五分鐘內就搞定。

緊接著,就是在一片彩帶和歡呼中,三方代表分別在一式三份的合作協議書上簽字。

然后,就是三人相互握手,以及共飲香檳。

“雖然單從商業角度來說,我們gtt集團并不是很看好gastransport液貨艙的前景,但還是愿我們的項目一切順利。”

卡里姆·沙波端著酒杯,跟吳文浩以及常浩南分別碰了碰:

“而且,單從我作為作為一名工程師的立場上講,你們第一次接觸lng船的完整建造過程,選擇相對保守的技術路線也確實更加合適。”

“相信我,沙波先生。”

常浩南回答道:

“技術保守,并不一定意味著落后。”

“我的同事已經計算過,只要蒸發氣再液化系統的效率足夠高,那么gastransport液貨艙在體積和重量方面所付出的代價就是可以彌補的,而它在安全性方面還會額外具有優勢。”

“嗯……”

卡里姆·沙波沉吟片刻,顯然對常浩南的看法有保留意見。

不過畢竟是個慶祝的場合,他倒也沒有說的非常直白,只是從技術角度回答道:

“但你們提出的蒸發氣再液化方案我看過,本身就會對船體結構產生影響,而且要想真正抵消gastransport液貨艙的經濟性劣勢,至少需要一個85再液化水平的系統。”

蒸發氣是lng在運輸過程中的主要損耗,因此gtt公司早就在進行過這方面的研究。

卡里姆作為核心技術人員,對這些數據自然是如數家珍。

只是到目前為止,gtt方面的主要思路仍然是發揮自身長處,從源頭入手,盡可能減少泄漏量。

但這種思路畢竟是有極限的。

到了gastransport和technigaz這一代技術,已經很難再繼續推進下去了。

所以,再液化系統必定會是下一步的研發重點。

這也是gtt在最后選擇加入這個項目的另一個原因——無論滬東廠是否能夠成功,都算是一次有益的嘗試。

“無論如何,至少算是有個前進的方向,不是么?”

常浩南只是笑了笑,并沒有解釋更多。

卡里姆目前只知道華夏計劃在這艘lng船上應用一套再液化系統,但是對于火炬集團提供的設備狀態監測和故障自動診斷技術仍然一無所知。

那么……常浩南覺得,讓對方再晚點知道也好。

一來是到時候可以給對方一個巨大的驚喜(嚇)。

二來,gtt公司和三星海工、大島造船所等日韓企業之間的關系相當密切,即便卡里姆沒有主觀意愿,也很難對自己的同事完全保密。

所以防人之心不可無。

尤其是。

根據他重生之前的經驗,韓國人在這方面堪稱劣跡斑斑。

“這倒也是……”

卡里姆當然不知道自己還被蒙在鼓里,只是再次和常浩南碰了碰杯。

然后把里面的香檳一飲而盡。

(本章完)


上一章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