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第853章 正常的垂發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最新章節列表 >> 第853章 正常的垂發

第853章 正常的垂發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18日  作者:十月廿二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十月廿二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出于保密,以及防止敵特破壞的目的,滬東廠的軍民業務在物理上還是分得比較開的,加上林青畢竟是701所的人,所以一直以來對那個LNG船項目都停留在有所耳聞的程度。

而像是GasTransport液貨艙還有蒸發氣再液化系統這些具體的技術方案細節,就更是完全沒了解過了。

因此,當他第一次聽到“狀態監測和故障自動診斷系統”這個含義直白的名字時,整個人頓時就來了精神:

“為了滿足檢修需求,我們在設計的時候專門給動力艙留了一些空間余量,如果需要傳感器的話……”

顯然,這個功能對于眼下的新護衛艦來說非常有用。

不過,常浩南卻擺了擺手:

“傳感器肯定不是裝在動力艙里面,那監測不出來什么東西,得直接跟動力系統本身配合才行。”

“跟動力系統本身……”

林青聽罷面色一僵:

“意思是得把這兩臺燃氣輪機給拆下來改造?”

現在艦艇分段已經接近完全合攏,要是再對分段內的設備進行修改,那勢必要影響到下水的時間表。

這對于一個型號中承擔相當多測試任務的首艦來說是個不小的損失。

“呃……那倒是不用。”

常浩南趕緊解釋道:

“QC130畢竟是渦噴14的底子,設計的時候就考慮了電控的問題,所以能原位修改,只不過因為你沒有全船統一的電力控制系統,所以這個功能沒辦法集成到艦橋或者是CIC里面,只能在輪機艙里面查看。”

“呼——”

這個答復讓林青松了口氣:

“這倒是不要緊,反正軍艦輪機艙總歸是要有人值班的,而且我們主要也是在檢修的過程中才會使用這個功能。”

理論上講,現代化艦艇的動力系統是由艦橋部分直接控制,因此可以在無人值守的情況下工作。

不過軍艦畢竟要考慮特殊情況,還是要設置專門輪機值班崗。

只是不需要像以前那樣,聽著從艦橋過來的口令而操作輪機,乃至于往鍋爐里面填煤了。

這也是為什么一艘幾千噸的軍艦,一般會有大幾十甚至上百號艦員,而一艘十萬噸甚至幾十萬噸的貨輪,反而可能只有二三十人。

直到此時,最開始被常浩南問問到的雷志興才插了進來:

“常總,從系統硬件的角度上是沒問題,不過我們之前沒做過燃氣輪機的參數標定,所以如果要實現完整的功能,那恐怕還得跟輪機設計單位,還有船廠方面配合一下才行。”

這邊話音還沒落,林青和旁邊那位劉姓工程師就幾乎異口同聲地表了態:

“沒問題,業務方面我們一定配合!”

旁邊的吳文濤也跟著表示同意。

反正集團層面上,船舶工業和航空動力已經在LNG船的項目上開始合作了,那也無所謂再來一個。

“親上加親嘛……”

吳文濤最后總結道。

“不是……我主要擔心的是效率問題……”

常浩南嘆了口氣:

“這個系統目前還在開發階段,火炬集團的普通員工是不太熟悉的,只靠他們兩個人的話,兩頭跑恐怕要費點事。”

“嗯……”

雷志興和劉方平也都微微點了點頭。

物理上的兩頭跑其實還好,畢竟都在滬東造船廠,遠不到哪去。

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常浩南一樣多線程地處理工作,所以同時進行兩個類似但又不同的項目很可能導致把兩邊搞混然后一起亂套。

“要不……常教授把咱們組的新博士生借我們用兩天?”

平時說話很少的劉方平突然提議道:

“我之前跟王杰聊過,他跟雷志興一樣也是機械出身,而且碩士階段就研究過回轉機械設備的故障特征問題,只是之前沒接觸過高維數據降維這種理論概念,上手應該還是挺快的。”

“這個么……”

常浩南猶豫了一下:

“我回去以后征求一下他的看法吧,咱們在研究領域這塊還是要參考學生本人的意見。”

“實在不行,我過幾個月還計劃招一批博后和研究員,反正技術在咱們手里,人手的問題總有解決辦法。”

“也好……”

雷志興點了點頭:

“反正造船的事情,也不是三天兩天就能看到進度。”

“那林總,你們就繼續按照原來的時間表推進項目,等到軍艦舾裝的時候,我們再跟艦面作業同步解決動力系統的問題?”

常浩南看向旁邊的林青。

“可以。”

既然不會影響到項目本身的進度,后者自然也沒什么意見。

在參觀過整艦建造情況之后,考慮到時間還早,所以吳文濤和林青又帶著常浩南去設備倉庫,看了一圈已經送到貨的3K95艦空導彈系統。

也就是海基的道爾。

只不過,這套東西的外形卻跟常浩南印象里的有些不同……

“我記著……”

常浩南抬頭看著眼前的4組發射箱,一臉驚訝地問道:

“這3K95的發射裝置,應該是8發彈呈圓柱形排列的來著?”

“對,原版是這樣。”

林青點了點頭:

“8發彈,跟左輪手槍的彈巢差不多,但只有一個發射口,下面還有個旋轉機構。”

“但我們想破頭也不理解為什么要用這種奇怪的發射方式,既不省空間、也不省成本,還憑空增加了系統復雜度。”

這邊剛吐槽完,旁邊的劉工程師又補了一句:

“而且,陸基9K330其實已經有了一套技術成熟的8聯裝發射箱,但即便是這樣,蘇聯人還是給他們的海軍設計了……那么個玩意。”

實際上,常浩南很久以前倒是聽過相關分析,認為之所以會有這種奇特的設計思路,是因為蘇式海基垂發,無論3K95還是遠程的S300F,都是直接替代更早年間單/雙臂發射架的產物。

相當于直接把發射架給藏在甲板下面,以防高海況對導彈和發射系統造成不利影響。

在這個思路下,8發彈共用一個發射口幾乎是順理成章的想法——

現代級上面的9K90單臂發射架,那可是24發備彈才有一個發射位置。

只是后來的人們已經見識過了宙斯盾那種垂發,再回過頭來看,當然覺得哪哪都奇怪。

“所以你們直接弄過來了四套陸基道爾的垂發裝置?”

常浩南看著這四個長方體的金屬箱子,發現好像確實跟9K330的那個有點像。

“倒也不直接是陸軍的。”

林青解釋道:

“其實俄國人自己也覺得那個轉輪發射機構非常奇怪,所以早就設計過這種8聯裝的垂發,只不過后來他們一直沒有新船下水,所以沒地方裝。”

“我們知道這個情況之后,就把這套東西順便跟幾個營的9K330,還有些相關的技術資料一并給打包回來了……”

“就算以后054換了體積更大,可以發射中程甚至遠程導彈的國產垂發,這種體積比較小的近防系統也肯定有用武之地。”

(本章完)


上一章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