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第770章 余波回蕩(6K章)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最新章節列表 >> 第770章 余波回蕩(6K章)

第770章 余波回蕩(6K章)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25日  作者:十月廿二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十月廿二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京城航空航天大學的一間小禮堂內,正聚集著一大群觀看閱兵式的學生。

這個年頭又不存在網絡直播,宿舍里也沒有電視信號,如果想要看直播,就只有在學校里幾個特定的地方。

二十出頭的年紀,本就是最有朝氣、對國家大事最為關注的階段,而京航的特殊性質,更是加大了這部分人的比例。

因此,甚至在閱兵式還沒開始的時候,這里就已經擠得人滿為患。

以至于后來的人只能坐在地上。

最后還是唐林天親自出面,要求各宿舍樓把裝有電視的活動室開放,才止住了洶涌而來的人潮。

而這次閱兵直播的內容,也并未辜負他們特地起的這個大早——

對于還沒有進入航空工業系統工作、接觸不到太多涉密消息的學生來說,除了中間有一個編隊的殲7E實在乏善可陳之外,其它型號,都還是比較驚喜的。

只不過,禮堂畢竟是公共區域,實在不適合大聲喧嘩,而且也沒有人想要錯過解說員的任何一句話。

所以,一開始,大家還是能夠壓抑住自己的情緒。

只是時不時傳出一些竊竊私語的聲音。

“我說,周哥。”

李巖看著電視里飛過去的雙三角翼殲7,歪過身子,小聲對坐在旁邊的周書萬問道:

“我記得南哥……不對……常教授當年跟咱們一起上學那會,不是在課上設計出來過一種下頜進氣的殲7改進型么,怎么沒裝備啊?”

二人都是常浩南在讀本科時候的同學,只不過如今后者已經博士畢業成為教授,而他們還在讀研三,正在準備碩士畢業論文。

周書萬眉頭微皺,看了旁邊的李巖一眼:

“你爸是空軍,這事你問我?”

話雖如此,但他還是繼續回答道:

“再說了,我記得常教授當時就說過,那種型號還是比較落后,所以我們會裝備更好的。”

“好像確實這么說過,但我以為他只是在裝逼?”

李巖撓了撓頭。

他父親確實曾經是空軍,但兩年前已經轉業了。

周書萬沉默片刻:

“其實……我當時也是這么覺得的。”

然后話鋒一轉:

“但考慮到人家如今真的成了我們的教授,所以我現在回想起來……他可能當時就已經全都計劃好了,你看剛才飛過去那么多殲8C,明顯已經大批量裝備部隊了。”

二人的閑聊顯然打擾到了周圍,很快,前面就有一個人憤怒地回過頭,示意他們噤聲。

“蘇27來了,快看!”

禮堂內再次恢復了原本的寂靜,只剩下兩名解說員富有韻律的聲音。

哪怕是航空航天大學的學生,親眼見過蘇27的也是極少數。

96年倒是在新聞上見過不少,但那時候的信號質量更差,而且都是被剪成稀碎的零散畫面(為了拼湊足夠的鏡頭數量),肯定不能跟閱兵的時候相比。

除此之外,就是軍事雜志上面那幾張固定的圖片。

因此,所有人都恨不得屏住呼吸,不愿意錯過任何一個鏡頭。

畢竟,他們可沒條件把畫面給錄下來慢慢看,也沒有打幾個字就能找出圖片的搜索引擎。

一旦錯過去,那就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再看到了。

但周書萬卻是個例外。

他的導師是國內著名航空安全器材專家,在十一號工程中,參與了對K36D彈射座椅的技術吸收工作。

當然,他作為一個小碩,是不可能有機會直接參與的。

但至少,照片和資料他還是看過不少。

所以,在一眾觀眾之中,只有周書萬顯得非常泰然自若。

甚至還特地擰開保溫杯喝了口水,并在心里對少見多怪的同學們進行了一番指指點點。

但還沒等他把杯子從臉前面拿開,就聽到剛剛回頭譴責他們的那個人發出一聲咆哮。

“我艸?”

他剛想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譴責回去,但緊接著,禮堂里面就響起了此起彼伏的聲音。

內容也基本都差不多——

沒有什么實際意義的驚呼。

周書萬放下杯子,把視線重新聚焦到電視屏幕上。

然后,瞳孔猛地一縮。

好在,講臺上面的老師很快反應過來,趕緊抬起手迅速下壓:

“安靜,安靜!聽電視里怎么說!”

從第一聲驚嘆響起到這功夫,說起來很長,但總共也就過去了幾秒鐘。

因此,他們很幸運地并未錯過解說員的聲音。

“接下來接受檢閱的,是國產第三代戰斗機編隊……”

在那一瞬間,周書萬的腦子是空白的。

他并沒有像別人那樣吼出來。

但也不知道自己的心情是什么。

平靜?

絕不是。

雖然表面上仍然是那副淡然的樣子,但如擂鼓一般的心跳和急促的呼吸卻出賣了他的內心。

驚喜?

好像是。

但又不完全是。

他早就聽說過有一個自行研發三代機的十號工程,也知道原型機在兩年前就已經首飛。

如今見到真身公開亮相,喜悅固然有之,卻又不像是此刻情緒的主基調。

非要形容的話,只能是……

一言難盡,五味雜陳。

作為70后出生的一代人,周書萬一直以來,心態都是矛盾的。

他知道華夏的武器裝備普遍落后世界主流一代以上。

知道華夏的裝甲部隊甚至比在沙漠風暴行動中被亂殺的猴版T72還差一截。

知道到1996年的時候,還沒有幾架能發射中距彈的戰斗機。

知道現代級驅逐艦并不是什么“航母殺手”。

這些,都是像黃志強那樣的人經常掛在嘴邊用來嘲諷的內容。

但,也都是真的。

然而,他也知道,我們的軍隊向來擅長在敵強我弱,敵多我少的情況下戰斗。

也知道,從赤水河到到三所里,我們最擅長的事情,就是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他沒有任何理由懷疑,在新的時代,人民軍隊仍然能繼續創造奇跡。

這到底是絕望還是希望,連周書萬自己,一直以來都說不清楚。

因此,他幾乎從來不會跟那些人辯駁,甚至從來不會細想這個問題。

因為他害怕。

害怕自己會被說服。

直到張漫出國之后,他才逐漸開始思考,以及跟一些同好討論。

關于如何在絕望中找到希望。

其實說難聽點,就是YY。

但總歸是稍微靠點譜的YY。

所以,結論不外乎是——

如同過去無數次一樣,用巨大的犧牲換來一場慘勝。

當然,關于取勝的具體辦法,可能有很多種設想。

但從來沒有人想過,可以依靠技術和裝備,哪怕是跟對手同一代的技術和裝備。

忽然間,周書萬好像回到了三年以前,他剛剛和常浩南組隊做課程作業的時候。

在最終確定了那個看似瘋狂的計劃之后,幾人曾經出去吃了一頓烤鴨。

那天晚上,他們聊起了戰斗機,聊起了空軍。

照例,聊起了殲8II的每一個細微改進,聊起了馬上就要首飛的量產型F22。

當時,常浩南曾經跟他說過一句話:

“放心吧,會有的,都會有的。”

當時,他只當是對方隨口一說。

但現在回看,或許并非如此。

殲10確實比F16出現得晚了20年。

但終歸,趕在F22服役之前出現了。

沒有被拉開代差。

真的都有了……

當周書萬回過神來的時候,電視畫面中只剩下隆隆飛離長安街的最后一個直升機編隊。

閱兵式已經結束了。

但閱兵式造成的影響卻遠沒有結束。

禮堂里面,一眾學生剛剛還強壓著的情緒總算爆發出來。

“剛才……剛才那是殲10吧?”

相當一部分人,都是聽說過這個型號存在的。

甚至有人在網上看到過試飛時候流傳出來的照片。

但那畢竟不是公開消息。

誰敢保證是真的?

或者說,誰敢相信是真的?

要知道,六年前,殲7E才裝備部隊。

兩年前,殲8C才裝備部隊。

但這一次……

閱兵式上的公開亮相,還有解說員的直接證實……

“那還能有假?”

禮堂另一邊很快有人站起來大聲回答道:

“剛才電視里已經說了,我國自行研發生產,除了殲10還能有什么?”

“而且我看,還是掛著導彈的,是不是說明已經裝備部隊了?”

又有其他人猜測道。

“都上閱兵了,應該得服役了吧?”

“但我聽說,殲10好像是前年才首飛的,兩年就服役……這不合常理吧?”

在座的到底都是學航空的,真到了這個時候,腦子還是比較冷靜。

“那……至少也快了,否則誰敢把一種不靠譜的飛機弄到閱兵式上去?”

“確實……”

“有道理。”

顯然這個說法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認同。

但是,討論卻并不會因此而停息……

型號確定了,接下來還有性能。

“我覺得,既然國家已經決定把這個型號公開了,估計電視上很快就會有更詳細的報道。”

這個年頭,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對于軍事和武器裝備日益增長的興趣,央視已經開播了如《軍事天地》等一系列節目,收視率相當不錯。

但很快,有人把目光投向了講臺上的老師:

“老師,給我們分析一下吧?”

隨著這一嗓子嚎出來,禮堂里面安靜了一瞬間。

所有人頓時反應過來——

在航空航天大學聊飛機,這不是有現成的專家么?

“對啊,老師,講講吧?”

臺上負責放電視的是個剛入職沒兩年的年輕講師,這功夫人都麻了。

禮堂里面雖然多數是本科生,但也有不少碩士和老博,他的歲數都未必比某些延畢了的博士更大,哪見過這種陣勢。

再者說,他啥也不知道啊。

哪有人能看一眼外形——甚至還是在電視上看一眼,就能推測出性能的?

好在這個時候,禮堂的門突然被推開:

“閱兵式上的飛機剛才從咱們學校附近飛過去,有人拍到照片了!”

整個房間,瞬間炸了鍋。

感覺局面有點控制不住的老師趕緊找了個機會,掏出剛買不久的手機,給唐林天打了個電話,讓校長想辦法控制一下學生們被點燃起來的激情……

實際上,這次閱兵所造成的震動,遠遠不止是在國內。

受制于轉播技術的限制,華夏以外國家和地區所收到的“直播”信號,都有不小的延遲。

甚至大多數國家根本就不會專門去直播。

畢竟,即便是在如今這條時間線上,1999年的華夏,對于絕大多數外國人來說,仍然不算是一個關注度和話題度很高的國家。

但是對于身在海外的華人華僑,這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了。

英國,伯明翰。

張漫和合租室友一起,坐在一間國人開設的酒吧里面,和本地不多的幾個華夏人一起,看著央視國際頻道轉播的畫面。

相比于國內的歡欣鼓舞舉國歡慶,在這里,即便是在這間全是華夏人的酒吧里,氣氛也要平淡得多。

多數人之所以聚在這里,更多的只是一種對故鄉的懷念,或者說,一眾儀式感而已。

只有張漫,看得非常出神。

甚至握著酒杯的手都因為過于用力而微微發白。

兩年前,她從京航畢業,來到伯明翰讀博。

那時候,無論是張漫自己,還是她的家里人,自然都是沒想過要讓她回去的。

但是,讀博士這兩年多下來,她的想法卻開始出現松動——

作為一個聰明人,她很快發現,自己一個華夏人,根本不可能在這里接觸到任何核心項目,雖然畢業無憂,但恐怕很難在英國找到真正對口的工作。

絕大多數“前輩”留在這里的辦法都是直接嫁個外國人。

但張漫在國內就是個白富美,要是圖這個,那還出國干什么,直接在國內找個金龜婿就完事了。

而且,還有歧視。

甚至未必是有意的。

但無意的異樣眼光,有時候反而更讓人難以接受。

“呼……”

張漫看著電視上的畫面,把杯子里的酒一飲而盡。

她仍然對于軍事不感興趣,目前研究的也是個相當邊緣、跟航空根本沒什么直接關系的方向,因此對于閱兵式上出現的裝備并沒什么了解。

更讓她懷念的,反而是緊隨其后、在國內沒什么人關注的群眾慶祝活動。

自從出國之后,已經很久沒經歷過那樣的熱鬧場面了。

“或許……等畢業之后回去也不錯?”

她這樣想到。

而相比于只是在胡思亂想的張漫,還有人關注著更加專業的地方。

盡管普通民眾不會關注,但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卻不可能放過這個機會。

尤其是已經在和華夏進行合作的歐洲人。

無論是因為利益被綁定在了對華合作上面,還是單純出自對于華夏科研水平的理性分析。

總之,至少已經有一部分人,開始試圖重新以理性的目光看待這個他們熟悉又陌生的國家。

在閱兵式結束的大約一小時后。

查爾斯·艾德斯坦納大步進入了達索公司第二代掌門人塞爾日·達索的辦公室。

手里還拿著一份剛剛打印出來的文件。

“達索先生,我覺得您應該看一下……”

艾德斯坦納話才說到一半,就發現不遠處的電視機里面,竟然正播放著自己想讓對方看的內容——華夏的國慶節慶祝活動。

“怎么了,查理?”

達索轉過頭,有些好奇地看向自己的老伙計。

“既然你正在看,那就好說了。”

后者指了指電視屏幕。

“你是說這些表演么?”

達索的視線投回電視機:

“剛開始很無聊,都是些……你知道的……毫無新意的吹捧,但后面的部分很精彩,尤其是舞蹈,很有創意。”

艾德斯坦納無奈地擺了擺手:

“當然不是……我是說前面的閱兵式。”

他說著把手中的文件夾放在辦公桌上:

“華夏人展出了兩種新式戰斗機。”

達索低頭看了一眼,但沒有翻開:

“我看到了,一種是他們引進俄國人技術生產的蘇27,另一種是有些類似……呃……至少大小有些類似F16的輕型戰斗機,當然,應該比幻影2000更大一些。”

說起這件事,他還是比較煩躁的。

本來,他父親,也就是馬塞爾·達索已經主持研發了重型的幻影4000戰斗機,但法國空軍卻對此不感興趣。

然而在項目中止之后,國防部竟然又提出要啟動一種海空軍通用的、9噸級戰斗機的研發計劃。

也就是后來的陣風戰斗機。

本來,研發進程也還算順利,量產型陣風C計劃在2001年開始服役。

但就在這臨門一腳的時候,負責提供動力的斯奈克瑪集團卻突然掉了鏈子。

因為通用電氣突然決定撤回在M88研發過程中提供的技術支援,導致約15的零部件無法按時供貨。

整個計劃目前幾乎陷入停滯。

而反觀隔壁,當年他們退出了的EF2000卻一路迅猛高歌,眼瞅著就要后來居上了。

要是再這么下去,就要輸完美國(F15)輸俄國(蘇27),輸完俄國輸英國(EF2000),再輸華夏(殲10),最后沒得輸了。

通用電氣的這一波釜底抽薪,根本不是在打法國空軍的屁股,而是在打他達索公司的臉吶。

但煩歸煩,也確實沒什么辦法。

好話賴話都已經說了,對方突出一個油鹽不進,他總不能拉下臉去買英國人的EJ200吧?

那還配當個法國人嘛?

只能干等著看斯奈克瑪什么時候能單獨解決問題了。

不過,艾德斯坦納卻主動把文件翻開。

里面是一張彩印出來的圖片。

是一個三機編隊。

從后面拍的。

當然,明顯經過裁剪和放大。

“我指的不是飛機本身。”

他扯過一張凳子,自顧自地做下來,對達索說道:

“我們在前方的記者拍到了一個角度不錯的照片。”

艾德斯坦納說著伸出兩根手指,在其中兩架飛機的發動機上輕輕點了點。

“根據我們的分析,前面這架飛機,應該是華夏使用俄制部件組裝的基礎型蘇27,而后面這架,當然還有被截掉的另外一架,則是華夏人自行生產的。當然,或許電子設備也經歷過一些改進,不過這不重要。”

“可以看出,這兩架飛機的發動機,是完全不同的。”

塞爾日·達索在飛機設計領域的專業技能或許比不上自己的父親,但能維持住達索集團這樣一個龐大的家業,也絕非完全不懂技術的小白。

事實上,他本人畢業于法國高等航空航天學院,而且參與了從超神秘到幻影4000在內的飛機設計。

因此,在艾德斯坦納指出那兩個地方的時候,就已經看出來了一些端倪。

達索拿起遙控器,把電視關掉:

“外面這個型號,用的是引射式噴口。”

這個時候,他已經朦朦朧朧地理解艾德斯坦納言語中的重點。

全世界幾乎只有斯奈克瑪集團熱衷于在戰斗機發動機上使用引射式噴口,以損失一些低空性能為代價降低發動機重量。

但似乎又有些牽強。

畢竟只是個噴口設計而已。

一樣又能說明什么?

“沒錯。”

艾德斯坦納回答道:

“其實我也很難解釋自己怎么會有這種想法,但無論如何,我剛剛聯系了斯奈克瑪集團,詢問他們是否有關于華夏第三代渦扇發動機任何相關的資料。”

“而那邊給我的回答是,華夏人在大約10年前,以CFM56作為核心機,啟動了一個對標F110發動機的第三代渦扇發動機項目,最初他們甚至試圖從斯奈克瑪尋求一些技術幫助,但很快,由于我們和華夏之間的關系轉冷,就沒有了后續的消息。”

“所以你認為……”

達索微微皺眉:

“華夏人用了十年時間,就把一臺大推力渦扇發動機裝到了量產型飛機上面?”

他雖然沒有直接說出口,但那個表情顯然是不太相信——

CFM56說起來還是美法聯合研制,就這樣,斯奈克瑪在其基礎上研發一種中推都已經花費了差不多20年時間,最后還有不少零部件需要依賴美國才能生產。

反觀華夏人拿到的CFM56資料都是不知道幾手的,從零開始10年時間鼓搗出一種對標F110的大推?

玩呢?

“不是我認為……”

艾德斯坦納搖搖頭:

“我也覺得這不太現實,但這四臺發動機顯然不同于目前世界上的任何已知型號。”

“如果是俄制,那完全沒有專門更換一種尾噴口的任何必要,而且根據薩基姆公司那邊的消息,俄國最近幾年對華夏出口的發動機,幾乎全都是大涵道比型號,比如PS90A和D436T。”

條理清晰,邏輯嚴密。

達索無言以對。

“所以……你的意思是,或許華夏人手里有把CFM56量產出來的關鍵技術?”

“至少有這個可能性。”

艾德斯坦納回答道。

實際上,他的整個分析過程堪稱驢唇不對馬嘴。

但因為錯誤實在太多,最后相互抵消,反而得到了非常接近正確的結論……

(本章完)


上一章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