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漢獻帝:丞相,朕真不會法術第247章 群儒,來舌戰吧!(求訂閱,求月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穿越漢獻帝:丞相,朕真不會法術 >>穿越漢獻帝:丞相,朕真不會法術最新章節列表 >> 第247章 群儒,來舌戰吧!(求訂閱,求月票)

第247章 群儒,來舌戰吧!(求訂閱,求月票)


更新時間:2024年04月25日  作者:大羅羅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大羅羅 | 穿越漢獻帝:丞相 | 朕真不會法術 
襄陽,冠蓋里,蔡氏大宅,荊州名士,已經濟濟一堂。

這里名義上是襄陽蔡氏的前任家主蔡諷的養老之宅,但實際上卻是荊州世家大族的話事人們討論時政、商量對策、調解矛盾的一處地方。

這里的主人蔡諷蔡老爺雖然是荊州第一等的名士,但是他這輩子好像也沒正經當過官,似乎也沒干過什么可以夠得上“名士”的事情。只是他姐姐嫁給了太尉張溫,小女兒又嫁給了荊州牧劉表,自己生了個兒子則是大名鼎鼎的蔡瑁!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女兒嫁給了年紀和自己仿佛的劉表大大抬高了自己輩份?反正現在退隱在家(他不退隱的時候也在家)的蔡諷,不僅是公認的荊州名士,而且還是名士當中的老前輩!

當蔡、蒯、龐、黃、馬、向、習、楊這八大荊州一等世家之間鬧什么矛盾,連劉表出面說話都不好使的時候,就得他老人家出來調和。

而蔡諷又和得一手好稀泥,總能讓八大家族的人都說不出他的不是。

久而久之,冠蓋里的蔡諷宅邸就成了荊州世家大族們調解矛盾,分配利益,商量荊州何去何從的場所差不多也能看成一個比較原始的議會吧?

而這些荊州世家大族的話事人在蔡諷家里商量出來的事情,再交給劉表一批準,就是荊州的“州策”了!

不過今天他們要商量的可不是荊州一州的“州策”,而是關系天下何去何從的“國策”!

這可讓今天聚在蔡諷宅邸之中的“荊州群儒”們既興奮,又緊張了。

“吾看袁本初提出的辦法挺好的,什么人可以當官,什么人不可以當官,就該由吾等世家決定!天子和朝廷只需要決定應該把什么官給什么人當就行了”

“那也得根據規矩來,可不能讓上面隨意分配官職,要不然朝廷還會繼續賣官!”

“沒錯三公九卿之職應該由各州根據戶口多寡,距離雒陽遠近來分,我們荊州昔日擁有天下第一大郡南陽,應該多一些三公九卿!”

“朝廷收稅也得有個規矩,不能讓朝廷多收、濫收必須嚴格執行三十稅一!口賦、算賦、力役最好能取消,免得逼反了升斗小民!”

“可是沒有口賦、算賦、力役,光靠三十稅一,朝廷能維持嗎?”

“怎么不能?省著點花不就行了?董卓亂政之后,直到天子還都雒陽之前,天下州郡都不往京師繳稅送糧,朝廷不照樣維持?”

“說的也是口賦、算賦、力役的確太重,百姓承擔不起啊!”

“有道理可是朝廷和地方官寺沒了這些收入,遇上重大的,又省無可省的開支該怎么辦?”

“找我們要啊!我們有錢有糧朝廷要飯,我們能不給嗎?”

“要飯是可以的,但是領著幾十萬上百萬難民來咱們荊州硬要可不行!”

還別說,這些荊州世家大族的人心里還是有百姓的!

只是不能割他們的肉給百姓讓利,割朝廷的肉他們是樂見的。

而他們現在想要廢除的是針對三到十四歲孩童征收的口賦,十五至五十六歲男女征收的算符,還有無償為朝廷打工的勞役。

相比于三十稅一,口賦、算賦、力役肯定是極大的負擔!不過世家大族們早先并不反對這三個負擔。雖然說他們擁有的奴婢應該加倍交算賦,他們的族人也應該足額交算賦、口賦,奴婢和世家大族的成員也不可能避免力役——除非他們有官職在身。

但是這些世家大族最懂隱匿人口了!

給他們當部曲、客戶的貧苦農民,早就消失在戶籍上了!而他們自己家那些要應征當官,要舉孝廉的子侄倒是不能消失在戶冊上。不過口賦、算賦對他們這些人真心不算什么,力役是不可能找上他們的地方上管力役都是自己人啊!

而那些被口賦、算賦、力役壓得喘不過氣來的貧農、佃農,則早晚淪為世家大族的奴婢!

所以當時世家大族是不反對口賦、算賦、力役的,但是如今在荊州這邊“待破產”的自由民已經不多了,口賦、算賦、力役還怎么收?一點不收也不行啊,荊州各郡縣的戶冊上總要登記一些人口吧?不能說偌大一個荊州,沒有什么人了!滿大街走的,都是鬼怪?

因此還是廢止口賦、算賦、力役,只保留一個三十稅一為好。

至于朝廷和各地官寺實在要花錢怎么辦?那就跪著要飯吧!求爹爹告奶奶,請世家大族的老爺們行行好,多少給倆漢朝的老爺還是心善的,是會給的!

不過,朝廷要飯得有要飯的姿勢,硬要可不行!

一幫人正議論得興致勃勃呢,忽然聽見一個童子的聲音:“諸葛豫章,諸葛中郎將,張軍師到”

然后就聽見蔡諷蔡老爺子的話:“快請,快請,諸葛太守,諸葛中郎將,張軍師你們今日能來寒舍,實在是令老朽這里蓬蓽生輝啊!”

諸葛豫章就是諸葛玄,諸葛中郎將是諸葛亮他現在是領軍中郎將,頂頭上司是領軍將軍呂布!而張軍師當然是軍師中郎將張飛了。

眾人就看見身材矮小的蔡諷領著三個大高個進來了——諸葛玄、諸葛亮都是“山東漢子”,身高都在八尺上下,相貌甚偉。

其中諸葛亮因為是武將,還穿著絳紅色的戎服,腰下懸著一柄寶劍,再加上他已經帶了很長時間的兵,養成了威嚴,看上去氣勢十足。

張飛就更別提了,跟個黑金剛似的,雖然穿著鶴氅,帶著綸巾,手里還拿著把羽扇,但看著還是一副一言不合就要砍人的樣子對了,周瑜在出使吳郡之前,就被劉協任命為軍師將軍,現在是張飛的頂頭上司了。

看到諸葛亮如今的英姿,又看到天子麾下赫赫有名的張飛張仙師,一群荊州士族都不敢再自顧自議論了,全都起身向蔡諷、諸葛玄、諸葛亮、張飛行禮。

而蔡諷則笑著對一群荊州世家大族的人說:“諸葛孔明是老朽的外孫女婿他剛才和老朽說了,想要落籍南陽,以后也是我們荊州人了!”

南陽郡原先的治所宛縣,目前還在劉協的控制之下!劉協上回出征關中時,留了一些涼州兵在那里,劉表就當沒看見,直接無視了宛縣而諸葛亮、諸葛玄、諸葛瑾、諸葛均等人戶籍,則會一并遷入宛縣。

再加上諸葛亮和蔡諷、黃承彥、龐樸、蒯祺等人的關系,他現在已經可以算是荊州士族的一員了!

在蔡諷的安排下落座之后,諸葛亮就沖著在場所有的荊州士族拱手一禮道:“諸位,亮蒙蔡公提攜,如今已是荊州之士,和諸位是同州了,還望諸位不嫌亮年少知淺,多多指點。”

“指點是不敢當的,在下倒是有一事不明,想向孔明你請教。”

說話的是個二十七八歲的青年,面容端正,神情嚴肅。

“原來是潘承明啊,”諸葛亮笑道,“不知你有何不明?亮如果正好知曉一二,定然不敢隱瞞。”

第一個出面向諸葛亮提問的是武陵郡的名士潘濬。在如今的荊州,各個世家大族根據家鄉所在,又分了等級,基本上是南郡第一、南陽第二、江夏第三,其他第四。

這個潘濬是武陵郡的世家大族,屬于“四等士族”。不過他為人是極有才華的,和諸葛亮一樣求學于襄陽的學業堂,現在已經被劉表辟為從事,也算踏上了仕途。

但是和年紀輕輕,就官拜領軍中郎將的諸葛亮相比,他實在是差太多了,心中也難免有點不服啊!

“孔明將軍,”潘濬也不客氣,當下就提出問題道,“你現在既然落籍南陽,已經是荊州之士,那就請說說我們荊州之士應該如何為國家效命出力呢?”

他這個問題問得很“正確”,但“明耳人”一聽就知道,這個“為國效命出力”的意思其實是怎么當官?

東漢后期一個很大的社會矛盾,就是不斷增長的士族才俊和有限的官位之間的矛盾——官少士多,不夠分啊!

現在又要搞個軍功爵,讓涼州、并州、幽州的武夫加入進來搶官當,這士族不就更難當官了?

諸葛亮則反問一句道:“不是承明可曾讀過天子所傳《三卷真經》中的‘說地’?天下之大,實在超乎我等原先之想象。我等可以為國效力的地方之多,也超乎我們原先的想象。我們荊州之士如果只想在荊州為國效力,這機會終究是有限的好在好男兒志在四方,當效法班定遠,為國家開疆辟土,為先賢傳播道學,為百姓取得更多更好的良田。這才是吾輩士人之所為也!承明以為如何?”

潘濬一笑:“諸葛孔明,荊州五溪之蠻,到今日都沒有平定,你還說什么效法班定遠?天下大又如何?一個水土不服,就能要了人命要不然,咱們也不會那么多年都拿五溪之蠻無計可施啊!”

諸葛亮笑道:“怎么會無計?不就是區區瘴痢和痘瘡嗎?這怎么難得到天子?”


上一章  |  穿越漢獻帝:丞相,朕真不會法術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