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花花:、、、、、、、、、
爹爹不在家,李大寶快速成長。
這也是柳盼兒和劉氏最心疼李大寶的地方,既然李大寶自愿承擔這么多責任,她們這些做長輩的,自然要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
不能因為孩子懂事,就讓孩子付出更多。
孝順的孩子,多疼;不孝順的孩子,就少疼。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不會哭得只知道干活的孩子,如果家長不關心,就會養成那種無怨無悔付出的性格。一輩子操心,一輩子吃苦。
柳盼兒希望自己養出來的孩子有愛心孝順,但更愛自己,在意自己。
李大寶端著餃子送過去,隔壁的周翠花剛剛鹵好肉,倒下來餃子,就給李大寶裝了一盤子鹵大腸,還有鹵湯。
兩家關系就這么好,平時有好吃的,互相贈送。
本來餃子就很好吃,現在李大寶又帶回來鹵肉,大家吃得開心。
不出意外,又吃撐了。
為了消食,柳盼兒拿著賬本,叫上李大寶,準備把顧大人的賞錢給各家送過去。
劉氏叫住柳盼兒,小聲提醒,“弟妹,大晚上的,你去別人家里不方便。這樣吧,讓大寶把人叫過來,反正村長也要召集村里人說話,也不用擔心別人說閑話。”
柳盼兒點了點頭,“那行,大寶,你去通知上次跟我們家干活的二十七個人。還記得嗎?”
李大寶應下,“記得!”
李大寶走后,柳盼兒就在院子里散步消食。
劉氏多準備幾個火把,把院子里照得很亮。
不一會兒,就有人過來。
周翠花也過來幫忙,畢竟男男女女來那么多,需要人招呼。
柳盼兒拿出賬本,拿出來三十兩銀子遞給周翠花,“嬸子,那天你家來了六個人,一人五兩,這就是三十兩銀子。拿了銀子,在你名字上按手印。”
周翠花一愣,擺了擺手,“元青家的,我家毛蛋年紀小,力氣弱,不算一個人。”
柳盼兒笑了,“嬸子,你這話說得,毛蛋怎么就不算一個人呢?十三歲的大小伙子,身板壯實,難得在干活的時候不偷懶,一整天在地里清理那些紅薯土豆。我都看著呢,不比大人干得少。這銀子應該拿,快點,不拿我可要生氣了。再說了,這是顧大人賞賜的銀子,也不是我自己的銀子。”
李二愣子搓搓手,想快點拿銀子,見周翠花這么墨跡,連忙催促,“是啊,嫂子,毛蛋那小子踏實肯干,是個好小伙。我們都看在眼里呢,趕緊收下吧。再過兩年,毛蛋也要說親了,這銀子能派上用場。”
其他人也跟著勸說,周翠花就不客氣了,拿了三十兩銀子,足足三個十兩銀元寶,裝在衣兜里,在自己的名字和銀子數量上按了自己的手印。
接下來排在最前面的是李二愣子,當時他們爺五個來干活,現在能得到二十五兩銀子,“元青家的,多謝你,多謝顧大人。”
“不用謝,都是大家應得的。”柳盼兒笑道,“二愣子叔,趕緊按手印。”
“好,我按手印。”李二愣子拿了銀子按手印,急匆匆趕回家,找地方先把銀子藏起來。
李大娘和李大壯當天也在幫忙收紅薯和土豆,現在李大壯還在地里看瓜,李大娘代為領取。
她手里拿著十兩銀子顫巍巍的,激動不已,有這十兩銀子,再加上元青家的工錢和賞錢,還有地里和門口的紅薯加起來有四畝半,也能賺很多銀子。
給兒子蓋房子,娶媳婦,一切都不在話下。
村里其他人都拿到了銀子,就連三寡婦的兒媳婦于氏,當天也在幫忙干活,也得到了五兩銀子。
柳盼兒并沒有因為跟三寡婦關系不好,就克扣于氏的賞錢。
于氏拿著銀子,心里火熱,她也有錢了。
她要藏好,不能讓婆婆搶去。
萬一遇到點事兒,手里的銀子還能應急。從她婆婆手里要一文錢太難,于氏心知肚明。
“元青家的,你家紅薯和土豆地里空了,還有你家買的那么多荒地,接下來準備種什么啊?還需要雇人干活嗎?”于氏想到一個賺錢的好辦法,那就是給柳盼兒打工。
都是女子,也不怕別人說閑話。
柳盼兒知道于氏跟三寡婦不是一樣的人,點了點頭,“需要人手,等我家開始干活了,我讓大嫂去叫你。二十文一天,天一亮就來,包吃早飯和午飯。若是吃過早飯再來,就只包一頓午飯。飯菜管飽。”
于氏聽到這話,眼睛一亮,“那行,到時候一定叫我,我去干活。”
在家里,她吃不飽。家里的糧食,她只能吃幾口,基本上只能吃菜度日。
柳盼兒家管兩頓飯,于氏求之不得。
大家分好了賞錢,裝在身上,或者拿在手里,然后聽李村長說話。
李村長站在大石頭上,大聲說:“最近咱們村子因為紅薯土豆這些高產作物,成為崔陽縣關注的重點,周圍的村子,甚至白沙鎮上的人,都在關注咱們。咱們現在手里有銀子,地里有好東西,但咱們根基太淺,當地絕對有人眼紅。因此,今天叫大家來,就提醒大家把錢藏好,把地里的紅薯看好。”
“不僅如此,去鎮子上的時候,不要落單,要結伴多人一起去,免得遇到壞人搶你們的錢。還有一件事情,大家給我牢記了,咱們李家村是一個整體,心要向著村里,不能吃里爬外。要是被我知道誰跟外人勾結,陷害同村人,我絕不輕饒。不僅要打得半死,還要趕出李家村。”
眾人紛紛應是,相比較那些外人,同村人還是親的。
逃荒的路上,大家互相扶持,才有今日。
如果有吃里扒外的,絕對不輕饒。
三寡婦之前一直關注兒媳婦拿到的五兩賞錢,想著怎么從兒媳婦的手里搶過來銀子,并沒有聽李村長的話。
當很多人看向她的時候,三寡婦才一臉不解的兇巴巴地問:“你們看我做什么啊?”
村里有人說:“三弟妹,知道你人緣好,口才好,你村口擺了個茶攤,賺點錢補貼家用,但有些話能說,有些話可不能說。出賣同村,以后你們在李家村可就過不下去了。”
三寡婦一聽這話,頓時不樂意了,現在家里有田有地,都有地契,官府承認的,憑啥不讓她在李家村?
再說了,她賣茶怎么了?這些人壞良心,看到她掙錢,眼紅了。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