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9033章 無一不是相(9)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9033章 無一不是相(9)

9033章 無一不是相(9)


更新時間:2024年08月22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什么是正法?譬如大乘的經教,像《維摩詰經》《金剛經》等,是正法,不會有錯。古人說通一經一論才真正夠資格學佛。唐宋時代是不能隨便出家的,要通過佛學的考試,自己可以指定一本經或是一本論,他就考你這本經論,通過了,國家就發你一個證明文憑,就是度牒,不是像現在這么容易拿。若是出家人犯了法規,政府可以把度牒追回來。到了唐明皇以后,有一度國家的財政出了問題,同外國打仗經費不夠,也曾經出賣過度牒。

所以經論不通,就不會了解正法。大體來講,《大般若經》《金剛經》《心經》都屬于般若系統,在中國的佛學系統里是屬于性宗,直接講形而上道、明心見性。另有由科學的心理入手,一步步起修的唯識系統,中國叫相宗。這兩大系統,都屬于正法。還有很多正法,如三十七菩提道品、十二因緣都是。再簡單點說,佛法說心法是正法,凡是依心起修的都是。

由修持正法,而有所得,生起法喜充滿,這個是菩薩的喜心,是真正的布施。

換句話說,你要度一切眾生,就教他正法,不要走邪路,不要走方便法門,“寧將此心下地獄,不把佛法送人情”。

可是你們不要搞錯變成慳吝心,跟你學法還要拿紅包來皈依,否則不講佛法送人情,那就變成邪法了,不要借這句話隨便用啊!

“以攝智慧,行于舍心。”舍,就是放下,就是布施。

什么叫放下,就是丟得開。

佛法講慈、悲、喜、舍,我們反省每一個字做到了一分半分沒有?都只是嘴巴上做到而已。

舍心做不到,怎么學佛?你說你什么都舍掉了,唉呀!就是還有個身子!

哼!那是怎么都舍不掉的,我告訴你吧,人要想舍掉外境界是做不到的,不是叫你丟開,就是道場,去哪里找清凈地方?

你在家中念念舍心,你的家人就是眾生,就為他們犧牲不就好了嗎?

雖然人少,有幾個就幾個嘛!連為家人都不肯舍掉,不肯犧牲自我,還說要學佛度眾生?你連個鬼都度不了!

什么才是舍心?以攝智慧,行于舍心。行,是修行。

攝,就是包括進來。

亂攝可不是智慧,譬如講布施,好多人都有經驗的,大家說起有什么人很可憐,我就同意出點錢。

有人勸我為什么要出錢,我說我帶頭啊!應該做的事就是舍。

但是有人提到要去幫助某人,我反而說不能,你連一毛錢都不能給,要出問題的,你幫助了他,他犯的罪造的業反而更重了。

他們表面同意,背著我還是去幫他了。

事后回來對我說,老師,還是你對了。這就是做善事也要有智慧的。

我們心里越放得下就越空,然后空的智慧就發起了。

越放不下,智慧就越是發不起。你們打坐要想清凈就是舍心,想把煩惱妄想丟開,但是丟不掉,因為沒有智慧來修行。

放不放得開,丟不丟得掉,那是般若智慧成就的問題,不是你說想硬放開就放開了。

你丟不掉的啊!實際上你坐得越好就越放不開了,那個定的境界多舒服啊!

定就放不掉了。

這個中間的道理要搞清楚,就是攝智慧修行。

佛法的智慧是空,你空得了一分,你的舍心、布施心就大一分,你空不了一分,那個不能舍的心就加大一分。“以攝慳貪,起。”就是布施波羅蜜。

修菩薩道要起布施心,這是大乘菩薩道六波羅蜜的第一條。

為什么要起布施心?

是為了攝慳貪。

我們人都有慳吝的習慣。

慳吝不是節省,節省是道德,是對自己的節儉,對人家的寬厚。

如果因為我自己節省,對人家也節省,就不是道德,而是慳吝,是舍不得。

慳字是心字邊上有個堅字,把心抓得牢牢地,一點都舍不得。貪,是有了還想更多。

凡是眾生一定慳貪,你說自己能不慳資,不容易的。

譬如我,什么都能舍,就是書不能舍,所以人家問我借書我都不借,因為常常有去無回,乃至一套書借出去,回來少了一本變成殘書了。

這個心理就是怪,我將自我反省講給你們參考,大家自己要警覺。

不過現在我不怕人家來找我借什么秘本了,因為我把它都抄寫了,公諸天下,你來借十本也可以,我還有好幾十本呢。但是,你看,這還是慳吝心。

所以修菩薩道要先修布施道,前面講過有三種布施:除了財布施、法布施,還有無畏布施。

無畏布施不花本錢的,但是大家做不到。

譬如有人怕鬼,你就教他一個法子不怕鬼,雖然你的法子可能是扯謊的,但是只要他不怕了,也就靈了,這也是無畏布施。

又比方有人到了極困難的地步,你沒有錢幫他,就告訴他一句話:“我支持你!欠了賬我替你還!”

其實你比他還窮,但是,嘿!這一句話就救了他。

給他精神支持,就是無畏布施。又比方有的人生病快要死了,醫生說他的病是絕癥,我就對他說:「你怎么相信這些醫生,他懂個屁!我幫你看了相,現在一摸你的脈,你起碼再活十年!沒有事的!」其實我是亂說的,他聽了居然就好了,我這個咒就靈了。

但你給人家無畏布施可要懂得智慧,懂得方便才行。

早段時間,有個同道中人托人轉告我說:“不好了,出大事了!我生病要死了,你不知道嗎?某人某人都來看過我了。”

我是真的不知道,他心理上也在希望我能去看他。

那人接著告訴我,他自己家的屋子又被一輛馬車撞進來,家人幾乎送命。

我聽到他的話,差點脫口而出:“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話到了嘴邊咽了回去,就說:“他全家人趕快懺悔,念《地藏經》,我明天送過來,立刻就開始念。他那個面相可以活到九十歲的,不要擔心。”

這都是現成的故事,給人無畏布施,法供養。

“以化犯戒,起。”就是持戒,尸羅是戒律的梵文音譯。

因為防止不道德的心犯罪,所以佛制定了一切戒律。

戒律的修行法門,就是在感化一切犯戒的眾生,使他不犯戒,度他到彼岸。

我們對于慳吝的人要教他布施,對于容易犯戒的人,要教他持戒,這樣對不對?

對?你將來做法師時,可不一定要這么認為啊!你一定要懂得方便,要以慈悲為本,方便為門。

慳吝的人你要他布施是要他的命,他不會聽的!本來還相信佛法的,你教錯了他就不相信了。

對慳吝的人,你干脆教他持戒,一毛錢不要亂花,不義之財也不茍取,他會非常聽得進,就信佛了。

學到某一個程度,他功德有了,智慧開了,自然肯布施了。

如照佛經那么講,教慳吝的人去布施,絕對行不通的啊!我的經驗很多很多。

倒是教唆犯罪的人做布施還容易,他天天去聲色場所,往往一擲千金,你要他在某個地方出點錢,他就干,這樣慢慢引導他,使他自然不會犯戒。

教育要懂方法,不要刻板,抓住“以攝慳貪,起檀波羅蜜”,你還貪呢!他早就彈跑了!

以前我講《金剛經》,《金剛經》也講布施的,有個有地位又有學問的朋友本來天天來聽,后來就不來了,后來跟其他人聊起,他們說這個人認為我上課指著他罵,因為他有幾個錢,認為我講布施就是要他把錢拿出來給我。

唉!你說,我這有什么辦法!這就是眾生。

“以無我法,起羼提波羅蜜。”羼提就是忍辱,忍辱可不能硬忍啊!硬忍要忍出肝病來的。

我經常講,凡是傲慢的人,就是有自卑感的人。

世界上最傲慢的人是當皇帝的,而當皇帝的人自卑感最重。因此他多心病最重,這個人靠不住,那個人靠不住,這個人對我不恭敬,殺了他。一個人真正做到無我也就無所謂自卑。

真正絕對傲慢的人不會懷疑一切人,你看得起我要聽我的,看不起我也要聽我的,那是只有諸佛菩薩才做得到的“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以離身心相,起毗梨耶波羅蜜。”

毗梨耶是精進的意思。

我現在深深體會,自己年紀大了,有時候就懶了。

為什么要講這個事?你們注意這句話:“以離身心相,起毗梨耶波羅蜜”。雖然事情辦不完,可是大家這么愛護我,怎么辦?有時同道的人也勸我,你太累了,年紀大了,要多保重一點。

我說,算了,早死早了。

他們又說,你也要為我們多留一些日子好不好?道理不錯,就聽你們的吧,好像我還要賣個交情似的。

但是,真老了嗎?真是事做不完嗎?不是的,還是偷懶。

懶是怎么來的,有身相!有的時候,一看是重要事情,非做了不可,忘掉自己,一下也就做完了。

如果我坐下來,雖然我也沒有定,但是我們總喜歡學個定,一定就不想動了,這一不想動,世俗的事就堆了一大堆。

有時只好犧牲所貪圖的舒服,只好起來吧!坐吧!這一下就做完了。

今天早上跟他們還在講這事,有同道早上七點鐘上來,看見我坐在書桌前,就說,師兄那么早起來啊!

其實,我昨天坐在那兒看書做了一夜。

我一看快天亮了,然后接著九點鐘就有事,這就不能睡了,一躺下去一定會睡個無天無地,干脆不睡!一直到中午吃過飯,我還覺得精神好得很。

如果今天再不睡,一夜下去還可以到三點。身相沒有什么了不起!

我看你們真是好懶,年紀輕輕還不如我這個老頭,真不精進哪!腦子更不精進,經看了記不得,精進一點嘛!不就記得了嗎?

連我現在都還在記東西,多用幾次腦筋就背出來了。

要背到第八阿賴耶識去,不要在腦里想,那不是背!背到不用意識就背出來,嘴里就念出來,腦子里就反應出來,那就背來了。

“以菩提相,起禪波羅蜜。以一切智,起般若波羅蜜。

”來了!你們不是最希望學禪嗎?

怎么打坐?

打坐不是禪啊!但是要學禪定的禪,非從打坐開始不可。

大乘的禪固然不在于坐,行住坐臥都在定中,即使你不學禪定的禪,學這個如來禪,也是以打坐為基礎。

修禪定打坐要以菩提相,起禪波羅蜜。

菩提者正覺也,你打起坐來在身體上搞氣脈、搞感受、搞境界,根本離菩提越來越遠。

學佛是修菩提啊!菩提者覺悟智慧之道,要參究。

所以要你們研究《成唯識論》,這是參究菩提的正路。

要用正思惟的,不是不思惟的。

你們有一點點問題,乃至用功的心理上、生理上一點點問題,就來了事!老師!

我告訴你們,不要問我啦!你有依賴性始終不會成功的,我死了你怎么辦?你自己先參究,有了結論再來問我,那就好辦了。

媽媽生給你一個頭腦為什么不用!智慧是正思惟來的,菩提是參來的。

你打坐腿麻腿痛也來問我為什么,你坐久了,腿當然會痛。

你真要問,就要問自己,究竟是腿在痛腿在麻,還是心在痛心在麻?去參!有位同道都七十幾了,二十幾年來,每天功課不停,一定讀一卷《地藏經》,早晚一定打坐。

早些日子還問我:“這個真要命的啊!半個鐘頭嘛,腿一定發麻,怎么熬也熬不過去,是啥個道理?”

我說:“這沒啥道理,你熬一熬就過去了,熬不過去是心的問題,你好好參。現在如果有人用槍指著你,你一動就開槍,包你一天都熬得下來。命要緊時哪還會管腿?”

不過要注意!老年人不要死熬,你出了問題去看骨科、神經科,可不要怪我啊!但你們年輕人這一關都過不去嗎?

你真熬過去了,氣脈走通了,舒服透頂就真不想下座,寧可殺頭也不愿意放腿。

這些道理你要參啊!要求菩提、求覺悟,起禪波羅蜜,處處要講智慧,不要有依賴性!

這每一句經都是話頭,都要好好研究,都要參,每一句里頭都有深義在,你多用腦筋,多想一下就懂了。

現在接著再講法布施,這法布施拿現代話講,就是智慧文化的布施、供養,也是道的布施。

“教化眾生,而起于空。”

“空”、“無相”、“無作”是大乘的三解脫,“無作”在有些經典翻譯成“無愿”,修大乘佛法這三點一定要把握住,其中包括了大乘修行最重要的“境”、“行”、“果”。

一切都是境界,成了佛,弘揚佛法,都是境界。

譬如我們坐在這里,我們心理上的感受、思想、身體上的感覺,這一切都是境界。

成了佛或是大乘菩薩,他們雖然在教化眾生,卻不覺得自己在教化眾生,不著教化的觀念,不著教化的相。

行無所事,過了就算,如夢如幻,這是講自己本身。

第二點,在境界上得道的人,教化眾生而起于空。

諸佛菩薩證到了以后,常在空定中,一切都是如夢幻空花的境界,常住此定中。

如果貪著于定,認為定就是道,是錯誤的。

所以定也空,動也空,無往而不空,念念皆在空中。

所以諸佛菩薩以菩提心、大慈悲心,憐憫眾生,為教化眾生而出這個空的定,就是“教化眾生,而起于空”。

“不舍有為法,而起無相。”

小乘的羅漢最怕有所作為,什么事情都躲開,世間法什么都不管。

講小乘是客氣話,講不客氣是逃避現實的人,渺小的人。

人世間的責任一切不管,好像別人都該死,只有你修道是世界第一。

所以小乘最后被認定是外道,是錯誤的路線。

小乘人偏于空,認為空是究竟,實際上他沒有懂空。

真正了解了空就明白,靜固然是空,動也是空啊!

為什么怕動而專取靜?

大乘菩薩是真悟道的,所以“教化眾生,而起于空”。

小乘怕一切有為法,怕有所作為。

有為世間法,世間魔法,一切外道法門,任何一切世間法門都屬于有為。

無為法只有一樣:證得涅槃,就是空。

如果你認為有個空可以證得,可以保持這個空,就像小乘的羅漢們,天天定在這個空上,動都不敢動,起心動念都不敢,他認為這就是空,實際上是偏空。

你知道自己定在空境界上,這不還是有為法嗎?還是一樣沒有在修無為。

可是他們卻自以為在修無為法。世法、出世法一切唯心唯識所造,哪一樣不是有為法?

唯有大乘菩薩不舍有為法,因為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也是空啊!

因此大乘菩薩徹底悟道的,“不舍有為法,而起無相”,不認為無相是究竟,起無相的三昧而如是利生,起這種度世之行。

《法華經》云:“一切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世間一切有為法,做生意、種田、做任何事,統統與菩提大道不相矛盾。

“示現受生,而起無作。”小乘的羅漢們,什么都不敢動,認為一切空了就是究竟,所以沒有愿力。

大乘的菩薩們發愿生生世世永遠在世間度一切眾生。發愿是心法,心念念不可住,作而不可住,所以是無作。

大乘菩薩了解生死涅盤皆如空花,因此人世間經常來,照樣投胎長大成人,照樣遭遇人世間許多事,照樣學道、出家、入世,“示現受生”,接受生生不已在輪回中。

“而起無作”,而離開了無愿無作那個偏空的境界。

這些,都是佛菩薩的境界,都是佛菩薩的法布施、法供養,是真正佛法的道理。

所以學佛的人了解三解脫既然是空的,當然更不會執著自己的生命,更要去弘法利生,而不是拼命求個空的境界,給自己享受、安慰,自己坐在空的境界,以為是道,這樣是錯誤的。

“護持正法,起方便力。以度眾生,起四攝法。”

大乘菩薩掌握了“空”、“無相”、“無愿”修持的“境”、“行”、“果”,因此可以護持正法,使之在世間永遠流傳下去。

什么是護法?現在出家人客氣地稱呼我們捐獻金錢的在家人為護法,這實在不敢當。

要真正做個護法很不容易,要十波羅蜜中的方便波羅蜜成就了,懂一切方法才算。

譬如佛教、佛法、佛學是一個東西,我們把它分成三塊來講。

現今人類的文化世界的潮流,真是到了末法時期,沒有辦法可以挽回。

為什么沒有辦法挽回?理由是二十四心不相應行法中的“勢速”,是社會趨勢的關系。

在這樣的潮流時代中,出家、在家的菩薩們,不論是果位上還是因位上的菩薩,都在維持正法,使它住世。

我常跟年輕同道講,佛教的這個教,不跟著時代變是絕對維持不住的,世界的趨勢太厲害。

像我每天不斷地接觸到國內外新的消息數據,所以天天有新的觀念和想法,看見人類社會的轉變太快了。

所以我說,宗教的形式不變的話,是沒有辦法的。

但是佛法不會跟著宗教的形式而衰落,反而更昌明。

現在全世界的人類,正不斷地用各種方法,來追求人生的究竟。

因為要追求人生的究竟,佛法的價值、佛法的光輝,就會越來越高。

在過去,這個護持正法的擔子,純粹落在佛教出家的比丘眾身上。

但是這幾百年來起了蛻變,擔子多半到了在家人身上,這問題是非常非常的嚴重。

至于佛學,在世界文化的思潮里,在世界各地的最高教育機構里,佛學的課程越來越普遍,但是對于佛教,這個并不是一個好現象。

能夠把佛教、佛法、佛學合一,能扶持正法的,就要如維摩居士所講的,“起方便力”才能做到,也就是要懂得古今中外一切學問,懂得一切方法。

你光有方法而沒有力量,就像年輕人做一切事,理想非常高,但是方法用出來沒有力量。

所以要得方便波羅蜜的力,那個方法用出來要有效果。

起方便力做什么用?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