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9007章 行善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9007章 行善

9007章 行善


更新時間:2024年07月28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華夏文化中,習慣用這個“道”字,佛道乃佛之道。

文殊師利問維摩詰言:菩薩云何通達佛道?

文殊師利菩薩問維摩居士,大乘菩薩修道,怎么樣才是真正通了佛道?

我們常用通這個字,古人問讀書不問懂了沒有,而是問通了沒有。

有人讀書學位很高、學問很好,但是不見得通了,而成了個書呆子,只有知識,而不能實用到做人做事上去。

古人罵這種人是迂腐子,學問好文章也寫得好,但做人做事就一無是處。

維摩詰言:若菩薩行于非道,是為通達佛道。

維摩居士說大乘菩薩證道了,他的行為是不合道的。

菩薩行于逆道,不是順道的做好人做好事,菩薩的行為表面上看起來一無善處,乃至是大惡,其實是走逆道的教化。

這個逆道的道,和佛道的道,觀點是不同的。

禪宗祖師說過,有的人的修行見解可以成佛,但不可以成魔。

這么說好像魔的成就比佛高,因為佛是行順道,而魔是行逆道。

所以大乘說,要十地以上的菩薩,才有資格做魔王,倒轉乾坤,把天地都翻過來,這種境界不是普通人所能行的。

十地以上的菩薩,才有可能做治世的帝王,所以有時他們的行為看起來像個魔王。

這個道理是佛法的密行,例如密宗有一種修法是金剛密跡,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或所能了解的,因為外形都同一般的想法相反。

又問:云何菩薩行于非道?

文殊師利菩薩問,所謂大乘菩薩道的非道修行是怎么樣的?維摩居士就回答了一長篇。

答曰:若菩薩行五無間,而無惱恙,至于地獄,無諸罪垢,像這樣的行于非道不是簡單的。

大家聽了可不要亂做人做事,說自己是菩薩道行于非道,那就真是非道了。

佛的堂兄弟提婆達多,他一向與佛作對,生生世世處處想要害佛。

有一次從山上推石頭下來,壓到佛的足趾出血,他雖入了地獄,卻覺得那里的快樂勝過三禪天之樂。

佛說提婆達多雖然與他作對,其實是佛的老師,是逆行佛道來磨煉佛的,促使佛快快成道。

所以佛在《法華經》中為提婆達多授記,相當于來生成佛。

行逆道比順道還難,你要想行逆道,但是有沒有提婆達多的本事?

他在地獄覺得勝過三禪天,無惱恚,無罪垢。

有這個本事,才敢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就是菩薩道。

我們普通修道只看正面,墻壁正面的字是很容易看到的,整個墻壁的黑,黑里有亮有光明你看不出來,那正是菩薩道的逆道。有行菩薩道的卻殺人如麻,其實是在度眾生。

要懂這個境界就要讀《華嚴經》,經中講到善財童子去參訪一位菩薩化身的皇帝,他殘暴不堪,殺人如麻。

善財童子看了嚇死了,皇帝卻說自己在清涼寺度人,叫善財童子不信的話跳入火坑試試。

空中的菩薩也叫善財童子跳,他一跳入火坑,結果真是清涼之地。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中,正面的菩薩沒有幾位,外道、魔王、妓女都有,都是行于非道而通達佛道的。

所以,佛法不一定在高山、在清凈的地方、或在廟子,真正大菩薩可能嘴里一句佛也沒有,不要用宗教的外形去看世界看人。

佛法還是在世間的,六祖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社會上無處沒有佛法。雖然佛教說,末法時代佛法要沒落了,可是佛在大乘經典上,根本沒有講末法、像法、正法。

佛法在世間是不生不滅的,真理在世間是不會變的,不過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時間,表達有所不同而已。

它形象,也宗教,但所行的都是佛道。

我們人世間的飲用水,看起來很清純,可是看在天人眼中卻是無比的濁穢。所以中國的道書說在地底有種石漿,像是石頭流出來的牛奶,是天人喝的,我們如果能喝上一口,身體會變得像玉石,永遠不吃飯也會長生不死。

此外在仙山中也還有石水,據說在廣西境內就有。你聽著像神話,其實不然。

普通的水加熱到了沸騰,手一碰就燙壞了,如果將水冷凍,手碰了也會凍到,這是物理作用。

功德不只是用錢布施,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童子軍的口號:日行一善就很好,我們每天一定要做點善事,不論大小。

大家每天能做到童子軍都能做到的事嗎?還說在修道,多慚愧啊!菩薩因為積聚了無量功德,因此敢度化眾生,這就是菩薩道。

208章學無厭足

修行不論大小乘,要是沒有到禪定的境界,都是白修持一場。

禪定的定境是什么呢?

就是斷一切妄想煩惱,斷貪嗔癡慢,修到三禪天的境界才能升到另一境界。

這個在學唯識的課程中已經講了很多,希望大家特別注意。

超過了另一境界就到了光界。

到了光界已就是以光為身,一片光明。

等于儒家的《中庸》所說的:“上天之載,無聲無臭”,那就是這意思。

成了佛雖然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但是并沒有個第四界,是去了哪兒?

是三界六道任意自在,是大自在。

他的行為雖然是在修清凈道,但不以為勝,不自以為了不起。

假如自以為得道了,那就入魔了。

真得道的人此心是很平常的。

行菩薩道的人,有時表現得比一般人的貪心雜念還要重。等于善財童子的五十三參中,有位大菩薩叫作無厭足王,他對一切都貪求,沒有滿足的時候。

其實我們學佛就是學無厭足路線,比如大家早晚念誦的四弘誓,就拿其中一句:“法門無量誓愿學”,請問你學了幾種法門?

要你學這樣不干,學那樣太難了沒有時間。

真要學佛法的就要學“無厭足”,世間、出世間學問無所不知,沒有自滿的時候。

有些人自以為什么課都來聽聽,但是不閑著。

那可是學到其他道去了,無記就是愚癡,是很嚴重的。

不染著是得慧了,然后丟開了。

你不得慧就談不上不染著,是無明。

“示行嗔恚,于諸眾生,無有恚礙。”行菩薩道的人,天天發脾氣罵人,但是內心是慈悲的,對一切眾生是沒有怨恨的。等于是父母老師,為了孩子好而打罵,但內心可是在流淚的。

“示行愚癡,而以智慧調伏其心。”行菩薩道的人,比眾生還要愚癡多情,其實表現出來的愚癡只是方便。

“示行慳貪,而舍內外所有,不惜身命。”行菩薩道的人,以布施利人為第一,但是在行逆行的時候,比鐵公雞還要小兒科,慳吝的不得了。

當年虛云老和尚嚴格執行過午不食,吃過中飯會親自巡視廚房上鎖,看見一塊鍋巴都會收起來。

跟他修行很苦,沒有本事是吃不消的。

你能入定的話,胃的消化遲緩,身體熱量消耗很少。

不然啊,那個胃空空地吊著,變得面有菜色,臉上是發青的。

難怪在禪堂中,聽到要打七不知有多少和尚來掛褡,因為每天可以有七頓吃,禪堂都變成禪堂了。

講個禪堂的故事,一天晚上禪堂中僧人在打坐,其中有個是肉身羅漢,他的鄰褡(坐在身旁的僧人)肚子餓得咕咕叫,羅漢就碰碰這位鄰褡說:喂!要不要吃?廚房有鍋巴。僧人答要。羅漢手一抓,就空手變了塊鍋粑出來給了鄰褡。第二天大和尚上堂,說:昨天晚上犯戒的比丘出來!偷鍋粑的比丘認了,大和尚就說,下去客堂。比丘去了客堂,跪著挨了香板,然后趕出山門。大和尚并不是為了少一塊鍋粑,而是這比丘顯神通犯戒。你說大和尚有沒有神通?他坐在方丈室中,怎么曉得禪堂上幾百人之中有人偷了個鍋巴?現在很多人還沒真神通就玩起來了,手有點燙就說可以幫人治病,這不是真神通,不要亂玩。

學佛法是學做很平凡的人,規規矩矩、老老實實地做事,在那做事的環境中如何利益人家、幫助人家,就是修行。不要古里古怪地,整天閉目盤足,好像很神的樣子,干什么呢?真正行菩薩道,雖然示行慳貪,而舍內外所有,犧牲自我不惜身命,才是真行菩薩道。

“示行毀禁,而安住凈戒,乃至小罪猶懷大懼。”行菩薩道的人,有時外表行為看起來處處犯戒,毀壞了戒律,而實實在在內心比守戒的人還守戒,甚至于連一點小的疏忽都不敢。

“示行嗔恚,而常慈忍。”雖然在憤怒中,而內心大慈大悲,忍辱一切,這都是菩薩密行。

“示行懈怠,而勤修功德。”外表看起來懶散,其實隨時在定中,歷代禪宗祖師中,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他在定中修功德,怎么修?這是菩薩的密行,不是我們能了解的。他可能化身出去,成為各種各類眾生,去做功德。

“示行亂意,而常念定。”外表看起來很忙亂,不似修行人,但是真正佛法就在你一天忙亂處得定。成天吃飽了沒事,在這里盤腿,其實是在散亂中,非但沒有功德,反而是罪行。

“示行愚癡,而通達世間出世間慧。”外表看起來很愚癡,可是世間出世間一切學問都有,智慧成就第一。你們在社會上走動多了,會碰到有的人看起來是笨人,默默不言,但一講起話來極高明,就是孔子說的:“夫人不言,言必有中”,這夫人不是講人家的太太,夫是個虛字。所以說,你怎么知道他是不是菩薩?

“示行諂偽,而善方便隨諸經義。”外表看起來是在拍馬屁、奉承人或作假,可是都是方便。有的人說話中不提一佛字,但是講的都是佛法。我非常希望你們同學能走這種菩薩道,尤其是今天這個時代,一講宗教人家就頭大。你可以不用說教的方式嘛,宣揚佛法不一定要講佛經。只要把真理放進去了就是弘揚佛法。說不好聽的,這就是“曲學阿世”,把真正的佛法作了改變,來拍世上群眾的馬屁。但是行菩薩道的人不怕這些罪名,他寧可諂媚眾生,用善巧方便的手法,去表達佛法的精義。但自己要有修持,有善巧方便,才可以不照老路子走,否則你不要輕言佛教革命。

相關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