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9005章 三無差別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9005章 三無差別

9005章 三無差別


更新時間:2024年07月26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修身要老老實實修,持之以恒。中間有一步走錯了,就要重新來過。

道家修持講百日筑基,一百天的基礎要打穩,但是多數人都辦不到。

百日筑基之后,第二步是十月懷胎,用溫養的功夫來長養性胎。

再其次要三年哺乳,九年面壁,差不多也要十一年。

如果這個基礎都沒有的話,所有佛學理論都是空談。

再從新陳代謝的觀點來看,我們的身體大約每十二年,內外細胞就全部換過一次。

中國傳統文化,每十二年稱一紀,一世是三十年,把這兩個字合起來成為了世紀。

根據西方觀念,一世紀就是一百年。

十二年一紀是太陽系統一個轉變的周期,一年又有十二個月。

十二這個數字的學問很多,需要專門做一個課題討論,我們就此打住。

譬如幻師化作幻女,若有人問:何以不轉女身?是人為正問不?

天女回答,比如變魔術的人,變出一個女人,假使有人問這化出來的女人,為什么不轉成男人,這問得對嗎?

舍利弗言:不也,幻無定相,當何所轉?

舍利弗答,不可能,一個假的、幻化出來的女人是不能轉的。

依佛法說,我們的肉體是幻化不實在的,是無常的,無常就是不會永恒存在的。

無常是對現象會變去而言,而《易經》所說的變化,是指宇宙永遠不停地在變的原則,這兩者略有不同。

天曰: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有定相,云何乃問不轉女身?

天女說,世間萬法也都是無常,沒有定相,為什么你眼中的我一直是女身?

我看你卻不是永遠是男的,為什么你還問我怎么不轉女身?

講到這里,我要回答有一同道問的一個問題,中國禪宗的叢林制度還是依佛的戒律,是重男輕女,因此禪宗同其他宗派大寺廟的規矩一樣,沒有比丘尼當方丈的。

過去沒有比丘、比丘尼合住的廟子,叢林就更不可能了。

比丘尼廟子的方丈,還是由比丘掛名出任,但他本人不來。

比丘尼的叢林,極少有開堂說法的,所以比丘尼還是要去比丘的廟子聽法,聽完就走。

比丘在天黑無法趕路的情況下,才準許到比丘尼的廟子掛單,但只準在大堂上打坐,不可入寮房。

禪宗有位比丘尼,法號叫末山,她認為自己大徹大悟了,可以當方丈,就開堂說法。

這在當時是革命性的一件事,在禪宗語錄以外的記載上,很多人像趙州和尚這樣的大禪師,對此事都反對,其中有位灌溪和尚就去找末山尼,態度非常桀驁不馴。

小尼姑通報了,末山尼就讓人去問灌溪,究竟是為游山玩水而來,還是為法而來。

灌溪答,當然為法而來!而且如果問法輸了的話,自愿在你的廟上做園頭(就是管菜園的),種菜三年供所有人吃。

于是末山即刻開堂,打鐘擊鼓,召集眾人上殿。

末山尼升座,就與灌溪展開對話。

他們開始說的一些我們就略過不提,灌溪間:如何是末山景(末山是地名)。

答:“猿抱子歸青嶂嶺,鳥銜花落碧巖前。”

這句話很平常,磨山風景就如此,就是不露頂。

但是他們問答之際可沒有字字推敲,很自然就出來了,開悟的人文字般若就是不同,可以出口成章。

“猿抱子歸青嶂嶺”看來是表面風光,講猿猴抱小猴子的景象,其實是說修道功夫,表示自己已證果,沒有男女相了。

法眼有首偈子:

理極忘情謂如何有喻齊

到頭霜夜月任運落前溪

果熟兼猿重山長似路迷

舉頭殘照在元是住居西

中間一句“果熟兼猿重”,描寫果子熟了,猿猴爬上去摘果子,把樹枝壓彎了;

“山遙似路迷”說深山中愈走愈走不到底,山路崎嶇,常常懷疑自己可能走錯了路。

前面這一路下來,我們討論的有幾個要點。

第一個,是十二年做功夫的問題。

第二個,講生死之間的問題。

第三個,羅漢有隔陰之迷,這有三種情形:一是入胎就迷了,二是入胎不迷,但住胎迷了,三是入胎住胎不迷,但出胎迷了。

我現在再講一下人的生死的問題,但還只是講人道。

天道和畜生道等是不同的。

早年有幾位道友在討論,是否能預知死期,要怎么走。

有一位說,他已經同意將遺體捐給醫院做解剖教學,器官還能再用的話,就移植給需要的病人,這樣最不給自己家人添麻煩。

原來他還是做生意的辦法,當然這樣的發心布施是很難得的。

要講生死的問題會用掉太多時間,我們不能詳細講。

人的入胎要有三緣和合,要有中陰身(普通講靈魂),還要有男性的精蟲和女性的卵子剛好結合。

雖說四大本來空的,但人身難得,沒成道之前,還非要靠這個身體不可。

入胎之際,精蟲要和數億個兄弟姊妹競爭,才能和卵子結合。

佛比喻人身難得,如茫茫大海中一只盲龜,從水下浮上來時,剛好鉆入了一個漂浮在海面上車輪中間的空洞。

人在入胎之際,是中陰身被非常強烈的欲念所吸引,這不是你左右得了的,這個欲念一起,再同這男女有因緣,就被吸引來了,沒有空間的阻礙,這就是業力。

該成為女性的是受男性(也就是將來的父親)的吸引,這一x那就是女胎,成為男胎則是受將來的母親所吸引。

這該生男身或女身,不是你做得了主的。

舍利弗在前面說,怎么自己做不了主,忽然變成了女身,就是這個原因。

所以我們修道做功夫要隨時注意,白天在起心動念處下手,練習做得了主,不要生貪心,嗔心,不要散亂昏沈,不要起慢心,才是修行的第一步。

進一步要連在睡夢中也作得了主才算,否則真一點把握都沒有。但是你不要去試,你拼命想在睡夢中作主,那一定睡不著,因為你不作主才睡著了。

能在夢中醒中都做得了主,就是一念清明,靈明不昧,修行才能算有把握。

這只是講修行,不是修訂,還不算悟道。你們在修行的,不論是什么法門,要知道自己有沒有進步,不要來問我。

你只要問問你自己,在平常起心動念處,能做得了多少主。

比如你忽然遇上很大的刺激,心中很煩很氣,你看看這個氣多少秒、多少分鐘可以過,還是幾天、幾月,甚至幾十年都忘不掉。

假如你這些貪嗔癡能在幾秒鐘馬上平息下去,那已經了不起了。平下去不算,還要作得了主。

大乘小乘修行的路線都從這里開始,然后達到般若智慧的成就,才能完全做得了主。

這做得了主的境界,就是觀自在,真做到了自在。

我們修行一定要注意三界天人表,尤其是色界天的有頂天,又名大自在天,那是絕對自在的,是十地以上的菩薩。

舍利弗問天:汝于此沒,當生何所?

舍利弗問天女,當你離開了這個世界,會去哪里往生?

天曰:佛化所生,吾如彼生。

天女答,一切佛的化身怎么生,我就是那樣生。

在華嚴境界來講,一切眾生皆是佛的化身,我們都是,沒有人是凡夫,也沒有人是佛。一切佛,十方三世諸佛,皆是的化身,代表的是法身。

你們拿的《梵網經》,其中的主佛,盧舍那佛,就代表報身成就佛,他在《梵網經》中所說的戒,是為千佛而說,所以一切凡夫眾生就是千佛的化身。

禪宗也提出: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所以我們往好的方面來說,一切眾生就是佛的化身。

化身是怎么來的?

這境界就和中國固有文化相同,“生生不已”。

以華嚴境界說,在世間說法的釋迦牟尼佛,是毗盧遮那佛的化身,說法的因緣滿了,所以化身就涅盤了,是有生滅的。

但是他的法身是不生不滅的。《法華經》說佛在說法時,地下涌出多寶如來的無縫寶塔,因為佛的頂禮,寶塔開了,多寶如來在其中,請釋迦牟尼佛上來,分半座給他,代表肉身化身各占一半。《法華經》所以是佛法中的大經,因為是修報身成就。

我們此身雖然是幻化,但是這個身上也是多寶如來,還有很多用處,修持得好可以做到即身成就。

當然這很難的,千古以來能修到報身成就的是少之又少。

禪宗祖師當中,有好幾位修到了報身成就,比如臨濟禪師,他三十多歲時就當大和尚,因為太年輕,怕聲望不夠,所以他兩位已經悟道的師兄,克符和普化禪師,還特意去皈依臨濟以孚眾望。

后來等臨濟成了宗派,普化要走了,普化就告訴跟隨他的弟子,自己要在某日在某地入寂。

后來一看去的人太多,就改了一天。

結果還是很多跟的人,但是少了一些,他就再改一天。

如此改了幾次,跟隨的人少了許多,他終于決定可以走了,就自己跳進棺材。

大家抬起棺材時覺得很輕,一望沒有人影,只聽到空中傳來他平時搖的鈴聲。

他這就是報身有成就的。

天曰:佛化所生,吾如被生。

天女說:化身是無往亦無來的,不進也不出。

曰:佛化所生,非沒生也?

舍利弗再問,佛的化身不是此沒彼生的嗎?也就是說在這里入寂了,再去別的世界投胎。

天曰:眾生猶然,無沒生也。

天女教訓他,一切眾生根本沒有生的,沒有此生彼滅的。

我們這一段做了許多補充,講得比較零碎。

現在總結一下,這一段一個是男女相的問題,一個是生死問題。

我們學佛是要了生死,但是一般人有個錯誤觀念,認為了生死就不來了。

你不來是要去哪里呢?出了三界哪還有第四界?

你問了生死還來嗎?“無沒生”,無去也無來。

諸佛菩薩因為了生死,所以敢在三界六道中游戲神通,在生死苦海中度人,沒有來與不來的問題。

我們錯誤地以為了生死的人,他知道時間到了,走了就了了。

這不是了生死,而是修持定力很夠。

所謂了生死,現生修持得定,曉得從這個肉身走了,要去三界的哪一界、哪一道,自己可以作主。

像初果羅漢往生去了欲界天和色界天之間,還要七返人間,才能證得涅盤,還是有余依涅盤。

這是了了分段的生死,生死一段一段的,前生、這一世、后一世。

本來生命是沒有段數,無去也無來,自性本體無所在也無所不在,但是我們沒有見到自性之前,要先了分段生死。

分段生死了了,變易生死還未了,要到了大阿羅漢境界才了了變易生死。念佛往生西方,還是在分段生死中。了了變易生死就不是出胎入胎,而是化身。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