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886章 品《維摩詰經》(44)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886章 品《維摩詰經》(44)

886章 品《維摩詰經》(44)


更新時間:2024年07月10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一切”包括了善法、惡法、不善不惡法,世法、出世法。學大乘道的人要敬事一切,“起除慢法”,除掉了我慢,沒有我,也可以說,一切人、一切事都變成我,我應該替大家服務的。

大家學佛那么久,我慢慢的心理可能還檢查不出來。

連一個白癡都有我慢,但是知識低的人,我慢心還差一點,學識越高的人,我慢就越大,因為又加上了增上慢,自以為了不起,自己就算錯了,也還是對的。

所以學菩薩道的人要先去慢心。慢不是驕傲,慢在內心你看不出來,人的慢心擋住了自己不能成道。

我幾十年經驗看人,有的人對我尊崇得不得了,但是他自己有沒有真的學法?

沒有,都在我慢中,總找一個理由解釋自己的我慢,因我慢引起不精進、心行錯誤。

“于身命財,起三堅法。”人抓得最牢的三樣東西,叫做三堅,就是身命財。

身就是身體,也就是我,是我慢的根本。身體還不要緊,命最要緊,假使你生病了,要把胃割掉一半,否則就會沒命,那你只有割了,身體不如命要緊。財也一樣要緊,要割的時候,趕快去繳費,割完以后會想,真可惜,花了那么多錢。

這三樣東西,一切眾生都抓得很牢。

要能舍,就是真正的三堅法。

“于六念中,起思念法。”大小乘修行法門十個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休息、念安般、念身、念死。

六念就是十念的前六念,請問我們有念念在這中間嗎?才沒有。

就坐在這里聽經,心中也沒有念佛法僧,都在思念別的事,沒有在這六念中起思念法。

“于六和敬,起質直心。”六和敬是我們在團體中最重要的相處之道。

和尚是僧,有時被人故意念成“憎”,成了仇恨的意思。

僧伽就是僧團,出家人謂之僧,修道的謂之伽,出家的團體總稱叫僧伽。

三皈依中,皈依僧是皈依僧伽的意思。

僧團不一定指出家,在家真正發心修持的也算是僧團。

僧團相處有六和敬,就是六個條件,彼此和平相處,沒有鬧意見,互相尊重。

這個敬就是“敬事一切,起除慢法”的敬。

我們從經驗知道,只要幾個人相處,乃至兩個人住在一起,就不得了,別人都是混蛋,只有自己是個好蛋。

人與人相處能夠做到六和敬,然后再擴充到這個社會,就天下太平了。

什么叫六和敬?

第一是“身和共住”,是什么意思?

你可以解釋成:不打架就是身和,沒有一個生病的,四大調和,每人都精神飽滿,無病無痛,彼此客客氣氣。

身也包括面孔,沒有壞臉色給人看也是身和。

中國的大廟子一進山門就看到彌勒菩薩的笑臉,學佛就先學拉開嘴巴笑,先學假笑也好,慢慢神經拉開了,看到人就笑,總比哭好看嘛!

我最怕看到人們整個人繃在那兒,這是學佛的樣子嗎?

一點都不能使人喜歡,我看了就討厭,笑臉總可以吧?

學佛第一步先學中國的彌勒菩薩,肚子大包容大,臉在笑。

這個都學不會就是身不和敬。身不和怎么共住?

身體還要注意衣冠整齊,生活整潔,自己生理行為每一點都要搞得干干凈凈,不使人家討厭我。

最難的是,即使別人做不到,你也要容納他,能做到就不得了。

不但學佛,與同事之間也能夠做到才行。人與人之間就是相處不了,身不能和,因此就不能共同生活在一起。

出家要生活在一起,第一就要學六和敬。

居士也一樣,自己既然曉得缺點,就自己找一個山頭,孤峰頂上,氣吞諸方,不要說人來不到,就連鬼也來不到,那連八和敬都做得到,要發脾氣可以一個人對著樹發,那氣地出了,多舒服啊。

這樣你也做不到!我那時一個人住峨嵋山頂,“通玄峰頂,不是人間,心外無法,滿目青山”,那個境界就是如此,連一和尚他不用。

這六和敬真做到,天下就太平了,齊家治國平天下都做到了。“身和共住”我們誰做到了?

每個人身體都不調和,多愁多病之身,都要別人照應你,你照應不了別人。

所以佛說多拿醫藥布施,他生他去世就無病無痛。

我就有這種同道人,活了七八十歲,從來不知道什么叫傷風感冒,健康得不得了,也不學佛學道,不知道多值得羨慕。

六和敬第二是“口和無諍”,不講傷害人的話,即使罵人也要有罵人的藝術,而且還要看對象。

舉過例說:像我罵陸居士罵了幾十年,可他從來不生氣,再怎么大聲罵他,還是一張笑臉,我真佩服他。

他對我是口和無諍,這難啰!你觀察這世界上很多人的長處是值得學習的。

在同道中有的人嘴就不和,本來很好聽的話,他講的就不好聽,真奇怪了。

再不然,那最厲害的故意找些好聽的話說,但是那些話一聽就曉得,很討厭。

這口要和是要會講話,三言兩語就可以把人家的意見調和了,這是高度的道德修養,是很難的。

但是這個口業也是修來的,你前生沒有修口業,口德不好,你越勸,人家越要打官司。

有的人一來,罵了兩句,“搞什么名堂!不成樣子!吵個屁!我請你們吃飯去”,別人就不吵了,毫無道理的幾句話,也就解決了。

這就是他前生修口業,有威德。

所以要修口德啊!這是其一。

其二,嘴巴上吵來吵去沒有什么事,一句話空的嘛,卻抓得好緊,心里生氣好幾天,不只把臉氣綠了,還氣烏了。

尤其兩夫妻之間的爭吵,到我這兒來訴苦,我肚子里都打好分數了,兩個都不是好東西。

為什么?口和就無爭論嘛!

不過你們在勸夫妻不和的時候要注意,他們講另一半的不是,你可不要附和,他們回頭和好了,就會說起你這個中間人的不是了,這是實際的例子。

口要和才無諍,這就是修行嘛!你不要以為是空話,你只會南無有什么用?

所以大家要反省,有幾個人是隨和的?

同我一樣,一開口就使人討厭就糟了。

第三是“意和同事”,我們處在日常生活要注意,嘴巴不和還容易,有時口里說點假話,唉呀!我對不起,抱歉……

可是肚子里卻梗著,這會梗出病來的,真的喲!病癥就是與生悶氣有關的。

非常內向的人,你打他都不放個屁的人,然后臉上發青發烏,在里面生氣,將來百分百得病癥。

另一種是脾氣非常大的,也有肝病的嫌疑。

中國人肝病特別多,就是喜歡在心里頭生悶氣。

因為這個民族很奇怪,表面上有個假面孔的,裝作沒事,心里卻生悶氣。

意如何做到和,不但和,而且要能與人同事,能與人共同生活。

家庭也是如此,你看父母與兒女之間的意見會相同嗎?絕對不會。

現在講代溝就是意不合,意和就沒有代溝了。第四是“戒和同修”,這個戒不但是戒律,也包括生活上的習慣。

譬如愛干凈的和不愛干凈的,就不容易處在一起。

像我是非常愛干凈的,而且愛整齊,我的東西不喜歡別人亂動亂放,有人拿了不好好放回去,我就心里討厭,這就是一種不和。

但是真碰到了,又能怎么樣呢?

真把我東西搞亂了,你斜眼一瞪,他笑一笑,也算了,你就要想,這東西最后是會壞、會沒有的,就沒有事了。

所以戒和才能夠在一起同修。戒和,照一般的解釋是大家的戒律一樣的好,這怎么可能嗎?

好,差一點。

差一點好一點要能和最難,你看六和敬除了和還有敬,敬就是要尊重人家啊!這樣才能共同修行。

第五是“見和同解”,見就是意見觀念,人與人之間意見會不同。

不要講別的,沒有一對夫妻的意見完全是相同的,但也因為兩人的面貌不同、個性不同,才能結婚,完全一樣是不能結婚的,結了婚會早死一個。

吵吵鬧鬧的反而可以吵一輩子,吵完了又沒事了。

這種情況我看得多了,如果一直吵架的老伴走了,剩下的一個沒有吵的對象也就差不多了。

見和是見解相同,如何溝通來達到見和是很重要的修行。

第六是“利和同均”,利不只是錢,連睡上下鋪的人之間也有利的問題,這是個比方。

利害關系之間能夠和平相處是同均,平等平等。

發揮起來也包括社會問題,這六和敬在佛經中是應用在僧團的生活上,實際上你們想想看,擴充起來,齊家治國平天下都在其中。

你們天天要寫佛法的文章,就不曉得發揮,把六和敬這么偉大的佛法,只用到僧團中,太可惜了,這是佛的真正教育法,天下太平的大法。

現在問你們一下,六和敬從哪里做起?……

還是算了,我幫你們答吧!

六和敬有兩層意思,要先從內心做起,身、口、意從個人自我做起,戒、見、利從行為擴大,由內而到外,人人自動自發,這是真民主,真自由,也是真佛法。

這些大文章不去寫,一天到晚鉆牛角尖,做什么學問?

世界不能和平,主要問題不在政治制度或是學術文化,而是在每個人內心能不能和平。

因為做不到此心的和平,此心不能了、不能度,要想求家庭、社會、國家、天下能夠和平,那是永遠不可能的。

這是人類文化的大問題,所謂人類文化,包括了一切宗教、教育、哲學、政治、社會、經濟、軍事,等等,不只是博物館的古書,或是什么歌舞才算文化,文化包括了整個人類的生活和習慣。

如果六和敬能做到了,也許這個世界就能夠太平。

但是很難,坦白地說,連所有的宗教團體,人與人之間相處,都做不到六和敬。

如果有任何的團體可以做到六和敬,他們就值得我們頂禮膜拜,可以稱作是真正的僧伽。

《維摩詰經》上告訴我們:“于六和敬,起質直心”。

人怎么能做到六和敬的要求呢?

《維摩詰經》說:“起質直心”,質是樸實,老老實實,不虛偽不作假。

直,是不轉彎,不整人,不害人。

質直心就是樸實、不彎曲的心。

有些同道講話常挨我的罵,他說起事情來不直,轉了半天的彎,本題都沒說到,我又忙,其實一句話就說清楚了嘛!又有的人喜歡講些討好的話,有彎曲心,我一聽就知道。

不需要向上討好,因為要討好,常常會做錯了事。

什么是質直心?你們自己的心理都檢查不出來,常在起心動念的下意識里另有目的,這是阿賴耶識帶來的,也就是業力,自己都不知道,因為無明嘛!假使你能找得出來,就是修行人了。

“于六和敬,起質直心”,你因為依六和敬修正自己的行為,就能漸漸地生起道心。

“正行善法,起于凈命。”要如此自處,如此處于團體中,才是正行善法,這叫作正行法門。

早晚課一開始都叫你修《華嚴經》的凈行品,凈行做到了才是凈命,生命才是清凈莊嚴。

這些都是道德的完美CD是法布施、法供養,都是修法啊!

你以為要用密宗的方式傳你個咒子,教你個手印,你嗡啊嗡地念才是嗎?

這些密宗方法我多得是,但是我一概不用,也不傳,這都是小法,大法都在這兒了!

什么才是真正的密法?

做不到,聽不懂,就是大法。

有形的密法很容易,像我們把千古不公開的密宗手印都印出來了,每個手印都是手語,就像是聾啞人使用的,我們用來和菩薩通話,但是這些是密教,而不是密法。

真正的密法就在顯處,在明顯的地方,可是你不懂。

手印是修法,結了手印,至少你的手被拉住,就不做壞事了,十根指頭就是自己生命上十條大的雷達網,可以跟法界菩薩相通的。

當然有些人指頭生得短,有的手印把指頭扳斷了也結不起來,這也很苦。

那什么是正行?

以大乘菩提道來講,正行是很難的。

你拜佛算是正行嗎?

不是。

吃素算是正行嗎?

不是。

守戒算是正行嗎?

不是。

六度萬行算是正行嗎?

也不是的。

戒定慧算是正行嗎?

都不是的。

三十七菩提道品算是正行嗎?

都不是!

沒有一樣是的!什么才是?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悟到了本來自性清凈,無修無證,那才是正行。退回來說,什么是正行?什么是真正的修行?三十七菩提道品中的八正道才是正修行。大家不要以為自己在修行,誰在正修行?除了十方三世諸佛菩薩以外,沒有的。我們只不過能說是在學習正行,譬如拜佛、吃素、六度萬行、戒定慧都是修行的加行法,一切都是加行法而已。

再講善法,善法是證得菩提,起心動念無一不善。真正的善法是凈土,內在心的凈土,外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凈土。「正行善法,起于凈命」,因為正行善法,我們的生命活在世界上才算是凈命。這個世界叫做五濁惡世,五濁中有一濁是命濁,所以不是凈命。能把我們的生命,還不只是這個身體而已,轉成凈命,只有靠正行善法。五濁惡世是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

“心凈歡喜,起近賢圣。”

接著上面一句,“正行善法,起于凈命”,能做到,于中起歡喜心,親近善知識,就是親近一切有成就的圣人、賢人。

在中國的儒家文化里,孔子是圣人;孔子的弟子三千人,其中了不起的有七十二賢人。

佛法的圣賢有三賢十圣,三賢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做到這三位才夠得上佛法所稱的賢人。

十圣是初地到十地菩薩,十住之前有十信,那還是預備班。

三賢是修菩薩道的資糧,有了累積資本才可以開始修行。

十地是正位。

好了,這個里頭一共分五十幾位,等于是五十幾層次,我們還在門口沒進來,十信都不夠。不要才學了幾天佛就“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傲慢起來了,那是釋迦牟尼佛,不是你。

要想親近善知識有一個條件,要心凈。但你的心不凈,不是上面所說的“質直心”,是說你的心都有所夾帶。

好像很多人學佛打坐,目的是身體好,那你去吃藥去運動不更好嗎?

動機不對,有所夾帶,認識不清,做不到心凈。

怎么樣叫凈心?

就是善念不起,惡念也不生,念念清凈,念念在空,修凈與空的三昧,引起自心歡喜。

我常說你們不要成天繃緊著臉,要學中國的彌勒菩薩像,一臉笑容。

有一副對子最好的,你不要只把它當文學,它就是佛法,“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你做得到嗎?

“開口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我們就可笑啊!

講什么《維摩詰經》啊!

道家也有兩句話值得參考:“神仙無別法,只生歡喜不生愁”,每天都是歡喜的,自然陽氣充滿。

你縱然好像是起了歡喜心,只是凡夫的歡喜心,是親近不了善知識的。

在心境中有充滿法喜的歡喜心境界,才可以隨時隨地接觸善知識、親近圣賢。

很多同道修法、拜佛修持很久,好像諸佛菩薩都沒有感應。

當然不會有感應,因為你沒有做到心凈的關心。

就是子女向父母親討點錢,也得說幾句好聽的。

俗話說,“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嘛!

這雖是笑話,但是我們自己反省,一天之中能有幾分鐘幾秒鐘,對佛法起了歡喜恭敬心?

沒有吧!可能在家人反而比專門修行的人還恭敬一點,為什么?

在家人是用做生意的心理嘛!

他忙了一天然后燒枝香,那一下是很誠心的,要發財、兒女好……

我要是菩薩就不理他,本錢花得太少了嘛!用不敬的心理來求感應是行不通的。

“不憎惡人,起調伏心。”學菩薩道的人,上要親近善知識,下要“不憎惡人,起調伏心”。

對壞人也要慈悲他,憐憫他,即使這個人真正不好,也不要憎恨他。

學佛不是要度一切眾生嗎?善人固然要度,惡人更要度了。

好人要愛護,不好的人更值得憐憫。

調,是協調,伏是降伏,使他轉成善心。

你看在大叢林下,佛菩薩的蓮花座下是些什么人在呢?

當然它是表法,都是些金剛、餓鬼、死尸、毒蛇,尤其是密宗的畫像更是如此,蓮花寶座都靠它們扛的。

萬一我成佛了,這可是假定這么說的,我都不忍心讓你們這些弱不禁風的善人來扛蓮花座,我就需要他們這群很勇猛很壞的來扛。

你看佛像就懂了,就悟道了,因為世界上有壞人,所以要佛來教化他們。

沒有壞人,要他來成佛干嘛?

要了解這個精神,佛菩薩的寶座下面都是惡鬼扛住的,決不是善人來背的,你們善男子善女人還是回去吃飯,打坐睡覺吧!

“以出家法,起于深心。”出家是為了證得菩提成佛,因為出家所以能擺脫世俗很多的障礙和拖累,能夠專心一致去修法,找出自己的本心,而起深心。

可是大部分人出家是偷懶法,逃避現實,當然偷懶法也是八萬四千法門之一法,真的,不是說笑,你看有好幾個禪宗祖師都是以懶法成道的,但是你沒有那個本事學。

為什么要出家?是為了起深心。

這個深心在佛典上經常出現,《楞嚴經》的偈子:

首楞嚴王世希有

銷我億劫顛倒想

不歷僧祇獲法身

愿今得果成寶王

還度如是恒沙眾

將此深心奉塵剎

實則名為報佛恩出家不是讓你來偷懶的。

什么是深心?

非常值得研究。

一般在家的大學者,好像歐陽竟無、熊十力師徒,我與他們是忘年之交,還有好幾位,包括王恩洋、呂秋逸等人,他們雖然是在家人,可是終身不娶,所以他們學問成就是這樣扎實。

出家法不要講戒律了,用中國道家的觀念,黃石公的《素書》所講:“絕嗜禁欲、所以除累”。

為什么要出家?

也就是要離情棄欲,離開世間一切情感的困擾,拋棄世間一切的欲望,這樣就擺脫了一切拖累,可以專心一致用功。

講到出家的大師,像是太虛法師,我年輕時都見過的。當年我們學佛,比你們這些人調皮多了,你們是希望他們離開遠一點。

我們當年碰到這些真修行的法師,不顧一切,敢在大街上就跪下來拜。

但是當時對太虛法師,雖然他盛名傳遍世界,我們看到他卻是不理的,覺得他只是講講佛學的,沒有修持。

一直到了后來,我才跟我的老師講,“先生啊!我們看錯他了,太虛法師是有修持的。”

老師還把胡子一拉,“哦?真的啊?你有何所見?”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太虛法師坐馬車回京都,京城歡迎他的人真是人山人海,很多還是很有地位的人,是他的弟子。

他威風也大了,連京都國府林森都親自拿著香,率領文武百官跪在碼頭迎師父下船。這些大法師受人尊敬擁戴,真是菩薩各有各的眷屬。話說太虛法師,乘火車一到南京,他老先生下了車尿急了,不管前面的軍民男女人等,轉過身把袍子拉開就小便,狀若無人,尿完了旁邊跟著的人就對他說:「師父,他們都來歡迎你的。」他說:「噢!好!阿彌陀佛。」我看到這一點,心想,哎喲!這位和尚不得了啊!他對這所謂的榮耀沒有動過念頭,他無所謂,管你那么多男的女的,袍子拉開來就屙尿了。有些老太太女居士都不敢看,他可自然得很。你不要說他得什么大定,就算是個昏沉定也不得了啊!目中無人,都空了。這是一,因此我就開始注意了,覺得過去多年對他的成見太深了。

太虛法師的左右不用小和尚,也不擺威風,他一輩子那么多著作,全部精神都在佛經上,真是發起深心的。他旁邊只用兩個在家人,那時候叫茶房,現在叫服務生,他給人家薪水的。那么多人來皈依他,膜拜他,都要給供養,他一輩子持戒律不摸錢的,都是由茶房捧進去了,太虛法師決不會到后面問茶房收了多少錢,用出去的也問都不問,這都是我們所見到的。

講這些故事給你們聽,不要說他的修持如何,就算不修持,他晝夜都在經典上,在佛學的學理上專修,就了不起了。所以,「以出家法,起于深心」啊!不只是你們,許多國內外的教授來了這里,我都把他們當小孩子,不只是年齡,也是學識,為什么?現在人讀書做學問,都沒有發起深心。學佛更是要起深心,也就是戒定慧三學都要深入。例如你們都受過戒的,我只要一考你戒,就絕對答不出來,你二百五十條戒都背得出來也還是不懂戒,為什么不去研究大藏經的律藏?古人說:「為求無事披袈裟,披了袈裟事更多」,為什么事更多呢?更要精進,晝夜專心一致在求道,找出這個深心來。出家人不清楚這個觀念的,就是在逃避現實,非出家法也。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