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854章品《維摩詰經》(12)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854章品《維摩詰經》(12)

854章品《維摩詰經》(12)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11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作者:→

熱門小說

資財無量,舍諸貧民”,維摩居士資財無量,財富多得不得了,沒有限度,像是有個聚寶盆似的。講到維摩居士“資財無量,攝諸貧民”,一切的窮人都救濟,這是他布施的功德。

“奉戒清凈,攝諸毀禁”,維摩居士雖然是在家人,但是他奉守一切出家戒律,不會犯戒。

“以忍調行,攝諸恚怒”,以最高的忍辱修養,調伏自己的心理和行為。忍辱而沒有嗔恨心,輕微的怒是恚,再發怒、真正嗔,也就是恨心了。有嗔恨心的人可能會墮入畜生道,因為他所有的神經肌肉都帶一種恨意,很嚴重的。

“以大精進,攝諸懈怠”,我們學佛的榜樣就是如此,晝夜都在大精進,隨時都在努力,對自己不松懈,沒有懶惰怠慢。

“一心禪寂,攝諸亂意”,他的心永遠在禪定的境界中,寂滅清凈,在任何的情況下都不亂。

“以決定慧,攝諸無智”,這是般若智慧的成就,他智慧力之高,對無量法門有決定性的判斷力,無智的人到了他這里都變得有智慧了。

上面這一路經文講的就是六波羅蜜門,原文說:“資財無量,攝諸貧民”,就是布施的意思。因為經典講究文學的境界,兩句一對排下來,很美。所以看《維摩詰經》,文字好像都懂了,觀念都沒搞清楚,中文程度不好,佛經禪學都看不懂。如果加一句,成為“資財無量,攝諸貧民,是布施也”,就清楚明白了。

大乘道為什么講六波羅蜜?是為了這六個大方向的成就。因為布施,可以攝諸窮苦的人,免除他們窮困的痛苦,這就是度人。因為維摩居士資財無量,可以救助世上的窮苦人;因為他持戒的成就,影響了旁人不犯罪;因為他能忍辱,不會發脾氣生嗔恨心;因為他修精進,就不懈怠不馬虎;因為修禪定,心沒有散亂;因為修般若成就,對天上天下一切事無所不知。學佛學六度,為的就是這個,不是空口說白話。下面是我們在家居士要學的榜樣。在家身出家心行為美。

“雖為白衣,奉持沙門清凈律行”,白衣是代表平民的意思,相對于做官或出家的人而言,中國的出家人穿緇衣,是染了不漂亮顏色的布。我有時寫信給出家人,具名的地方就寫白衣,就代表我是在家俗人,因為我也不好自稱是他的弟子。維摩居士雖然是在家人,但能夠奉守出家人的一切戒律的行為,心是出家的。

“雖處居家,不著三界”,雖然表現是在家人,心已經跳出三界,一切不執著。

“示有妻子,常修梵行”,雖然與在家人一樣,有太太和孩子,可是一直修的是清凈行。

“現有眷屬,常樂遠離”,本身有許多眷屬圍繞,像是父母、妻子、朋友、學生等等都算,可是他的修行境界是不會留戀這些的,已經超越了。好像我跟老朋友說,兒女大了,就不要再牽掛了,互不相欠,也不要指望兒女回報,否則你下輩子可能變成兒女的兒女來還債。也有朋友為兒女不孝而愁,我便勸他們看開些,社會上年輕人一定有好有壞,不可能個個都好,也不要要求自己的子女一定全都是好的,總要分擔一些吧。自己家里樣樣都要好的,不是菩薩道。別人的苦難我們挑一些,這也是回向。

“雖服寶飾,而以相好嚴身”,常有些人向我說某某女人已經學佛了還打扮那么濃。我就說,這有什么奇怪?難道學了佛就不顧形象,使一切眾生不愿親近你嗎?你看觀世音菩薩打扮得多好看,頭上掛的,手上拿的,都滿了。菩薩要相好嚴身,不要使人討厭,并不是為了漂亮。維摩居士也帶珠寶,不是為了誘惑人,是要莊嚴這個身。我們人的身體太臟了,把皮剝下來里面又臟又臭!所以要莊嚴身,但是心里不要執著。

普通凡夫打扮都是為別人看的,漢武帝有一個愛妃生重病,武帝去看她,這妃子硬是把臉遮起來不給武帝看,侍女問這妃子為什么,她就說皇上寵愛自己,是因為愛自己的容貌美麗,如果把病容給皇上看了,不但自己要失寵,連自己的家人往后都會失去照顧,就是這個道理。

“雖復飲食,而以禪悅為味”,在家人當然要吃要喝,但是一切的飲食營養是為了自己得道用,如果吃了反而妨礙自己學道就不吃了。

“若至博奕戲處,輒以度人”,維摩居士也進出賭場,也下棋,也去娛樂場所,但是他去這些地方是為了方便教化度人,在那個場合仍然還在布施持戒。這不是你們所做的,尤其你們出家人,要懂這道理。

“受諸異道,不毀正信”,學了一切外道,同外道都有來往,但是以佛法的正信教化人。

“雖明世典,常樂佛法”,世典是世間一切學問,他沒有不會的,但是他真正的中心是修佛法,是大乘道的居士行為。

“一切見敬,為供養中最”,因此維摩居士到任何場所都最受到尊敬,受人供養。另一個意思也可以說,維摩居士自己對待一切眾生,都是以最尊敬的心,沒有看不起任何人,都是在以法供養。“執持正法,攝諸長幼”,他堅持修正佛法,毫不馬虎,就是我常說的:寧可將身下地獄,不把佛法當人情。一講到佛法,毫不客氣,沒有人情講的,不對就是不對。同學在這里常挨我的罵,但是一旦離開這里了,偶爾回來,我會客客氣氣地當他是客人。不論是什么人,真是學佛法的,我尊敬你供養你,若是冒充的,決不理你。

“一切治生諧偶,雖獲俗利,不以喜悅”,維摩居士也做生意哦!一切謀生的事業都來,所以養了那么多人,像寶積菩薩這些人,不做生意,錢哪里來?諧,是描寫他談笑輕松和諧的樣子。偶,是什么都來。但是賺了錢也不會高興,都是為眾生賺的。

“游諸四衢,饒益眾生”,他外出游玩,隨時隨地都在做利益別人的事,到了哪里,哪里就沾他的光了。俗話說“龍行一步,百草沾恩”,就是這個意思。

“入治正法,救護一切”,他在所住的毘耶離城等于是當地的老大,盡量愛護犯錯的人,重的罰減輕,輕的罰取消。如果居士從政或者執法的話,要有智慧,但是不能一味的慈悲,慈悲生禍害,方便出下流。

“入講論處,導以大乘”,到了講論處,他會用種種的方法,引導人走入佛法的大乘道。

“入諸學堂,誘開童蒙”,到了學堂,會用誘導的教育教導不懂事的孩子們。

“入諸酒肆,能立其志”,他也去飲酒場所,有酒德,喝酒心不醉亂,因自己的清醒,能使酒徒不沈迷,能自救自拔。

在這里我就把它標題為維摩居士行為的美,你會怎么標題呢?你不要把這一段理解成了贊嘆維摩居士的德行,其實這里每一條都是我們學大乘佛法要引為榜樣、引以為鑒的。不然......還是......你還是你。在家學佛戒律的榜樣都在這里了,沒有一點要你做個面有菜式婆婆媽媽的人。

像有些年輕人一來就要行跪拜禮,你有恭敬心一進門就看出來了,打個招呼就好了嘛!不需要來這個,害我還得跪著還禮。你規規矩矩學佛,好過跟我磕頭。你成了佛我還來拜你。我一輩子不受人跪拜,因為我受八關齋戒,不坐高廣大床,這都是沙彌戒、比丘戒的基本,不坐上位。我講經白衣升座已是不可能了,所以我一定擺個佛像在前面。你們是拜佛不是拜我,這樣一來有人來磕頭我也不在乎了。

《維摩詰經》沒有一點形式主義的味道,真正大乘道不用裝起那個學道的樣子,有的人一臉佛相,滿口佛話,一身佛氣,進了房間把空氣都染污了,我最怕這種人。當然不只佛教徒如此,我看到這樣的基督徒同樣害怕。有一次有幾個基督教徒到我家門口,講了兩個鐘頭還不停,我已經忍辱波羅蜜吃了好幾個了,只好寫張條子遞出去,上面說:上帝不要騷擾別人的安寧。他們看了只好走了。人家問我遞了什么條子,我說是道教張天師畫的符,只有他懂我懂。所以,不要搞這么多形式,反而引人反感。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