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839章 宦海風雷(3)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839章 宦海風雷(3)

839章 宦海風雷(3)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28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對外方面,唐太宗采取積極防御、以戰止戰的策略,以及用羈縻與武力的方式安撫四方。隋末唐初之際,北方厥汗國十分強大,時常南下侵擾,并且介入中原各勢力。唐朝初期百廢待舉,626年厥突然襲擊長安,率軍抵達距離長安不遠的涇陽。對此唐太宗親率高士廉、房玄齡等在渭水隔河與突厥可汗對峙,定下渭水之盟。

之后,唐太宗積極對付突厥,挑撥頡利可汗與突利可汗的關系,以及突厥與周圍諸部的關系。627年藩屬薛延陀、回紇、拔也古、同羅諸部因為不認同頡利可汗的政令與改革國俗,紛紛脫離,改立薛延陀部為可汗,突利可汗也歸降唐朝。628年朔方人梁洛仁殺盤踞夏州的梁師都,歸降唐朝。而厥在分裂后又遇到大雪侵襲,牲畜大多被凍死餓死。629年李靖率騎兵奇襲攻滅厥,隔年北方各族入貢長安,諸民族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635年派李靖攻占吐谷渾,657年派蘇定方西征攻下西突厥汗國,641年派文成公主與吐蕃贊普松贊干布通婚。這些都穩定唐朝與西方各國的關系。

貞觀時期國家安定,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貞觀之治”。

貞觀四年(630年)一斗米不過三、四錢,全年死刑犯僅二十九人。其政績的總結《貞觀政要》成為日本和新羅帝王的治國教科書,亦為后世君主模仿學習的對象。

唐太宗主政期間,發生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內斗。所以唐太宗廢李承乾,逐李泰,改立晉王李治為太子。

唐太宗李世民下令修葺洛陽城,號稱洛陽宮。他曾三次來洛陽處理政務及外事,在洛陽宮居住二年之久。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高宗李治即位。永徽六年(公元657年)一同來到洛陽,在此處理國家大事,以洛陽為東都。實際上唐朝的都城已從長安遷徙至洛陽了。唐玄宗在位44年,都洛陽10年。安史之亂之后,唐中央的權力大大削弱,節度使的權勢越來越大。公元904年,宣武節度使朱溫,發兵長安,挾持唐帝(昭宗)遷都洛陽。公元907年,朱溫廢掉唐帝(哀宗),唐亡。此后,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唐朝時期,東西洋并重,洛陽與長安都是世界上的名都。唐朝都洛陽的有唐高宗、中宗、睿宗、玄宗、昭宗、哀宗6帝,前后30余年。

唐太宗去世后,李治即位,即唐高宗。此時唐朝承繼貞觀之治,國力鼎盛,史稱永徽之治。當時尚有宿將如李勣、蘇定方、薛仁貴等,名臣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對內持續推行均田制,選用較低級但有才能的官吏。對外于659年消滅西突厥,疆域西擴至咸海與阿姆河一帶,設立安西都護府于碎葉城。并且于蔥嶺以西設置十六個都督府,讓吐火羅葉護、訶達羅支國王等等中亞君主兼任都督。在東方,與新羅聯合滅掉東北強國高句麗和百濟,并白江口之戰擊敗日本援軍。唐朝在朝鮮半島建立安東都護府,也間接促使新羅統一朝鮮半島。

高宗中期以后,政權逐漸由皇后武則天掌握。武則天原為太宗時期的才人,太宗死后被高宗招入宮中。她在權力斗爭中獲勝,被立為皇后,史稱“素多智計,兼涉文史”。656年起,高宗因健康原因,許多政事都逐漸交給武則天處理,武則天成為最高統治者之一,與高宗并稱“二圣”。高宗去世后,太子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因為與中宗不和,武則天不久將中宗廢為廬陵王,改立四子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

武則天平定徐敬業的反叛后,于690年廢睿宗,即皇帝位,改國號為周,即武周,定都洛陽(號稱神都),改立李旦為皇嗣,成為有史以來唯一的女皇帝。

在武則天掌權與稱帝的期間,國家較貞觀時期有更大的發展。均田制的繼續推行發展農業生產;科舉制度進一步完善,開創出殿試和武舉。武則天打擊自北周以來的關隴集團,大力提拔科舉出身的官員,時稱“北門學士”,很多是來自關東與江南的士人。并且大力提拔人才,如狄仁杰、姚崇等名臣將領。

文化藝術亦有所進步,當時佛教大興,武周時期的佛寺興建頻繁。

但武則天執政的另一特點是強力控管,主要有嚴厲鎮壓徐敬業等反對派、屠殺唐宗室親王與支持唐朝的大臣將領。鼓勵告密,暗中監控官吏、諸侯,以及推廣酷吏制度。扶持武三思、上官婉兒等黨羽。

武則天晚年,聽從狄仁杰的勸告,重立李顯為太子,改立李旦為相王。張柬之說到這里,一定禪師插話道,“聽說當時除了狄仁杰的勸告,還有張柬之等文臣。”

張柬之:“對,大師說得沒錯。”

一定禪師繼續說道:

705年武則天病重時,宰相張柬之與將領李多祚等人擁太子李顯發動政變,他們殺女皇的男寵張易之兄弟,逼武則天退位。中宗李顯重祚,唐朝復辟,封其弟李旦為安國相王,其妹太平公主為鎮國太平公主。

中宗統治經驗頗為缺乏,在位時政治腐敗,貪墨成風。他受到韋后、女兒安樂公主和武氏黨羽武三思等人迷惑,將功臣張柬之和敬琿等人全部流放誅殺。韋后與安樂公主野心勃勃,想要成為武則天第二。他們與上官婉兒聯手迫使太子李重俊發動重俊之變,重俊最后事敗被殺。

710年韋后和安樂公主毒死中宗,立溫王李重茂為帝,即殤帝,并且打算加害相王李旦。李旦之子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的協助下發動唐隆之變,誅盡韋后與武氏勢力,擁立睿宗李旦復辟為帝。睿宗復位后,立其子李隆基為太子,同意其妹太平公主干預政局,雙方時常發生權力斗爭。

712年睿宗決定禪讓帝位,太子李隆基即位,即唐玄宗。但是玄宗宣稱太平公主又準備用羽林軍兵變。隔年,玄宗發兵殺太平公主與其黨羽,唐朝自武則天以來的女主政治,至此結束。

唐玄宗時期可分為開元與天寶兩個部分,其中開元時期的政治比較清明。當時,唐朝政治日益敗壞,唐玄宗提出以武、韋為戒,以貞觀為榜樣,作為執政的指導思想。他先后任用姚崇、宋璟、盧懷慎、張九齡與韓休等賢臣,并且廣納諫言。例如采納張九齡的建議,將京官中有能之士外調為都督刺史以訓練行政能力,又將有為的都督刺史升為京官。增進中央與地方的溝通、了解和信任。裁減武周中宗時期的員外官等冗官,精簡機構以便節省開支與提升行政能力。

嚴格執行法律,抑制權貴,就算是皇親國戚犯罪,也繩之以法。對于穩定社會秩序產生良好的影響。加強執行均田制,打擊土豪。發展農業生產,興修水利,擴大耕地面積,大大提升農業生產力。

對外方面,改善與吐蕃、厥、契丹與奚的關系,推行和親政策。

聽從姚崇與宋璟的建議,從事邊防軍務,并且避免與外族發生戰爭。這些措施使唐朝進入第二個全盛時期,人口大量增長,物產豐富,史稱開元之治。

相關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