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706章 驚喜連蓮(7)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706章 驚喜連蓮(7)

706章 驚喜連蓮(7)


更新時間:2024年03月09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作者:→

熱門小說

之后的幾年,石門茶園肩并肩帶領著全體農戶一路高歌奮進,當初小小的一間茶場,已經變身成為“新州縣天露山石門茶園集團有限公司”,成長為一個區域性品牌。

阿妹在公司的這些年,集團公司茶業的規模繼續擴大,但農民的種植技術仍不足以使公司發展得更好更快更穩定。

為了確保合作掛鉤戶取得的經濟效益,阿妹與阿爹不謀而合,兩人默契地意識到:公司要發展,必須要有先進的種茶技術,而且要先行。

然而,阿妹與阿爹的想法并沒有得到我的認同,因為,引進科技意味著大成本的投入。

這一次,又是阿爹堅定地站在了阿妹的背后,頂住我的反對壓力。在阿妹與阿爹的堅持下,公司很快便建起了漂亮的每個單位一房一廳的“專家樓”,準備筑巢引鳳。

幾經周折,阿妹終于成功邀請種植茶樹相關專家,以技術入股的方式加盟集團。這一年,阿妹毅然拿出公司5的股份換取對方的技術支持。

無疑,此后公司的發展,證明了與專家的合作,為公司的快速擴張提供了動力。

專家的加盟使公司的發展如虎添翼。請專家前,公司年純收入是30萬元左右,可請專家后,年純收入馬上達到70萬元以上。扣除3.5萬金請專家費用外,凈賺66.5萬金。這個成果,讓原本認為自己太吃虧的我心悅誠服。

從此,阿妹在集團內的威望日益高漲。

“那后來,您阿妹又怎么樣了?”神會不知就里,鬼使神差一般,竟問起了六祖惠能大師一見到梁金輝就想問而一直避而不敢問的這件事來了。這真是:那壺不開提那壺了。

梁金輝見問,猛地打了一個顫,向著田排村那個方向凝視,過了好一會,才“唉!”地發出一聲哀嘆,痛苦地看向六祖惠能大師,終于忍不住把埋藏在心里已久的話對著六祖惠能大師抖了出來——

怨只怨,阿妹心慈本性善良,助人為樂,她明知王天豹喜歡她,追求她,托三姑六婆上門向阿爹提親,都遭到我妹拒絕。但這個王天豹不死心,借口說他想開一間絲綢紡織坊,請阿妹幫他策劃一下。

阿妹經不起王天豹的再三懇求,最后還是把伯母教她的那套紡織技術傳授給了他,幫他辦起了王天豹絲綢紡織坊。

就是這個王天豹,得寸進尺,又死纏爛打要阿妹幫他牽線搭橋,和合浦縣那邊李老板合作共贏……

如果不是這樣,阿妹也不會在一次坐船返回途中,遇上十二級臺風,也不會杳無音信了……

梁金輝說到他妹妹遇害這里,一時悲從中來,喉頭哽咽,“嗚嗚”地失聲痛哭起來……

神會忙不迭地向梁金輝道歉:“金輝叔,恕神會年幼無知,觸及到您的傷心事了。”

“非關您事,請大師不要自責了。”梁金輝安慰了一會神會后,又說,“這都好像是冥冥中早已注定的,誰承想,我們都成家后,我家媳婦生了個兒子,王天豹家的媳婦生了個千金,長大后,我們由仇家變成了親家。”

“怪不得一見到阿英,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那次你們兩個村寨因我放生了梅花鹿,發生爭執,那個手執鋼叉指到梁金蓮眼眉頭的那個王天豹來;又見阿英穿著的衣服的布料挺眼熟的呢。”六祖惠能大師感慨地說。

“阿能哥、神會大師!我們往前走吧。”梁金輝適時地說。

“金輝叔,您是我師父的義弟,請不要再叫我大師了,叫神會或叫阿會,這樣更親切一些。”神會謙恭地說。

梁金輝道:“好、好、好!就叫阿會,叫起來又順口,又親切。”

天門茶園的每一處,每一棵花草樹木,似乎都有故事,都深藏著底蘊深厚的禪宗文化神韻。

六祖惠能大師無意間發現,天門茶園石道沿線栽種的都是以菩提樹為主打特色的樹種,便開口問梁金輝道:“阿輝賢弟,為何這石道沿線栽種的都是菩提樹種呢?”

梁金輝道:“阿能哥!是這樣的,當時在天門茶園石道栽什么樹種這個問題上,開始時,我和阿爹、阿妹都是想種梅花樹的。誰知就在當晚,阿妹做了個奇怪的夢,她夢見一位長者對她說,五十多年前,有一得道高僧以菩提明鏡的偈語向世人展示出他對禪宗最高境界的領悟;五十多年后,有一高僧又以“菩提明鏡”的字眼追憶一代宗師和他的哲學典故。因此,阿妹提出從天門茶園石道沿線改種以菩提樹為主打特色的樹種,供游人漫游時欣賞石道沿途風光,親身體驗天門茶園濃厚的禪文化氛圍,讓人在不經意間悟出禪機妙理,找到內心深處久違的快樂。

“讓人在不經意間悟出禪機妙理,找到內心深處久違的快樂”?這句似乎虛無的話,竟然使六祖惠能大師也在不經意間悟出了“看破、放下、自在”的禪機妙理,內心豁然開朗,頓時放下了剛才困擾著神會無意中的一問,問來令人掃興的煩惱,找回了往日的快樂。一如眼前石道旁邊那密密叢叢含蕾吐蕊的花草,有人欣賞它要努力地開,沒人欣賞它也要努力地開。“錦衣夜行,孤芳自賞”,又何嘗不是美好呢。

六祖惠能大師靜靜地品味這里的每一縷空氣中的禪意。不知不覺,月亮已經升上中天。

遠處,隱約傳來幾聲秋蟲的啁啾,卻絕不吵雜,生怕破壞了這一方寧靜。

間或,隱隱聽到一陣劃水激起輕輕的水流聲,這無疑是寧靜的夜晚最美妙的樂音。

原來,是幾個靚麗采茶姑娘正在月下溪水邊搓衣,這不正是天露山石門茶園石道明月下一道最有韻味的美景么?

望著高掛在天空的明月,望著沐浴在溶溶月色中的石門茶園,六祖惠能大師突然生出長居于此的念想——抱一本《佛經》,臨園依溪而居,臨窗而讀,悠然自得,品味禪意人生,這是多少佛門中人夢寐以求的悠閑田園生活。

依稀記得,這里原有一水源,是因大唐詩圣杜甫之侄杜位登臨此源而得名。唐朝大詩人杜甫之侄杜位,被貶新州參軍,走馬新州大地,被這一帶優美的自然風光與村民之悠閑田園牧歌生活所吸引,倚馬揮鞭,寫下了至今膾炙人口、千秋傳頌的《水源香雪》即景詩。

本以為,遠古的明月雖然還高高掛在天空,而大地山川已改,中國人記憶之中的昔日牧童吹簫暮藹里,浣婦挫衣山溪旁之悠閑田園生活,早已被當下快節奏、高壓力的生活所代替。昔日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在當下社會已不可找尋,想不到這令人神往的情景,今晚在天露山石門茶園這片土地上,在石道中,六祖惠能大師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

不遠處,一間與周圍寬闊富有時代特色的廠房極不協調的草棚展現眼前。

梁金輝用手指著那間草棚,對神會說:“那是當年阿能哥和伯母隱居過的草棚。我們之所以沒有改建,那是保留著對阿能哥和伯母的一份念想。”

神會聽了,對梁金輝一家油然升起一份敬重之情。

“走,我們進草棚去。”六祖惠能大師仿如年輕時一樣,大步流星跨了進去。

故地重見,物是人非。草棚內壁上掛著為小蘭她爹治病的山草藥還在,李氏在房里睡的板床、蚊帳等物一一俱在……

六祖惠能大師趨步上前,用手按動機關,石壁上“依”的一聲,一扇石門敞開,梁金輝和神會探頭往里一看,里面別有洞天。

六祖惠能大師哈哈大笑,風趣地說道:“阿輝賢弟,順著洞里往前走,可直抵天露山之顛!這可是上天為我專門開辟的一條逃避追兵追殺的逃生通道嘛!”

梁金輝驚愕道:“阿能哥,至今我們還不知道有這么一扇石門、這么一條通道呢!”

“你不知道的還多著呢!走,進去看看再說。”六祖惠能大師邊說邊率先進洞。

果然不出六祖惠能大師所料,除了六祖惠能大師在洞里睡過的石床,修禪坐的石蒲、經書,等等,六祖惠能大師還發現,在洞的另一拐角處,又驚現一扇石門,門頭上書:此洞直通龍山寺。

六祖惠能大師大喜過望,朗聲道:“阿輝、神會,今晚就在這里住一宿,明天沿此道回龍山!”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