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第478章 妙哉奇也(7)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第478章 妙哉奇也(7)

第478章 妙哉奇也(7)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30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再說大殿落成之日,妙莊王親自上山朝拜,以謝大悲菩薩的再造之恩。

燒香磕頭之余,免不了要看看菩薩的法相,這一看還真看出了"毛病"——

首先是大公主妙清說,“大悲菩薩的尊容很像三妹妙音。”

其次是二公主妙緣說,“長得同三妹一模一樣。”

緊接著,文武百官中有見過妙音的,都異口同聲地說,“大悲菩薩很像三皇姑。”

妙莊王開始并不在意,后來見大家都這么說,也忍不住仔細地審視起來。

他覺得越看越像,便問蘇玉貴,“蘇宰相,到底是怎么回事?”蘇玉貴說,“皇上,下官從來沒見過三皇姑長得什么樣,只知道那自稱大悲菩薩的女子就是這種樣子。這尊法相是按照他事先憑記憶畫的那張畫像塑的,不過有些地方塑得還不太像。大悲菩薩的兩眉之間有一顆紅色的美人痣,工匠不但塑得大了一點,而且沒有染成紅色……”

妙莊王令人將那張畫像取來一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覺得與其說是一幅畫,不如說是三皇姑再世。

從頭發、眉毛到美人痣,從五官到眼神無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俗話說:寶有同樣,人有相像。可像到連自己的父母、姐妹也難辨真假的大約沒有。

如果有,那也一定是雙胞胎。大悲菩薩與三皇姑并非一母所生,更不可能是雙胞胎。

她們長得既然沒有兩樣,會不會就是同一個人呢

更何況當初瘋道人曾經說過,要親生骨肉的手眼,才能令妙莊王起死回生呢!

妙莊王思前想后,又覺得大悲菩薩絕不可能是三皇姑妙音,因為她不僅早在幾年前就被勒死,而且連尸體都讓猛虎吃了。

俗話說:人死如燈滅,猶如湯潑雪。若要回陽轉,水中撈明月。人死是不能復生的。不過這件事倒使他覺察到當時誤聽奸臣讒言,殺了三女兒妙音實在太不應該。

為了表明悔恨之心,妙莊王又令人在蒼巖山上為三皇姑修了一座公主祠,并塑像其間以示悼念。

因兩尊像面貌一樣,后人便以為蒼巖山上有兩尊大悲菩薩。并說公主祠內的是真容,大悲殿內的是法相,至今不辨真偽。

妙莊王雖然為大悲菩薩建了神殿,卻一直覺得心愿未了。他決心一定要找到菩薩當面謝恩。為了達到目的,他首先必須找到瘋道人。

有道是:無奇不成傳,無巧不成書。妙莊王正打算去找瘋道人,那瘋道人卻自己找上門來。

當妙莊王說出自己的打算時,瘋道人卻說他正是為了這件事來的。

妙莊王一聽這話,竟情不自禁地說:"真乃天助我也!"

瘋道人說:"萬歲爺莫高興得太早了,那大悲菩薩遠在南海之濱,就是騎馬乘車而去,只怕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啊!"

妙莊王說:"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哪怕是走到猴年馬月,走到須眉皆白也絕不后悔。"

瘋道人說,“你這一去,起碼要十年八年不能回來,這治理朝政的事,總還得有個交代吧?”

妙莊王又把蘇玉貴的情形介紹了一番。

瘋道人說,“既然這樣,何不干脆把皇權交給他再去呢!”

妙莊王說,“他太年輕,還是穩一點好。”

瘋道人說:"米粒之珠也放光華,斗大頑石其黑如泥。”他說到這里,眼定定地看著妙莊王,又說,“老朽當皇帝時更年輕呢!”

“噢?”妙莊王脫口而出。

瘋道人自感失言,改口說,“如果交給蘇玉貴,恐怕你走后,兩個女婿趁機鬧事,還是代理朝政也許好些。”

“是……”妙莊王聽后,頻頻點頭稱是。

“你這次出行,想帶多少個隨從?”瘋道人見妙莊王不肯放棄王位,也不便強勸,就換了個話題。

妙莊王回答的更是出人意料,他說,“除了帶兩個專拉金銀的馬夫外,就帶兩個女兒。”

瘋道人說,“既然這樣,不如把三皇姑也帶上。有道是:不吃苦中苦,難悟其中味。你不能偏一個向一個,厚此薄彼呀!”

妙莊王大感意外地問:"妙音她還活著么“

瘋道人說:"人死了有尸,尸毀了有相,相毀了還有精氣神。你把蘇玉貴畫的那張像帶上,到時自有妙用。"

妙莊王見瘋道人不像在開玩笑,便說:"那是大悲菩薩的畫像,是九天之神,我怎么能將她作為自己的女兒帶在身邊呢"

瘋道人見他認起真來,便瘋瘋癲癲地吟道:

三十三重天外天,九重天外有神仙。

神仙都是凡人變,只怕凡人心不堅。

只要潛心修煉,凡人也能成神仙。

有朝一日赴南海,是非善惡顛倒顛。

"真人的意思是,大悲菩薩即是小女妙音"妙莊王滿腹狐疑地看著瘋道人。

瘋道人仰天大笑,"天機不可泄露,到時疑團自解。"

妙莊王見瘋道人話里有話,本想問個究竟,不料他一轉眼便無影無蹤了,心里很是納悶,喃喃自語,“這道人雖然瘋癲,卻每每話中有話,弦外有音,雖不能過分聽真,卻也不可置若罔聞啊!那幅畫像還是帶上為妙!"

妙莊王一行五人一畫,帶了兩車金銀珠寶,選定皇道吉日啟程,一心要到南海普陀山去拜大悲菩薩,叩謝救命恩人。

一路上曉行夜宿,各府州縣無不出城數十里接駕,擺香案放鞭炮相迎。吃的是飛禽走獸,海味山珍;睡的是牙床錦被;門外還有士卒護衛。臨別時,多則送到十里鋪,少則送到五里亭,路途上走了好幾個月,那兩車財物不僅分文未花,反而增加了許多異寶奇珍。

面對此情此景,妙莊王暗自慶幸:幸虧沒有將皇位交給蘇玉貴,不然的話這一路上肯定會冷冷清清。

看來這天底下還是皇權最狠,從南海回來,定要下一道圣旨,給每個熱情款待者加官晉級,既表彰忠臣,又顯示孤王的仁愛之心。

一年后,眼看就要走出興林國境了。妙莊王和他的兩個女兒都有些擔心地說:“父皇,我們在興林國靠的是皇權,一路上才暢通無阻的,到了碎葉國人地生疏,誰也不曉得來者就是皇上和公主,如不設法表明身份,只怕是寸步難行呀!”

兩個車夫都說,“萬歲、公主只管放心,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碎葉國的老百姓雖然不認識皇上、公主,只要你們舍得花錢,照樣是吃得舒服,睡得安穩,走得順利,住得舒心。只要高興,雇幾個人抬著走也行。”

萬歲、公主久居深宮,很少外出,一旦出門也是前呼后擁,衣來伸手,食來張口,根本不知道東西怎么買,金錢如何用。在他們眼里,雖然不是白銀如土金如鐵,但在錢與權之間,他們只是相信權不相信錢的,因此,對于車夫的話,他們是無論如何也不肯相信。

大公主妙清覺得,要想暢通無阻必須穿得漂亮一點,遠重衣帽近重人的道理是千古不變的。

二公主妙緣以為:適當的打扮雖然必要,但衣帽服飾只能表明并非平民百姓,最好還要乘錦車打"皇傘"才能亮明身份。妙莊王雖然與女兒們不同感,卻仍嫌不夠,為了讓人一見便知,他除了下令讓邊關守軍為他們準備了一輛四匹馬的錦車外,還親筆寫了"興林國王"四個大字,掛在錦車前面,這才放心地進入了碎葉國。

他們自以為這樣一來,便能像在興林國一樣"過府便有府官接,過州也有州官迎"。

沒想到當寫著"興林國王"的錦車從縣衙門前經過時,連小小的縣令也不搭理他們,更別想賓客相待,敬若上賓了。

相關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