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第476章 妙哉奇也(5)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第476章 妙哉奇也(5)

第476章 妙哉奇也(5)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30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作者:→

熱門小說

他走下殿,既不拿脈,也不看氣色,又不望舌苔,僅僅斜視了妙莊王一眼,便開門見山地問妙莊王做過什么虧心事。

妙莊王一聽這話,臉"唰"的一下變白了,"嗖"的一聲,從龍椅上站起。

沒等萬歲開金口,瘋道人又開玩笑似的說:"你害過五百條人命......"

話未說完,妙莊王"通"的一聲坐回了原處,過了好半天才有氣無力地說:"既是報應勢必無藥可醫。"

瘋道人說:"自古道,藥能醫假病,酒不解真愁。假病者肌膚之恙,疥癢之疾也。真病者,心之病,骨之病,血之病也,絕非藥力所能解除。不過貧道卻有意一試,只是我這肚皮已經餓得貼了背。"

妙莊王見這瘋道人一眼便看準了自己的病根子,已經暗暗佩服,立即吩咐設宴款待。

話剛出口,又覺得其中似乎有詐,像那火燒百雀庵、勒死三皇姑、憂死結發妻之類的事兒,并不是什么秘密。

這個餓花了眼的窮道人興許想用這些道聽途說的消息,騙上一頓豐盛的酒宴,再找個合情合理的借口一推了之。若果真如此豈不貽笑后人

對于妙莊王來說,一桌宴席所耗之資僅僅是九牛一毛,本不足掛齒,若是上當受騙,其名譽上的損失,絕非金錢所能計算啊!

為謹慎起見,妙莊王決定趁開席之前,進一步摸摸瘋道人的底細。

沒想到剛吩咐執事太監為客人泡杯細茶時,那道人便未卜先知地說:"有道是酒詩、茶話、煙文章啊!萬歲想必是有話要問!"

妙莊王一驚,正要設法解釋,瘋道人又不分尊卑上下,顛三倒四地說:"病家不用開口,便知病情根源;人一張口,貧道能見其五臟六腑;豬一翹尾,貧道便知道它要屙干屎還是稀尿;萬歲爺吩咐泡茶,山人已料定是對貧道放心不下。"

"哪里,哪里,孤家只想隨便聊聊而已。"

"真人面前不說假話,貧道一向是不見兔子不撒鷹,不吃不喝不吐真情。如若不信,有詩為證:

四菜一湯,治病無望。

六菜一湯,酌情商量。

八菜一湯,假藥真湯。

熊掌猴腦,性命可保。

玉液瓊漿,千金要方。

海味山珍,去病除根。

瘋道人吟罷,妙莊王已經傳諭"海味山珍,玉液瓊漿侍候"了。

瘋道人的那張嘴實在厲害,說起話來顛三倒四,卻不露一點破綻,可謂口若懸河,字字彈丸;吃起飯來,更是鋒牙利齒,不亞于鐵齒銀牙。

三十六大碗,七十二小盤,除了骨頭、大刺之外,一點不剩。四瓶玉液,八瓶瓊漿,除了酒杯、酒瓶,半滴未留。酒足飯飽之后,他"拐子拜年,就地一歪",在飯桌下面睡將起來。妙莊王一面令人將其扶到象牙床上,為他擦身更衣,一面又搖頭嘆息。

人們都以為瘋道人已經醉得不省人事,沒想到剛往象牙床上一放,他便伸了個懶腰說:"這比桌子下面強多了。"

太監們正要為他擦身更衣,他卻不耐煩地吼道:"擦個么事,換個么樣,山人身上雖有污垢,心卻清凈,比你們這些昏君、庸臣、貪官、污吏干凈多了。道袍雖破,亦非龍袍玉佩可比。君不聞:天子只知天子貴,三教原來道行尊。但觀三教,惟道至尊。上不朝于天子,下不謁于公卿。避樊籠而隱跡,脫俗綱以修真。樂林家以絕名絕利,隱幽谷以忘辱忘榮。頂星冠以曜日,披布衲以長春。或蓬頭而垢面,或素袍而白巾。笑奢華而濁富,樂自在之清貧......"

瘋道人本來談興未盡,不知為什么突然將話鋒一轉,道:"說這些瘋話何益,還是看病要緊,群龍不可一日無首,百姓不可一日無君,萬歲爺今日待山人不薄,貧道理當投桃報李。”

瘋道人嘴上說為萬歲爺看病,人卻臥在象牙床上不起身。妙莊王為了治病,只好屈駕了。

他很不情愿地坐在床沿上,一股酒氣、汗臭熏得他直惡心。他咬緊牙關,將右手伸過去,十分虔誠地說:"請真人號脈。"瘋道人輕輕將手推開說:"坐遠點,坐遠點,可別吸了貧道吐出的仙氣。"

"這脈"

"靠脈相看病,是凡夫俗子的勾當。""那真人是"

"我來問你,這幾日可有飛蟲叮咬"

"豈止是有,簡直多極了,入夜必至,天明即離。"

"其實不多,僅僅五百之數,只是一來便嗡嗡叫,叫得你頭昏腦漲,當然覺得不計其數,萬歲爺不妨查一下身上的紅點子,一定是恰好五百,不多不少。"

"真人所言極是,十天前寡人便查過了,整整五百,難道它們……"

"他們全系冤魂變化而成,意欲討還血債,只因生前它們全系文人,所以吸血時即遵規律又有章法,吸血前的'嗡、嗡'聲,乃敘述吸之理由,恰似臣民們向你呈送奏章。"

"據寡人所知,百雀庵內那五百尼僧識字者不多,怎能稱之為文人!"

"依山人算就,化為灰燼者,并非尼僧,乃五百秀才也。"

"妙莊王哪里肯信,立即追問蘇宰相,才知道早在第一次火燒百雀庵之后,五百尼姑全都跑了,百雀庵也被蘇宰相改成了"王記客店"。

第二次火燒百雀庵之前,正值皇榜開考之際,進京趕考的五百秀才全被身兼主考大人的蘇宰相安排在"王記客店"住宿。當他撈足錢財之后,又動了趁機結黨營私,安插親信的邪念。這時正好發現妙莊王煩躁不安,立即寫下了"成事者百雀庵,敗事者百雀庵"的竹簽,促使妙莊王二次下了火燒百雀庵的圣旨,實現了他借刀殺人的毒計。

天下才子化為灰燼之后,蘇宰相的兒子、女婿、女兒、外甥、侄女婿、親戚、朋友無不參考,其結果是這一屆的狀元、榜眼、探花、舉人,等等,讓王氏家族盡數全包了,等妙莊王一死,興林國就成了他王氏的天下了。

文武百官都以為是妙莊王下令燒死了天下才子,王氏家族正好趁機應考,雖然錄取者盡是其親朋子侄,卻也是合理合法,再加上蘇宰相系萬歲寵臣,也就無人敢告御狀了。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