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第397章 舍身救大眾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第397章 舍身救大眾

第397章 舍身救大眾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作者:→

熱門小說

佛祖釋迦牟尼在靈鷲山對他的弟子又說起了一個久遠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五百個商人一起出海,到一個遙遠的海島采集寶貝。

他們在海上航行了好幾個月,所獲得的各種寶物裝滿了船艙。

于是,他們掉轉船頭,向本土返航,或許是他們采集寶物時驚擾、傷害了海神,海神出現在了他們的航線上。

在海神的舞動下,風暴驟起,雷霆震動,海濤洶涌如驚馬狂奔,海浪翻滾像大山壓頂!疾風卷巨浪,鋪天蓋地,烏云裹閃電,天崩地陷……

商人們乘坐的舟船猶如一片小小的樹葉,在波浪形成的高峰、深谷之間飄搖顛簸,時刻都有傾覆的危險!他們驚恐得魂飛膽破,臉色煞白,卻無能為力……

據傳說,海神最討厭人類鮮血淋淋的死尸,只要看到,就會厭惡地遠遠躲開。

然而,有誰會主動放棄自己的生命呢?他們只是在暴風驟雨中哭啼,無助地等待著船只被巨浪掀翻,葬身海底的最后時刻的到來……

在這五百商人中,有一位修行的菩薩。

他想:我上求佛道的目的,是為了救度眾生。舍身拯救他人,是菩薩大慈大悲的心愿。現在,若是不能驅走海神,必將船沉人亡,所有的人都將葬身魚腹!

可是,怎樣驅走海神呢?唯有殺身成仁!

菩薩靠在船舷邊上,對商人們說:“你們大家手拉手,扶住我的身體。”

眾人雖然不明白他的意圖,但還是照他的吩咐做了。菩薩轉身面對大海,面對張牙舞爪的海神,拿出一把鋒利的刀子,引頸自刎——

從他脖子噴涌而出的鮮血,猶如一道彩虹,灑向波濤洶涌的大海……

海神見到血腥,十分惡心,馬上躲開了。

海面恢復了平靜,一船人總算得救了。然而,菩薩也斷了氣,尸體漸漸變涼、變冷。

商人們抱住他的尸首,痛哭流涕,悔恨萬分:在那個危急時刻,人人都知道海神厭惡人的血尸,可是,為什么只有菩薩舍身救人呢?自己為什么不能站出來呢?

要知道,如果誰都不主動犧牲自己,大家也同樣要沉入海底,被活活淹死啊!

人們良心發現,開始深刻反省,痛苦自責。他們捶胸頓足,呼天號地,祈求上蒼……

人們的真誠終于感動了上界天神,忉利天之主——釋提桓因。

他被菩薩舍己救人的宏闊的慈悲心所激勵,下凡來到船上,對商人們說:“這位具有至高無上品德的菩薩,世間難有,他將來必定能成為賢圣,成為偉大的如來。所以,他如今自然會活過來的。”

于是,釋提恒因拿出忉利天宮的靈藥,一半灌入菩薩嘴里,一半涂抹在他的刀口上。

菩薩果然蘇醒了過來。

神通廣大的釋提恒因又變幻出了大量奇珍異寶,其價值超過商人們原有寶物的千百萬倍,全部敬獻給了菩薩。

然后,釋提恒因又鼓起徐徐順風,將他們的舟船順利吹回了本土。

商人們望眼欲穿的親眷們看到自己的親人歸來,簡直不敢相信。

人們紛紛表達著對菩薩的感激之情。

菩薩把釋提恒因贈給的珍寶,全部周濟了窮苦人家。

從此,這個國家的人們,和睦共處,人人相互幫助,過上了安詳和諧的幸福生活。

佛祖釋迦牟尼在王舍成靈鷲山講完這個故事之后,對大家說:“你們知道嗎?那個舍身救度大眾的菩薩,就是我的前身;天帝釋,就是彌勒;而那五百上人,就是你們在座的五百大阿羅漢。”

這時,阿難從大眾中站立起來,向佛請教道:“世尊,您歷生歷劫經常與彌勒一同修菩薩行,為什么您總是救人于危難,而彌勒總能給人帶來幸福與歡樂?”

佛陀笑道:“因為眾生業力不可思議,所以菩薩的愿力也不可思議。彌勒與我的愿力不盡相同,所以在度眾生的過程中就會有一些細微的差別。”

阿難又請求說:“世尊,您再給我們講一段故事吧。”

佛陀點點頭,說道:“原來,我經常給你們講過去的事兒,今天,換一換胃口,給你們說說未來的事情。”

于是,釋迦牟尼的聲音宛如徐徐的春風,吹拂著比丘們的心田……

那是將來之世,世界沒有崎嶇不平的高山,也沒有縱橫交錯的深淵,大地平整如鏡,長滿了柔軟的小草,仿佛天衣一樣。那時,由于人們心靈純潔,心地善良,道德高尚,所以福報極大。

他們身材高大,壽命極為長久;性情仁和,舉止文雅;相貌端正美妙,沒有任何殘疾病痛。

在這個美好的世界里,人人奉行十善,杜絕惡行,使社會和諧安寧,人人心情愉悅。

管理這個世界的圣王,名叫“勝伽”。

在他的國度里,有一個波羅門家庭,生育了一個男兒,取名叫“彌勒”。

這個小小彌勒,身體天生為金色,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妙好,并且散發著安詳、清涼的光明。

彌勒長大之后出家修行,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成就了佛果。

他在華林園中開三番法會,度盡上中下三根眾生,初會說法,九十六億人得阿羅法;第二大會說法,九十四億人得阿羅漢;第三大會說法,九十二億人得阿羅漢。

這些得度的人,都是自從釋迦牟尼佛以來,供養三寶的人,持齋守戒的人,燒香禮佛的人,或在家,或出家,都是與釋迦牟尼以及彌勒佛有緣的人。

彌勒聽到這里,從座位上站立起來,走到釋迦牟尼佛面前,五體投地,跪拜下來,對佛說道:“我愿意做那一世的彌勒尊佛。”

釋迦牟尼佛伸手摸他的頭頂說:“善哉、善哉,正如你所愿望的那樣,你將生在那個世界,成為彌勒尊佛、彌勒如來。我剛剛說過的那些得度眾生,都需要你去教化。”

這時候,一位名叫“阿侍多”的比丘也從大眾中走了出來,長跪對釋迦牟尼佛說:“我愿意做那一世的圣王。”

釋迦牟尼佛無聲地嘆了一口氣,說:“阿侍多,漫漫長夜你都空過了,總是喜歡在生死界輪轉,你為什么不求出離啊?”

阿侍多一愣,喃喃說道:“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不求成佛,反而發愿作……”

當時,人們感到疑惑的是,佛祖授記彌勒將來成佛,為什么仍然叫彌勒呢?

這究竟是什么緣故?

阿難心竅玲瓏,明白大家的心意,于是代表大眾向佛陀請教:“世尊,彌勒將來成佛,為什么還叫彌勒?其中一定有因緣。”

釋迦牟尼佛點點頭,說:“說來話長,那是在一個久遠的年代,還是在我們的這個世界,有一個大國王,名叫曇摩留支……”

曇摩留支國王非常英明,所以,天下許多小國都主動尋求他的庇護。

他總共統領著八萬四千個小國,其中有一個很富庶的中等小國,國王是波塞奇。

當時,正逢弗沙佛出世,居住在波塞奇的國家。

波塞奇國王與大臣們一心供養弗沙佛以及眾僧,沒有時間去朝覲大國王曇摩留支,而且也沒有進貢、問候。

大國王曇摩留支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就派遣了一個使者前來詢問情況。

使者問道:“近些年來,你們既不進貢,也不通印信,身為人臣,這樣做太不合情理了吧?”

波塞奇趕緊說:“這幾年,弗沙佛在我們國家,我與大臣早晚奉承,實在沒有時間去朝覲大王。”

使者匯報之后,曇摩留支的大臣們都說波塞奇是強詞奪理,以謊言掩蓋他的傲慢,建議大王出兵討伐。于是,曇摩留支集合軍隊,親自帶領著前去征戰。

當曇摩留支的大軍將要到達自己的小國時,波塞奇非常恐懼。

他趕緊來找弗沙佛,求佛保佑。

弗沙佛說:“你不用憂慮,你親自去面見曇摩支大王,將真實情況說明,他自會理解你的。”

波塞奇聽佛這樣說,就把心放回了肚子里,他神態安祥地來到大王的軍帳,一點也不膽怯,好像吃了熊心豹子膽一樣。

大王曇摩留支也對他的平靜神態感到奇怪,問道:“你依仗什么竟敢違反常規,不來朝覲?”

波塞奇說:“我聽古代賢圣說,一個人一生,能聽到佛法很難,能生在佛出世的年代更難,能夠見到佛更是難上加難!現在,弗沙佛正在我的小國之內傳播佛法,化導眾生,我們怎么能不抓緊時間聽聞佛的教導呢?所以沒有時間千里迢迢去朝覲大王您。”

曇摩留支十分通情達理,說道:“好吧,你說得很有道理,不過,就算你沒有時間,為什么連進貢的財物也中斷了呢?”

波塞奇說:“弗沙佛有很多弟子,他們都是持戒清凈的比丘,是世人的福田,供養他們,能得到無上的功德。所以,我們全國的財力都布施給了他們,實在沒有多余的財物進貢了。”

曇摩留支是一個善根本具的人,聽了波塞奇的話,他心里早已對弗沙佛產生了神奇的向往,立刻帶領大公大臣前去拜謁弗沙佛。

他們來到佛所的時候,弗沙佛正在與弟子們坐禪。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