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第251章 禪的精髓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第251章 禪的精髓

第251章 禪的精髓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作者:→

熱門小說

再說在當陽山默默陪伴神秀閉關己15年的小沙彌,此內時正在屋外升爐燒水,忽然聽窗內吟誦:

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將心外求,舍父逃走。

隨即,已經七旬高齡的神秀從室內走了出來。

青年僧人躬身施禮,道:“恭喜上座,您閉關十五年,今天終于功德圓滿了。”

神秀合十還禮,道:“水滴石穿,繩鋸木斷。十五年的功夫,終于打通了最后的禪關。這十五年,你一直為我護關,辛苦你了。”

青年僧人恭謙地說:“能為您的大徹大悟奉獻微薄之力,那是我的榮幸。”

神秀莊嚴說道:“從今日起,你算我的門下,法號志誠。”

“謝謝師父賜給我法名!”志誠跪下行禮。

當時,廣州法性寺的住持是法才禪師,而印宗大師,是他請來講經的。印宗大師以精通《涅槃經》而蜚聲大江南北,被人們尊稱為嶺南第一法師。他原籍吳郡,自幼出家。

咸亨元年(公元670年),他游歷京洛。唐高宗被他的道德、修行所折服,親自頒詔,恭請他住持大敬愛寺。誰知,他卻對這極大的榮耀不屑一顧,揚長而去。

他從京城南下,到黃梅拜見五祖弘忍大師,很是受了一番禪機錘煉、機鋒熏陶。

后來,他輾轉來到廣州,在法性寺開講《涅槃經》。機緣巧合,與惠能相遇。

惠能在印宗、法才等高僧陪同下,向方丈走去。

路上,那個曾參與風幡之爭的老和尚忽然感嘆道;“五祖大師傳下來的袈裟真是神奇,就像這撲面而來的春風,世界經它輕輕吹拂,就變得花花綠綠,格外好看了。”

惠能怎聽不出他的弦外之音,淺淺一笑,道:“法師的意思是說,惠能靠五祖的衣缽才受到了如此隆重的歡迎和接待吧?”

老和尚道:“自古傳法,衣缽與佛法同時傳授。衣缽是身外之物,法是內心密證。剛才我等雖然已經禮拜了袈裟,但不知五祖的旨意何人得到了。是你,是神秀大師,還是其他什么人?據說,弘忍大師有十大弟子呢!”

惠能停住腳步,注視著老和尚的眼睛。老和尚心頭一驚,垂下了頭。

惠能見他額頭滲出了冷汗,淡淡地說:“懂佛法的人得去了。”

老和尚不甘心地追問:“那么請問大師,你得到了嗎?”

惠能出人意料地回答:“我不懂佛法!”

聽到如此回答,老和尚反而不知如何是好了。所幸丈室到了,印宗、法才禮請惠能入室。大家禮讓一番,分賓主坐下。

嬰行與法空忙著沏茶倒水。他特地往惠能的茶杯里放了一勺白糖,兌成了一杯甜茶。

印宗大師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輕咳一聲,問惠能:“敢問六祖,禪宗雖講教外別傳,不立文字,但不知您能否將五祖把衣缽交給你時所作的指示,給我們透露一點兒?”

惠能心里明白,印宗大師是在勘驗他。

于是,他也呷了一口茶,從容說道:“師父他老人家只是講了一些明心見性的問題,并沒有談禪定和解脫的道理。”

老和尚忍不住插話說:“這也叫傳法?”

惠能嚴肅地說:“這是直接指出人的本心,讓我們看到自己本具的佛性,隨即成佛的法門!”

印宗大師不解,問道:“為什么不講坐禪習定達到解脫的道理呢?”

惠能說道:“因為禪定和解脫是兩種方法,而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門。”

印宗大師說:“什么是佛法的不二法門呢?請大師詳細開示。”

惠能對印宗大師說:“法師今天本來要講《涅槃經》吧?前些年,我在曹溪與無盡藏尼師探討過《涅槃經》,其中道理略知一二。我清楚記得,經文中反復說到過佛性。佛的本性,就是佛法的不二法門。例如,高貴德王菩薩請教佛祖問:‘有些人殺生、偷盜、奸淫、欺騙,無惡不作,還殺害父母,破壞三寶,而且不信因果,不知悔改,這種人是不是斷絕了善根、佛性?’佛祖回答說:‘善根有兩種,一種是永恒不變的,一種是轉瞬即變的;可是佛性并沒有永恒不變和轉瞬即變之分,所以佛性不斷,這就稱為不二法門。五戒十善是善,五逆十惡是惡,但佛性并沒有善惡之別。’”

愛抬杠的老和尚像是從惠能的話里發現了什么破綻,追問說:“沒有善惡之分,人豈不成了草木?”

惠能成竹在胸,笑著說:“您說得對,學佛之人并不是要像草木一般,不去分辨善惡,而是不因善人善事就歡喜奉承,也不因惡人惡事就憤恨怨怒,更不能以自己的喜惡、利害為標準來判斷事物、觀察事物。學佛之人應以平等無差別的本心來面對世間,讓眾生和事物的本來面目呈現出來。所以,《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知諸位以為然否?”

老和尚這次真誠地使勁點了點頭。

惠能接著說:“佛性是遠離永恒與暫短、美與丑、善與惡的境界,完全超乎分別之上,就是不二之法。”

印宗大師喜不自禁,雙手合十,高聲說道:“阿彌陀佛!六祖的一席話,貧僧聽來如飲甘泉,個中滋味唯有自知。是貧僧糊涂,其實這不二法門,《維摩詰經》已講得非常清楚,只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經六祖開示,豁然開朗了。”

這時,一直旁聽的嬰行跳了出來,沒頭沒腦說道:“你們這群笨蛋還號稱禪宗子孫,怎么將二祖慧可給忘了?”

于是,大家立刻想起了一個久遠的故事——

達摩祖師在嵩山少林寺傳禪九年,主要弟子有四個:道副、道育、比丘尼總持和為了求法而立雪斷臂的慧可。達摩祖師為了了解他們的修行境界,讓他們各自將自己這些年禪修的體會說一說。

道副首先發言:“在我看來,不立文字,不離文字,就是禪的妙用。”

達摩說:“你學到了我的皮。”

總持比丘尼說:“據我的理解,就像阿閦佛在禪定中看到東方無動佛國,只要一見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見。”

達摩祖師微微點頭:“你學到了我的肉。”

道育跟隨師父多年,達摩祖師開示的禪要,比如《達摩四行觀》等著作,都是他記錄、整理的。他說:“四大本空,五蘊非有,因此,在我看來,無有一法可得。”

達摩一笑,說道:“不錯,禪,是心靈與心靈的溝通,并沒什么東西可得。你學到了我的骨。”

這時,慧可站立起來,走到師父面前,雙手合十,鞠了一個躬,然后,默默回到自己的位置。

達摩大師卻因此開懷大笑,頻頻頷首說道:“好啊,好啊!慧可,你總算沒有辜負我從西天而來的意義。只有你真正體會到了禪的精髓!”

禪的精髓,無形,無相,難以形容,不可思議,無法用任何語言文字來說明。然而,我們的禪心靈明不昧,時時刻刻都在發揮作用。不管是舉手投足,還是喝茶吃飯,都是心性的顯現。因此,慧可的合十、鞠躬等一系列動作,都是在向師父演示禪心的妙用。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