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第240章 佛子墩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第240章 佛子墩

第240章 佛子墩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作者:→

熱門小說

惠能回到石門,東方已露出了魚肚白。

李氏還沒有起床,惠能和衣倒頭便睡。這一晚,好像什么事情都沒有發生似的。

一切,似乎又恢復了常態。

在天露山北麓古驛道旁的石門谷和禪龍峽谷兩水夾金交匯處有一個小山墩,當地人將它叫做佛子墩。

惠能在天露山石門隱居,他對梅花有特殊的喜好,認為這里生長的綠萼梅開出的花一瓣瓣冰清玉潔,似禪心般纖塵不染,空靈無瑕,望過去就令人雜念全消。

惠能尤其看中了這兩水交匯處,每天一有空閑,便來到這里種植梅樹。

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光照極好,所以那些梅樹生長得又快又好。

天露山的山民十分喜愛梅樹,他們認為梅樹是八仙來到天露山舉行百果宴時,鐵拐李等仙人留下的梅核而吸收了天地靈氣而孕育出來的。

在惠能的帶頭示范下,山民們在山上大面積地種植梅樹,沒有多久,天露山上的梅樹已是漫山遍野。

梅花盛開的季節,山上山下,一片白茫茫的,似白云飄落大地。山風吹來,梅花的香氣蕩漾,醉人心頭,可以說,山民們是生活在花的海洋、香的世界里,怡然自得。另一方面,每到梅花飛落,梅樹結果的季節,無數的青梅掛滿枝頭,累累的果實將枝頭也壓彎了。收獲的的梅子既可以浸酒,也可以制成涼果出售。這么一來,梅樹給他們帶來不少的實實在在的收益。

這一天,浩瀚無涯的天空湛藍湛藍的,宛若一塊被濾去雜色的巨大帷幕。幾朵雪白的云朵,被風吹得好像大海里的小舟輕輕地飄浮著。

惠能剛種下了十多株梅樹,來到溪流中,用水桶挑水澆灌,正想離開,卻被離溪邊不遠處的一對中年男女叫住了。

那個男子是天露山下的崗腳村人,叫謝道本,站在他旁邊的那位婦女的是他妻子阿芳。從她那沮喪的臉色看來,她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情。

謝道本向惠能招著手,叫道:“小兄弟,請你過來一下。”

惠能放下了水桶,涉水過溪走了過去,問道:“大叔,有什么事嗎?”

謝道本正想開言,見到站在旁邊的妻子臉色羞紅,馬上不語,拉著惠能走到幾丈開外的大榕樹下。

謝道本紅著臉,壓低聲音將心中的癥結向惠能講了出來:他結婚已經十多年了,妻子卻未能生下兒女來。他的爹爹和娘親一再催促他們,他們也曾經找過一些郎中,但是吃了許多藥卻不見妻子懷孕。他們越是心急越是不見效。父母對他妻子意見很大,經常無端指責她。幸虧,他妻子脾氣好,忍氣吞聲沒有跟老人爭吵。但謝道本夾在中間做人很不容易。

有道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昨天夜晚,謝道本做了一個夢,說天露山上有可以解難紓困的活佛。早上醒來,他便帶著妻子登上山頂的天露寺。住持聽了他的訴求后,坦言說,自己只是佛門修道人,并無指點送子的本事,人生的一切只能隨緣。

謝道本并不灰心,和妻子爬高爬低,上山岡,涉溪澗,入樹林,下溝壑,到處找遍,卻找不到那活佛。

見惠能在溪邊挑水種梅,在無奈之際,謝道本只好向惠能求助,問道:“小兄弟,你知道那活佛在山中什么地方嗎?”

他說話的聲音雖然小,但是此時山中寂靜,阿芳還是聽到了,羞愧地自語:“唉,都怪我不爭氣。”

謝道本繼續對惠能說:“有些人勸我休妻再娶。但我覺得,一日夫妻百日恩,我們成為夫妻,這是上天的安排。我妻子平日勤勞能干,對我父母十分孝敬,堪稱賢良淑德。我怎能就此休妻另娶呢?”

惠能稱贊道:“大叔,你真是一個好男人。”

謝道本向惠能盡訴心中的苦衷:“但是你也該知道,在我們農村里面,有一個這樣的習俗,說什么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沒有后代就會被別人輕視,自己的家業以后也無人承繼。所以我們天天在家中焚香拜神,夜夜冥思苦想。唉,我那么誠心禮佛,下了那么多的苦功,卻不見妻子有喜。我和妻子都是快四十歲的人,如果這幾年我妻子生不出孩子,那么以后就更加渺茫了。所以我和妻子就上山來,希望活佛能給我們指點迷津,使我們香燈有繼。”

小山墩四周長滿了象征著愛情與吉祥的鳶尾草,綠茸茸的草叢中,盛開的紫藍色花朵就像一群群翩翩起舞的蝴蝶。山墩中央大榕樹下有塊大石頭。惠能在種梅后經常靠著這大石修行悟道。

惠能靈機所至,即有頓悟,說:“大叔,你不用那么辛苦再到山中其他地方去找了。我問你,那是什么東西呢?”

謝道本順著惠能所指,見到一塊大石頭,隨口而答:“小兄弟,你問的這個問題太簡單了,這明明是一塊十分普通的大石頭嘛。”

惠能語帶含蓄:“不錯,你說它是一塊大石頭它就是大石頭,但如果你覺得它不單是一塊大石頭,而是別的呢?你不妨動腦筋去想象一下”

“這……”謝道本走上小山墩,捏著下巴的短須,對著那塊大石頭左瞧瞧,右看看,到中間處定睛端詳了好一會:這塊大石頭下面較寬大,三角形地斜著向上,而上面處又是圓圓的,有點像人的腦瓜,若有所悟,然后向他的妻子招了招手,道,“阿芳,你來看看,這像一個什么?”

阿芳應聲后,走到大榕樹下,對著那塊大石頭仔細看了好一會,然后說:“夫君,我看這石頭像一個人。”

謝道本追問道:“像什么人呢?”

阿芳指著大石頭說,“這大石上半部分似人頭,下面凸起處像一個人的大肚腩,我看這倒是像一尊盤腿而坐的彌勒笑佛。”

謝道本一拍大腿,叫了起來:“對,的確像彌勒笑佛!老婆,還是你的眼光比我犀利。”

惠能聽到他們夫妻這樣說,笑了起來:“剛才你回答說這是一塊十分普通的大石頭,怎么現在卻說它是彌勒笑佛呢?”

謝道本指著那塊大石頭問惠能:“小兄弟,怎么我剛才的感覺跟現在完全不同呢?”

惠能朗聲地說:“大叔呀大叔,你們信它即是佛,你們不信它還是石頭一塊。”

謝道本似乎開悟了,認真地說:“現在它在我的眼前是一尊佛,并且是一尊送子的彌勒佛了。”

惠能點了點頭:“大叔,剛才我說的話就是這個意思。”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惠能見謝道本夫婦倆臉上的愁云一掃而光,變得神采飛揚,指著他心胸:“世間上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見性成佛。”

謝道本琢磨著這句話的意思:“見性成佛?”

惠能再進一步地點化他:“大叔,其實你要找的活佛,就在你自己的心中。”

“活佛就在我自己的心中?”謝道本擺著手,“不會吧。我這山野之人,活佛怎會在我的心中呢?小兄弟,你別誑我呀!”

“我并沒有誑你,”惠能講話時一臉的認真,“須知,世間上人人皆有佛性。”

謝道本覺得惠能的話不可思議,說道:“小兄弟,你這話我可真的不敢相信,我這個凡夫俗子也會有佛性?”

惠能口氣確鑿:“是的!我說的是真話。行路、坐著、躺著皆是修悟的道場,并且人人皆可成佛”

“人人皆可成佛?”謝道本琢磨著這句話,似乎有所感悟,“小兄弟,從來都沒有人跟我說過這樣的話。”

“我看你們除了在這里尋找到佛外,你們下山回去還要繼續找好郎中開一些藥服用。我看你不久應該會心想事成的。”惠能望著那邊的梅林,繼續說,“在這里,我還跟你說一句,一切順由天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呀!”

謝道本驚喜得拍起掌來:“喲!小兄弟,你說的話頭頭是道。這一回我真是服了你。今天你在這里給我指點了迷津,讓我不再那么愚蒙。”

惠能卻是擺著手:“你不必多謝我,這是你自己修來的德行。”

謝道本夫婦高高興興地下山回家去了。

翌日,謝道本買來了香燭供品,與妻子阿芳再次來到天露山那小山墩處,對著大榕樹下那塊他認定是“彌勒笑佛”的大石焚香點燭,頂禮膜拜,祈禱許愿。

這個時候,恰巧有一對青年男女來天露山游玩,見到謝道本夫婦對著那塊大石頭又跪又拜,十分奇怪,便問:“大叔,你們為什么對這石頭那么虔誠地跪拜呢?”

謝道本一臉的認真:“你們年輕,不知其中的內情,我拜的不是大石頭,而是佛。”

那個男的叫阿燦,他聽到這話后更感奇怪:“大叔,我明明看到這是塊大石頭,怎么會是佛呢?”

同來的那個女子叫阿琴,附聲道:“是呀,這不過是一塊普通的大石頭罷了。”

“你們的話跟我昨天初到這里的看法一模一樣,”謝道本指著大石頭,說:“你看它的腦袋,還有這大肚腩,像不像一尊端坐的彌勒笑佛?”

阿燦端詳著那大石頭,向謝道本說:“經你這么一講,我越看它也越像一尊彌勒笑佛哩!”隨即,他轉向那個青年女子,問道:“阿琴,你看呢?”

阿琴指著那塊大石頭,點了點頭:“聽你們這么說來,我越看它也越像彌勒笑佛呀!”

阿燦說:“彌勒笑佛是送子佛呀!”

謝道本:“正是!”

阿燦恍然大悟,對謝道本說:“啊,大叔,原來你們是求子嗣的。”

謝道本把聲音放得稍低:“是呀,這里只有我們四個人,我不妨跟你們講明白,我們這把年紀了,這一回上山來確實是求子嗣的。”

阿燦向那女的:“阿琴,他們向這佛像跪拜,祈求生貴子。待會兒我們也來拜一拜吧。”

阿琴羞得紅著臉:“我們還未結婚,就來求生子嗣?”

阿燦:“這是遲早的事,我們也跟這位大叔大嫂學一學。”

阿琴把嘴巴附在阿燦的耳朵旁,小聲說:“阿燦,就照你的話去辦吧。但是要等這大叔大嬸拜完離開以后,我們才來拜。”

阿燦:“阿琴,你總是那么怕羞,好,我這次就順從你,等大叔大嬸他們拜完離開后我們再來拜。”

于是,阿燦與阿琴這對青年男女待謝道本夫婦拜完離開后,也朝那大石頭來跪拜,祈禱許愿。

事有湊巧,大石有靈。謝道本拜佛之后心情不再那么煩躁,夫妻倆生活得日益和諧,并且按照郎中的囑咐去吃藥飲湯。

不久,他妻子阿芳身懷六甲,十月懷胎后,生下了一對孖仔。

謝道本逢人便說,天露山上那彌勒笑佛真靈驗,自己去求子竟然得償所愿。后來,還帶著他的那對孖小子到小山墩處,在那塊大石頭前供上生果,焚香點燭,跪叩膜拜,許諾還愿。

阿燦和阿琴這對青年男女結婚后,很快喜得貴子。

久而久之,天露山四周的人就將小山墩上的那塊形狀像佛的大石頭稱作送子的彌勒笑佛石,把那個小山墩叫做“佛子墩”。

歲月悠悠,滄海桑田。

世間許多事物已是物是人非。說來也奇怪,經過了一千三百多年,如今,在靈氣逼人的佛子墩那里生長著兩棵大榕樹。這兩棵大榕樹相距約莫有三丈多遠,長得枝干蒼勁虬虬,繁密的樹葉碧綠欲滴。兩棵樹粗大的橫枝各自伸向對方,相交相連形成了擁抱之狀,兩棵樹的交叉樹干渾然天成了一個“心”形,這叫人感嘆天公造物,不可思議。

當時,人們習慣地將這兩棵相擁相連的大榕樹叫做姻緣樹。

榕樹有著與其他樹木不同的特性,它的氣根往下伸到地面的泥土里,逐漸變大變粗,成了新生的樹干。各地都有這樣的奇觀。

在天露山這神奇的姻緣樹左右兩側,有兩根由氣根生成的粗樹干,成了兩棵小樹。當地的人說這是姻緣樹誕下的兩棵仔樹。

仔細地察看這兩棵仔樹的生長形態,它們有如一對孖仔。

令人稱奇的是,那棵被人們稱為“大仔”的樹長在南邊,長長的粗根往下伸,在靠近地面的地方須根倒過來往上勾,來一個倒掛金鉤,而且還將一塊大石頭緊緊地包裹著,好像雜耍藝人在耍弄大石,那奇特的姿態叫人看了忍俊不禁。人們將它叫做“調皮仔”。

而那棵“細仔”小樹生長在北側,樹干長得筆直挺立,老老實實地用自己的身軀去承托往下墜的粗大樹干,有如一位男子漢肩負重擔,頂天立地,無怨無悔。人們尊敬地叫它為“老實仔”。

看了這兩棵仔樹不同形狀的強烈反差,聽到當地人的講述,真是叫人捧著肚子,大笑不止。

民間世代流傳著關于姻緣樹的動人傳說。天露山佛子墩姻緣樹和彌勒佛石送子的故事廣為流傳,前來祈求美好姻緣和子嗣的信眾絡繹不絕。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