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第217章 慧眼識珠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第217章 慧眼識珠

第217章 慧眼識珠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作者:→

熱門小說

惠能于心不忍,停住腳步,想轉回身去。但一想到這一回去就難以離去了,一狠心走出院子。歌聲隱隱,像月光的精靈,從虛無飄渺的宇宙深處飄落下來,回蕩在惠能的心靈中,傷感中帶著幾許迷離……

惠能曉行夜宿,餓了,摘山間的野果充饑;渴了,到溪邊掬一把清水飲下。就這樣,惠能走了一個多月,好不容易才來到了蘄州黃梅地界。展現眼前的是一條波濤翻滾的大江橫在面前。

大江對岸,只見兩座高聳云天的山峰,憑江對峙。

“啊,東山到了!”這正與新州金臺寺的釋慧大師向他講述蘄州東山的地形地貌相符。東山因有雙峰并峙,因此亦名雙峰山。在云霧繚繞的兩座峰上,有一座座殿堂寺院隱隱約約地掩映在白云綠樹之中。朝圣之地就在不遠處,夙夜想見的佛祖即將出現在眼前。惠能感到莫名的興奮,長途跋涉的疲累一掃而光。

渡過江后,惠能沿石階拾級而上,“東禪寺”三個大字赫然入目。

這東禪寺,最初是江州刺史桓伊為夢遠禪師而修建,經歷代不斷擴建,規模漸大,又因有名僧高士到來當住持而名聲大振,成了佛教名剎。此時,由五祖弘忍大師在這里當住持,開辟道場后,廣開法門,接引群品,轟動全國,吸引四方信徒。寺里常住門徒多達千余人。

惠能進了“一天門”,見青磚綠瓦的寺院殿堂倚山而建,層層疊疊,在古樸中又顯出幾分莊嚴。

拾級而上,穿過了寺院的回廊曲徑。途中,惠能從心里驚嘆,這東禪寺比起新州的金臺寺,氣勢可大得多了。

惠能透過一縷雕著通花的棕色門欞,看到了里面的情景。

大殿里,紅燭高燃,香煙縷縷,里面卻是鴉雀無聲。

近千位和尚分列成好多行,坐在蒲團上,所有目光都聚焦到講壇的法座上,專心致志地側耳恭聽。

講壇的大紅法座上,盤膝坐著一位年逾半百的老和尚,他臉蛋略圓,紅光滿臉,花白的眉毛逶迤到兩邊,下巴長須飄皚。他正在給弟子們講解著佛學。他就是譽滿四海的禪宗第五代祖師弘忍大師。

弘忍大師并不拘泥于舊例習俗,改用《金剛經》傳法,開東山“法門”,又叫“東土第五祖”,為惠能一系禪法的形成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礎。

此時,五祖弘忍大師的嗓門不高,聲音卻洪亮悠長,好像吊鐘敲出的聲音在大殿內外回蕩。

惠能在殿外隔著木門,距離講壇的法座有十多丈遠,但對弘忍大師的釋法聽得十分清楚:

“佛祖釋迦出生在西天的昆迦羅瓦滋,他常在靈鷲山說佛法。他常說的‘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句話成了我佛的教條。‘唯我’,不是妄自尊大的‘小我’而是‘大我’,是為眾人服務的佛心。我們用右手指天,左手指地,是表示蒼天之高,大地之厚,是無窮的,任何人都可以分享到佛的生命之光。”

惠能在外邊聽著,聽著,仿佛有什么東西撥弄著他的心弦,發出的回音很邈遠,也很深沉。

“華嚴宗尊崇《華嚴經》,而天臺宗以《法華經》為其基本經典,凈土宗則有《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而我認為《金剛經》……”五祖講完佛學后,隨后是寺內和尚們一陣的歡呼。

神秀走到臺前,清了清嗓子后,向大家宣布:“今天的釋法到此為止,諸位回去后,應該對師祖今天的點撥認真消化,好好領悟,勤力修禪。”

眾僧陸續走出大殿,各自散去。

五祖從法座上站起,邁步走下法座的臺階。

神秀向五祖伸出雙手,作攙扶狀:“師父,小心。”

五祖走下法座,站定以后,問道:“神秀,今天我這一課講得怎么樣”

神秀滿臉奉承之色:“字字珠璣,句句醒世,令人茅塞頓開,只覺得縷縷佛光,直照心田。”

五祖用手捋著長須,眼珠凝定,不再多言。

神秀身后的那位武僧凈明向五祖遞過了錫杖。

五祖拄著錫杖,在神秀、凈明其他護身僧人的簇擁下走出大殿,朝方丈室走去。

當正陷入沉思的惠能醒悟過來后,五祖已離開大雄寶殿有七八丈遠,連忙在后面叫道:“師祖留步,師祖留步!”

“你在五祖大師后面瞎叫著什么?!走、走、走!”一個臉容古怪的僧人,聽到惠能的喊話,從后面大步流星趕上來,禁不住地驚叫一聲:“啊,是他?怎么是他?”

神秀扭頭問他:“影隱,他是誰?怎么,你認識他嗎?”

“他……他……他是第一次來東禪寺,我怎么會認識他呢!”影隱連忙否認著(這是惠能第二次與影隱接觸)。影隱整了容,惠能一時認不出影隱。但影隱卻認出了惠能。

五祖聞聲后,轉過身子,見有位陌生人便駐定了腳步。

惠能向五祖施了個禮:“師祖有禮。”

五祖用如炬的目光審視著這個陌生的不速之客:這位全身皮膚黧黑的青年人額角顯凸,兩耳垂肩,確有佛氣,但身上的藍黑色粗麻衣污穢不堪,上面泛起了點點的白色。顯然,這是長途跋涉期間,身上的汗水蒸干后殘留在衣服上的鹽漬。衣服被途中的荊棘勾劃起條條絲痕,破破爛爛,他腳上的草鞋也磨得破爛了,趾頭有一半露在外面。乍地望去,跟漂泊流浪的乞丐并無多大的區別。

五祖見他這副山野村人的模樣,皺起了眉頭,問:“你叫何名”

“姓盧,名惠能。”

“惠能你是個俗人,怎么起了一個法名”

“不知道,我父母從小給我起的。”

“你從哪里來”

“南粵新州。”

“前來干什么”

“求佛。”

五祖手拈長須,用審視的目光盯著皮膚黧黑的惠能,好一會,才把腦袋搖了搖:“南粵新州乃荒涼沉闃之地,你們這些葛獠,怎會成佛呢”

惠能著急地大聲說:“師祖此言錯矣。”

惠能一言既出,滿座皆驚!

在東禪寺里,上上下下,總共有八百多位弟子,五祖在這里可謂是一言九鼎。眾門徒對他的話如奉圭臬。更是無人膽敢辯駁。如今,這個陌生人乍到東禪寺,竟然在眾門徒面前一開口就斗膽直說五祖“此言錯矣。”怎不叫眾僧大吃一驚呢

神秀將臉一沉,眸鋒如劍,斥喝道:“大膽!你這葛獠到來是求佛,還是挑釁呢”

惠能神色平和:“當然是求佛啦。”

神秀的口氣仍然是那么嚴厲:“既然是求佛,你竟然斗膽說師父講話錯了”

眾僧人也齊聲斥喝惠能。

面對著眾僧的斥喝,惠能卻是不慌不忙,回答道:“師祖剛才的話確實是錯了嘛。”

神秀大聲斥責:“你還在嘴硬”

五祖身旁的那位武僧洪德是神秀最忠實的擁躉,沖了上去,對著惠能就是一巴掌。

“啪!”惠能的臉上馬上躍起了五條紅色的指印。

洪德打人之后,并未肯善罷甘休,大聲朝惠能斥道:“在東禪寺里,辱罵吾祖師,這還了得”

惠能沒有反駁,更沒有還手,甚至也沒有用手去摸那被打得火紅的臉頰,仍然是雙手低垂,肅立著。

“洪德,別胡來。”五祖見洪德做得太過分,小聲地叱喝,制止他。

洪德的氣未下,頸脖上的青筋一露一露的,好像一條條蜷動的蚯蚓,但他沒有再動手,只是悻悻地朝著惠能說:“這真便宜了你。”

五祖銳目對著惠能,問:“你為什么說老衲的話錯了呢”

惠能昂起腦袋直言道:“師祖,你說我們嶺南的人是葛獠,明顯帶有輕侮之語氣。你開言武斷說我等葛獠不能成佛呀!此言確實差矣。”

“差老衲何差之有哉”五祖提高了嗓音,強調說,“你們這些葛獠是南蠻之人,未曾開化,以后終究難成佛的。”

初見五祖,面對著這如泰山般又高又重的權威,惠能卻膽敢直抒胸臆:“人生于世,在地理疆域上確有南北之分;但佛理于大同世界,怎有南北之分呢你和我身體形態上確有不同,但普照到我們身上的佛光應該是一樣的。即使沒有開化的人,跟師祖你雖然不一樣,但佛的本性又有什么的差別呢”

五祖渾身轟然一震。想不到一身土里土氣的南方葛獠,竟會講出這樣的話來,這可是《涅槃經》里“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的經義精髓呀!五祖隱隱地感到今天的來者乃是蒼天賜給東禪寺的佛門法器。

惠能未待五祖開言,繼續說:“珠蚌其貌不揚,由于大海的孕育,它腹中往往有價值連城的珍珠藏著。醴泉芝草無根脈,卻汲取了天地之靈氣、日月的精華而成了世間的珍品。弟子全仗師祖栽培。師祖,你大概也聽過‘大澤起龍蛇’這句古語吧”

這么多年來,在東禪寺里,五祖只要聽到恭維與贊頌的話語,可從來都沒有見過對他持有異見的人。如今。這個初來乍到的南蠻小子,一見面就出語不凡,可見他宿具慧根,心湖底處自有更為不凡的潛質。經此一個照面,五祖打心中對惠能產生喜歡之情,但他深知自己在眾人面前每一個表情的分量與會引起的后果,故此,并沒有將這種看法表露出來。

五祖只是神色平淡地問:“你讀過多少年書,中了秀才,還是進士”

惠能擺了擺手,坦言直白:“我三歲就死了父親,靠娘親含辛茹苦養大。因為家窮,沒有進過學堂讀書,只是跟人學過,只認識幾個簡單的字。所以更沒有中過什么秀才與進士。”

五祖有感而發:“你這個人也挺會說話的。”

惠能誠懇地說:“我沒有見過什么世面,閱歷淺,見識薄,但剛才我講的,全都是我的肺腑之言。”

五祖不解地:“你遠在嶺南,怎么知道來投奔我東禪寺呢”

“是新州金臺寺的寂空師父叫我前來投奔你的。”惠能說著,從懷里掏出一封書信,恭敬地遞了過去,“這是寂空師父給你的書信。”

五祖接過信,拆開看了,見是弟子的推薦信,便對著惠能:“出家人苦海無邊,要成正果更須經歷千生萬劫。自古以來,學佛之人,為道忘身、刺血、斷臂的楷模屢見不鮮。要吃常人難言之隱苦,干常人難干的活,勵志明心,方有建樹。”

惠能的眼睛晶光閃爍,嘴角流露出堅毅的神態:“事難方見丈夫心,雪后始知松柏操。師祖,我就是為這點而來的。”

五祖見他滿有決心,沉吟起來:“這……”

惠能求懇道:“我要修煉成佛,希望師祖收我為弟子,替我落發剃度。”

五祖本想與惠能作進一步的深談,但見神秀等弟子在身旁,故此,將臉一沉,堅決地將手一擺:“你從來都沒有修過半點行,也沒有坐過半天的禪,老衲豈能如此草率就替你落發呢”

惠能決心如鐵:“但我矢心學佛不會改變。”

“你的心誠抑或不誠,并非靠自己的嘴巴來說的。而是要看你的行動。這樣吧,你先到北院雜役房去,從做雜工開始。”

惠能點頭:“多謝師祖栽培。”

“你以后見面叫我師父便行了,”五祖把腦袋微微偏側,向站在身旁神秀說,“你是東禪寺的上首座,把這新來的俗家子弟安頓一下。”

“好!”神秀卑恭地朝著五祖躬腰點頭,隨即轉身向著惠能,馬上換了一副訓斥的面孔,“走,隨我到北院雜役房去。”

惠能跟隨著神秀朝北院走去,走了十多步后,他驀地回過頭來,嘴角含春,朝著五祖微微一笑。

五祖心坎一熱:這個從南方來的打柴仔,外表質樸篤厚,且帶幾分憨直;卻是內心聰穎,慧根智性。初次見面敢于挑戰權威,直剖心性,其本性與自己的玄機何等的近似。看來,禪宗大業又有傳燈承繼之人了。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