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第213章 深明大義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第213章 深明大義

第213章 深明大義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作者:→

熱門小說

惠能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孝子。

惠能踏著山間小徑回家,想到自己要外出遠去求佛,留下娘親一人在家,心中十分難受。但是,投入佛門的愿望如同熾熱的火烤炙著他的心。

回到家里,惠能把這幾天的際遇告訴了娘親。

李氏臉上蕩起凄戚的浮云:“能兒,盧家幾代下來,現在幸存下你這根獨苗。我還是指望你能傳宗接代,延續盧家族譜,至使萬代香煙不斷。你可要認真考慮呀!”

惠能答道:“娘親,我已經考慮再三了。為盧家傳宗續譜,從四海之內的角度來看,僅屬區區范疇。我如果得人空門,苦心修行,他日得成正果,這樣傳宗下來,繼承人則是千千萬萬,這才是真正的萬代香煙啊!”

“這……”李氏意想不到兒子會這樣回答,嘴巴囁嚅了好久也吐不出話來。她雖然平日自己也讀讀經書,卻不明其義,況且,如今是接觸到家中的實際情況。

這時,恰逢舅父挑著一擔新米和一些薯干山貨到來。

鄉間人有句俗話,叫做“天上雷公,地下舅公。”惠能三歲已經喪父,舅父的威嚴就更為顯赫重要了。

李氏知道舅父平日十分疼惜惠能,這次肯定不會放他出家而去,就對惠能說:“這樣吧,你問過舅父,他同意你去,你就去;他不同意,你就毋須向我再多徒費唇舌了。”

于是,惠能就來到舅父的面前,將他要離開家鄉,遠赴湖北東禪寺去求佛的事情講了一遍。

舅父聽知惠能有這想法,心中也是一陣的緊張,勸他道:“阿能,遁入空門,打坐修行,苦不堪言呀!”

惠能泰然地:“苦有什么可怕呢你與娘親平日不是常常教導我,說什么‘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嗎”

舅父被他一下子堵住了話柄,嘴巴囁嚅道:“這……”

惠能語氣堅決:“我聽人講,達摩祖師曾面壁九年啊,只要能夠成佛,普度眾生,我什么苦也捱得住。”

“話雖是這么講,但真正做到可難呀!”舅父搖著頭。

惠能再三懇求,但舅父仍是不答應。

舅父放好東西后,就回家去了。

惠能追著舅父,一邊走,一邊磨,一直追到舊塑村頭。

舅父見苦口婆心勸他也無效,故意出一道難題,要讓惠能死了這條心。

舅父向惠能道:“你要出家,可以,但我們有一個條件。”

惠能爽言而答:“只要你們允許我往東禪寺去,天大的條件我都會答應。”

“你隨我來吧。”舅父將惠能帶到了村口,指著立著的那塊巨石說,“如果你能把這塊巨石拜開,你就去吧!”

惠能大聲地問“舅父,你這句話可是當真”

舅父也是大聲地答:“當真!”

惠能再把聲音提高:“你們不會翻悔”

舅父也以更大的聲音作答:“我與你娘親已經商量好,絕不會翻悔!”

“好!”惠能一口答應下來,他相信心誠則靈。

這塊巨石,高約一丈,寬有八尺,經風吹雨打,斑斑駁駁,屹立在村口。

惠能在巨石前裝上炷香,點燃蠟燭,雙膝跪下,雙手合十,閉著眼睛,細語祈禱:“愿佛祖天上顯靈,替我劈開巨石。”

烈日當空,射下萬道炙人的火舌。村邊寬闊的芭蕉葉曬得卷起了邊,往日翹首神氣的狗尾草無氣無力地耷拉著腦袋。路面飄浮著縷縷搖曳不定的水汽,人走過去,一步一團煙塵。

汗水,從惠能的頭頂順著臉頰一直往下流,地下也濕了一大灘。

李氏從遠處的樹蔭偷偷地窺看,見此情景,實在心疼,但為能使惠能在磨難處皤然回頭,便緊攥著拳頭,咬起牙關,強行忍受,不去打擾他。

惠能的信念堅如磐石,不分白天黑夜,不顧日曬雨淋,跪在地面,默默地背誦著《金剛經》,閉目祈禱。

經過好多天,舅父的心中也不好受,悄悄地前去窺望。

萬里藍天忽然響起了一個驚雷,震天動地。

一道耀眼的閃電從天穹掠下,似利劍般朝巨石直劈下去。

巨石上火花四進,煙霧騰起。

待煙靄散盡,惠能睜開眼睛一看,狂喜道:“天助我也!”

原來,這塊巨石的正中,已經被劈開為兩邊。

有學者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成語典故就出于此。

舅父目睹著這奇妙景象,不由長嘆道:“天意!此乃天意呀!”

于是,他帶著惠能返回夏盧村。

李氏本以為出一個讓常人永遠辦不到的難題,讓惠能死了出家那條心;豈料村口巨石卻被天雷閃電劈開了麗邊。說實在的,她與惠能兩人是相依為命,說什么也舍不得兒子就此離開,出家遁入空門,還想出面阻攔。

但舅父卻是深明大義:“姐姐,講出的話如同潑出的水是收不回來的。況且,我們跟惠能是發過誓愿的。”

李氏為難地:“這……”

舅父神色認真地對李氏說:“姐姐,惠能兒矢心向佛,連天地雷電也出來幫他的忙。看來,這是天意,我們實在難于違背。”

李氏聽后,黯然淚下:“按天理確該如此,但如果能兒出家當了和尚,我盧家香煙從此斷了。當年徐國師許諾我家能傳得萬代香煙,豈不是成了一句空話。我夫君在黃泉路上心也不安呀!”

舅父擺了擺手:“姐姐此言差矣。”

李氏不滿地嘟著嘴巴:“弟弟,你為什么說出這樣的話來呢是不是偏幫能兒呢”

“姐姐,我與你同一骨肉,怎會特意偏幫惠能呢我們做事要順應天理。”舅父神色莊嚴,“俗語有云,一子向善九祖升天。當日惠能說得對。如果他在佛門修成正果,普澤天下,以后萬人供奉,代代相傳,這才是真正的萬代香煙呀!”

“呵,難道當年國師所指的就是這一點”李氏此刻恍然大悟。

舅父追憶道:“國師才高八斗,學識淵博,曾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斷不會亂說的。你還記得嗎惠能出世那天,兩位高僧專程上門來,給他起名及點化姐夫。”

經舅父這么提醒,李氏想到惠能出世第二天兩位高僧上門的事,知道惠能確實有與眾不同的佛緣。

在弟弟的勸告下,李氏終于明白了大道理。說道:“能兒,既然天意難違,你亦心如磐石,留住你這個人,也留不住你的心。娘親也不再為難你了。你擇日上路去吧!”

“多謝娘親。”惠能笑顏大開,但過了片刻,他的臉龐反倒罩上濃陰的云翳。

舅父不解地問:“阿能,你娘親也答應讓你出家求佛,你的愿望已遂,為什么反而臉色陰悒呢”

李氏:“是呀,你該高興才對呀。是不是有什么放不下的心事呢”

此時,惠能倒為娘親擔憂起來,說:“娘親,我走了以后,不知要離開多少的時日。你獨自一人在家中,飲食起居,無人照料。我——”

“惠能,這一點你別擔心,我會竭盡全力照顧姐姐的。”舅父接過話頭,“你放心上路吧。”

“那就多謝舅父了。”惠能說完,跪在地上向舅父叩了三個響頭。

惠能興奮地來到金臺寺,將前后情況向釋慧大師講了。

釋慧大師聽得目瞪口呆,在驚愕之余,沉緩的聲音有若洪鐘:“啊,這是天意,這是天意呀!”于是,走進方丈室取出一百兩銀子來,送給他。

惠能望著那些白花花的銀子,擺手不收:“我怎能收下佛門的錢呢”

釋慧大師正色地說:“你到湖北黃梅東禪寺,投奔弘忍五祖,以后,你也是我們佛門中人了。何必再分彼此呢這些銀兩是一位名叫安道誠的施主知道你要離家北上參謁五祖,叫我轉給你的。況且這些銀兩,并不是給你使用的。”

惠能:“那么,你是給誰用的呢”

釋慧大師深情地:“你們母子兩人相依為命。你離家遠去,你娘親已年老了,你拿這些銀兩給她留著,以備困難之需。”

惠能還要推辭,釋慧大師顯得不高興:“這不僅是老衲的意思,而是我們金臺寺所有僧人的心意。如果你再推辭,就是看不起我們了。”

“這……”聽釋慧大師這樣講,惠能沒有再拒絕的理由了,只好把銀子收下,帶回家去給娘親。

也有史料記載,當時金臺寺住持送給惠能的是十兩銀。究竟準確數目是多少,無從考證,這也并不是至為重要的。這里,最重要的一點是:惠能北上求佛是得到佛門的資助的。

臨別前夜,母子兩人,一夜未眠,剪燭長談,一直到雄雞報曉。

舅父也依時趕來了。

“看來巨石有靈,我們不妨到巨石前給能兒送行吧。”李氏提議道。

舅父點著頭:“這正合我的心意。一來我們替他送行,二來酬謝蒼天。”

于是,李氏、舅父與惠能在舊朗村頭的巨石前邊上了三炷香,叩拜以后,惠能揮手與母親依依惜別。

這塊巨石,后人稱它為“別母石”,它經歷了千年風雨億雷暴,至今仍屹立在舊朗村村頭,這屬另一個話題了。

出了村口不遠,剛轉過山坡,見到一位大師帶著幾十位和尚列隊于山路兩旁。

這是釋慧大師帶著全寺和尚,要送惠能一程。

釋慧大師從懷里掏出了一封信,遞給惠能,道;“這是我給東禪寺的五祖師父的推薦信。”

惠能感激地接過了書信:“師父,你考慮得真是周到。”

目送著惠能的身影漸遠,沒入了茂密的樹叢中,釋慧大師感慨地說:“我們佛家禪宗,又有接燈傳承之人了。”

惠能出家,一非生活所迫,二非被仇人追殺,三非為情所傷而看破紅塵。他的遠大理想是:求見佛祖,探求《金剛經》的真諦。有道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換一個角度來審視,惠能投身空門起點層次之高,實非世間俗人可比,這也決定了他今后的成就也非世間俗人可比了。

風蕭蕭,野茫茫。

一條蓬蒿遮掩的羊腸小路通往遠方的莽莽群山,一只孤雁在空曠寥廓的天宇里翔行。

時年已二十四歲的惠能穿著黑色粗布衣,背著行囊,蹬著草鞋,踏上了這隱伏著艱難險惡的萬里征途……

從此以后,新州的老林里,少了一個勤力的打柴仔;中國佛教史上,出了一個驚天動地的禪宗六祖。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