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第193章 童年(2)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第193章 童年(2)

第193章 童年(2)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作者:→

熱門小說

盧行瑫和小惠能剛回到家門口,李氏在屋里聽到熟悉的腳步聲,便出門迎了出來。

李氏從盧行瑫手中接過麻袋,打開一看,只見袋里裝著豬肉、金針、冬菇、粉絲、腐竹等貨,便微笑著對盧行瑫和小惠能說:“你父子倆去趁圩辦年貨,可真個是滿載而歸啊!”

盧行瑫得意地:“那還用說,有能幾陪著,今年可要過一個肥年了……”

盧行瑫邊說邊進屋,還沒顧得上喝一口水,意味深長地對著小惠能,又說:“阿爹在河北范陽度過的青少年時光,那時的年味兒最濃,也是阿爹最值得回味的快樂時光。”

“那阿爹快說說。”小惠能上前把盧行瑫拉到椅子前,用小惠能手指著椅子,懂事地說,“阿爹坐下說。”

盧行瑫愛憐地摸著小惠能的頭,贊道:“能兒真乖!”

盧行瑫夸過小惠能后,接過剛才在路上說過的話題,“阿爹六歲那年,你外公帶著阿爹去市場辦年貨,回來后,把年貨都交給巧手的奶媽去操辦了。”

盧行瑫說到這里,領著小惠能行出屋門口,遙望北方,對小惠能說:“過年前幾天,就要搞大掃除,‘二十四,掃房子’,是阿爹家鄉民謠的說法。”

“嗯,嗯。”小惠能似懂非懂地望著盧行瑫。

盧行瑫又說:“臘月二十四,是除舊歲,迎新春,除舊布新的日子。所謂大掃除的起源,也是從這開始。”

按老家過去的傳統,在其他的日子掃屋,是不需要擇日子的,簡單地掃一下,家具局部擺一擺,衣服隨穿的洗一洗。每年只有這一天,是“傳統、法定”的全民掃屋日。

在新州的夏盧村,盧行瑫和李氏、小惠能一起住在家里的那一間茅屋里,小惠能就是在那間屋子里出生的。到了臘月二十四的這天,盧行瑫和李氏一齊動手清潔大掃除,小惠能也在旁邊遞這遞那,好一幅“一家人和諧溫馨幸福,其樂融融的畫圖”。

盧行瑫按照他老家的習俗,和李氏將家具、床等全部挪動了一遍,將下邊全年的藏污納垢全部打掃干凈。

小惠能也學著大人,拿著一塊抹臺布擦拭家具……盧行瑫、李氏和小惠能將家具全部洗干凈曬干后,盧行瑫和李氏便重新裝好鋪好。等到全部打掃完成,否則茅屋決不可能煥然一新。但絕對是舊貌煥新顏,新年新氣象。

因為臨近春節前,盧行瑫都會用一些石灰碎片,用水化開攪拌成漿狀,用糜子掃帚蘸著涂抹到屋內被灶煙熏黑的土墻壁上,把草屋裝扮得白亮一點。裝扮過的草屋,空氣充滿了清新。年雖然還是舊的,家已經是新的了。這是盧行瑫流放新州過年最值得回味的快樂時光。

春節,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而在春節前十天,是盧行瑫寫春聯忙得不亦樂乎的日子,草屋院前飄著墨香,這對盧行瑫來說,是濃濃的年味。

春節前半個月,四鄉八里的鄉親已陸陸續續拿著紅紙來請盧行瑫寫春聯。

盧行瑫就在草屋院前擺開了架撐。要求代寫春聯的都是鄉里鄉親,因此,盧行瑫不僅分文不收,還根據來人的需求,挑選相應的春聯內容來寫。

小惠能也模仿著他爹寫“福”字,而且模仿得有模有樣。因此,小惠能也來幫手,攤開紅紙,手執毛筆揮寫。

雖然,小惠能寫的“福”字還遠未達到他爹爹的書法水平,可四鄉八里的鄉親們毫不介意,他們要的是圖個吉利,看到一個個“福”字在他幼小惠能的手下腕底流瀉而出,那濃濃的年味也就和著瀚墨香撲面而來了。

過年貼春聯,也是盧行瑫一家三口的樂事,那時,李氏用木薯粉自制漿糊,供鄉親們一起拿去食用。

盧行瑫待寫好自家的春聯稍干后,便端來家里的長板凳,在門兩邊刷上漿糊。先將春聯隔空虛擬地放在要貼的位置,然后在兩米開外,肉眼判斷春聯是否放正了。

這時,盧行瑫一改父親的尊嚴,態度特好,特“聽從”小惠能的指揮。

“左邊再高點”,“右邊再低點”……最后在老小惠能齊上陣的努力下,紅紅的春聯端正牢固地貼在了大門兩邊。這項內容基本上是年三十下午完成的。

貼好春聯后,盧行瑫還不忘地對小惠能說:“大年三十,有很多的忌諱:比如不準罵人、不準說臟話;不能掃地和出門倒垃圾。不然的話,就會罵一年的人、說一年的臟話、一年的財氣都會被掃地出門。”

小惠能站在旁邊,“嗯,嗯”地不住點頭。

年飯前,盧行瑫在堂屋里的神堂上點燃蠟燭和香火,虔誠地拜上幾拜。

那一刻,小惠能和娘親必恭必敬的站在一邊看著:盧行瑫是一臉的虔誠,在燭光的搖曳里,曲直著他的背,雙手合十、顫悠悠貼著前額,頂禮膜拜。

小惠能望著那燃著的香火向上飄逸著的縷縷青煙,揣摩著阿爹心底的祝福:大約一定是祈求新年吉祥、心想事成、萬事如意、闔家幸福之類。

拜完神后,盧行瑫就會從香爐里抽出一支燃著的扇香來點著鞭炮,并大聲叫著:“能兒,快把耳朵捂住!”

小惠能捂住耳朵,蹦跳著奔出大門外一丈遠,隨即,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便響起……

過年逗利是,是未結婚的人,特別是小惠小孩不可或缺的。

大年三十晚,吃過團年飯后,盧行瑫和李氏便會給小惠能發一封利是。

盧行瑫對小惠能說:“這是過年大人給小惠能孩子發的‘壓歲錢’”。

不過,爹娘發的“發壓歲錢”大多數都是要上繳的。李氏對小惠能說:“爹娘給小惠能孩的壓歲錢,有娘親會幫你攢著……”

至于攢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可以用,小惠能就完全不知道了。

后來,小惠能有點明白過來了,只有舅父、舅母和村里結了婚的大人給的利是才是屬于自己的,這個時間段一般逗利是,是在大年初一開始,到正月十五元宵節之前,這段時間,都有利是逗。

過年“走大王”,是新州民間盛行節慶活動之一,也是盧行瑫最喜歡看的民間活動,也許,這與相傳“走大王”的起源有關。

小惠能剛滿三歲時,那年年初三,便嚷著跟爹去看走“大王”。

集成雅崗、夏盧等村寨,過年都盛行走“大王”。

走“大王”,就是采取用獨具特色的“走”的方式,抬著“塑像大王”去游村,所以一直以來,當地俗稱為走“大王”。

相傳,走“大王”的起源是漢朝從北方遷來的伍姓雅崗村人,在開村初期,無論他如何勤勞都難以維持生計,后一長者說:有仙人報夢給他,雅崗村地勢呈船形,船要動才能有生機,此長輩與族人經過回憶夢中仙人模樣,用泥塑出來,由人們舉著走遍整條村場,當年果然就有好收成,后來堅持了下來,形成了走“大王”的習俗。

還有另一說法:相傳有一年因山洪爆發,村旁的龍山河發大水,上游一間村廟的“大王”被水沖走,一直沖到雅崗村的一個叫“下水尾“的轉彎角處才停下來。

“大王”停下來,當時雨水立停,天也放晴了,村人見此便將“大王”抬回,放在村坊供奉起來。

當時盧姓族人已繁衍至第十一代,當時族人中有一長者提議將把“大王”抬回供奉的日子,農歷正月十八日,定為“走大王”的吉日。

開始只有雅崗村勝塘坊有“大王”,剛好當時村中不少人考了功名及村中不少人添丁得子,為此,村中人覺得“大王”很有靈氣,人人都去朝拜,經商量后決定,抬著“大王”到各坊給人供奉朝拜。

隨著村中人口的增加,再后來,各坊也供奉起本坊的“大王”。

后有人提議在“下水尾”的一塊平地處建祠,將各坊“大王”供奉起來。因“大王”是流水流到此處,因而又有“水流大王”之稱。到正月十三元宵節前,將“大王”再接回各坊安置,到十八日舉行規模盛大的游村活動。

走“大王”前幾天,村內會開展一系列的民俗活動。請“大王”,在八音班奏樂,鞭炮聲中將“大王”從各坊的“大王”屋處請出,在村中搭棚架安放,并設有香案香爐,供坊中村民前來上香。

各坊人在村中祠堂進行掛花燈,一般是掛去年得子或結婚的白花燈和新人燈,新屋燈一般掛在各家灶頭或土地處。

走“大王”當天,村里無論男女老少、婦孺幼童,以及縣城、四鄉八鄰的外嫁女及出外做工的后生們都會回來參加。全村傾巢出動,真可稱得上盛況空前。

當天中午飲宴后,一時許,經過緊鑼密鼓的籌備,各坊老人們就會召坊里的青壯男人到各坊集中,準備抬“大王”巡村。

走“大王”的吉時一到,一通鞭炮聲后,在醒獅的引導之下,由一隊“先鋒仔”(開路的先行官)和“清道旗”開路,按歷史上走開的“大王路”在村中游行。

而走“大王”,巡游到每一村、一寨、一坊,各村、寨、坊的民眾都會把糕點、水果、五牲、彩燈以及巨大的香燭擺在一張圓臺上面,恭候“大王”的到來。

當鑼鼓喧天的走“大王”隊伍到達時,迎候的各村、寨、坊的民眾也會在各村、寨、坊前搖旗吶喊,敲鑼打鼓,舞獅迎候。

緊接著,便是鞭炮齊鳴,走“大王”的隊伍會合前面各村、寨、坊的隊伍,加入到走“大王”隊伍中去。

走“大王”在分別在各村、寨、坊巡游了大半天后,在集中了各村、寨、坊的先鋒號、清道旗、“大王”之后,經過了“七十二洞天”十二條村、寨、坊,路程約為十公里后,隊伍到達最后一站———“大王”廟所在地,這時人們翹首以盼各路大王的陸續到來。

廣場上,各村、寨、坊舉起各式大旗、引導牌、旗幟鮮明的繪有“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等字樣的各式錦旗,從搖旗吶喊的走“大王”隊伍那些各式錦旗中可以看出村民們最樸實的愿望。

廣場上鑼鼓喧天、醒獅起舞,到處人山人海,人聲鼎沸,場面十分宏大,人數多達上萬人。小惠能第一次見到場面如此熱鬧,高興得手舞足蹈地說:“阿爹,過年走‘大王’,好熱鬧、好好睇啊!”

盧行瑫也頗為興奮起來說:“是呀,能兒,這個走‘大王’活動,在我們范陽老家,也是非常熱鬧,不論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喜歡看。”

“阿爹,你看,那幾個大哥哥抬著那個‘大王’,為什么一路走,一路跑呢?”小惠能望著走“大王”的隊伍,不解地問。

盧行瑫笑著答道:“走‘大王’嘛!肯定是要走的啦!這也是新州‘走大王’活動其中最為精彩生動的一個部分。”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