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吉避兇,從天師府開始394.九重天二層,丹靈三炁(二合一章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趨吉避兇,從天師府開始 >>趨吉避兇,從天師府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394.九重天二層,丹靈三炁(二合一章節)

394.九重天二層,丹靈三炁(二合一章節)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13日  作者:八月飛鷹  分類: 玄幻 | 異世大陸 | 八月飛鷹 | 趨吉避兇 | 從天師府開始 
秦采薇除了偶然私下念叨幾句外,平時一如往常。

大同中各種繁茂的靈植已經讓她看花眼。

當中一些另有乾坤的洞天福地,更是叫天師府秦長老流連忘返。

雷天師當前則在關注大漢人間那邊傳回的訊息。

紀川、王玄等人過去,并非充當密探。

但出于種種原因,大漢蜀山派、純陽宮、懸天寺、菩提寺,亦不至于完全閉塞他們的耳目。

紀川、王玄等人亦能聽到大漢皇朝一些相關風聲。

這些消息往往都擺在公開的臺面上,不涉及隱秘,自然也就不忌王玄、紀川等人傳給大同,傳回大唐人間。

總體而言,當前大漢人間風起云涌。

大漢龍虎山隱沒后,明面上最大的受益者,并非近年來一直同他們針鋒相對的大漢大空寺。

而是須彌寶部。

失去大漢龍虎山的制衡與對抗后,南荒大空寺氣焰越發囂張。

大漢皇朝宗室給他們找的新對手,便是須彌寶部。

須彌寶部在大漢皇朝的局面發展,終于有了明顯進步,隱隱然有大漢宗門圣地之首的氣象。

大空寺同他們之間,倒也正好是冤家路窄。

與之相對的則是大漢儒學世家望族勢力,同樣有所抬頭。

一方面,是漢廷帝室,利用世家儒學名門,制衡須彌寶部。

須彌寶部雖然得到更多發展空間,但世家望族同大空寺一內一外,對他們仍形成鉗制。

另一方面,儒家傳家的幾大世家名門與漢廷帝室關系更加緩和,原因恰恰在于大同之變。

大同五望覆滅,大漢本土世家名門失去一大奧援。

反過來一面,則是漢廷帝室可以對他們更放心一點,從而扶持他們,在大漢皇朝疆域內制衡須彌寶部。

當然,除了須彌寶部外,大漢皇朝也有扶持其他本土宗門圣地。

只是大漢蜀山派、純陽宮、菩提寺等圣地,當前還缺乏九重天高手挑大梁。

好在大漢人間同樣正處于天地靈氣潮涌的階段,利于修士修行。

按照紀川、王玄等人傳回的一些音訊,大漢佛、道圣地,皆有不俗俊杰。

“總體而言,沒了大漢那邊的龍虎山,還是叫須彌寶部和那邊儒學十二世家名門,得了最大好處,至少當前是如此。”

某位出身大唐世族名門的龍虎山八重天高功長老神色如常,沉吟著說道。

雷俊一邊瀏覽訊報,一邊隨口說道:“當前大面上是這樣沒錯,內里究竟如何,還要再等等看。”

他將訊報遞給身旁師弟楚昆。

楚昆看過一遍后,視線凝聚在其中一條訊息上:“大漢皇朝依照譚木為交待的消息,追索大巫龍峰,些許蛛絲馬跡,竟然指向大漢都城長安?”

雷俊輕輕點頭。

楚昆端詳這份訊報,反反復復翻看,好半晌后問道:“師兄,當代漢皇具體什么修為境界?”

“按照大漢人間那邊的消息,他上次出手已經是很久以前。”

雷俊言道:“當前具體什么修為,沒人得知,雖有他耽于享樂,根基磨損甚至引動大漢山河國運不穩的傳言,但詳情無人知曉,近年來大漢皇朝內外事,都是漢太子項璟在負責。”

楚昆:“我記得以前所看訊報,漢太子成就九重天境界,也有些年頭了。”

雷俊:“嗯,其人成名極早,少有賢名,雖然不清楚具體天賦資質如何,但不容小視,再加上天子帝王術加持,修行進境堪稱一日千里。”

漢皇昔年傳出根基磨損,影響大漢江山不穩的消息。

但漢太子項璟飛速崛起,重新穩固山河國運。

是以大漢江山這些年雖也有內憂外患并存,但這條大船整體而言航行尚穩。

只是伴隨大漢太子殿下個人修為和民心聲望都越發高漲,使得大漢朝野上下近年來最憂心的事,乃二日當空,二龍相爭。

這并非他們杞人憂天。

近些年來,內外諸多事上,常有傳聞漢皇和漢太子爭執漸多,雙方對立已經越發明顯。

“儒家世家、須彌寶部、南荒大空寺三家相爭,令漢廷帝室可以超然物外,如此隔絕固然是花了一番心思,但反過來也表明漢廷帝室內部二龍相爭怕是已經近乎不可調和了,否則漢天子和漢太子二龍聯手,強勢毋庸置疑。”

楚昆思索著問道:“不過,這會否是他們父子二人的密謀呢?就像咱們大唐那邊,當今陛下和太子殿下一樣……”

雷俊:“不忙下定論,靜觀其變即可。”

楚昆:“是,師兄。”

他再看了看那條有關大巫的訊報,感慨道:“背地里,水還很深啊。”

雷俊:“大漢朝廷擺了須彌寶部和世家望族上臺,對付南荒大空寺,但他們三家也都不是省油的燈,想必同樣各有籌謀。”

楚昆靜靜頷首,然后想起另一事:“對了師兄,聽說劉師伯成功渡過六重天到七重天的天塹劫難了?”

雷俊聞言露出笑意:“是啊,就在抱抱他們出發后不久。”

前不久,天師府授箓長老劉笑,成功渡過六重天到七重天之間的天塹劫難,成就道家符箓派七重天通天之境,也代表大唐龍虎山天師府成功多添一位上三天修為的高功長老。

府里請示過雷俊之后,雷俊晚些時候回山后將親自為劉長老加箓。

雷俊:“除了劉師伯外,姚師伯和你先后修成神庭,成就八重天境界,亦是可喜可賀。”

楚昆感慨:“劉師伯修成七重天境界,本派上三天修士,終于重新滿十人了。”

昔年李外之戰后,大唐龍虎山天師府,只得許元貞、唐曉棠、元墨白、姚遠、上官寧五位上三天高功長老。

及至如今,則再新添雷俊、張靜真、楚昆、藺山和劉笑五人。

其中除許元貞、唐曉棠、雷俊臻至九重天大乘高真外,元墨白與近年先后成功突破的姚遠、楚昆,皆是八重天神庭之境。

余下上官寧、張靜真、藺山和劉笑,則是七重天境界。

只不過姚遠即便修為有所突破,仍長居后山不出。

除劉笑之外,近年來天師府還有柯思成和雷俊的弟子卓抱節,也在為沖擊七重天境界做準備。

楚昆:“柯師兄,不知何日能成?”

雷俊:“他神思清明,至少不會輕易冒險。”

楚昆微微頷首:“希望柯師兄能早日功成。”

從頂尖高手質量上來說,一門三大乘的大唐龍虎山天師府,已然處于多年來不曾有過的鼎盛時期,甚至勝過歷史上很多為人稱道的盛世階段。

不過,如果從上三天修士的數量上來看,則當前大唐龍虎山天師府距離歷史上鼎盛時期還有相當距離。

有傲視古今的天才和相應的機緣、資源造就,可能在短時間內就能沖上平時難以企及的高峰。

但整體數量和深度厚度,則必然需要時間的積累。

好在如今大唐人間正逢修道盛世,龍虎山天師府又同樣處于盛世,將大幅度縮短其中所需時間。

雖然約好要為劉師伯加箓,但雷俊接下來還是在大同多坐鎮了一段時日。

直至,大唐人間傳來消息:

神策軍大將軍上官云博,成功更進一步,突破八重天到九重天之間的天塹劫難,成就武圣之身。

天師府此前同大唐朝廷有過商議。

上官云博臻至九重天境界,穩固溫養一段時日后,便即動身向西,前往商州鹿城,通過位于那里的虛空門戶,抵達大同。

接下來,他將接替天師雷俊,以九重天之身,坐鎮大同,留心觀察對面大漢人間的動向。

雷俊身為天師,離山多日后,重返大唐龍虎山。

“之前辛苦天師了。”

上官云博同雷俊、楚昆等天師府高層見禮:“我境界初成,氣血翻涌,尚有待溫養,借大同之地暫居,此間事接下來還要辛苦楚道長。”

雷俊、楚昆皆道:“恭喜大將軍成就武圣之身。”

楚昆再接續說道:“大將軍太客氣了,貧道年輕識淺,接下來還望您不吝指點。”

上官云博:“不敢當。”

成功渡過八重天到九重天之間的天塹劫難,成就武圣之身,他同樣欣喜。

不過喜悅之余,上官云博亦有些感慨。

他不禁想起距今四十余年前那場對大唐皇朝影響甚深的西域之戰。

那一戰中,上官一族死傷不輕。

除了老族主身亡外,還有不少中生代和年輕一代高手死傷。

之后,方才是上官云博頂上來。

彼時,上官一族中生代頂尖高手中,他其實不是第一人。

可惜,那位被大唐上下看好的族兄,在西域妖亂中身隕,八重天境界英年早逝。

而上官云博則活到如今,成就武道九重天境界。

幾十年下來,他也遭遇不少生死危機。

如今回首前塵,不禁心緒復雜。

不過,這種復雜的情緒,只關乎他自身。

上官云博看著面前兩個年輕的道人,則心思平靜。

要有起伏,也是早些年的時候。

隨著這些年這些事一路走下來,大唐神策軍大將已經可以非常淡定地同雷天師打交道。

莫說雷俊,他身旁的楚昆也是幾年不見便當刮目相看。

上官云博已經基本上習慣了。

雷俊同上官云博再聊幾句后,辭別他和留在大同的天師府同門,只帶自己的親傳弟子卓抱節,返回大唐人間。

當年夏天,雷天師為劉長老加箓,大唐天師府正式新添一位高功長老。

同時,雷俊渡過自己七十二歲生辰。

小師姐唐曉棠在南荒時不時有消息傳回。

只是可惜黃泉同地海此前都是經歷大規模震動后的強行關閉,故而當前很難從外部重新開啟。

唐國師愈發不忿的同時,聽說各方面神通法術倒是更加純熟了。

雷俊留居龍虎山山上,靜心修持。

除了教導親傳弟子卓抱節和為府中其他傳人開壇講法外,他自己默默將六龍心髓的靈力全部煉化。

道家符箓派大乘高真與九重天一層修為之際修持的玄靈一炁,在雷俊不斷錘煉和積累之下,越發厚重。

這也預示著,他修為日漸加深,不斷向九重天二層境界邁進。

秋去冬來。

今年龍虎山天師府,迎來三年一度,新一次傳度大典。

此次大典對應的杰出苗子,基本皆來自洛陽之戰以后,龍虎山天師府名聲大振之際來山門入道,先進道童院修習。

雷俊治下,大唐龍虎山天師府聲望雖如日中天,但并沒有大肆廣開山門,收羅天下英才。

這里仍然秉持過往門下長老、弟子出府游歷之際,仙緣接引的方式,迎有緣有才弟子回山入道。

不過,即便如此,在當前大唐皇朝修道界的大背景下,龍虎山天師府近幾年的苗子,整體平均水平依舊水漲船高。

府里長老和道童院教習將參加傳度的弟子名單報上來給天師雷俊,雷俊拿眼大致一掃,就看見多個有印象的名字,皆是近幾年新入山的道童。

這至少說明他們在短短幾年時間里,便已經達到煉氣十二層圓滿的層次。

雷俊抬首,同恩師元墨白相視一笑。

師門后繼有人,自是喜事。

“有不少人,還是希望能拜入掌門你門下受教。”元墨白笑道。

雷俊:“弟子還是信奉隨緣而動,對我本人對那些年輕孩子,皆如此。”

他笑笑:“倒是師父您可有再收徒的細思?”

“于我輩修道中人而言,三,其實蠻好。”元墨白笑容一如既往溫和:“不過正如掌門所言,隨緣便好。”

傳度大典后,大同和大唐帝京洛陽方向,先后有消息傳來,關于同一件事。

紀川、王玄等人,即將從大漢人間返回。

而他們這趟回來,人數會比去時多出不少。

因為,大漢人間修道界,有意回訪。

都是第一次,所以大漢人間,或者說大漢皇朝那邊也相對保守。

回訪的人選,同樣在蜀山派、純陽宮、菩提寺、懸天寺這佛、道四大圣地中選取。

理論上,大漢修士此番回訪,便是四大宗門圣地各自對接。

他們,不會前往大唐帝京洛陽面圣,不會在明面上接觸大唐朝廷官面上的人。

但有個地方,則較為特殊。

大唐龍虎山天師府。

尤其對大漢蜀山派和大漢純陽宮來說,對大唐天師府觀感尤其復雜。

紀川、王玄都不諱言,如今在大唐人間,天師府執道門之牛耳,乃是當之無愧的玄門領袖。

大唐天師府此前也是實打實的打崩了大同五望,聲威之盛,引得整個大漢為之側目。

大漢蜀山派同大漢純陽宮兩派思慮再三后,終于皆派出代表,經由紀川、王玄他們介紹,前往大唐天師府拜訪。

自然,相關行程,報給過大漢朝廷。

漢廷帝室方面對此如何反應,大唐這邊不得而知。

但大漢蜀山派和大漢純陽宮的代表,在新一年如春后,一起登上大唐龍虎山。

返回大唐的紀川、王玄,為雷俊引見:“天師,這位是本派在大漢一脈傳承的何師叔,這位是純陽宮在大漢一脈傳承的趙長老。”

兩個道人,各攜門人弟子,上前同雷俊見禮:“雷掌門撥冗相見,貧道等人感激不盡,失禮之處,萬望勿怪。”

為首兩個中年道人,雷俊經紀川、王玄介紹,知道一個名喚何育杭,一個名喚趙浩然。

前者是大漢蜀山派高功長老,八重天修為的大劍修,本命法寶開明劍在大漢人間名聲顯赫。

此番大漢蜀山派由他帶隊前來大唐人間,不問可知,一重原因該是聽說蜀山派開山六寶中的紫青雙劍如今都在大唐蜀山一脈。

另一位趙浩然趙長老,則是丹鼎派八重天嬰變境界的修士,乃大漢純陽宮耆宿。

就雷俊得到的一些相關消息,大漢純陽宮同漢廷帝室關系相當密切。

某種角度上來說,相較于大漢龍虎山,漢廷帝室更信重大漢純陽宮。

只是大漢龍虎山一直以來受箓于天,兼且此前還有季道成這樣的九重天大乘高真,所以漢廷帝室亦不曾有半點輕慢。

大漢龍虎山更穩坐大漢人間第一修道圣地的寶座。

但內里還是純陽宮同漢廷帝室關系較近,雙方來往更加密切。

大漢純陽宮掌門,經常要入都城長安伴駕。

純陽宮山門在終南山,同大漢都城長安距離極近,自然為漢廷帝室重視,同時也更容易影響。

王玄私下同雷俊提過,此番前來大唐人間的趙浩然,門下便有大漢宗室出身的親傳弟子。

不過此番回訪大唐情形特殊,大漢純陽宮在這方面頗為注意,趙浩然亦不會挑選如此背景特殊的弟子隨行。

何育杭同趙浩然身后各自弟子,一邊是布衣麻鞋,一邊是外黑內白的道袍。

皆是最正統不過的蜀山派和純陽宮服飾,看起來同一同紀川、王玄等大唐修士沒有分別。

不過,和早先歐陽靖遠一樣,何育杭、趙浩然對雷俊的稱呼,多少還是有些差異。

雖然大漢龍虎山當前隱沒,大漢純陽宮同大漢蜀山派和他們之間的關系亦有些復雜難明,但初次到訪大唐這邊,何育杭他們仍小心在意。

雷俊對此并不介意,平靜接待兩派中人。

大家初次接觸,沒有多少深入交談。

尤其關于大漢龍虎山的相關訊息,何育杭、趙浩然二人更是避免多提。

讓他們松口氣的是,雷俊亦不多打聽這方面相關訊息。

整個談話,這位大唐天師都表現得很平和。

同時,隱隱然也有些疏遠淡漠。

何育杭、趙浩然等人倒沒覺得受怠慢。

不是因為對方實力,而是因為就他們所知,這位大乘高真,面對大唐修士的時候,也基本都是如此態度。

其人如淵海般,給人以深不可測之感,但平日里始終風平浪靜。

叫人很難想象,傳聞中他和另外兩位大唐龍虎山高真,生生橫掃大同五望。

大同之戰的大約情況,如今已經不是秘密,但仍有大部分細節缺失。

目前大漢方面能了解到的信息非常有限,相對比較清楚地,只有大唐國師唐曉棠單槍匹馬攻破了大同林族的祖地,打得九重天圓滿的大儒林政敗走。

如此戰績,已經令人驚心動魄。

其后則是唯一深入大漢人間的另一位大唐天師府高真許元貞。

硬生生逼得大漢龍虎山隱沒。

反倒是這位雷天師,具體情形不明,只聽說他生擒了大漢人間的尹明、譚木為、馬宗祥等人。

除了擊殺青州葉族的幾名族人外,并未大開殺戒。

其人實力自是頗為高明的,但下手似乎并不酷烈?

倒是大唐人間這邊,流傳他另外一些傳聞。

兩相對照,存在矛盾之處,令人難以琢磨其心思。

何育杭、趙浩然原本都是小心翼翼同雷俊打交道。

但結果下來,出乎預料的輕松,叫他們更感覺看不透這位大唐天師。

雷俊接待過大漢蜀山派、純陽宮一行人后,接下來便不用他再操心,自有其他大唐龍虎山高功長老招呼安排對方在府里做客小住。

“可見到九霄元陽尺?”雷俊本人接下來則招呼紀川、王玄等大唐修士。

紀川:“九霄元陽尺,確實由本派在大漢的那一脈傳承執掌。”

雷俊微微頷首。

蜀山派昔年有開山六大至寶,乃蜀山派幾名開山祖師分別祭煉而成。

紫青雙劍便為其中之二,由大唐蜀山派一直保管至今。

但其他四寶,于大唐蜀山派的歷史記載中,都是在數千年前意外失散。

現在看來,伴隨那次人間分流,蜀山派開山六寶,分散流入不同歷史光陰所指的人間中。

雷俊此前已經聽大師姐許元貞提過,大明人間那邊的蜀山派,傳承有開山六寶之一的日月乾坤壺,乃是如今大明蜀山派鎮山法寶之一。

黃泉里蜀山那里,則有五衰大道鐘。

大漢人間那邊的蜀山派,則有另一件開山之寶九霄元陽尺留存。

和大唐蜀山派以及黃泉里蜀山一樣,數千年光陰流轉下來,不論大漢蜀山派還是大明蜀山派,在九霄元陽尺、日月乾坤壺之外,也都陸續積累下其他堪與之并稱的傳世至寶。

但似何育杭這樣的劍修,對于紫青雙劍,自然還是比較在意的。

紀川雖是青冥劍主,但此前去往大漢人間,并未攜青冥劍同往。

“不管怎么說,知道九霄元陽尺和日月乾坤壺皆尚在本派正統傳承掌握下,終歸是件好事。”紀川感慨。

彼此之間,或許亦有爭端存在,不能當真重新團結合一。

但至少比至寶遺失,又或者落入里蜀山之流手中要強得多。

雷俊看紀川表情,知道對方是想起仍然流落在外的大唐蜀山派至寶太乙先天塔。

他岔開話題:“雖說不管在哪方人間,王,都是大姓,但我之前看名單,這次過來的大漢蜀山弟子中,有人名王嘉楠?”

普天之下姓王的人眾多。

不說旁的,此刻在二人身邊的王玄便是如此。

雷俊除了特定時刻特定場合外,亦不會將所有姓李的人都同當年信州李氏一族聯系起來。

但大漢那邊的瑯琊王氏,同大唐這邊,有少許特殊之處。

是以雷俊看到王嘉楠的名字,心中便起了聯想。

紀川則頷首:“確有其人,天師也沒有料錯,這位王道友,乃是大漢十二世家名門之一,瑯琊王氏出身。”

雷俊微微點頭。

當初大漢人間同大唐人間,曾經短暫聯通過,只是少為人所知。

黃天道的康明等人便是經由此途前往大漢。

其根源,在于東陽山人王旭。

對面的瑯琊王氏對于此事,看來頗為在意。

雷俊對此淡然處之。

既然是大漢蜀山派中人,便交由紀川他們處置便是。

何育杭、趙浩然等人初次登山拜訪,一切都沒有更深接觸,做客幾日后便即下山,然后分別隨紀川、王玄前往大唐蜀山與終南山。

雷俊留在龍虎山天師府中,繼續自身修行。

時光漸漸流逝。

入夏,雷俊渡過自己七十三歲生日。

他修行積累,越發深厚。

展開大乘道景后,玄黃宇宙面上一如往常。

但雷俊法力凝聚之下,頓時有大量玄靈一炁生成,濃黑如霧。

隨著雷俊法力進一步使之凝練,黑霧聚集下仿佛化作一片厚重的烏黑土地,令玄黃宇宙中有了天地的分野。

黑色的大地上,塵埃輕輕懸浮。

地下,則有雷聲不停激蕩。

原本應該響自九霄的雷霆,這一刻仿佛全部被封入地下。

雷俊端坐在這片黑暗的大地上,頭頂上空是同樣靜謐的宇宙虛空。

而原本黑色的虛空,這時明黃交錯,眾多軌道浮現。

雷俊默默觀想自身道法,靈力運轉。

他的大乘道景,這一刻仿佛變作巨大的丹爐。

與道家丹鼎派自身為爐,天地靈氣為藥,內煉大丹不同。

雷俊此刻以自身大乘道景所化的宇宙洪荒,化作天地洪爐,內煉萬物。

以及他自身魂魄。

玄黃宇宙內不見酷熱,但萬物在其中一起不斷變化。

于雷俊身體周圍,漸漸有玄靈一炁以外的全新氣流誕生。

曼妙非常,猶如丹精。

名之曰,丹靈三炁。

煉成丹靈三炁,則標志著雷俊成功臻至九重天二層境界。

(本章完)


上一章  |  趨吉避兇,從天師府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