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形態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八分相似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仙俠>> 第五形態 >>第五形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八分相似

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八分相似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04日  作者:一只辣椒精  分類: 仙俠 | 修真文明 | 一只辣椒精 | 第五形態 


修行了運術之后,張學舟覺得自己運氣還是挺好的。

哪怕他孤身前往北境,身邊還有個大儒公孫弘。

公孫弘的品性不如董仲舒穩靠,但張學舟覺得對方和自己有八分相似。

品性高尚到別人難于挑剔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這世間更多是張學舟和公孫弘這樣的人。

他們有一些利益方面的小心思,三觀會跟著自己所認同的利益走。

但張學舟等人少有主動去害人的心思,哪怕是想獲取利益也是通過較為正當的手段獲取。

以己度人之下,張學舟樂意和公孫弘結伴而行。

他需要執行官方任務,行途需要騎著官方的坐騎通行各處,從而滿足交接任務時的審核審查。

這是大漢王朝的制度流程,張學舟覺得沒什么不好的,他也知道這是為了防患官員四處拉幫結派形成團體,所以才有這種審核制。

當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制度并不算完美,哪怕是董仲舒這種本份人此前也通過改名換姓前往了北境。

“公孫先生,你天人感應練得如何了啊?”

從江夏縱馬前往北境區域的時間不算短,張學舟等人此前坐馬車用了近兩個月,如果路途遇到車輪損毀又或道路不暢通,耽擱下來的時間會更長。

而縱馬前行的旅程在十余天左右,如果日夜兼程則是七八天。

只是張學舟受得了,他的坐騎受不了。

對張學舟而言,他這一段清醒時間會基本耗費在路程中。

但時間不算難熬,他路上還有公孫弘這個‘同班同學’,他們在修行方面有一定的探討可能。

公孫弘的優勢在于和董仲舒探討了十余天,而張學舟的優勢在于回現實世界進行了各種天人感應修行測試。

“別說天人感應,就是那個浩然正氣篇也讓我很為難啊”公孫弘大聲道:“我就是與你在那方水府之上引動過一次浩然正氣,而后就沒成功過,你這平常都是怎么練的啊!”

“我念啊,我當時天天念,日日念,白天念,晚上念,三更念,五更也念,最終就念成了啊!”

“年輕人了不起,勤奮確實是最好的老師!”

董仲舒進行的是公式化講解,又通過自身演示進行示范,至于能不能悟到則是學習者自己的事情。

恰巧公孫弘最頭疼的就是悟性,他這輩子的能耐大多來源于兢兢業業的苦練,再堆上巧合而成。

他是萬里挑一的神通境修士,但公孫弘認為自己并不屬于同層次的天賦型修士,他對需要天賦的修行也很無奈。

只是公孫弘需要修行天人感應,這是他可以清澈感知有大作用的一道術,沒有修為限制的門檻,但又擁有需要時無可取代的能耐。

一旦在恰當的時機動用,這會帶來無與倫比的回報。

只需要搏一搏,單車就能變摩托,回報率是如此巨大,公孫弘哪能拒絕。

而且他這種年歲的修士所剩的機會并不算多,公孫弘當下唯一認同的機緣也就只有這份天人感應篇。

他連聲贊同了張學舟,而后哈哈一笑,在馬背上大念浩然正氣篇。

郎朗的高聲誦讀聲,也伴隨著公孫弘極為枯燥的修行。

董仲舒這種天才修士沒法參考,但公孫弘認同張學舟這種同窗的學習經驗,而且勤奮學習極為適合公孫弘。

只要勤奮能成功,公孫弘就不會缺乏勤奮。

“修為越高,似乎需要的精神力也越高才能引動浩然正氣!”

張學舟能修行出浩然正氣篇并不是天資足,任無恙一遍過也并非天才到無人能比,而是他們存在這方面的基礎。

只要基礎足夠,練成功只是時間早與晚的問題。

如果基礎不足,那就是只有碰運氣抓感覺。

記住了那種感覺還好,可以通過集中精神努力感知調整,最終達成引動的效果。

如果沒有記住感覺,那就是碰運氣成功了一次,想要重復難之又難。

說實話,張學舟還蠻希望公孫弘可以成功。

任無恙和宋思佳這種弱雞修士引導天人感應幾乎讓張學舟感覺不到裨益,但公孫弘這種大修士引動天人感應就讓張學舟心有所得。

只要公孫弘多次重復浩然正氣的引導,張學舟覺得自己受益并不會差。

當然,張學舟可以找董仲舒,但董仲舒法力極為充沛,想讓董仲舒接引浩然正氣的難度不算低。

他請董仲舒演示一次也就罷了,來來回回演示無疑會是一個很糟糕的要求。

但公孫弘當下處于學習期,別說演示一遍,就算演示十遍二十遍也是正常事。

“東方朔,你當初日日夜夜念了多久啊!”

奔波了一天,直到近乎入夜,公孫弘才止住近乎嘶啞的嗓子念誦。

“很長一段時間,那幾乎是我不堪回首的經歷,差點讓我放棄修行浩然正氣啊!”

張學舟想了想自己那兩天的念誦經歷,也不將這種時間拿出來打擊公孫弘。

從他們接觸到現在,公孫弘已經學習了半個月有余,至今只觸發了一次浩然正氣,學習的難度幾乎堪比任一生。

任一生精神力極高,境界則是處于真靈境,張學舟猜測任一生修行失敗的原因大概率與身體相關。

至于公孫弘則純粹是因為修為太高,牽引一次浩然正氣需求龐大,而精神力量不足的情況下難于輕易牽引成功。

他此時知曉了相關的底細,與公孫弘的交流也是不急不慢。

“也不知那些有天資者修行浩然正氣是否存在迅速通達”公孫弘惋惜道:“如我等就只能日日苦修了!”

“寶劍鋒從磨礪出,沒有千錘百煉的磨礪,哪有鋒刃的寒芒”張學舟笑道:“咱們不是那些天生的神兵,也就只剩下磨礪了。”

“寶劍鋒從磨礪出!”

公孫弘回味了數次,他不免也是極度認同董仲舒對張學舟的評價。

除了不曾入儒家的學派,張學舟已經算得上一位大儒級別的修士了。

大儒修士不僅僅是需要了解儒家,還需要擁有儒家學識,也需要擁有儒家修行之術,甚至具備一定的聲望,與儒家修士捆綁緊密等,只有達到諸多條件才能稱之為大儒。

張學舟無疑符合這其中大多數條例。

只要張學舟愿意在儒家掛名,公孫弘覺得董仲舒大概率會推動對方成為大儒。

公孫弘以往在這種事情上會投個中立票,但接觸多一些,他越覺得張學舟對自己的脾氣,甚至兩者存在著很多相近相似之處。

休息尋覓食物的空閑之余,公孫弘也放下了心頭修行的壓力,和張學舟交談諸多。

“我們大漢王朝的軍團與兇國交鋒時真的一觸即潰嗎?”

公孫弘講述海上牧豬,給豬喂食各種海鮮長膘沒啥好聽的,但說到關外的事情時,張學舟不免也多了興趣。

“我們大漢強的是學派”公孫弘道:“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一句民間的俗語?”

“什么俗語?”

“亂拳打死老師傅!”

公孫弘雖說只是出關不久就跑了回來,但他并非沒有見識兇國的軍團。

兇國軍團戰法崇尚的是團戰狩獵配合,而在大漢王朝各個軍團則是各有特色,像極了一頭頭不同類型的猛獸。

猛獸各具剛猛之力,但配合起來極難,強行抽調搭配更是會導致散亂。

但單一的猛獸又無法對抗兇國。

如果大漢王朝抽調的軍團與兇國軍團作戰,公孫弘確定會輸得極慘。

“只有協同一致萬眾一心才能發揮我們的力量”公孫弘道:“可惜我們大漢王朝最難實現的就是這一點。”

“我記得董夫子似乎也曾說過,他提及只有大一統后才有可能萬眾一心?”

“他是理想主義者,實際上做到這種情況難之又難”公孫弘道:“你富我窮,憑什么我這種窮人要豁出命去為那些富人去作戰,不說那些貧寒交加者,你看看那些諸侯王和學派……”

公孫弘說的話很憤青,但公孫弘實際上很理智。

他只是說出了一種社會現象。

不論景帝和新帝做多少事,這些人都是為了自己的統治地位穩固,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作戰。

只要看穿了這種本質,諸多學派有異心也就不難理解。

想要改變這種情況不是簡單說兩句話就能做到。

董仲舒的理想主義很好,前一個做這種事情的人叫秦皇。

秦皇采用的方式是鏟除異己尋求天下大同,不聽話的都死了,剩下的就是聽話的了。

只是秦皇還沒干成這樁事,自己就先死在了前面。

董仲舒沒有秦皇的地位,董仲舒也沒秦皇的實力,秦皇都沒能辦成的事情,公孫弘覺得董仲舒也沒可能辦成,這個‘大一統’注定是個理想產物,屬于看得見摸不著。

“如果不采用殺戮,您覺得需要如何做才能改變呢?”張學舟問道。

“除非陛下愿意與民分食天下!”

“分食天下?”

“只有人人都有好處拿,人人才會擁戴他,但這種事情也有個麻煩?”

“什么麻煩?”

“人的欲望是無限的,如果底層的人都能拿到好處,高層的人拿到好處必然更多,從而會具備掀翻陛下的能耐!”

“所以呢?”

“所以朝廷就需要不斷提拔新一批人,又不斷殺掉舊的那一批人,只有這樣循環才能正常運轉下去!”

公孫弘低低聲說出自己在‘大一統’上的建議,也提出了更為實際可用的方案。

這種方案很冷血,但也很實用。

雖說此時只是兩人在探討,但如果公孫弘有一天能在朝廷掌權,對方必然會依照想法而行。

張學舟訕訕一笑,只覺和公孫弘的關系需要注意尺度,以后行事也需要注意。

世上不止一個公孫弘,有這種想法的人也不止公孫弘。

此時說話的是公孫弘,但執行者絕對不止公孫弘一個人。


上一章  |  第五形態目錄  |  下一章